• <ul id="s6iya"><pre id="s6iya"></pre></ul>
    • <kbd id="s6iya"><pre id="s6iya"></pre></kbd>
    • 登錄
      首頁 >> 諸子百家 >> 歷史探究

      你知道嗎,西夏留下了哪些歷史文化建筑,都有什么意義

      揭秘歷史故事 2023-07-06 02:31:57

      你知道嗎,西夏留下了哪些歷史文化建筑,都有什么意義

      夏王朝從歷史上消失之后,西夏時期的文物遭受了人為和自然的雙重破壞

      ,當時許多珍貴的文物或流散得無影無蹤
      ,或被徹底破壞
      ,但通過現(xiàn)存的西夏歷史遺跡與文物,我們仿佛看到了一個曾經興盛一時的西夏王朝

      尤其是寧夏的西夏博物館內薈萃了西夏歷史文化遺存的精品,形象而真實地展示了西夏王國的興衰,撩開了那個立國190年之久的神秘王國的面紗

      。這些文物涉及西夏政治、經濟
      、法律
      、軍事、文化
      、宗教的各個方面
      ,具有較高的藝術性和觀賞性

      一、西夏碑

      西夏受到漢族文化的熏陶

      ,也有立碑記事的習俗
      。碑刻形式多樣,內涵豐富
      ,有墓碑
      、墓志、功德碑
      、崖刻
      、界碑等。碑文所用文字有漢文
      、西夏文
      、漢夏合文、漢藏合文等
      ,內容涉及西夏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
      ,是研究西夏歷史的寶貴資料。

      “西夏碑”

      ,全稱《涼州重修護國寺感通塔碑銘》
      ,是唯一的漢夏合文的西夏碑,現(xiàn)陳列于甘肅武威市西夏博物館
      ,此碑是西夏的碑刻中最著名
      、面世最早的碑刻,它的發(fā)現(xiàn)與清代干嘉學派學者張澍緊密相連
      。19世紀初
      ,與西夏文字同時被張澍在自己的故鄉(xiāng)甘肅武威偶然發(fā)現(xiàn)。

      此碑碑身高大

      ,氣勢宏偉
      ,高250厘米、寬90厘米
      、厚30厘米
      。兩面刻文,碑陽為西夏文
      ,碑額篆書的譯文為“敕感通塔之碑文”
      ;碑陰為漢文,碑額篆書為“涼州重修護國寺感通塔碑銘”
      。每面約1800多字
      ,內容大致相同,但各有特色
      ,中心意思是通過一些故事
      ,宣揚佛法無邊
      ,并給西夏皇帝、皇后歌功頌德

      記述的內容從不同程度上反映了西夏崇尚佛教的情況

      、涼州地位的重要性和社會經濟的繁榮、西夏手工業(yè)發(fā)達的情況
      。它是夏崇宗李乾順天佑民安五年(1094年)
      ,皇太后和皇帝修飾寶塔和廟宇的紀功碑。

      除“西夏碑”外

      ,西夏的碑刻還有銀川西夏陵碑文殘片
      ;在寧夏永寧縣閩寧村發(fā)現(xiàn)的西夏野利氏家族墓碑文殘片;唯一的漢藏合文的張掖“黑水橋碑”(是夏仁宗時期的
      ,原立于甘肅張掖城西5公里黑河東岸的龍王廟中)今存于甘肅張掖文化館
      ;發(fā)現(xiàn)于內蒙古烏海市的烏海參知政事墓碑,是唯一的一方漢文西夏碑
      ;另有2篇有文無碑的漢文碑銘
      ,即《嘉靖寧夏新志》中所記載的《大夏國臟舍利碑銘》和《夏國皇太后新建承天寺瘞佛頂骨舍利碑銘》,這兩碑原來存于寧夏銀川市承天寺內
      ,后遺失
      ;還有西夏陵石刻經(是一種顯示佛統(tǒng)率眾生制服群魔的法器)。

      、西夏王陵

      賀蘭山下的古冢便是昔日西夏王朝的帝王陵墓

      。西夏陵位于距寧夏銀川市35公里處的賀蘭山東麓,東西寬約4.5公里
      ,南北長約10公里
      ,陵區(qū)內現(xiàn)存9座帝陵,207座陪葬墓
      。西夏陵具有獨特的人文景觀和豐富的文化內涵
      ,是研究西夏陵園制度、西夏建筑和西夏文化的寶地
      ,現(xiàn)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qū)
      ,是寧夏主要旅游景點之一,也是國家文物局公布的20世紀百項重大考古發(fā)現(xiàn)之一

      西夏陵和明以前的歷代帝王陵一樣,地面建筑早已被毀

      ,成為廢墟
      ,但其遺跡保存較好,布局清晰
      ,高大突兀的塔式陵臺仍然奇跡般地屹立在那里
      ,令人矚目
      。依陵墓的自然分布,西夏陵可分為4區(qū)
      ,自南而北縱向排列
      ,每區(qū)各有帝陵2~3座,其分布又可分為前后兩組
      。前一組1~6號陵
      ,排列形式1、2號陵居前(南)
      ,左右并列
      ,前后錯開。

      另4座居其后

      ,左右成兩行
      ,前后成兩排。后一組7~9號陵
      ,大體成“品”字形排列
      。陵墓的分布呈大分散小集中的特點,區(qū)間洪溝分割
      ,皆有一段距離
      。陪葬墓多集中于帝陵左右或前面,成群組式分布
      。西夏陵的規(guī)?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膳c北京的“明十三陵”、河南省鞏縣的“宋陵”媲美
      ,造型獨特
      ,與早期的西夏貴族的“障水別流,鑿石為穴
      ,既葬
      ,引水其上”的葬俗完全不同,每座陵園是一組完整的建筑群
      ,占地10多萬平方米

      陵園均坐北朝南,呈縱向長方形

      ,莊嚴肅穆
      。外圍四角筑有角臺,似為陵園四界標志
      。神墻外部前是左右對稱的鵲臺
      、碑亭。進入月城
      ,兩旁并立石像
      。內城四角各有角樓
      ,四墻正中各置門闕。內城中心前方是獻殿
      ,作為祭奠場所
      。其后偏西有高大突兀的五層或七層塔石陵臺。這種特有的建筑形式和建筑風格是西夏文化與我國傳統(tǒng)文化相結合的產物

      形式風格與埃及金字塔相似

      ,故有“東方金字塔”之稱。這里曾經輝煌無比
      ,也曾是蒙古人發(fā)泄仇恨的對象
      ,蒙古滅西夏時,對西夏的皇家陵墓進行了破壞
      。后人稱西夏王陵為“李王墓”“昊王墓”
      。民間傳說李元昊生性殘暴,喜歡殺戮
      ,因此擔心死后陵墓被掘
      ,于是征調數(shù)萬民夫為自己建造陵墓,強迫民夫每天修成一座墓
      ,一年后修成360座
      ,李元昊把所有修墓的人全部殺死。

      李元昊死后

      ,葬入其中的一座
      ,后來盜墓賊始終沒有找到李元昊的真墓。這當然是附會了中原王朝帝王“疑?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钡墓适?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有的史籍上記述“李王墓”:“賀蘭之東,數(shù)冢巍然
      ,即偽夏所謂嘉
      、裕諸陵是也,其制度仿宋鞏縣宋陵而作
      ,人有掘之者無一物
      。”

      這里的陵墓已有千年的歷史

      ,今天西夏陵園已變成一片廢墟
      ,顯得有些荒涼凄慘,但是那些高大的陵臺
      、鵲臺
      、角樓、神墻等,經歷了風雨的洗刷
      ,烈日的曝曬,依然傲立在那里
      。那高大的陵臺
      、色彩斑斕的瓦礫、制作精巧的雕龍玉柱及碑碣殘片
      ,形似魚脊的墓道封土
      、古樸簡陋的土洞墓室,記載著西夏帝王盛衰榮辱的歷史
      ,讓人們感受到昔日王陵的恢弘

      西夏的陵墓除西夏王陵外,在銀川市附近地區(qū)

      、甘肅武威
      、內蒙古自治區(qū)境內都有西夏時期的陵墓,有一些豪族大姓的墓
      ,如寧夏永寧縣的野利氏家族墓
      ,也有一些平民、官員的墓
      ,如銀川市區(qū)小型平民墓
      ,內蒙古烏海參知政事墓等。

      、塔寺文化

      西夏人民篤信佛教

      ,西夏統(tǒng)治階級為了利用宗教來麻醉人民,以鞏固其統(tǒng)治
      ,也大力弘揚佛教
      ,并不惜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建造佛塔寺院
      ,使西夏境內的佛塔寺院遍及山野
      。早在李元昊時,為了擴大佛教的影響
      ,為西夏統(tǒng)治階級的統(tǒng)治服務
      ,就在境內各地廣建寺廟。

      興慶府本來就有戒壇寺

      ,天授禮法延祚十年(1047年)
      ,李元昊又在興慶府東面15里處建筑高臺寺和高達數(shù)十丈的佛塔,用以貯藏佛經
      、譯經
      。還規(guī)定每年的春、夏、秋
      、冬四季的第一月的初一為“圣節(jié)”
      ,令全境官員百姓到各寺中禮佛。此后的西夏各帝王均對佛教加以尊崇和推廣
      ,使西夏境內形成了諸多以塔寺為載體的佛教文化中心

      皇家寺院——銀川市承天寺在銀川古城西南部,有一座著名的寺院叫“承天寺”

      ,寺內中間一座聳立云端的西夏古塔
      ,就是承天寺塔,人稱“西塔”
      ,與“北塔”相對應而立
      ,就像鳳城——銀川市的兩個翅膀一樣。這是寧夏現(xiàn)存的100多座古塔中最高的一座磚塔

      承天寺

      ,寺門朝東開啟,院內現(xiàn)存建筑有五佛殿
      、佛塔
      、韋馱殿、臥佛殿
      。韋馱
      、臥佛二殿兩側建有南北向配殿。殿宇之間
      ,以重檐磚雕垂花門和圍墻連接
      ,形成四合院式的院中院。坐落在外院的五佛殿與佛塔同建在一條東西向的中軸線上
      。外院院落寬闊
      ,古樹參天,松柏長青
      ,肅穆寧靜
      。承天寺塔為一座八角11層樓閣式磚塔,高64.5米
      ,比西安的大雁塔還高0.5米

      塔體建在高2.6米、邊長26米的方形臺基上

      。塔門面東
      ,可通過4.8米的券道進入塔室。塔室呈方形空間
      ,室內各層為木板樓層結構
      ,有木梯盤旋而上
      。塔身1~2層各面設券門窗式壁龕,3
      、5
      、7、9層設南北券門式明窗
      ,塔身各層收分較大
      ,每層之間的塔檐上下各挑出3層棱牙磚。各層檐角石榴狀的鐵柄上掛有鐵鈴
      ,微風吹過,丁當作響
      。塔身11層以上挑出5層棱角牙磚
      ,上建8面攢尖頂剎座,其上立桃形綠色琉璃塔剎
      。4
      、6、8
      、10層設東西向多門式明窗
      ,11層設四明四暗圓窗。

      整座塔造型挺拔

      ,呈角錐形風格
      ,古樸簡潔
      。宋朝沈括在秦鳳路西安州任通判時
      ,曾來過承天寺
      。此人飽讀詩書
      ,敏而好學
      ,他對于這座龐大雄渾的建筑只用了短短5年時間竣工
      ,感嘆不已
      。承天寺塔也是寧夏唯一有文獻記載始建年代的古塔

      據(jù)明代《弘治寧夏新志》記載

      ,“承天寺塔在承天寺內
      ,偽夏(西夏)所建,一十三級
      ,有殘碑可考
      。”關于西夏修建承天寺塔
      ,有不同的傳說
      。一說是太后沒藏氏篤信佛教,1049年契丹人攻打西夏時
      ,她曾經在佛祖面前許下宏愿
      ,如果西夏擊退遼軍的進攻
      ,她將在興慶府內修建一座寺廟,廟里要建筑一座高聳的佛塔

      結果

      ,西夏軍在嵬名浪宇的率領下打退了遼的進攻,沒藏氏為了還愿
      ,特頒懿旨
      ,于1050年起,在興慶府的西南角修寺建塔
      。另一說是太后沒藏氏曾在夢中夢見觀音菩薩對她說:“興慶府城西南有一口甜水井
      ,若時常飲用可給人帶來榮華富貴?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睕]藏氏醒后
      ,立即派人去尋找,果然在城西南找到了一口井
      ,水質清純
      、味甜而美,沒藏氏便每天飲用

      不久

      ,沒藏氏懷孕了,她認為是喝了這口井中的水的緣故
      。后來沒藏氏生下了李諒祚
      ,被李元昊封為皇后,沒藏氏為了還愿
      ,在李諒祚繼位后
      ,命人修建承天寺塔。故事傳說雖有不同
      ,也不可信
      ,但有一點是肯定的,那就是皇后沒藏氏為了祈求佛祖神靈的護佑而修寺建塔

      據(jù)《夏國皇太后新建承天寺瘞佛頂骨舍利碑》載

      ,西夏建國皇帝李元昊死后,皇太后沒藏氏為了保佑小皇帝李諒祚“圣壽無疆”和西夏的江山延永堅固
      ,于西夏毅宗諒祚天祐垂圣元年(1050年)“役兵數(shù)萬”修建承天寺和承天寺塔
      。為了表示她的誠心,在剛開始建塔的時候
      ,沒藏氏親手將西域僧人進獻的佛骨舍利以及金棺銀槨貯埋于塔基下

      西夏福圣承道三年(1055年),寺塔建成

      ,皇太后親自賜名此寺為“承天寺”
      ,此塔為“承天寺塔”
      ,又將宋朝所賜的《大藏經》置于寺內,作為鎮(zhèn)寺之寶
      。塔寺建成后
      ,延請回鶻高僧登座講經,皇太后與皇帝經常即席聆聽
      。寺內香火旺盛
      ,與當時涼州護國寺、甘州臥佛寺齊名
      ,是西夏著名的佛教圣地之一

      承天寺塔在元明時期曾遭兵火和地震的危害,明初時僅“一塔獨存”

      。后來
      ,朱元璋的第十六子明慶靖王朱栴,重修了寺院
      ,增建了殿宇,承天寺以“梵剎鐘聲”名噪塞上
      ,成為明代寧夏八景之一
      。清乾隆三年十一月二十四日(1739年1月3日)大地震,塔
      、寺全部震毀?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F(xiàn)在看到的承天寺塔,為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重修
      ,保留了原西夏佛塔的基本形制
      。如今,承天寺塔已得到人民政府的很好保護
      ,并被定為寧夏回族自治區(qū)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寺院內修建了博物館,增建了古建筑展室
      ,收藏了許多寧夏歷史
      、民族、軍事等方面珍貴的文物
      ,成為人們觀賞和游樂的重要活動場所

      張掖臥佛寺 甘州原有五座塔寺,分別為金

      、木
      、水、火
      、土
      ,作為該地的鎮(zhèn)城之寶
      。可惜由于戰(zhàn)爭的破壞
      ,以及年久失修
      ,目前只剩下3座。規(guī)模最大
      、文物最多的
      ,當數(shù)張掖的臥佛寺。臥佛寺是西夏王朝攻入中原后
      ,在那里修建的第一個佛教寺廟
      ,是甘州最有代表性的古建筑,是絲綢之路上的一大景觀

      臥佛寺

      ,舊名“迦葉如來寺”,又稱“寶覺寺”“宏仁寺”
      ,俗名“睡佛寺”“大佛寺”“大寺”
      ,始建于西夏崇宗永安元年(1098年),如今是國家一級保護文物
      。西夏在李乾順時期
      ,河西地區(qū)有兩次大的修建佛教塔寺的活動。一次是天祐民安四年(1093年)六月至天祐民安五年正月
      ,重修涼州護國寺感通塔
      。涼州護國寺院及感通塔今天已蕩然無存,但幸運的是
      ,重修涼州護國寺感通塔時鑿刻的碑文被完整地保存了下來

      另一次是夏永安元年(1098年)修建甘州臥佛寺,此寺距現(xiàn)在已有900多年的歷史了

      。據(jù)《敕賜寶覺寺碑記》記載:西夏時
      ,有一個叫嵬咩的國師,此人原本是西夏皇族的后裔
      ,出家后隨國師燕丹學習佛理
      ,后也被封為國師。嵬咩云游四方
      ,途經甘州住了幾天
      ,由于嵬咩國師心地虔誠,感動了上天
      ,有一日
      ,國師正斂神靜居,忽聞天地間隱隱有絲竹之聲
      ,他睜眼一看
      ,佛光燦爛
      ,還伴有頌佛之聲。聲光飄忽
      ,慢慢隱入地下
      。國師萬分敬仰,“掘地數(shù)尺
      ,有翠瓦罩焉
      ,復下三尺,有金甓覆焉
      ,得石涅盤像”

      國師認為這是佛祖顯靈,是祥瑞的顯示

      ,所以李乾順命人在甘州建臥佛寺
      ,并且欽賜匾額,供善男信女們燒香祈禱
      。大佛寺從永安元年(1098年)開始興建
      ,至夏貞觀三年年(1103年)竣工,歷時5年
      ,是西夏三大佛教中心之一

      寧夏旅游景點介紹書包推薦 寧夏旅游景點介紹了解及認識


      寧夏有哪些旅游景點

      沙坡頭、沙湖

      、西夏影視城、西夏王陵
      、高廟
      、青銅峽108塔 ,小口子雙塔,賀蘭山巖畫,六盤山 x0dx0a主要有這些:x0dx0a西夏王陵x0dx0a 西夏王陵國家AAAA景區(qū)
      ,位于銀川市西夏區(qū)
      ,是我國現(xiàn)存最密集的帝王陵區(qū),被世人稱為“東方金字塔”
      。分布著九座帝王陵和140 多座王公大臣的殉葬墓
      。西夏王陵不僅吸收了秦漢以來,特別是唐宋皇陵之所長
      ,同時又受到佛教建筑的影響
      ,使?jié)h族文化、佛教文化與黨項民族文化有機地結合在一起
      ,構成了我國陵園建筑中別具一格的形式
      。西夏陵規(guī)模宏偉,布局嚴整
      ,每座帝陵由闕臺
      、神墻
      、碑亭、角樓
      、月城
      、內城、獻殿
      、靈臺等部分組成
      。x0dx0a 中衛(wèi)沙坡頭x0dx0a 國家首批AAAAA景區(qū),位于中衛(wèi)市沙坡頭區(qū)騰格里沙漠腹地
      ,是一處富有濃郁西部特色的著名沙漠旅游區(qū)
      。高山、黃河
      、沙漠
      、長城和綠洲在此匯聚一地,形成了獨特的自然地理人文景觀
      。奔流的黃河
      ,無際的沙漠,神奇的沙漠草原
      ,蒼涼的明代長城
      ,造型雄秀的古水車,吸引了眾多游客
      。在此可騎駱駝遨游沙海
      ,乘坐古老羊皮筏子漂流黃河,咫尺之間領略大漠孤煙
      ,長河落日的奇異景觀
      。x0dx0a 平羅沙湖x0dx0a 沙湖位于石嘴山市平羅縣,國家首批AAAAA景區(qū)
      ,距銀川市區(qū)56公里
      。沙湖擁有萬畝水域、五千畝沙丘
      、兩千畝蘆葦
      。沙湖盛產魚、鳥
      。有數(shù)萬只鳥在這里棲居
      ,可稱得上是大自然中的一處奇觀。沙湖的魚類十分豐富
      ,不僅有鯉
      、鰱、鳙、鯇
      、鯽魚
      ,而且有北方罕見的武昌魚、娃娃魚
      。在沙湖的餐館里
      ,專門設有魚宴,烹飪沙湖出產的活魚
      。湖西賀蘭山磅礴而立
      、倒映湖中。x0dx0a 六盤山風景區(qū)x0dx0a 六盤山國家自然保護區(qū)位于寧夏南部
      ,這里是北方游牧文化與中原文化的結合部
      ,文化古跡較多,自然資源豐富
      。 繁茂的森林
      、良好的植被和生物多樣性使六盤山成為休閑、消夏避暑
      、森林探險
      、科考科普和教學實習的理想場所;保護區(qū)內有老龍?zhí)?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二龍河
      、鬼門關、涼殿峽
      、荷花苑
      、白云山六大景區(qū)60余個景點。保護區(qū)中部有固原古城
      、戰(zhàn)國秦長城
      、安西王府遺址等。 北部有須彌山石窟為中心的丹霞地貌風景
      。x0dx0a 中衛(wèi)高廟x0dx0a 位于中衛(wèi)市沙坡頭區(qū),始建于明永樂年間(1403-1424年)
      ,經歷代增建重修
      ,至清代時已成為一處規(guī)模較大的古建筑群。高廟是一座三教合一的寺廟
      。供奉的不僅有佛
      、菩薩,還有玉皇
      、圣母
      、文昌、關公等塑像
      ,廟內佛
      、道
      、儒三教濟濟一堂。廟前有保安寺
      ,山門朝南
      ,兩側建有廂房,正面為單檐歇山頂?shù)拇笮蹖毜?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殿后為高廟
      ,有24級臺階,拾級而上
      ,經牌坊
      、南天門、中樓
      ,最后是高達三層的五岳
      、玉皇、圣母殿
      。這些主要建筑
      ,都在同一條中軸線上,它們層層相連
      ,呈逐步增高之勢
      。在高廟主體建筑的兩側,還有鐘樓
      、鼓樓
      、文樓、武樓
      、靈官殿
      ,地藏殿等配殿,結構緊密
      ,氣勢雄偉
      。高廟是一座三教合一的寺廟,很奇特
      。廟的磚雕牌坊上有一副對 聯(lián):“儒釋道之度我度他皆從這里”
      ;“天地人之自造自化盡在此間”。 橫批是:“無上法橋”
      。廟里供奉不僅有佛
      、菩薩,還有玉皇
      、圣母
      、 文昌、關公。佛
      、道
      、儒三教的偶像,濟濟一堂
      。 高廟建筑的重要建筑都位于一條中軸線上
      ,主體建筑與輔助建筑之間飛橋相連,極富變化
      ,整個建筑群以其殿宇精巧
      ,檐牙相啄,翼角高翹曲廊有致而聞名遐邇
      ,飽譽海內外
      。高廟的獨特之處不僅在于其完美的造型,更妙的是它還集儒
      、道
      、佛三教于一廟,共塑有各類神像174座
      ,逼真精美之極
      ,令人目不暇接。高廟地獄是我國四大鬼城之一
      ,進入陰曹地府
      ,既刺激又令人嘆為觀止。 x0dx0a 高廟的主要建筑都位于一條中軸線上
      。層層相因
      ,逐步增高;輔助建筑位于兩側
      ,均衡對稱
      。在僅 2000余平方米的高臺上,建筑了近百間九脊歇山
      、四角攢尖
      、十字歇山、將軍盔頂?shù)雀鞣N類型
      、不同風格的殿宇
      。整個建筑群重樓疊閣,亭廊相連
      ,飛檐相啄
      ,回環(huán)曲折
      ,緊湊而富于變化
      ,真是寧夏古建筑中的杰作。x0dx0a 火石寨x0dx0a 位于固原市西吉縣,由于它的山巒呈現(xiàn)暗紅色
      ,尤其在綠樹的掩映下
      ,如同一團團燃燒的火焰,因而取名火石寨
      。每當春夏時節(jié)
      ,滿山遍野花草叢生,色彩斑斕
      ,蜂戀蝶舞
      ,生機盎然。在稀疏的林木間
      ,還生長著一簇簇箭竹
      ,為北方山水增添幾分南國姿色。在火石寨方圓百里之內
      ,分布著許多大大小小的兀立山峰
      ,其中著名的有掃竹嶺、石寺山
      、照壁山等
      ,尤以天然石城最為奇特?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鹗坏辛钊松衩缘淖匀痪坝^
      ,還有十多處石窟建筑,它是和須彌山石窟一脈相承的
      。x0dx0a 禪佛寺石窟位于西吉縣火寨鄉(xiāng)蟬窯村
      ,因其與固原縣須彌山相連,又稱"須彌山禪佛寺"
      ,為唐朝佛教禪宗派流傳圣地
      。x0dx0a 石窟鑿造在一座尖頂寶塔式的石峰上,石峰高約120米
      ,猶如長矛刺天
      ,四壁懸空,奇特異常
      。若攀上峰頂
      ,云霧飄然腳下。石峰東西現(xiàn)存石窟10孔
      ,殘存壁畫
      、石雕須彌座等。其中最大石窟在距峰頂15米處
      ,呈長方平頂式
      ,當?shù)鼐用窆┠嗨苌裣袢?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在石峰下半部有一石窟,?5米
      ,寬4米
      ,高5米,洞內能容納百余人
      。石窟主峰四周奇峰怪石或崛起凌空
      ,或沉落幽谷,形態(tài)各異
      。 x0dx0a 掃帚嶺石窟x0dx0a 位于西吉縣城北15公里
      ,火石寨鄉(xiāng)南5公里的石峰群中,因山嶺上生長做掃帚的毛竹而得名
      ,亦稱"云臺山"
      、"西武當"。x0dx0a 這里林木蔥蘢
      ,流水清澈
      ,特別是奇特高聳的石山給人以"桂林山水"的感覺。山峰神態(tài)仙姿
      ,頗具風采
      。掃帚嶺主峰四面絕壁,惟東北角有人鑿石階可攀
      ,神奇的自然景觀和山上人文建筑融為一體
      。玉皇閣、大佛殿
      、菩薩殿
      、牛王殿、萬壽宮等洞窟30多孔分布在東西長約330米的石壁上
      ,窟室多為長方形平頂式
      ,為圓形穹窿頂。長方形大佛殿深9米
      ,寬6.1米
      ,高5.45米。石窟內造像多數(shù)已毀
      ,殘存石雕須彌座
      、佛龕、壁畫
      。較完整的石雕像4尊
      ,最大的是身高4.8米,腹圍4.4米的立佛
      。石窟內還有3尊銅佛像
      ,其一為北魏太武帝拓跋燾時(424年-452年)所造
      ;其二是宋代釋迦牟尼鎏金銅像,高46厘米
      ,重18公斤。掃帚嶺石窟開鑿于何時已無史料稽考
      ,若銅佛像不是贗品的話
      ,由此推測極有可能是在北魏時期開鑿的?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鹗暗は嫉孛病蔽挥谖骷h西北部的火石寨鄉(xiāng)內
      ,南北長17千米,東西寬10千米
      ,現(xiàn)已被自治區(qū)批準為“丹霞地貌”自然保護區(qū)
      。保護區(qū)距西吉縣城10千米,有紅色
      、紫紅色 的山崖
      、山峰、山脊
      、怪石突兀于黃土高原之上
      ,地貌景觀壯觀奇美。也因紅色砂巖裸露
      ,當?shù)厝税堰@里叫火石寨
      。 x0dx0a “丹霞地貌”源自于粵北仁化境內的丹霞山,是一種由巨厚的紅色砂巖
      、礫巖等紅巖組成
      ,經地殼抬升運動和流水的侵蝕、溶蝕以及風化剝落
      、崩塌后退等外力作用所形成的丹崖峭壁
      、石峰林立等特殊地貌。丹霞地貌在我國的風景地貌和山水景觀中
      ,獨具一格
      ,是我國風景名勝區(qū)的重要類型之一。 x0dx0a 火石寨石窟群x0dx0a 從北魏開始鑿造
      ,盛于隋唐
      ,數(shù)處石窟均鑿建在百余米高的石崖絕壁上。置身其間
      ,心清神爽
      ,飄飄欲仙。民國《西吉縣志》在介紹云臺山時說
      , “山高峰峻
      ,深洞危橋
      ,重巒疊翠,曲而幽深”
      ,“每遇山雨欲來
      ,必先油然作云。即晴亦多煙嵐
      。啼鳥鐘聲
      ,隱約其中,花香撲鼻
      ,足堪娛目”
      。這里有掃竹嶺,石寺山
      ,禪佛寺三處石窟
      ,各有特色,他們都是自然造化與人類智慧的有機結合
      。x0dx0a 朝那城x0dx0a 秦
      、漢時期朝那縣治古城遺址,位于固原市彭陽縣城西15公里處的古城鎮(zhèn)境內
      。地處茹河與任山河交匯處的茹河北岸三角平川正中
      ,東瀕店洼水庫,西臨朝那湫
      ,北依羅家山
      ,四野群峰環(huán)抱,形僅龍騰虎躍
      。城區(qū)良田千頃
      ,乃河水庫北干渠穿城而過,渠水潺潺
      ,綠樹成蔭
      ,蝶飛蜂舞,美麗如畫
      。朝那城
      ,歷代為兵家必爭之地,秦
      、漢為通往長安的戰(zhàn)略要地
      ,今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如今城境
      ,陽春桃紅柳綠
      ,盛夏碧波如海,金秋紅葉滿目
      ,隆冬青松蒼翠
      。朝那古城斷垣殘墻
      ,古樸渾厚;新建的商貿大樓與庭院民宅相映成趣
      ;寬闊的瀝清公路與僻巷小徑并存
      ;繁華的街市與恬靜的農舍別具一格;幽靜肅穆的東山清真寺與書聲瑯瑯的古城中
      、小學掩映在蒼松翠柏之中
      ,構成一幅古樸優(yōu)雅的畫卷。
      寧夏十大旅游景點

      寧夏旅游景點介紹


      導語:“旅程”就是旅行

      ,外出,也就是為了達到某種目的
      ,在太空中從A地旅行到B地的過程
      。下面是寧夏的旅游景點介紹,希望能幫到你


      寧夏

      ,中國的一顆璀璨明珠,位于中國南北軸線的北段
      。地處黃河中上游
      、沙漠與黃土高原交界處,東與陜西接壤
      ,北與內蒙古接壤
      ,南與甘肅接壤。轄銀川
      、石嘴山
      、吳忠、固原
      、中衛(wèi)5個地級市
      、9個市轄區(qū)、2個縣級市
      、11個縣
      ,還轄1個開發(fā)區(qū)。首府銀川
      。一山一世界一水一地平線寧夏的四季都充滿了北方的大美


      1.寧夏旅游的宏偉起點。


      水洞溝是中國發(fā)掘最早的舊石器文化遺址

      。在景區(qū)可以零距離體驗500年前的峽谷軍事城
      ,高科技穿越三萬年的遠古。從三萬年到五百年
      ,從史前文化到邊疆文化
      ,從土林景觀到高峽平湖
      ,從大漠邊陲到江南美景,仿佛置身于千百年來的剛剛游覽之中


      地址:銀川市靈武市何琳鎮(zhèn)水洞溝旅游區(qū)

      ,距銀川19公里。


      2.胡莎:沙漠中的江南水鄉(xiāng)


      胡莎湖是中國首批AAAA級生態(tài)旅游區(qū)之一

      。我認為她的美在于碧藍的湖水
      、翠綠的蘆葦、長長的黃沙
      、嬉戲的鳥兒和藍色的賀蘭山的完美結合
      。每年到了適當?shù)臅r候,大漠蘆葦叢中鸛鳴鶴舞
      ,百鳥爭鳴
      ,鳥語花香,云影掃掠
      。地址:石嘴山市平羅縣胡莎生態(tài)旅游區(qū)沙坡頭:中國沙漠旅游第一品牌“大漠孤煙直
      ,長河落日圓”。爸爸去哪里煽風點火了
      ?是中國四大名沙之一
      ,集沙漠、黃河
      、高山
      、綠洲于一身。這里幾乎有人類所有關于沙漠娛樂的內容
      。前提是:錢夠了才能玩得開心
      !地址:寧夏中衛(wèi)市沙坡頭旅游區(qū)4.西夏陵:神秘王朝永恒的秘密陵墓。西夏陵是中國規(guī)模最大
      、地面遺存最完整的帝王陵園之一
      ,被譽為“東方金字塔”。它是唯一一個由單一帝王陵墓組成的景點
      。它是中國最大的西夏文化遺址
      ,是寧夏最重要的歷史遺產和最神秘的文化景觀。地址:銀川賀蘭山東麓西夏陵景區(qū)5.六盤山:春天的秋來沒有仲夏
      。六盤山是中原農耕文化和北方游牧文化的結合體
      ,是古絲綢之路北段的必經之地,也是歷代兵家必爭的軍事要塞
      。據(jù)說“春天的秋來沒有盛夏”
      ,是驢友夏天乘涼的好地方。主峰米崗山海拔2942米。在霧中
      ,可以看到茫茫云海
      ,日出而作,重疊群山
      。地址:地址:固原市涇源縣涇河源鎮(zhèn)6.火石寨:游完火石寨為什么還要去江南
      ?在這里,有許多奇怪的巖石
      ,山谷和峽谷
      ,馮丹被綠樹環(huán)繞。險峰
      、怪石
      、石窟、郁郁蔥蔥的樹木
      ,堪稱火石寨的四大獨特自然景觀
      。鮮明的季節(jié)特色形成了一種迷人的美:春天丁香花盛開,山谷芬芳
      ,夏天百花盛開
      ,秋天碧綠的天空
      ,金黃的麥穗和紅葉
      ,芳香的野果,冬天千峰玉雕
      ,萬谷銀花
      ,四季美景,讓人心曠神怡
      。地址:寧夏固原市西吉縣城北15公里7.中國返鄉(xiāng)文化園:中國與阿拉伯國家之間的橋梁
      。寧夏“中華故里文化園”在寧夏銀川市永寧縣那家湖落成。文化園的主要建筑有正門
      、回族文化博物館
      、回族禮儀館、回族民俗文化園
      、回族商業(yè)美食街
      、中國著名清真寺微縮景觀等。是濃縮了中國回族歷史文化
      、建筑藝術
      、工藝美術、民俗風情的大型民族民俗文化景區(qū)
      。地址:永寧縣城西高速出口8.中國人文旅游的典范
      。一定要去寧夏影視城看看。影視城的特色、文化
      、風景無處不在
      ,每一個場景都會吸引你。鎮(zhèn)保西部影院在國內眾多影視城中
      ,以質樸
      、原始、粗獷
      、蒼涼
      、民俗為特色。這里的西部古鎮(zhèn)是簡約奢華的典范
      。一個人上廁所
      。你不忍心看著土掉下來的土坯房。你不忍心進去看看
      。你會感覺像是在酒店高級套房的浴室里
      。如果你正好在拍戲,和明星近距離接觸
      ,也沒關系
      。當然,你要做好被當成另一個主角的充分準備
      。地址:銀川市西夏區(qū)鎮(zhèn)北堡西電影院9.賀蘭山巖畫:刻在石頭上的天書圖騰
      。賀蘭山巖畫是我國古代北方少數(shù)民族雕刻在巖石上的繪畫,表現(xiàn)了他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再現(xiàn)了當時賀蘭山巖畫的審美
      、社會習俗和生活情趣。最具代表性的是“太陽神”巖畫
      ,體現(xiàn)了古代人類對太陽的崇拜
      。地址:寧夏銀川市賀蘭山東麓賀蘭口;

      寧夏著名旅游景點

      寧夏著名旅游景點
      黃河美景,風吹騰格里

      、咆哮過黃河
      ,從此戀上綿延不絕的賀蘭山、六盤山,濁流滾滾的九曲黃河
      ,浩瀚無垠的沙漠和草原
      ,有東方金字塔之稱的西夏王陵、中國四大石窟之一的須彌山石窟
      ,以及獨具特色的回族風情
      。這都是寧夏所特有的旅游美景。以下我為大家收集了寧夏著名旅游景點
      ,僅供參考
      ,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1、沙坡頭
      這里是《爸爸去哪兒》的拍攝地之一
      ,可以同時欣賞到浩瀚沙漠和滔滔黃河的美景

      沙坡頭景區(qū)南靠山巒疊嶂、巍峨雄奇的祁連山余脈香山
      ,北連騰格里大沙漠
      ,中間被奔騰而下,一瀉千里的黃河橫穿而過
      。這種一邊是浩瀚無垠的騰格里大沙漠
      ,一邊是長流不息的黃河水的景色非常壯麗,自古以來就有許多文人墨客在此留下詩詞文章
      。唐代詩人王維的千古名句“大漠孤煙直
      ,長河落日圓”,描寫的就是此處

      在這里
      ,你可以去國內最大的天然滑沙場,從百米沙坡上
      ,順勢而下
      ,下滑時沙中發(fā)出嗡嗡的轟鳴聲,猶如金鐘長鳴
      。還可以乘坐古老的運輸工具——羊皮筏子
      ,在黃河上暢游。如果你夠膽大
      ,那就去玩玩橫跨黃河兩岸的滑索
      ,感受凌空飛躍黃河的刺激
      。當然
      ,到了沙漠,騎駱駝是必須體驗的活動
      ,在駱駝背上
      ,遙看周邊金黃色的沙海,綺麗壯觀

      2
      、鎮(zhèn)北堡西部影城
      鎮(zhèn)北堡西部影城,位于銀川市西夏區(qū)
      。在這個以古樸
      、粗獷、荒涼為特色的影城中
      ,拍攝了《牧馬人》
      、《紅高粱》、《大話西游》、《刺陵》
      、《錦衣衛(wèi)》等經典影片以及具有影響力的影視片100余部
      ,一大批中國電影界頂級人物都在這里留下過足跡,
      影城由明城
      、清城和“老銀川一條街”三部分組成
      ,游客游玩影城可以沿著“老銀川一條街”-明城-清城的“8字形”線路游覽。在“一條街”中
      ,可以看到民國時期的銀川市容市貌
      ,在明、清兩城中
      ,你可以看到很多耳熟能詳?shù)碾娪皥鼍?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如:《大話西游》中的至尊寶和紫霞仙子站立城門樓、牛魔王的招親臺
      、孫悟空的水簾洞
      、以及唐僧的受刑臺(“人是人他媽生,妖是妖他媽生”的經典臺詞就出自這里)
      ;還有電影《紅高粱》中的月亮門
      、“我爺爺”(姜文飾)醉酒后撒尿的釀酒作坊、九兒(鞏俐飾)出嫁時乘坐的轎子
      、盛酒的大缸
      、碗具等。
      3
      、西夏陵
      西夏陵(也稱西夏王陵)
      ,位于銀川市西郊的賀蘭山麓,是西夏王朝的皇家陵寢
      ,埋葬了西夏王朝的多位皇帝?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F(xiàn)在整個陵區(qū)有9座帝陵和140多陪葬墓,是中國歷史上占地面積最大的皇家陵寢之一
      。陵墓的形狀與其他中國陵墓都不一樣
      ,呈倒扣的窩頭形。除此之外
      ,景區(qū)內還建有西夏博物館
      、西夏史話藝術館,西夏碑林等設施場館
      ,幫助游客了解陵墓背后的歷史文化

      整個景區(qū)的大門在東側,大門上有四個大字
      ,這四個字看似漢字可是卻沒人認識
      ,其實是西夏文字
      ,意為“大高白國”,這也是當年西夏王朝的國名
      。景區(qū)目前開放了1
      、2、3號陵墓供游客參觀
      ,其中3號陵墓(西夏開國皇帝李元昊的“泰陵”)距離西夏博物館
      、西夏史話藝術館和西夏碑林相距較近,游客可以先參觀3號陵和周邊景點
      ,然后在附近的停車點乘坐電瓶車前往1
      、2號陵(3號陵距離1、2號陵比較遠
      ,約12公里)

      4、賀蘭山巖畫
      欣賞一萬年前古代先民們記錄的原始生活
      ,感受質樸的魅力

      賀蘭山巖畫,位于銀川市賀蘭縣金山鄉(xiāng)境內
      ,是1969年當?shù)氐囊晃怀嗄_醫(yī)生發(fā)現(xiàn)的
      ,巖畫大致誕生于一萬年前,是古代先民們在漫長的歲月里運用寫實或抽象的藝術手法
      ,在巖石上繪制和鑿刻的圖畫
      ,它記錄了銀川地區(qū)古代人類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
      多的賀蘭山巖畫中
      ,需要特別關注的是一副“太陽神”的巖畫
      ,畫面體現(xiàn)了遠古人類對于太陽的崇拜,畫面中的太陽神
      ,雙目圓睜
      、頭部有著放射性的線條刻槽。景區(qū)內還有一個巖畫博物館可以參觀
      ,博物館中的以巖畫的復制品和照片為主
      ,真品并不多
      。沿著景區(qū)內的棧道
      ,走到盡頭,是賀蘭瀑布
      ,時間充裕的游客可以繼續(xù)向深處步行
      ,越往里面,自然風光越美

      5
      、寧夏水洞溝旅游區(qū)
      騎駱駝
      、蕩舟,盡情玩耍
      ,在三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遺址
      ,想象遠古先民的生活場景。
      水洞溝旅游區(qū)
      ,也稱水洞溝遺址
      ,是中國最早發(fā)掘的舊石器時代遺址,被譽為“中國史前考古的發(fā)祥地”水洞溝還是我國明代長城
      、城堡
      、藏兵洞、大峽谷等軍事防御建筑大觀園
      ,是中國目前唯一保存最為完整的長城立體軍事防御體系

      藏兵洞附近的長城博物館,詳細向你介紹了寧夏境內的各個時期長城的特色和分布情況
      。你也可以去藏兵洞周邊的紅山堡峽谷走走
      ,這里的風景也是不錯的。
      6
      、沙湖生態(tài)旅游區(qū)
      一處融江南水鄉(xiāng)與大漠風光為一體的生態(tài)旅游景區(qū)

      沙湖,位于銀川市西北約50公里處的平羅縣境內
      ,是一處融江南水鄉(xiāng)與大漠風光為一體的生態(tài)旅游景區(qū)
      。沙湖景區(qū)由北面的湖區(qū)和南邊的沙漠區(qū)組成,沙漠區(qū)一邊是湖
      ,一邊是人工渠
      ,與陸地沒有連接,去沙漠區(qū)必須購買游船票

      在湖區(qū)內
      ,你能夠看到碧波蕩漾的湖水,碧綠襯紅的荷花園
      ,還有一簇簇翠綠的蘆葦叢
      ,一幅江南水鄉(xiāng)的風光。當你乘坐游船
      ,到達了景區(qū)南邊的沙漠區(qū)后
      ,映入眼簾的則是一片金黃耀眼的沙丘,盡顯北國大漠雄渾的風情
      。在沙漠區(qū)你還有機會欣賞到各國藝術家制作的'散著異國風情的沙雕作品
      ,每年的夏季,這里還會舉辦國際沙雕節(jié)

      7
      、玉皇閣
      玉皇閣的臺座分為4級
      ,由南向北漸次升高,最高建筑三母殿
      ,距地面26.2米
      。內有城隍殿、觀音殿
      、娘娘殿
      、三清殿、無量殿
      、洞賓殿
      、三官殿、三母殿
      ,還有文昌閣
      、關帝閣、鐘樓和鼓樓等主體建筑和大量為游客服務的輔助設施
      。整座建筑造型獨特
      ,氣勢雄偉,登臨三母殿可憑欄西眺巍巍賀蘭山
      ,東望滾滾黃河

      8、青銅峽108塔
      108座喇嘛佛塔
      ,面對黃河
      ,依山而建,在最高等俯視四方
      ,豪邁之情油然而生

      按照當?shù)厝肆曀祝槙r針繞塔幾圈
      ,消除人生的108種煩惱

      青銅峽108塔,是大型喇嘛塔群之一
      ,位于青銅峽水庫的西岸
      ,距離首府銀川市約60公里。在塔群的臺基下出土過西夏文題記的文物
      ,據(jù)此判斷塔群可能建于西夏時期(1038-1227年)

      塔群依山而建,面對著滔滔的黃河水
      。整個塔群由108座喇嘛佛塔組成
      ,自上而下按1、3
      、5
      、7......19奇數(shù)錯落排列成12層,每層塔前用磚砌護墻一道
      ,地面用磚鋪墁
      ,構成一個等邊三角形塔群,位于最高一層的佛塔體積最大
      ,方形塔基
      ,塔的東面有一個小佛龕。
      有意思的是
      ,除了最高一層的佛塔外
      ,其余各層的佛塔形狀各有不同:2-4層是鼓腹尖錐狀,5-6層的佛塔是葫蘆狀
      ,7-12層的佛塔是寶瓶狀
      。當你站在最高一層的佛塔旁,俯視四方
      ,這里視野開闊
      ,眼前有佛塔、黃河和峽谷
      ,還有遠方連綿不斷的山脈
      。此時,或許會有豪邁之情油然而生

      9
      、黃河壇
      黃河世紀壇是黃河金岸的標志性建筑,位于寧夏回族自治區(qū)吳忠青銅峽市
      ,為了禮敬黃河
      、祭拜黃河、感恩黃河
      。黃河壇長999米
      ,寬200米,建筑面積是6.5萬平方米
      ,背靠賀蘭山山脈
      ,隔河屹立牛首山,左傍黃河臂彎
      ,右依青銅峽峽口
      。站在黃河圣壇的位置向下望去,眼前的黃河及灘地正好成一個太極八卦圖
      。采用青銅鑄造
      ,以表達華夏民族飲水思源、感恩戴德
      、崇敬吟頌黃河母親

      10
      、六盤山滑雪場
      六盤山滑雪場是固原市首個冬季旅游項目,位于寧夏涇源縣六盤山周溝村
      ,占地面積達11.5萬平方米
      ,滑雪場里的中級、初級雪道會讓您過一把真正的山地滑雪癮
      ;驚險刺激的悠波球
      、雪地坦克、小坦克
      、雪盤
      、雪片等娛樂項目,不論大人還是小孩
      ,都會讓你玩到嗨
      !更有雪場內免費WIFI全面覆蓋! ;

      歷史上的西夏是現(xiàn)在的哪兒?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他們是現(xiàn)在的什么民族?

        西夏介紹
        西夏是指中國歷史上由黨項人于公元1038年至1227年間在中國西部建立的一個封建政權


        【國號釋義】
        拓拔思恭占據(jù)夏州(今山西橫山縣)
      ,建國時便以夏州得名,稱“大夏”
      。又因其
        在西方
      ,宋人稱之為“西夏”。
        【西夏的起源及建立】

        西夏的歷史根源可以一直追蹤到唐初
      。這個時候黨項族開始強大起來
      。其中拓跋赤辭投降唐,被賜姓李
      ,遷其族人至慶州(在今寧夏回族自治區(qū)內)
      ,封為平西公。自此在此定居
      。唐末黨項部首領拓跋思恭平黃巢起義有功
      ,再次被賜姓李。從此拓跋思恭及其李姓后代以夏國公成為當?shù)氐姆?zhèn)勢力

        另一種說法是西夏皇族是鮮卑族的后裔
      。西夏開國君主李元昊就自稱是北魏鮮卑之后。
        《宋史》卷485《夏國傳》上,元昊上宋仁宗表章:“臣祖宗本出帝胄
      ,當東晉之末運
      ,創(chuàng)后魏之初基?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薄哆|史》卷115《西夏外記》:“西夏本魏拓跋氏后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薄督鹗贰肪?34《西夏傳》:“夏之立國舊矣
      ,其臣羅世昌譜敘世次,稱元魏衰微
      ,居松州者因以舊姓為拓跋氏
      。”
        08年2月29日新華社:考古人員近日在內蒙古自治區(qū)鄂爾多斯烏審旗納林河鄉(xiāng)排子灣村發(fā)現(xiàn)一處拓跋部李氏家族墓地
      。這座五代至北宋初年的拓跋部李氏家族墓地中
      ,出土了幾方十分珍貴的墓志。墓志銘用了大段文字記述拓跋部李氏家族起源經過
      ,并明確表示其家族為“本鄉(xiāng)客之大族
      ,后魏之莘系焉”。拓跋部李氏家族是“后搬到此地的大族
      ,是北魏人的后代”
      ,這又一次把黨項拓跋部和鮮卑拓跋聯(lián)系在了一起.
        宋初趙匡胤削藩鎮(zhèn)的兵權,引起李氏的不滿
      。雖然他們一開始服從宋的命令
      ,但兩者之間的矛盾不斷加劇。1032年李德明之子李元昊繼夏國公位
      ,開始積極準備脫離宋
      。他首先棄李姓,自稱嵬名氏
      。第二年以避父諱為名改宋明道年號為顯道
      。開始了西夏自己的年號。在其后幾年內他建宮殿
      ,立文武班
      ,規(guī)定官民服侍,定兵制
      ,立軍名
      ,創(chuàng)造自己的民族文字(西夏文)。公元1038年10月11日
      ,李元昊稱帝
      ,建國號大夏。
        [編輯本段]【西夏的疆域】
        西夏是黨項族建立的封建王朝。其統(tǒng)治范圍大致在今寧夏
      ,甘肅
      ,新疆、青海
      、內蒙古以及陜西的部分地區(qū)
      ,其疆域方圓數(shù)千里,東盡黃河
      ,西至玉門
      ,南界蕭關(今寧夏同心南),北控大漠
      ,幅員遼闊

        [編輯本段]【西夏的經濟】
        西夏處西涼地區(qū),是游牧民族,經濟并不發(fā)達.西夏經濟的來源是靠侵占宋的土地而成的。西夏在太祖(李繼遷)時期占領了宋的靈州(今寧夏吳忠市)和興慶(今寧夏銀川)等地,又向西占領了涼州(今甘肅武威)和瓜州(今甘肅安西)等地.這些地區(qū)豐饒五谷,經常種植蔬菜
      ,水果和糧食.黨項人在這個廣闊的農田里耕作
      ,學會了先進的農業(yè)生產技術,促進西夏經濟的發(fā)展
      。并且
      ,西夏長期與漢人雜居,農業(yè)技術也達到很高水平
      。史書曰:“耕稼之事,略與漢同”

        西夏本來沒有瓷器,瓷器靠掠奪宋人來獲得.宋夏慶歷和議以后,西夏與漢族人民交往的同時學會了制瓷技術。西夏毅宗時期,西夏開始興建瓷窯,開始生產自己的瓷器,發(fā)展制瓷業(yè)
      。西夏的制瓷中心位于"塞上江南"銀川平原.其瓷器既吸收中原地區(qū)的優(yōu)點
      ,也有本民族的特點如淳厚樸實等,形成了獨具一格的西夏瓷器
      。西夏瓷器還遠銷到海外

        西夏崇宗、仁宗時期
      ,西夏經濟大大的發(fā)展.農業(yè),商業(yè),手工業(yè)逐漸發(fā)達起來
      ,四方的物品會集到興慶
      ,進入了西夏經濟最鼎盛的時期。
        [編輯本段]【西夏的文化】
        西夏的統(tǒng)治民族黨項族本是游牧民族
      ,佛教東傳甘肅以后
      ,西夏內部開始創(chuàng)造獨有的佛教藝術文化。今內蒙古自治區(qū)鄂托克旗的百眼窯石窟寺
      ,是西夏佛教壁畫藝術的寶庫
      。在額濟納旗黑城、綠城子中發(fā)現(xiàn)的西夏文佛經
      、釋迦佛塔
      、彩塑觀音像等
      ,是荒漠的重大發(fā)現(xiàn)。
        另外
      ,不得不提到敦煌莫高窟
      。大慶二年(1036年),西夏人消滅瓜州
      、沙州的歸義軍政權
      ,開始統(tǒng)轄敦煌地區(qū)。此時西夏將自己的民族特色融入莫高窟中
      ,使其更加增添了幾分光輝
      。從景宗到仁宗,西夏皇帝多次下令整修莫高窟
      。當時莫高窟涂綠油漆
      ,接受了幾分中原文化
      ,還有一些畏兀兒
      、吐魯番風格。西夏將自己強悍的民族精神和別具一格的文化也讓這座佛教建筑顯得更加光輝燦爛

        此外
      ,表現(xiàn)西夏文化的還有西夏文,又稱蕃書
      。西夏設立蕃字院和漢字院
      ,使西夏民族意識增強,百姓“通蕃漢字”
      ,文化也增加了許多

        西夏還設立蕃學和太學。
        黨項族原來主要從事畜牧業(yè)和狩獵
      ,通過學習漢族先進的農業(yè)生產技術
      ,農業(yè)經濟得到迅速的發(fā)展。到西夏建國時
      ,農業(yè)生產已成為西夏社會經濟的主要部門
      。西夏建國后,景宗李元昊更加重視農業(yè)生產的發(fā)展
      ,大力興修水利工程
      ,并親自主持修筑了從今青銅峽至平羅的灌渠,世稱「昊王渠」或「李王渠」
      。以后
      ,興慶府、靈州一帶
      ,一直是西夏糧食生產的主要基地
      。在發(fā)展農業(yè)的同時,西夏統(tǒng)治者也較重視畜牧業(yè)生產。國家專門設立群牧司負責畜牧業(yè)的管理
      。西夏的畜牧地區(qū)主要分布在橫山以北和河西走廊地帶
      ,牧養(yǎng)的牲畜以羊、馬
      、駝
      、牛為主,還有驢
      、騾
      、豬等。由于農
      、牧業(yè)的發(fā)展
      ,社會生產力的迅速提高,西夏的手工業(yè)生產和商業(yè)貿易也隨之迅速發(fā)展起來
      。西夏的冶煉
      、采鹽制鹽、磚瓦
      、陶瓷
      、紡織、造紙
      、印刷
      、釀造、金銀木器制作等手工業(yè)生產也都具有一定的規(guī)模和水平

        在西夏統(tǒng)治者的倡導下
      ,黨項族是同時期接受漢文化較多的一個民族?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梢哉f
      ,西夏文化的核心是儒家文化。西夏末期
      ,朝政長期處于內亂之中
      ,政敵和宗黨間的斗爭激烈。蒙古汗國建立后
      ,幾次征討西夏
      ,經過長期的抗爭,西夏于末帝寶義二年(公元1227年)被蒙古所滅

        [編輯本段]【西夏政治史】
        西夏初期及中期
        西夏建國后采取聯(lián)遼抗宋的戰(zhàn)略不斷入侵宋邊境
      。夏宋之間的戰(zhàn)爭一直到1044年才平息。宋承認夏的割據(jù)地位
      ,夏對宋稱臣
      。另外宋每年“賜”夏若干財物
      。但同年夏與遼之間又爆發(fā)了戰(zhàn)爭。夏取得了與宋
      ,遼平等的地位

        李元昊死后,他不滿2歲的兒子李諒祚成為皇帝
      ,由其母沒藏氏專政
      。遼攻西夏,夏大敗
      ,向遼稱臣
      。李諒祚子李秉常即位后被其母梁氏幽禁。1063年吐蕃禹藏花麻歸夏
      。梁氏又發(fā)動與宋的戰(zhàn)爭
      。失敗后被迫讓權于李秉常。李秉常死后他三歲的兒子李乾順即位
      ,梁氏再攬大權
      。重新發(fā)動與宋和遼的戰(zhàn)爭。李干順親政后采取依附遼
      ,于宋修和的策略
      。戰(zhàn)爭逐年減少,社會經濟得到了恢復和發(fā)展

        1115年金朝立國,開始發(fā)動對遼的進攻
      。1123年遼天祚皇帝兵敗逃到西夏
      。同時金使到西夏勸李干順將遼帝擒拿送往金,以保障西夏不被金攻擊李乾順看到遼滅已不可挽回
      ,答應了金的條件
      。從此西夏歸服金。
        金滅北宋時西夏隨其尾跡而入
      ,獲得了數(shù)千里的土地

        李乾順死后其子李仁孝即位,西夏境內發(fā)生了強大的饑荒和地震
      ,民不聊生
      ,以此發(fā)生了巨大的人民起義。李仁孝的改革促進了社會經濟的發(fā)展
      ,保持了社會的穩(wěn)定

        從桓宗到神宗
        李仁孝死后,其子李純佑即位
      ,政治腐敗
      ,國勢日益衰落
      。1206年他的堂兄李安全篡位,殺李純佑
      。李安全改變了與依附金的政策
      ,開始依附此時不斷強大起來的蒙古族。他發(fā)動了與金長達十多年的戰(zhàn)爭
      ,使兩個國家被削弱
      ,而且,他統(tǒng)治時期
      ,西夏百姓十分貧困
      ,軍隊非常衰弱,政治腐敗到極點
      ,而李安全自己卻十分腐敗
      ,沉湎于酒色之中,整日不理朝政
      ,四處怨聲載道
      。再說李安全附蒙抗金的策略并沒有給他帶來蒙古的友好。早在1205年蒙古就開始進攻西夏
      。至1209年蒙古三次出征西夏
      。夏無以抵擋。1211年西夏內部發(fā)生宮廷政變
      ,李遵頊篡位
      ,李遵頊仍然保持著襄宗(李安全)的作風,西夏政治更加腐敗
      。1216年西夏因不肯派兵幫助成吉思汗西征
      ,觸怒了蒙古,次年蒙古第四次進攻西夏
      。1223年
      ,由于李遵頊聲稱自己不愿做亡國之君,便讓位給太子李德旺

        西夏的滅亡
        西夏在襄宗
      、神宗一再的腐敗下,終于病入膏肓
      ,無可救藥
      ,盡管獻宗李德旺是治國之才,仍然挽不回西夏政權覆滅命運
      。李德旺打算趁成吉思汗西征之際抗擊蒙古
      。不料機密泄露,1224年蒙古攻克銀川
      。李德旺向蒙古投降
      ,送人質
      ,才得免滅國。1225年成吉思汗西征得勝后又開始對西夏的進攻
      。1226年李德旺病死
      ,他的侄子李睍被推為皇帝。1227年李睍投降蒙古
      。成吉思汗此時已死
      ,但密不發(fā)喪,以免西夏反悔
      。李睍投降后按照成吉思汗遺囑被殺
      ,黨項族也被滅族。西夏滅亡

        西夏的政治制度
        西夏的政治制度受宋朝影響很大
      ,官制的設置基本上模仿北宋。中央行政機構有:中書省
      、樞密院
      、三司、御史臺
      、開封府
      、翊衛(wèi)司、官計司
      、受納司
      、農田司、群牧司
      、飛龍院
      、磨勘司、文思院
      、蕃學、漢學等
      。地方行政編制分州
      、縣兩級,在特殊的政治中心和軍事國防要地有時也設郡
      、府

        西夏的軍事制
        西夏的軍事制度是在黨項的部落兵制的基礎上吸取宋制而發(fā)展起來的。樞密院是西夏最高的軍事統(tǒng)御機構
      ,下設諸司
      。軍隊由中央侍衛(wèi)軍、擒生軍和地方軍三部分組成
      。中央侍衛(wèi)軍包括「質子軍」
      、皇帝衛(wèi)隊和京師衛(wèi)戍部隊
      。“質子軍”人數(shù)約5000人
      ,是由豪族子弟中選拔善于騎射者組成的一支衛(wèi)戍部隊
      ,負責保衛(wèi)皇帝安全,號稱“御圍內六班直”
      ,分三番宿衛(wèi)
      。另有皇帝親信衛(wèi)隊3000人,是從境內各軍中精選出來的強勇之士組成
      ,皆為重甲騎兵
      ,分為十隊,每隊三百人
      ,隨皇帝出入作戰(zhàn)
      。京城地區(qū)還屯駐一支訓練有素的衛(wèi)戍部隊,共2.5萬人
      ,裝備優(yōu)良
      ,是中央侍衛(wèi)軍的主力。擒生軍人數(shù)約十萬
      ,是西夏的精銳部隊
      。主要任務是承擔攻堅和機動作戰(zhàn)。因在戰(zhàn)斗中生擒敵軍為奴隸
      ,故此得名
      。西夏的地方軍由各監(jiān)軍司所轄,共有50萬人
      ,軍兵種主要是騎兵和步兵兩種
      。西夏兵役制度是全民皆兵制,平時不脫離生產
      ,戰(zhàn)時參加戰(zhàn)斗
      。最小單位是“抄”,每抄由三人組成
      ,主力一人
      ,輔主一人,負擔一人

        [編輯本段]【西夏帝王譜】

        景宗武烈皇帝李元昊(1004-1048) 1038年稱帝
      ,在位11年。父李德明
      ,西平王
      。李元昊襲位后,與1038年稱帝
      ,國號大夏
      ,史稱西夏
      。他接受宋的先進文化,由根據(jù)黨項的民族特點確立了一套政治軍事制度
      。李元昊與遼
      ,宋之間進行了一些戰(zhàn)爭,取得勝利
      ,形成宋
      ,遼,夏鼎立局面
      。晚年
      ,肆意誅殺,縱情享樂
      ,強奪太子寧凌噶妻為后
      ,被寧凌噶刺死。死于1048年
      ,時年45歲

        毅宗昭英皇帝李諒祚(1047-1067) 1048年即位,在位20年
      。景宗長子
      。即位時才1歲,由其母掌握朝政
      。親政后
      ,實行改革,使西夏進一步漢化
      。他連年對宋用兵
      ,攻掠臨近州縣。先后收降吐蕃首領瞎氈的兒子木征和青唐吐蕃部
      。后注意修好與遼
      、宋關系。于1067年病死
      ,時年21歲

        惠宗康靖皇帝李秉常(1060-1086) 1067年即位,在位20年
      。毅宗長子,即位時8歲
      。死于1086年
      ,時年26歲。
        崇宗圣文皇帝李乾順(1084-1139) 1086年即位
      ,在位54年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葑陂L子,即位時3歲
      。親政后
      ,采取聯(lián)遼抗宋的策略,遼被金滅后
      ,又聯(lián)金抗宋
      。死于1139年,時年56歲

        仁宗圣德皇帝李仁孝(1124-1193) 1139年即位
      ,在位55年。崇宗長子
      。仁宗指定《新法》
      ,確立封建土地所有制。確立科舉制
      ,尊崇儒學
      ,大修孔廟及尊奉孔子為文宣帝;封建制在西夏確立了
      。仁宗時是西夏的鼎盛時期
      。仁宗死于1193年,時年70歲

        桓宗昭簡皇帝李純佑(1177-1206) 1193年即位
      ,在位13年。仁宗長子
      。以附金和宋為國策
      。1205年,鐵木真開始進軍西夏
      ,1206年
      ,桓宗暴卒,時年30歲

        襄宗敬穆皇帝李安全(1169-1211) 1206年即位
      ,在位6年。崇宗孫
      ,仁宗侄
      ,父李仁友。在位6年
      ,被齊王李遵頊廢
      ,同年死,時年43歲。
        神宗英文皇帝李遵頊(1162-1226) (1211-1223)年在位
      ,在位13年
      。齊王李彥宗子,博覽群書
      ,1203年西夏狀元
      ,后統(tǒng)領西夏軍事,1211年
      ,廢襄宗自立
      。他是以狀元當皇帝,在歷史上是無前例的
      。后
      ,與蒙古,宋戰(zhàn)爭屢敗
      ,1223年
      ,神宗退位,死于1226年
      ,時年65歲

        獻宗李德旺(1181-1226) 1223年即位,在位4年
      。神宗次子
      。即位后,抗拒蒙古
      。1226年
      ,成吉思汗攻西夏,西夏連失數(shù)城
      ,獻宗驚死
      ,時年46歲。
        夏末帝李睍(生年不詳-1227)1226年即位
      ,在位1年
      。獻宗侄。即位僅后1年
      ,西夏被蒙古所亡
      ,末帝投降被殺。西夏亡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lishitanjiu/7782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

      ,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
      ,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或有版權異議的
      ,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
      ,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文章
      ,古人上廁所如何解決.png" alt="古代沒有手紙的時候
      ,古人上廁所如何解決" onerror="nofind(this)" >
      唐朝大貪官元載死前說了什么一句話道盡了千百年來的人性!
      唐朝大貪官元載死前說了什么?一句話道盡了千百年來的人性!今天給大家?guī)砹讼嚓P內容
      ,和大家一起分享
      。有一句話叫:“唐之元載,宋之蔡京
      ,明之嚴嵩
      ,清之和珅”,什么意思呢?意思就是說唐代元載 !.png" alt="唐朝大貪官元載死前說了什么一句話道盡了千百年來的人性
      !" onerror="nofind(thi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