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s6iya"><pre id="s6iya"></pre></ul>
    • <kbd id="s6iya"><pre id="s6iya"></pre></kbd>
    • 登錄
      首頁 >> 諸子百家 >> 歷史探究

      南宋名臣胡銓簡介,與李綱
      、趙鼎、李光并稱為“四名臣”

      眾妙之門 2023-07-06 15:50:02

      南宋(1127年6月12日—1279年3月19日)是宋朝第二個時期

      ,因以臨安(今浙江杭州)為都城
      ,史稱南宋
      ,歷九帝
      ,享國152年
      。南宋雖然外患深重
      ,統(tǒng)治者偏安一隅
      ,但其經(jīng)濟上外貿(mào)高度發(fā)達
      ,重心完成了歷史性南移
      ,思想學術和文化藝術高度發(fā)展,理學成型確立正統(tǒng)地位
      ,并向海外傳播
      ,形成了東亞“儒學文化圈”。下面對百科小編就為大家?guī)黻P于胡銓的詳細介紹
      ,一起來看看吧!

      胡銓(1102年—1180年)

      ,字邦衡,號澹庵
      ,吉州廬陵薌城(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區(qū)值夏鎮(zhèn))人
      。南宋文學家,愛國名臣
      ,廬陵“五忠一節(jié)”之一
      ,與李綱、趙鼎
      、李光并稱為“南宋四名臣”

      高宗建炎二年(1128年),胡銓登進士第

      。初授撫州軍事判官
      ,金人渡江南下,胡銓募鄉(xiāng)丁助官軍捍御
      。后除樞密院編修官
      。紹興八年(1138年),秦檜主和
      ,胡銓抗疏力斥
      ,乞斬秦檜與參政孫近、使臣王倫
      ,聲振朝野
      。但遭除名,編管昭州
      ,移謫吉陽軍。秦檜死
      ,移衡州
      。宋孝宗即位,復奉議郎
      ,知饒州
      。歷國史院編修官、兵部侍郎
      ,以資政殿學士致仕
      。淳熙七年(1180年)
      ,胡銓去世,追贈通議大夫
      ,謚號“忠簡”
      。有《澹庵集》等。

      、趙鼎

      、李光并稱為四名臣.png" />

      人物生平

      胡銓自小潛心學問,強記博覽

      。建炎二年(1128年)
      ,宋高宗在淮海策問進士,胡銓對御題問“治道本天
      ,天道本民”
      ,回答說:“湯、武順從民眾而興起
      ,桀
      、紂順應天道而滅亡。現(xiàn)在陛下起于干戈鋒鏑之間
      ,外亂內訌
      ,而策問臣下數(shù)十條,都質問于天道
      ,而不傾聽民眾呼聲
      。”又說:“現(xiàn)在的宰相不比過去的晏殊
      ,樞密
      、參政又不是過去的韓琦、杜衍
      、范仲淹
      。”答問長達一萬多字
      ,高宗看到而驚異
      ,打算把他列為第一名,有人忌恨他的耿直
      ,移為第五名
      。授予撫州(今江西撫州市)軍事判官,未上任
      ,恰逢隆佑太后(孟皇后)為避金兵逃到贛州
      ,金兵隨后追擊,胡銓以漕司檄文統(tǒng)攝本州幕僚
      ,召募鄉(xiāng)丁輔佐官軍抵御,受賞轉承直郎。服父喪
      ,從鄉(xiāng)先生蕭楚學習《春秋》

      紹興五年(1135年),張浚設都督府,辟舉胡銓任湖北倉屬,胡銓沒有赴任。有詔令到都堂審察

      ,兵部尚書呂祉以賢良方正推薦他,賜對
      ,任樞密院編修

      紹興八年(1138年),金國派遣張通古

      、蕭哲二人作為“江南詔諭使”
      ,攜帶國書,在王倫的陪同下
      ,來到南宋都城臨安進行和談
      。金使態(tài)度極其傲慢,目中無入
      ,對南宋當局百般侮辱
      。但高宗和秦檜一味茍且偷安,不惜卑躬屈膝與金使議和
      。此舉激起了朝中大多數(shù)大臣與全國軍民的義憤
      ,紛紛起來反對。胡銓反對議和最為激烈
      ,他上書高宗
      ,對金國議和的陰謀進行揭露,而且要求高宗斬秦檜
      、王倫
      、孫近的頭。他還表示
      ,如果不這樣做的話
      ,他寧愿投東海而死,也決不在小朝廷里求活

      胡銓這篇奏疏一經(jīng)傳出

      ,立即產(chǎn)生強烈反響。宜興進士吳師古迅速將此書刻版付印散發(fā)
      ,吏民爭相傳誦。金人聽說此事后
      ,急忙用千金求購此書
      ,讀后
      ,君臣大驚失色,連連稱“南朝有人”
      、“中國不可輕”

      奏疏上報之后,秦檜認為胡銓狂妄兇悖

      ,鼓眾劫持
      ,詔令除名,貶送昭州(今廣西省平樂縣)管制
      ,并降詔傳告朝廷內外
      。給事中勾龍如淵、諫議大夫李誼
      、戶部尚書李彌遜
      、侍御史鄭剛中等人紛紛想方設法出面營救,秦檜迫于公論
      ,只得改派胡銓去廣州監(jiān)管鹽倉

      紹興九年(1039年),改為簽書威武軍判官

      紹興十二年(1142年)

      ,諫官羅汝楫彈劾胡銓飾非橫議,詔令除名
      ,貶送新州(今廣東新會縣)管制

      紹興十八年(1148年),新州守臣張棣攻訐胡銓與賓客唱酬對答

      ,誹謗怨恨朝廷
      ,胡銓再被貶至吉陽軍(今海南省崖縣崖城鎮(zhèn))。

      紹興二十六年(1156年)

      ,秦檜死
      ,胡銓量移至衡州。

      紹興三十一年(1161年)

      ,胡銓獲準隨意居住

      紹興三十二年(1162年),宋孝宗趙昚即位

      ,胡銓復職奉議郎
      、知饒州。孝宗召他入對
      ,胡銓上奏修德
      、結民、練兵、觀釁四事
      。孝宗說:“朕很早就聽說你耿直誠實
      。”任命他為吏部郎官

      隆興元年(1163年)

      ,遷任秘書少監(jiān)、擢任起居郎
      。針對自隆興北伐失敗后朝中的議和之風
      ,胡銓多次上表予以反對。

      當時發(fā)生旱災

      、蝗災和星變
      ,孝宗下詔垂詢政事缺失,胡銓應詔上書數(shù)千言
      ,全篇引用《春秋》記載災異的方法
      ,論述政令缺失的情況有十種,而上下情不合的情況也有十種
      ,并說:“堯
      、舜四目明白,四耳通達
      ,雖有共
      、鯀之亂,不能堵塞
      。秦二世以趙高為腹心
      ,劉邦、項羽橫行而沒有聽說;漢成帝殺死王章
      ,王氏移鼎而沒有聽說;漢靈帝殺死竇武
      、陳蕃,天下崩潰而沒有聽說;梁武帝信任朱異
      ,侯景斬關奪隘而沒有聽說;隋煬帝信任虞世基
      ,李密稱帝而沒有聽說;唐明皇驅逐張九齡,安
      、史包藏禍胎而沒有聽說
      。陛下自從即位以后,號召延攬賓客
      ,與我同時召來的張燾
      、辛次膺、王大寶
      、王十朋
      ,現(xiàn)在張燾已離開朝廷了,辛次膺離開朝廷了,王十朋離開朝廷了
      ,王大寶也將離去
      ,只有臣還在。以言論為避諱
      ,而想堵塞災異的根源,臣知道必然不能做到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p>

      胡銓又說:“過去周世宗被劉旻擊敗,周世宗處斬敗將何徽等七十人

      ,軍威大震
      ,果然打敗劉旻,奪取淮南
      ,撫定三關
      。一天之內處死七十位將領,哪里還有將領可以使用?但周世宗終能恢復失地
      ,這難道不是因為無能懦弱的人離開
      ,而勇敢的人出來了嗎?近來宿州之敗,將士死于敵手的布滿原野
      ,而敗軍之將以得到的金銀賄賂權貴以求得自解
      ,上天以災異昭示人們,陛下必須信賞必罰以順應天道變化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彼终務撆_諫官說:“今朝廷大臣以箴默不言為賢,取悅陛下為忠
      ,導致唐德宗時‘賣直’那樣的事發(fā)生
      ,正所謂‘一言喪邦’?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毙⒆谡f:“不是你
      ,我聽不到這些?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p>

      金朝請求和議

      ,胡銓說:“金朝知道陛下銳意恢復中原,因此用好話欺騙我
      ,希望絕口不要說‘和’字
      。”孝宗將邊防事宜全部交付張浚
      ,而王之望
      、尹穡等人專主議和排擠張浚,胡銓當廷斥責他們。胡銓兼任權中書舍人
      、同修國史
      。張浚兒子張軾被賜金紫,胡銓收繳上奏
      ,認為不應當這樣對待勛臣子弟
      。張浚與胡銓交情深厚,胡銓不顧忌這一點

      十一月

      ,孝宗就戰(zhàn)和問題向朝臣征求意見,與會的十四人中
      ,力主和議的占一半
      ,模棱兩可的占一半,反對議和的不過胡銓一人
      。朝廷任命他為宗正少卿
      ,胡銓請求外任,沒被允許

      早先

      ,金將蒲察徒穆、大周仁以泗州地投降
      ,蕭琦率兵一百人投降
      ,詔令都授予他們節(jié)度使。胡銓說:“接受投降自古以來都是件棘手的事情
      ,六朝七次得到河南地區(qū)
      ,但很快又都喪失;梁武帝時侯景將河南地區(qū)來投降,不久臺城淪陷;本朝政和
      、宣和年間
      ,郭藥師從燕云來投,不久成為中國禍患?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F(xiàn)在金朝三大將前來歸附
      ,給予高官厚祿,優(yōu)待他們的部隊
      ,以維系中原民心
      ,是不錯的。但讓他們駐在都城附近
      ,萬一他們包藏禍心
      ,作為內應,將來會后悔莫及
      ,希望不要任命他們掌管兵權
      ,把他們的部眾遷移到湖
      、廣地區(qū)以杜絕后患?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p>

      隆興二年(1164年)

      ,胡銓兼任國子監(jiān)祭酒,不久任權兵部侍郎
      ,兼中書舍人
      。八月,孝宗因災異避住偏殿減少膳食
      ,詔令廷臣議論政事缺失和當前急務
      。胡銓認為救災是當務之急,同金講和是政事缺失
      ,認為“今日之議若成,則有可吊者十;若不成
      ,則有可賀者亦十
      。”并舉“十吊”之事
      ,再次反對議和

      當時,金兵向商

      、秦之地進發(fā)
      ,楚荊、昭關
      、滁等地先后失守
      ,只有高郵守臣陳敏頑強地拒敵于射陽湖(今江蘇東部)。形勢十分危急
      ,胡銓受命以本職措置浙西
      、淮東海道。一面上表彈劾擁兵不救的大將李寶
      ,敦促他迅速出師救援;另一方面又親自帶兵上前線抗金
      。時值嚴冬臘月,河水凍結
      ,胡銓身先士卒
      ,手持鐵錘下河擊冰。將士們深受鼓舞
      ,一鼓作氣
      ,奮勇作戰(zhàn),終于擊退了金兵的入侵
      。許久后
      ,提舉太平興國宮

      乾道初年,胡銓以集英殿修撰的身份知漳州

      ,改任泉州
      。上朝奏事,留任工部侍郎
      。入朝對策
      ,說:“少康以一旅之師恢復夏禹基業(yè),今陛下富有四海
      ,不只一旅
      ,而即位已經(jīng)九年,恢復過去基業(yè)的效果還未顯著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庇终f:“天下多水旱災害,左右不上報
      ,這是為國謀畫者的過錯
      ,應該命令有關部門迅速做好防災準備?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闭埱笸诵?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乾道七年(1171年),任寶文閣待制

      ,留經(jīng)筵
      。請求離職。以敷文閣直學士出外任宮觀官
      。辭行時
      ,還以歸還陵寢、恢復故疆上言
      ,孝宗說:“這是朕的志向
      。”并問他回到哪里
      ,胡銓說:“回到廬陵
      ,臣以前在嶺海曾經(jīng)訓解經(jīng)書,想寫成此書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毙⒆谔刭n通天犀帶以示寵榮。

      胡銓歸去后

      ,獻上所著《易》
      、《春秋》、《周禮》
      、《禮記解》
      ,孝宗詔令收藏于秘書省
      。不久復任原官,升龍圖閣學士
      、提舉太平興國宮
      ,轉提舉玉隆萬壽宮,進為端明殿學士

      淳熙六年(1179年)

      ,召胡銓歸經(jīng)筵,胡銓以疾病極力推辭

      淳熙七年(1180年)

      ,胡銓已屆78歲高齡,疾病纏身
      ,不能再上朝
      ,孝宗準許他以資政殿學士的身份退休。5月
      ,胡銓病危
      ,彌留之際,仍口授遺表
      ,悖悖期望孝宗“舍己為人,安民和眾”
      ,牢記家仇國恨
      ,收復失地。他自己則愿學習唐代安史之亂時忠貞殺敵
      、以身殉國的張巡
      ,“為厲鬼以殺賊,死亦不忘!”就在忠君愛民
      、殺敵報國囑咐聲中
      ,胡銓溘然辭世。孝宗聞訊后
      ,特贈通議大夫

      淳熙十三年(1186年),追謚“忠簡”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lishitanjiu/7953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

      ,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
      ,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
      ,我們會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
      ,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情況屬實
      ,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文章
      拓跋浚僅活了26歲皇后李未央被賜死(歷史上《錦繡未央》中的李未央是誰)
      七十二賢之閔損簡介閔損是個什么樣的人,
      隨著西方文化不斷輸出中國,以前常用來當孩子睡前故事的各種典故
      ,漸漸的變成了西方的童話故事
      。《灰姑娘》是《格林童話》中的一個故事
      ,還被迪士尼拍成了動畫電影
      盤點歷史上被親兒子殺掉的五位皇帝
      ,背后有何原因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鮮卑族
      ,南北朝時北魏的開國皇帝,拓跋珪曾經(jīng)看上了一個女人
      ,叫賀夫人
      ,這個賀夫人是拓跋珪母親的妹妹,也就是拓跋珪的姨母
      ,拓跋珪和這位姨母生下了一個兒子叫拓跋紹
      ,拓跋紹性情很殘暴 ,背后有何原因.png" alt="盤點歷史上被親兒子殺掉的五位皇帝,背后有何原因" onerror="nofind(this)" >
      蘇烈為什么會被人誤會唐高宗都替他平反
      蘇烈為什么會被人誤會唐高宗都替他平反你真的了解蘇烈嗎?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的相關內容
      。中華璀璨的文明中
      古代沒有手紙的時候
      ,古人上廁所如何解決
      古代沒有手紙的時候
      ,古人上廁所如何解決中國是最早發(fā)明紙的國家,早在東漢末年造紙術被改進之后
      ,紙變成為了人們生活中比較常見的一種物件
      唐朝大貪官元載死前說了什么一句話道盡了千百年來的人性
      唐朝大貪官元載死前說了什么?一句話道盡了千百年來的人性!今天給大家?guī)砹讼嚓P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有一句話叫:“唐之元載,宋之蔡京
      ,明之嚴嵩
      ,清之和珅”,什么意思呢?意思就是說唐代元載 !.png" alt="唐朝大貪官元載死前說了什么一句話道盡了千百年來的人性
      !" onerror="nofind(this)" >
      秦始皇屬意扶蘇,為何遲遲不立扶蘇為太子
      秦始皇屬意扶蘇
      ,為何遲遲不立扶蘇為太子秦始皇屬意扶蘇
      ,為何遲遲不立扶蘇為太子?下面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毥獯稹G爻臏缤?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可以說不僅是趙高的作為 ,為何遲遲不立扶蘇為太子.png" alt="秦始皇屬意扶蘇
      ,為何遲遲不立扶蘇為太子" onerror="nofind(this)" >
      年羹堯為什么被雍正下令自殺年羹堯犯了雍正哪些禁忌
      年羹堯為什么被雍正下令自殺?下面小編為大家?guī)碓敿毜奈恼陆榻B。年羹堯(1679-1726)是清代康熙
      、雍正年間之人
      ,進士出身,官升至四川總督
      、川陜總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