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見深
,即明憲宗正統十四年(1449年)土木之變后
,朱見深被立為太子軼事典故
名字真相
據《憲宗實錄》記載“上初名見深
,至是更名見濡。”,朱見深是明憲宗的本名,但奪門之變、英宗復辟之際,在詔書中將皇太子的名字寫成“見濡”,天下臣民不知他是何人。有學者認為這是英宗及奪門功臣們忙中出錯。不管怎樣,詔書已頒行天下,難以改動,因此朱見深即位后,仍然沿用“見濡“的名字,如給其父明英宗上謚號時自稱“孝子嗣皇帝見濡”、給明代宗上謚號時自稱“侄嗣皇帝見濡”。《明史》稱他本名為“見濬“,則被認為是毫無根據,也沒有能與明史相互佐證的史料。專寵萬氏
明憲宗愛的萬貴妃比他年長17歲。萬貴妃
,小名貞兒。年僅四歲進宮。正統十四年吳皇后前車之鑒
因妃廢后
天順八年(1464年)七月二十日
吳氏被廢背后的緣由
吳皇后對萬貴妃十分氣惱,大概是恨朱見深與萬氏的曖昧關系
成化四年(1468年)秋
萬歲閣老
萬貴妃的驕橫
成化七年(1471年),已經入閣的萬安與另外兩名大學士彭時、商輅(lù)一同去面見皇帝議事
。彭時和商輅向皇帝提出,京官的俸薪不宜削減?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一句話,竟然把當初自己演出的丑劇全部歸過于彭時
作為一個政客
,萬安肯定覺得自己最成功之處就是結交上了萬貴妃。只是,不曾令萬貴妃想到的是:她死后不久,孝宗即位,有人上疏要查辦曾經與萬貴妃交結的人,萬安就趕緊申辯說:“我和萬貴妃早就不來往了。”其實,也許正是萬安的無能與軟弱,才使萬貴妃的影響力沒有過度地在外廷擴散。不過,萬安只是一個油滑的小人,而不是一個十惡的壞蛋。他做大學士時還做過一件好事,就是順應當時的情勢請求憲宗廢除了西廠。皇儲之爭
成化一朝的儲位
,是在成化十一年(1475年)就確立了的。這一年的十一月,年僅6歲的朱祐樘被立為太子。紀氏很小的時候就入宮,據說,成化初年的大藤峽之戰(zhàn),政府軍隊俘獲了許多瑤族的子女在朱祐樘之前,憲宗已經有兩個兒子
,一個是萬貴妃所生,早就死了。另一個是柏妃所生,卻被萬貴妃害了。因此,憲宗剛開始一直以為自己將無后,有一天太監(jiān)張敏給憲宗梳頭,看到自己的白發(fā),憲宗不禁感嘆:“老將至矣,無子。”張敏突然跪下說:“圣上已有后這件事,自然對萬貴妃深有影響
西廠汪直
明代的皇帝實際上從明太祖開始
成化一朝專權的宦官
據說,汪直曾經到江南
汪直專權的利器是西廠
。我們可以開句玩笑,汪直專權的利器還有“兩鉞”(鉞,古代兵器)。不過,這個玩笑的制作者是憲宗身邊的一個小丑接著
,他又扮演汪直,操著兩柄“鉞”來到皇帝身邊,說:“我?guī)П檀藘摄X。”旁人就問:“你的鉞是什么鉞呀?”阿丑說:“王越、陳鉞。”憲宗聽了這樣的笑話,自然是開懷一笑,但笑過之后呢,自然不能不有所省悟。因為,所謂王越、陳鉞,實際上不過是交結汪直的兩個大臣。成化十四年(1478年),竟還有一個名叫楊福的江西人偽稱汪直
,糾集一班無賴扮演校尉,從蕪湖一路招搖撞騙至福州,嚇得沿途官吏屏息聽命。汪直本人,后來也逃過了懲罰,壽終正寢。在明代專權的宦官中,他可能算是最幸運的一個。梁芳在成化一朝
,雖然不如汪直那般有權勢,但卻在另一個方面破壞了朝廷的正常秩序。汪直的權勢,是籠罩于成化一朝政治、軍事領域,而梁芳的惡劣,則主要是在經濟上的揮霍與靡費錢財及任用佞幸小人。也許可以這樣說梁芳為了弄到更多的錢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lishitanjiu/8009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
,背后有何原因.png" alt="盤點歷史上被親兒子殺掉的五位皇帝
,古人上廁所如何解決.png" alt="古代沒有手紙的時候,古人上廁所如何解決" onerror="nofind(this)" >
!.png" alt="唐朝大貪官元載死前說了什么一句話道盡了千百年來的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