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1368年―1644年 )
蹇義
人物生平
蹇義
,字宜之,初名瑢,巴縣陵江河(即嘉陵江)畔龍?zhí)洞笊进P居沱(今重慶市渝北區(qū)大竹林附近)人。歷仕明太祖、建文帝、明成祖、明仁宗、明宣宗、明英宗,六朝重臣,官至吏部尚書、少師、太師,謚忠定。太祖賜名
洪武十八年(1385年)第三甲進(jìn)士
,授官中書舍人。他奏事很合皇上心意 。朱元璋問道:“你是蹇叔的后代嗎?”蹇瑢叩頭不敢回答。朱元璋很喜歡他的誠實,為他改名為義,并親手寫下蹇義之名賜給他。他任滿三年應(yīng)當(dāng)升遷,朱元璋特命滿九年后再升
明惠帝即位后
永樂重臣
朱棣的軍隊入京
,楊榮、蹇義等人主動歸附,升為吏部左侍郎。幾個月之后,升為吏部尚書。當(dāng)時正致力于糾正建文時期的政治,凡那時所更改的都全部廢除。蹇義從容說道:“增補貴在適合時宜永樂二年(1404年)
,蹇義兼任太子詹事。皇上有什么要傳諭太子,總是派蹇義去,蹇義總能準(zhǔn)確地傳達(dá)皇上的意思?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永樂七年(1409年),皇上巡幸北京,命蹇義輔佐皇太子監(jiān)國
永樂九年(1411年),蹇義患背患背疽
永樂十年(1412年),皇上親自在便殿設(shè)宴招待蹇義和夏原吉
永樂十七年(1419年)因父親去世回家,皇上和太子都派官員賜祭
。詔令他出來供職。永樂十九年(1421年),三殿失火
,敕令二十六名廷臣巡行天下。蹇義和給事中馬俊分巡應(yīng)天等府,詢問軍民疾苦,廢黜了幾名騷擾百姓的文武長吏,還提出數(shù)十項應(yīng)興革的事情,上奏實行?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永樂二十年(1422年)
,皇上北征回來,因為太子曲意寬宥禮部尚書呂震的女婿戶部主事張鶴參見失儀之過,便怪罪蹇義不進(jìn)行匡正,將楊士奇、呂震、蹇義逮捕仁宣之治
明仁宗即位后,蹇義
不久命蹇義和英國公張輔以及夏原吉一同監(jiān)修《太宗實錄》
明宣宗即位后
告老還鄉(xiāng)
朱瞻基征樂安
宣德三年(1428年)蹇義隨從皇上巡邊回來
宣德七年(1432年)詔令有關(guān)部門在文明門(北京崇文門前身)內(nèi)為蹇義修建新的宅第
臨終囑托
宣德十年(1435年)正月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lishitanjiu/8009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