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不用子午谷奇謀的原因是哪些?感興趣的讀者和對百科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公元228年春
戰(zhàn)前
魏延提出這一行軍路線
一是漢弱魏強,唯有效仿韓信
二是當時漢中與關(guān)中之間穿越秦嶺有4條道路
其中褒斜道容易通行,但魏軍統(tǒng)帥曹真率大軍駐在斜谷口的郿城
但是魏延的子午谷奇謀被諸葛亮否決了
但實際上
魏延是以部曲的身份加入劉備陣營的,所謂部曲
,是東漢后期帶兵之人招收失地流民或壯丁加入自己的部隊,帶有人身依附關(guān)系。魏延出身低微,憑借作戰(zhàn)勇猛,屢立戰(zhàn)功,被劉備提拔為牙門將軍(主帥警衛(wèi)隊指揮官)。劉備取得漢中后
,又破格提拔魏延為漢中太守。在諸葛亮決定北伐的前一年,即公元227年,諸葛亮帶著蜀漢主力進駐漢中,并給了魏延新的官職頭銜:督前部,領(lǐng)丞相司馬、涼州刺史。督前部是指揮前鋒部隊
,丞相司馬相當于司令部參謀長,這兩個都好理解,唯獨“涼州刺史”這個官職很耐人尋味。涼州是指隴西的武威一帶,當時屬曹魏統(tǒng)治區(qū)域,魏延屬于遙領(lǐng)。遙領(lǐng)不屬于已方的領(lǐng)土
,實際意在奪取這塊地方顯然
但此時荊州已經(jīng)丟失
首先是國力問題
,蜀漢不僅受制于兵員人口,更受制于蜀道惡劣的運輸條件。如果占據(jù)涼州地區(qū),不僅能擴大疆土,獲取戰(zhàn)馬兵員,而且進可攻長安,退亦可護衛(wèi)漢中、巴蜀。其次是“民心”
。曹魏在涼州推行了激進的統(tǒng)治政策,引發(fā)了聚居在此的羌人不滿,這些人反魏向蜀情緒高漲,曹魏在這里的統(tǒng)治并不穩(wěn)固。簡而言之,諸葛亮其實是借“北伐”的名義蠶食魏國領(lǐng)土
,以積攢實力。這一方略與魏延的子午谷奇謀是存在沖突的。一個是要擴大疆土,一個卻是要提前與曹魏展開存亡決戰(zhàn)。諸葛亮的這一方略
,很巧合的命中了13年前劉備的一次預言。公元215年,孫權(quán)向劉備索要荊州,劉備回答說:“須得涼州,當以荊州相與”。雖然是托詞
,但卻從側(cè)面暴露出劉備對于得到?jīng)鲋莸目是筮h遠大于關(guān)中。那么假設諸葛亮調(diào)整了蠶食曹魏的策略
,改為采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謀魏延是一名從底層成長起來的軍官,又常年鎮(zhèn)守漢中
但是
諸葛亮的這一路兵馬需要完成兩大任務:一是要拖住斜谷口的曹真大軍
,以確保魏延能直插魏軍后方拿下長安;二是要在20天內(nèi)擊敗曹真,在長安一線與魏延匯合。這兩個任務
,只要有一個失敗,那么魏延將陷入曹魏援兵的合圍,即便魏延能守住城池,一塊長安飛地,對于蜀漢而言,并沒有實際意義。那么諸葛亮能擊敗曹真嗎?
從歷次出兵戰(zhàn)果來看,諸葛亮在短兵相接方面毫不遜色
,甚至一度讓曹魏只有招架之力,無還手之功,但可惜,糧草不足是諸葛亮無法克服的棘手問題。事實上
,在公元234年,諸葛亮的確兵出斜谷,但為了這次出兵,諸葛亮足足準備了3年糧草,并在斜谷里修建邸閣,在尚未開戰(zhàn)前就已經(jīng)源源不斷的向谷中運輸軍資。如果按照魏延用一半士兵運糧的后勤保障比例,諸葛亮想要通過斜谷
,必須要投入更多的兵力投入運輸可見
正如王夫之所言:“(諸葛)公蓋有不得己焉者,特未可一一與魏延輩語也”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lishitanjiu/8125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
上一篇:
乾隆皇帝的金絲楠木棺材的原料是什么
,古人上廁所如何解決.png" alt="古代沒有手紙的時候
!.png" alt="唐朝大貪官元載死前說了什么一句話道盡了千百年來的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