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還是叫他們?yōu)橥鯛敗?/p>
發(fā)展 由于皇太子有極大的權(quán)力
,所以往往和皇帝發(fā)生沖突,從而導(dǎo)致被廢或被殺
。如漢景帝廢栗太子劉榮為臨江王
、漢武帝誅殺衛(wèi)太子劉據(jù),隋文帝廢太子楊勇
,唐太宗廢太子李承乾
,而力量強大的皇太子由于不滿皇帝的約束,也會發(fā)動叛亂
,以致弒君
。前者如衛(wèi)太子不滿漢武帝寵幸佞臣江充、發(fā)東宮兵欲誅之;后者如宋文帝劉義隆為太子劉劭所殺
。另一方面
,由于覬覦皇太子的儲位,皇帝的兒子們往往相互傾軋
,甚至兵戎相見
,這樣的例子就更加平常了。
通常
,由于以上種種原因
,皇太子順利冊立
、順利繼承皇位的并不多見。隨著皇帝權(quán)力的不斷加強
,皇太子的權(quán)力越來越被削弱
。但是反過來,正是由于皇太子的權(quán)力不再對皇帝構(gòu)成威脅
,皇帝有足夠的權(quán)力來約束他的其他兒子們
,所以后期的皇太子順利繼位的反而比較多。
由于太子與皇帝關(guān)系的特殊和敏感
。大臣們在辦理有關(guān)事項時
,不得不小心翼翼。他們既不敢違抗皇命
,又不愿得罪太子
。《清史稿-列傳七》記錄了這樣一件事情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滴跞辏Y部向康熙帝上奏祭祀奉先殿時的儀注
,要將皇太子胤礽的拜褥置于檻內(nèi)
。皇帝下令尚書沙穆哈將太子的拜褥設(shè)于檻外
。沙穆哈請求康熙帝下旨在檔案中記錄此事
,康熙帝卻下令奪了沙穆哈的官職。
清世宗雍正帝開始
,有鑒于康熙時期皇太子兩立兩廢
、諸王爭儲的教訓(xùn),正式宣布了不再預(yù)立太子的決定
。改為親書密封
,藏于乾清官"正大光明"匾額后,另書密旨一道
,藏于內(nèi)府
,以務(wù)勘對,待皇帝駕崩后由顧命大臣取出公布
。
清末
,咸豐僅有一子。而同治
、光緒
、宣統(tǒng)三帝也接連無子,密儲制度名存實亡。光緒帝主持"戊戌變法"失敗后
,慈禧太后與榮祿商議廢黜光緒
,立載漪的15歲兒子溥儁為皇帝。光緒二十五年12月24日
,溥儁受詔入宮
,封為大阿哥,慈禧預(yù)定庚子年即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舉行光緒禪位典禮
,改年號為"保慶"。但京師內(nèi)外
,議論紛紛
。大學(xué)士榮祿與慶親王奕劻以各國公使有異議,各種勢力也反對為由
,使慈禧太后被迫停止了廢立計畫
。
歷史沿革
西漢
漢高祖劉邦皇太子劉盈
太子住所 漢文帝劉恒皇太子劉啟
漢景帝劉啟首任皇太子劉榮(被廢)
漢景帝劉啟次任皇太子劉徹
漢武帝劉徹首任皇太子劉據(jù)(因巫蠱之禍自殺)
漢武帝劉徹次任皇太子劉弗陵
漢昭帝劉弗陵嗣太子劉賀
漢宣帝劉詢皇太子劉奭
漢元帝劉奭皇太子劉驁
漢成帝劉驁皇太子劉欣
漢平帝劉衎皇太子劉嬰(王莽所立,公元6年-公元8年11月在皇太子之位
,是一個傀儡皇太子
,被呼為"孺子嬰")
新朝
新朝始祖建興帝王莽皇太子王臨
東漢
漢光武帝劉秀首任皇太子劉疆(被廢)
漢光武帝劉秀次任皇太子劉莊
漢明帝劉莊皇太子劉炟
漢章帝劉炟首任皇太子劉慶(被廢)
漢章帝劉炟次任皇太子劉肇
漢順帝劉保皇太子劉炳
三國
蜀漢昭烈皇帝劉備皇太子劉禪
蜀漢后主劉禪皇太子劉璿
曹魏高祖文皇帝曹丕皇太子曹睿
吳太祖大皇帝孫權(quán)首任皇太子孫登(追封宣太子)
吳太祖大皇帝孫權(quán)次任皇太子孫和
吳太祖大皇帝孫權(quán)末任皇太子孫亮
吳景帝孫休皇太子孫<雨單>(上下結(jié)構(gòu)
,單為繁體
,wān)
吳末帝孫皓皇太子孫瑾
隋朝
隋文帝楊堅首任皇太子楊勇
隋文帝楊堅次任皇太子楊廣
隋煬帝楊廣首任皇太子楊昭
唐朝
唐高祖李淵首任皇太子李建成(被廢)
唐高祖李淵次任皇太子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首任皇太子李承干(被廢)
唐太宗李世民次任皇太子李治
唐高宗李治首任皇太子李忠(被廢)
唐高宗李治次任皇太子李弘(早亡,追封孝敬皇帝)
唐高宗李治第三任皇太子李賢(被廢)
唐高宗李治第四任皇太子李顯
武則天皇太子李顯
唐中宗李顯皇太子李重俊(被廢)
唐睿宗李旦皇太子李隆基
唐玄宗李隆基首任皇太子李瑛(被廢)
唐玄宗李隆基次任皇太子李亨
唐肅宗李亨皇太子李豫
唐代宗李豫皇太子李適
唐德宗李適皇太子李誦
唐順宗李誦皇太子李純
明朝
明太祖朱元璋皇太子朱標(biāo)
清朝
清圣祖愛新覺羅·玄燁皇太子愛新覺羅·胤礽(允礽)
清世宗愛新覺羅·胤禛皇太子愛新覺羅·弘歷(密立
,雍正十三年胤禛逝后公開)
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歷皇首任太子愛新覺羅·永璉(追立皇太子
,謚端慧)
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歷次任皇太子愛新覺羅·颙琰(乾隆六十年弘歷當(dāng)眾開啟了密封二十二年的鐍匣宣布立永琰為皇太子,改名颙琰第二年即位改元嘉慶)
清仁宗愛新覺羅·颙琰皇太子愛新覺羅·旻寧(密立
,嘉慶二十五年永(颙)琰逝后公開)
清宣宗愛新覺羅·旻寧皇太子愛新覺羅·奕詝(密立
,道光三十年正月丁未,道光帝不豫
,宣示朱筆
,立為皇太子)
清文宗愛新覺羅·奕詝皇太子愛新覺羅·載淳(奕詝臨終所立)
盤點東漢14位皇帝的命運|看東漢王朝是如何由興盛轉(zhuǎn)向衰敗的?
東漢是光武帝劉秀建立的
,他歷經(jīng)12年平定割據(jù)統(tǒng)一中原后,以「 ”柔道治國”
,在位32年將一個殘破的社會治理成了「 ”光武中興”的社會
。 再經(jīng)過漢明帝、漢章帝時期的勵精圖治
,國力已不遜于西漢強盛時期
。 但自漢章帝后,皇帝就陷于早逝的魔咒中,幼主上位
,外戚掌權(quán)
,宦官奪權(quán)的惡性循環(huán),最終強盛帝國東漢一步步走向衰敗
。 東漢14帝圖表如下: 1 光武帝劉秀 劉秀 (公元25-57年在位32年)享年62歲 劉秀是東漢王朝的建立者
,史上少有的完美皇帝 從一個沒落皇族起兵三年后稱帝,歷經(jīng)12年平定割據(jù)
,統(tǒng)一中原 在位32年
,開創(chuàng)了中國歷史上「 ”風(fēng)化最美,儒學(xué)最盛”的「 ”光武中興「 ”時代” 光武帝末年
,全國載于戶籍的人口為兩千一百多萬
。 2 漢明帝劉莊 劉莊 (57年-75年9月5日在位18年)享年48歲 劉莊是東漢第二位皇帝,光武帝劉秀第四子
,生母為光烈皇后陰麗華 29歲登基
,一切尊奉光武帝制度 劉莊提倡儒學(xué),注重刑名文法
,為政苛察
,嚴(yán)防外戚,打擊宗室
、限制豪強
;尊禮儒學(xué)、佛教傳入
;對匈奴開戰(zhàn)
,派班超經(jīng)營西域。 劉莊大力興修農(nóng)田水利
,其中最大的工程師治理黃河
,明帝令著名水利專家王景和王吳率兵卒數(shù)十萬人治水,使黃河再無潰漏之患
,保障了黃河中下游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的正常進(jìn)行
。 當(dāng)時,民安其業(yè)
,劉莊統(tǒng)治后期
,人口激增到三千四百多萬。 3 漢章帝劉炟 劉炟 (75年9月5日-88年4月9日在位13年)享年33歲 劉炟是東漢第三位皇帝
,漢明帝劉莊第五子
,生母賈貴人 漢章帝即位后,勵精圖治
,注重農(nóng)桑
,興修水利
,減輕徭役,衣食樸素
,實行「 ”與民休息”,使得東漢經(jīng)濟(jì)
、文化在此時得到很大的發(fā)展
。 章帝兩度派班超出使西域,使得西域地區(qū)重新稱藩于漢
。 因為明章兩代大體繼承了光武帝時的治國方針
,使得文治武功都有很大成就,史稱「 ”明章之治”
。 漢章帝還是一位書法家,他的草書非常出名
,創(chuàng)立「 ”章草”。 漢章帝期間開始放縱外戚
,兩大外戚
,分別是馬太后的馬家(馬太后是伏波將軍馬援的女兒)和竇皇后的竇家。 光武帝
、明帝都極力限制外戚做官
,而漢章帝卻大封外戚
,從此外戚這股腐朽勢力登上了東漢政治舞臺
,一直到東漢末年的何進(jìn)。 只可惜
,漢章帝三十三歲早逝
,漢和帝十歲繼位
,竇太后掌權(quán)
,竇家勢力更加猖狂。從漢章帝開始
,大多數(shù)皇帝要不早逝要不無后
。 4 漢和帝劉肇 劉肇 (88年—105年在位17年)享年27歲 劉肇是東漢第四位皇帝,漢章帝劉炟第四子 生母為梁貴人
,過繼給皇后竇氏為繼子。 粱貴人被竇皇后誣陷憂郁而死 劉肇十歲即位
,由于年幼
,竇太后臨朝稱制。 竇氏為了維護(hù)專權(quán),將大批竇氏家族子弟安插入為朝官或地方官
。 專權(quán)放縱
,胡作非為,待劉肇親政后
,聯(lián)合宦官掃滅竇氏外戚
。 至此后,劉肇奪回皇權(quán)親政
,十分體恤百姓疾苦
,多次下詔賑濟(jì)災(zāi)民
、理冤獄
、減免賦稅、安置流民
、勿違農(nóng)時
,并多次下詔納賢
。 漢和帝永興元年(公元105年),墾田面積達(dá)732萬多頃
,為東漢之最
,戶籍人口達(dá)5325萬多人 東漢的國力達(dá)到極盛,時人稱為「 ”永元之隆”
。 正當(dāng)劉肇大展拳腳之時,東漢王朝的皇帝仿佛被施了魔咒
,如他父親一樣
,再次英年早逝,享年27歲
。 年僅百天的嬰兒劉隆被抱上皇位即位
。東漢王朝的國運開始走下坡路
。 5 漢殤帝劉隆 劉隆 (105-106年在位不到一年)一歲夭折 劉隆是東漢第五位皇帝 漢和帝第二子
。 漢殤帝劉隆是一個特殊的皇帝,他是第一個被放在民間撫育的稚子
,直到漢和帝去世要新立儲君
,這時才將劉隆從民間接回皇宮。 劉隆行登基大禮時
,是被鄧太后抱在懷里接位的
,世上少有這樣登基的。 因為幼兒常常生病發(fā)燒
,體質(zhì)先天不足
,很快不到一歲劉隆便夭折了。 而鄧綏(鄧禹孫女)作為太后身份名正言順接管了朝政
,成為漢朝的實際最高掌權(quán)人
。 此后,幼主繼位
,外戚當(dāng)政變得明目張膽。 6 漢安帝劉祜 劉祜 (106-125年在位19年)享年32歲 東漢第六位皇帝
,漢章帝劉炟之孫
,清河孝王劉慶之子,母為左小娥
。 由于漢殤帝劉隆早夭
,鄧太后與她的哥哥車騎將軍鄧騭密謀
,決定從宗族中挑選一個曾經(jīng)被竇太后廢掉的皇太子劉慶之子劉祜
,僅有13歲繼位為皇帝,是為漢安帝
。 對于鄧太后而言,首選年紀(jì)小
,好控制
。而此時,雖然劉祜是皇帝
,但實權(quán)掌握在鄧太后和鄧騭手中
。 然而,劉祜即位真不是時候
,內(nèi)憂外患
,國內(nèi)災(zāi)害連年,人心浮動
。 在他登基那年
,就有18個郡國發(fā)生地震,41個郡國發(fā)生水災(zāi)
,28個郡國受風(fēng)暴和冰雹的襲擊
。人民生活困苦不堪。 更讓人不省心的是
,西域造反:漢章帝期間班超出使西域讓諸國歸心
,但是后任西域都護(hù)任尚貪得無厭又殘暴,各國紛紛遠(yuǎn)走高飛
。 同時漢明帝期間平定的羌族也起義
,平羌戰(zhàn)爭打了十一年,雖然最終勝利了
,但是東漢元氣大傷,帝國已到暮年
。 宦官當(dāng)政:早期因為鄧太后的存在
,所以外戚和宦官有緩沖,鄧太后依靠的是宦官鄭眾和尚方令蔡倫
。此蔡倫就是發(fā)明造紙術(shù)的那個改變世界的牛人
。然而
,自從劉祜當(dāng)了皇帝之后
,蔡倫終日惶惶不安。 說來話長
,在和帝時期
,蔡倫投奔的主是竇太后,在竇太后的指使下
,蔡倫策劃陷害了劉慶的生母宋貴人
,皇太子劉慶被廢,并被貶為清河王
,就是現(xiàn)任漢安帝劉祜的父親。 竇太后去世后
,蔡倫又投靠了新主鄧太后
,期間發(fā)明了偉大的造紙術(shù),等鄧太后掌權(quán)16年后去世
,劉祜才聯(lián)合宦官鏟除了鄧氏外戚
。 很快,我們的偉大發(fā)明家蔡倫的好日子也走到盡頭
。 劉祜給他下了一道圣旨,要他自覺到廷尉處交待當(dāng)年誣陷兩貴人的罪行
,出來混
,還是要還的,蔡倫仰天長嘆
,自知不能免除一死
,飲藥而死。 全人類都在崇拜的「 ”紙圣”最終走時是這樣的結(jié)局
。 好景不長
,漢安帝劉祜也英年早逝,享年僅32歲
。此后外戚與宦官的斗爭越來越激烈
,東漢的朝廷一片烏煙瘴氣。 7 漢前少帝 劉懿 劉懿 (125年5月18-12月10在位206天)享年10歲 劉懿是東漢第七位皇帝
,濟(jì)北惠王劉壽的兒子。 漢安帝去世后
,閻太后為了把持朝政
,在閻顯支持下,擁立年幼的劉懿為帝
,同年就因病去世
。 宦官集團(tuán)滅了閻氏外戚
,迎立劉保為帝
。 東漢的政治既復(fù)雜又簡單粗暴。 8 漢順帝劉保 劉保 (125-144在位19年)
,享年29歲 漢順帝劉保是東漢第八位皇帝
,是劉祜的兒子,母親為宮人李氏(被漢安帝皇后閻姬毒殺) 由于漢安帝的獨子不是閻太后所生
,怕不好掌握
,所以被閻太后廢了改立幼兒劉懿。 現(xiàn)在宦官集團(tuán)把閻太后趕走了
,時年十一歲的劉保被擁立為皇帝。 漢順帝是被宦官推上帝位的
,倒是懂得感恩
,但本身能力不行
,便把大權(quán)交給了宦官
,宦官又與梁皇后的外戚梁氏勾結(jié),從此朝政全在梁氏手中
,梁氏差點成為另一個王莽
。 這個無能的皇帝又是早逝,時年二十九歲
!東漢這是被詛咒了嗎
? 9 漢沖帝劉炳 (144-145在位1年)2歲夭折 東漢第九位皇帝,漢順帝的兒子
,一歲繼位
。 梁太后臨朝聽政,梁太后的哥哥梁冀稱霸朝堂
,搞得民不聊生
。一年后
,兩歲的漢沖帝夭折
,東漢啊東漢! 10 漢質(zhì)帝劉纘 劉纘 (145-146在位1年)九歲被毒死 劉纘是東漢第十位皇帝
,漢章帝玄孫
。 梁太后依然以皇太后身份臨朝稱制,而朝政基本控制人是其兄粱冀
。粱冀選的皇帝,必須年幼
,所以8歲的劉纘被選為皇帝
。 粱冀主持朝政期間,專橫跋扈
,無所不為
,引起了一些正直朝臣的 *** ,漢質(zhì)帝雖然才8歲
,也看他不順眼。 在一次朝會中
,他當(dāng)著群臣面前稱粱冀為「 ”跋扈將軍”
,表示自己的憤怒,于是惹得粱冀大怒
。 之后
,粱冀懷恨在心
,于元年(146年)閏六月
,粱冀安插在質(zhì)帝身邊的親信暗中把毒藥攙在質(zhì)帝食用的煮餅之中,毒死了漢質(zhì)帝
,時年九歲
。 果然,此粱冀夠跋扈的
,好歹是自己擁立上去的
,皇帝也敢毒殺。 11 漢桓帝劉志 劉志 (146-167年在位21年)享年35歲 漢桓帝劉志是東漢第是十一位皇帝
,漢章帝劉炟玄孫
,河間孝王劉開之孫。 粱冀又挑選了一位14歲劉志繼位
。 漢桓帝在宦官的幫助下誅殺了粱冀
,然后封有功的宦官為列侯
,于是東漢歷史上極其黑暗的宦官當(dāng)政時代來臨
。 由于宦官當(dāng)政,賣官鬻爵等種種弊政
,導(dǎo)致朝政更加奢侈腐敗
,國家財政基本枯竭?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傅鄄扇〖又剞r(nóng)民賦稅的辦法來解決財政困難
,搞得百姓民怨沸騰
。東漢開始滑向深淵
。 12 漢靈帝劉宏 劉宏 (168-189在位21年)享年32歲 漢靈帝劉宏是東漢第十二位皇帝,漢章帝玄孫
。 由于漢桓帝劉志去世
,11歲的劉宏被外戚竇氏挑選為皇位繼承人。 劉宏在位的大部分時期
,施行黨錮及宦官政治,他又設(shè)置西園
,巧立名目搜刮錢財
,甚至以賣官鬻爵用于自己享樂。 朝野上下烏煙瘴氣
,民間烽煙四起
,民不聊生。在位晚期
,爆發(fā)了黃巾起義,涼州等地也陷入持續(xù)動亂之中
。 東漢朝廷 *** 為了鎮(zhèn)壓民變
,將權(quán)力下放給地方,形成了各地事實上的軍閥割據(jù)的局面
。 東漢政權(quán)已經(jīng)名存實亡
。正式進(jìn)入滅亡倒計時。 13 漢后少帝劉辯 劉辯劇照 (189年在位5個月)享年14歲 劉辯是東漢第十三位皇帝
,是漢靈帝劉宏與何皇后的長子
。 漢后少帝劉辯13歲繼位,由于年幼
,實權(quán)掌握在臨朝稱制的母親何太后和舅舅大將軍何進(jìn)手中
。 少帝劉辯在位期間
,東漢政權(quán)名存實亡
,他繼位不久遭遇以何進(jìn)為首的外戚集團(tuán)和以十常侍為首的內(nèi)廷宦官集團(tuán)這兩大敵對政治集團(tuán)的火并,被迫出宮
,回宮后又受制于以「 ”勤王為名進(jìn)京的涼州軍閥董卓
。 董卓不喜歡劉辯,便廢劉辯立劉協(xié)為帝
,不久劉辯被逼自盡。從此
,進(jìn)入風(fēng)云激蕩的三國時期
。 14 漢獻(xiàn)帝劉協(xié) 劉協(xié)劇照 (189-220在位31年),享年53歲 漢獻(xiàn)帝劉協(xié)對我們來說很熟悉
,東漢最后一位皇帝
。漢靈帝劉宏次子,母為靈懷皇后王榮
。 漢獻(xiàn)帝幼時被董太后撫養(yǎng),舉止端莊
,被稱「 ”董侯”
。 中平六年(189年)在董卓擁立下,即位為帝
。 漢獻(xiàn)帝劉協(xié)先被董卓控制
,后又被曹操挾持,最后在曹丕的脅迫下禪讓帝位給曹丕
,東漢王朝正式滅亡。 東漢滅亡了 但是我們沒有忘記 東漢留給后世 無論精神的還是物質(zhì)的財富都數(shù)不勝數(shù) 光武帝劉秀和他的云臺二十八將 班固著的《漢書》 其妹班昭補齊《漢書》 班超經(jīng)營西域 水利專家王景
、王吳治理黃河 蔡倫發(fā)明造紙術(shù)
,四大發(fā)明之一 「 ”科圣”張衡天文學(xué)巨著《靈憲》「 ”渾天儀”「 ”地動儀” 漢字學(xué)的開山鼻祖許慎的《說文解字》 冶鐵技術(shù)的改進(jìn)及鐵制農(nóng)具的普及 蜀錦馳名全國 漆器、陶瓷手工藝品 名醫(yī)華佗發(fā)明麻醉技術(shù)、「 ”五禽戲” 「 ”醫(yī)方之祖”張仲景的《傷寒雜病論》 還有鄭玄 馬融經(jīng)學(xué)大師 所以
,這些才是東漢真正的脊梁!
漢景帝的長子劉榮 ,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廢皇太子做錯了啥?
確切地說劉榮本人其實并沒有做錯什么 ,只不過他的母親過于善妒
,且因為他皇太子的身份,前朝很多勢力依附于他
。因此劉榮這個太子就讓漢景帝深深不安,最終漢景帝才會廢掉劉榮
。
榮登儲君之位劉榮是漢景帝的皇長子
,但他卻不是嫡長子,他的母親是漢景帝早期最寵愛的妃子栗姬
。漢景帝的原配皇后是薄皇后
,她是薄太后的孫女
,雖說出身后族
,但可能因為長相不夠出眾,她本人也沒有什么太優(yōu)秀的政治才能
,漢景帝幾乎就把她當(dāng)做擺設(shè)
,她也就沒有機會為漢景帝誕育子嗣
。劉榮因為母親受寵的緣故
,再加上他是長子,漢景帝對他也是比較看重的
。
當(dāng)然漢景帝也有不少幾個皇子,而且漢景帝年紀(jì)也不算太大,薄皇后被廢掉之后,他原本可以再立新后,等嫡子出生后,再立儲君。
也就是說別看劉榮是皇長子,栗姬又受寵
,可劉榮想坐上太子之位
,其實也不是件很容易的事情
。可因為竇太后希望兄終弟及,漢景帝可以將帝位傳給弟弟梁王
,漢景帝為了盡快打消竇太后的想法
,因此才會立下長子為劉榮為儲君。
劉榮坐上儲君之位 ,多多少少還是有些運氣在里面的
。等于說劉榮不是儲君獨一無二的人選,這也就為后來漢景帝厭惡他
,埋下了伏筆。
妒婦栗姬劉榮登上儲君的位置
,這里面肯定有他母親栗姬的功勞
,事實上栗姬是漢景帝后宮中比較會爭寵的女人。因為漢景帝對栗姬的那份偏愛
,栗姬才會誕下皇長子
,最后有機會將兒子送上太子之位?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上Ю跫Р皇莻€有政治覺悟的女人,雖然她在后宮中爭寵手段不低
,但她卻沒有半點容人之量
,而且因為兒子是儲君,甚至有些目中無人
。
她一生中最大的錯誤,不是為了爭寵,與后宮妃子整日爭斗不斷,而是她不知好歹,因為記恨館陶公主給漢景帝進(jìn)獻(xiàn)美人,就拒絕了館陶公主與她聯(lián)姻的要求。
別看館陶公主只是個已經(jīng)出嫁的公主,可人家是漢景帝的親姐姐
,與漢景帝關(guān)系密切
,而且還是竇太后唯一的女兒,是竇太后最珍視的孩子
。有了竇太后與漢景帝兩位西漢最高統(tǒng)治者的恩寵
,館陶公主就算在漢宮橫著走,估計都沒有人敢出來問責(zé)于她
。栗姬沒有買館陶公主的面子
,讓館陶公主憤憤不平。結(jié)果館陶公主一生氣
,將女兒許給了漢景帝其他的皇子
,之后又有心扶持女婿上位。
館陶公主沒事就在竇太后與漢景帝面前說說女婿的好話,再有意無意挑撥幾句栗姬與劉榮的壞話
,果然沒多久漢景帝就對栗姬母子意見頗多。
前朝勢力當(dāng)然漢景帝最后廢掉劉榮,還是因為劉榮背后的勢力
。自古這太子與帝王之間的關(guān)系就比較微妙,太子是未來之君
,帝王是現(xiàn)任之主
,兩位都是帝國之主,按理說有著血緣關(guān)系的兩位上主應(yīng)該會非常和諧
,但事實上歷朝歷代
,沒有幾個帝王不猜忌自己的儲君,也就是自己的親兒子
。當(dāng)然也不能完全怪帝王度量不夠大
,畢竟天下之主只有一個,兒子就算是未來接班人
,也會與帝王有所意見不合之時
。這時候朝堂之上的臣下們就會紛紛選擇站隊,要是太子勢力過大
,不僅掌握了前朝的主動權(quán)
,而且極有可能就會發(fā)生奪權(quán)之事。
劉榮登上儲君之位后
,朝堂之上就有很多臣子依附于他,畢竟他是儲君
,而且漢景帝沒有嫡子
,他又是長子,在臣子們的眼中
,他的地位穩(wěn)如泰山
。這些臣子們?yōu)榱艘院蟮臉s華富貴,當(dāng)然會想盡辦法拉進(jìn)與劉榮之間的關(guān)系
,劉榮的勢力就在一步步慢慢壯大
。這些在漢景帝的眼中,就成為了危險信號
。
歷史上不少帝王被太子奪權(quán)篡位,最后落下個不好的結(jié)局,漢景帝眼看劉榮身后的追隨者越來越多
,他自然就會對劉榮越來越不滿意
。
因為漢景帝的猜忌之心,再加上栗姬的花樣作死,以及館陶公主不斷的挑唆
,最終劉榮被廢掉了太子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