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被稱為千古賢后的長孫皇后,到底有什么優(yōu)點
中國古代人才輩出,而女子中也涌現(xiàn)出不少傳奇人物,下面就盤點那些奇女子。 今天對百科小編給大家?guī)砹讼嚓P(guān)內(nèi)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
在中國數(shù)千年的封建王朝統(tǒng)治中
,曾出現(xiàn)了無數(shù)的英雄將士
、文人墨客
,也有無數(shù)的英明君主被載入史冊,相對這些男性人物
,似乎女性人物能名垂青史的并不多
,但如果仔細盤點起來,在歷朝歷代當中
,也能盤點出一二
,比如在唐朝初期,能夠被后世人歌頌的女性人物當中
,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后長孫皇后絕對算是其中一人
,她賢良淑德、仁慈寬厚的品行成了后宮之主的榜樣
,即使經(jīng)過千年的錘煉
,如今再次提到這位長孫皇后,仍然可以贏得贊譽一片
。
點.png)
1,長孫皇后的出身
長孫皇后一族是北魏宗室
,父親在隋文帝時期曾任右驍衛(wèi)將軍
,在處理政府與突厥的關(guān)系上做出了卓越的貢獻,而長孫皇后的外祖父則是北齊樂安王高勱
,因此
,長孫皇后是名副其實的貴族世家名將之后。本來有著高貴的身份
,但隨著父親長孫晟的去世
,長孫皇后與母親和哥哥都被同父異母的兄長趕出了家門,好在母親還有龐大的娘家做后備力量
,于是母子三人投奔了舅舅高士廉
。
2,嫁與李世民
在舅舅的庇護之下
,長孫皇后又過了一段日子
,待到其十三歲的時候,因與唐國公李淵的次子李世民有婚約
,外加舅舅對唐國公李淵一家的高度認可
,于是在父親孝滿之后,由舅舅主持大局
,十三歲的長孫皇后和十六歲的李世民喜結(jié)連理
。婚后,下兩口過的有滋有味
,因從小相識
,只有一番青梅竹馬兩小無猜的韻味,而兩人的小恩小愛也羨煞了周圍的友人們
。
3
,成為賢內(nèi)助
李世民性格帥快耿直,從小就勇氣難當
,喜愛冒險和挑戰(zhàn)
,雖然成年后的李世民在戰(zhàn)場上幫父親李淵立下了不少的戰(zhàn)功,但在三個兒子中
,李世民并不是父親李淵最喜愛的兒子
,這或許跟他的性格有關(guān)。長孫皇后當時雖然年紀不大
,可很清楚的看破了這一點
,但身為一介女流,她又能為丈夫做些什么呢?既然戰(zhàn)場上幫不上忙
,她就把力量出在了維護家庭關(guān)系上
,于是整個府上,從公公李淵到他身邊的大小夫人
,再到府中的下人
,沒有一個人不夸贊長孫皇后的為人的,而她的言行舉止
,處事待人自然也代表了丈夫李世民的為人作風
。
4,成為后宮之主
隨著李淵稱帝
,緊接著李世民發(fā)動了“玄武門之變”
,李世民登上了皇位,而長孫也成了萬人之上的長孫皇后
。此后
,長孫皇后把早先維護府上關(guān)系的精力和時間全部放在了治理后宮上,因為前朝的事情她無法幫到李世民
,作為后宮之主
,她更不能做出“后宮干政”的行為,于是只能把后宮事物打理好
,不讓李世民再為后宮之事煩憂
。
長孫皇后雖然坐在“后宮之主”的位置上,但萬事都以身作則
,身先士卒
,在李世民提出“勤儉治國”后
,長孫皇后第一次放棄以往的奢華服飾換上粗布長裙,不僅如此
,她還讓自己的兒女從小養(yǎng)成節(jié)約的習慣
,因此,在長孫皇后的教育下
,她膝下的兒女雖然身份尊貴
,但各個都具有良好的優(yōu)秀品質(zhì)。
5
,“賢后”的標榜
后宮最常出現(xiàn)的現(xiàn)象就是“妒”
,但長孫皇后卻有著一顆容人之心,她知道一國之君不可能只有一個女人
,她更了解作為后宮之主
,最基本的品質(zhì)就是“容人之量”,甚至為了讓李世民有一個完整的后宮
,曾多次親自籌劃選妃一事
,而這一切并不是作秀,并不是打造“賢后”的人設(shè)
,而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想為唐太宗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
長孫皇后的成功,最主要的原因是她知道并且嚴格遵守身為皇后的準則
,特別是對于前朝的事情
,長孫皇后從來都不涉及其中。雖然論學問和智慧
,長孫皇后在政治上有所成就并不是難事,但她從小熟悉歷史
,知道凡是女子干涉朝政的往往造就了不同程度的慘案
,因此“不干政”是長孫皇后的自我要求。
長孫皇后總是能用自己的方式幫助唐太宗解開困惑
、走出謎團
,甚至設(shè)法阻止不好事件的發(fā)生,特別是在唐太宗因為憤怒而做出的錯誤決定之時
。比如和唐太宗并肩作戰(zhàn)的魏征
,因為性格直率,喜歡納諫
,曾無數(shù)次沒有顧忌到皇帝的面子
,而一針見血的指出要害,這讓唐太宗數(shù)次動了殺機
,但在此時
,長孫皇后都會站出來,引用經(jīng)典,借用古人殘害忠良最終滅國的歷史點醒李世民
,由此
,魏征才能平安無事的繼續(xù)納諫,最終幫助唐太宗開創(chuàng)了“貞觀之治”
。
長孫皇后的優(yōu)秀品質(zhì)
,直到生命的最后時刻還在堅持,在她彌留之際
,留下遺囑
,身后事一切從簡,不要奢華的形式
,只要把她葬在山邊上即可
。而在長孫皇后過世后,為了紀念和哀思這位陪自己走過無數(shù)風雨的結(jié)發(fā)之妻
,唐太宗再也沒有立過皇后
。
歷史上的長孫皇后是個什么樣的人 ?
長孫皇后
,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后,她的父親叫長孫晟
,是隋朝的右驍衛(wèi)將軍
,長孫皇后還有個哥哥叫長孫無忌,是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首
,長孫皇后的舅舅叫高士廉
,是北齊清河王高岳的孫子,在凌煙閣二十四功臣里排名第六
。
長孫氏原來是北魏的宗室之長
,在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時候,被賜姓為長孫
,長孫家出了很多的名將
。
長孫氏生于公元601年,長孫晟在公元609年病逝
,長孫氏與長孫無忌(長孫晟第四子)被異母哥哥長孫無憲(長孫晟第三子)趕至高家
,不過高士廉對這對兄妹很不錯。長孫無忌和李世民是好朋友
,高士廉也覺得李世民不錯
,于是在公元613年,將十三歲的長孫氏嫁給了十六歲的李世民
,兩人的關(guān)系一直很好
。
公元618年
,李淵稱帝,建立唐朝
,改元武德
,李世民被封為秦王,長孫氏成為秦王妃
,李世民常年征戰(zhàn)
,長孫氏十分孝順李淵,李淵因為李玄霸早夭
,所以就將長孫氏之子李泰過繼過去
,封為衛(wèi)王。
秦王李世民軍功過大
,對太子李建成有威脅
,同樣也受到李淵的猜忌,但是長孫氏就常入宮中
,孝順李淵
,緩和李淵與李世民之間的矛盾,再加上其他大臣對李世民的支持
,李淵并沒有對李世民下手
。
太子李建成與齊王李元吉多次陷害李世民,均沒有成功
,兩邊的矛盾越來越大
,長孫氏與長孫無忌,還有其他大臣一直支持李世民
,李世民終于在武德九年
,發(fā)動了玄武門之變,殺死了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世
,過了幾個月
,李淵禪讓給李世民,長孫氏就成了長孫皇后
。
長孫皇后與很喜歡讀書,經(jīng)常與李世民一起讀書討論
,而且十分有見解
,李世民對長孫皇后也十分敬重。長孫皇后還勸哥哥長孫無忌要讓位
,魏征等人有時候的勸諫讓李世民太過難堪
,長孫皇后就多次出來寬慰李世民,李世民氣就消了
。
長孫皇后也時常提醒李世民要施行仁政
,所以說
,貞觀之治,也有長孫皇后的一份功勞
,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長孫皇后
,那就是真正的母儀天下。
可惜的是
,貞觀八年
,長孫皇后重病,之后好轉(zhuǎn)
,貞觀九年
,因為生母與李淵的病逝,長孫皇后又病重了
,在貞觀十年病逝
,終年三十六歲,謚號為文德皇后
,文與德都是美謚
,這個就是對長孫皇后最好的評價,之后李世民再沒有立皇后了
。
長孫皇后有三個兒子
,分別是李承乾,李泰
,李治
,李治就是后面的唐高宗。
唐代巾幗紅顏系列之千古賢后——長孫皇后
?唐代巾幗紅顏系列之千古賢后長孫皇后?
說起這位千古賢后長孫皇后
,她小字?觀音婢?
,是河南洛陽人,祖先是北魏宗室
,我們知道這北魏是鮮卑人建立起來的政權(quán)
,所以長孫皇后是具有鮮卑血統(tǒng)的。她的父親長孫晟為隋朝右驍衛(wèi)將軍
,箭法高超
,有著?一箭雙雕?的美譽。別以為這所謂的?一箭雙雕?只是一個遙不可及的神話
,這長孫皇后的父親長孫晟就曾經(jīng)真的做到過
。但是,在長孫皇后八歲那一年
,父親就去世了
。長孫皇后兄妹就由舅舅高士廉撫養(yǎng)長大。所以
,我們也可想而知
,這長孫皇后的舅舅高士廉對于長孫皇后來說
,就相當于父親一樣。而長孫皇后對于自己的舅舅也一向非常的敬重
,后來她與太宗所生的女兒長樂公主和新城公主也都嫁給了長孫家族
。其實,在長孫皇后年少時
,就曾有術(shù)士說她日后定是?貴不可言?
。但可能在當時,沒有人會完全相信這個術(shù)士的話
,把這件事當真
。我想長孫皇后的父親也好,舅舅也罷
,聽了這話也只是一笑了之
。可有誰知
,這術(shù)士的話后來果真應驗
,這長孫皇后日后果真是?貴不可言?。一國皇后嘛
,怎能不貴呢
?大業(yè)九年,年僅13歲知書達理
,溫柔賢淑的長孫皇后就嫁給了李淵的次子李世民
。從此,長孫皇后便走進了后來的太宗的生命
,成為了太宗一生中最重要的
,同時也是太宗一生愛慕尊重的女子。
那么
,可能有人要問了
,這長孫皇后為什么能成為太宗一生中最重要的女子呢?為什么太宗的后宮嬪妃眾多
,卻唯獨始終愛慕尊重長孫皇后呢
?是有什么特殊的原因么?還是僅僅因為二人是結(jié)發(fā)夫妻
,所以感情才非常深厚呢
?其實,長孫皇后之所以能贏得太宗的畢生愛慕與敬重
,除了其胸懷,品行與結(jié)發(fā)之情之外
,還是有其特殊的原因的
。就是因為長孫皇后不僅賢德
,而且是曾經(jīng)在太宗奪權(quán),玄武門之變的時候為太宗立下過功勞的
。什么功勞呢
?就是在玄武門之變前,秦王李世民
,也就是日后的太宗已經(jīng)與父親和兄弟之間的矛盾日趨白熱化
,即將兵戎相見。兩方的政治勢力都想方設(shè)法的對對方采取收買
,拉攏和排擠等方法
,企圖挖對方的墻角,拉攏有用的人才
,從而在對方的陣營中打開缺口
,最終取得勝利。太宗固然在不懈的努力著
,那長孫皇后是怎么做的呢
?她還是依舊孝順父母,也就是唐高祖
,盡自己一個身為兒媳的義務(wù)
,每天堅持前去請安問候,努力討得高祖的歡心
,還小心翼翼的和高祖后宮的嬪妃們交好
,有什么好東西都和大家分享,還委曲求全的平衡各方政治力量之間的關(guān)系
。我們由此也可以看出
,這個長孫皇后不僅不是一個如她自己所說不干政的人,相反還真是一個特別有政治智慧的人?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
那有的人可能就納悶兒了,你說她有政治智慧
?你從哪兒看出她有政治智慧了
?她大小也是個秦王妃,應該用不著如此的委曲求全
,低三下四吧
?這話您可就說錯了,長孫皇后這么做不僅不是簡單的委曲求全
,低三下四
,相反還是很有必要的。她這是在做什么呀
?她這顯然是在建立起一張屬于自己的巨大人情關(guān)系網(wǎng)
,一個屬于自己的?克勒勃情報系統(tǒng)?
,在為秦王,在各方面安插下眼線
,為自己的丈夫搜集各方面的情報
。這正是兵法中所說的?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
。而且在玄武門之變發(fā)生的時候
,秦王李世民親自上陣殺敵,而長孫氏就在秦王府鼓舞將士
,做?戰(zhàn)前總動員?
,勉勵他們奮勇殺敵。在太宗夫妻共同的努力之下
,玄武門之變一舉成功
,太宗由此成為一國之君,而長孫皇后也由此被封為皇后
。所以我們說
,長孫皇后她是在玄武門之變的時候有功勞的。正所謂?軍功章有你的一半兒
,也有我的一半兒?
。每一個成功男人背后,一定都有一個支持他的女子
。
唐朝長孫皇后還非常的賢德
,時常借古諷今,委婉的勸諫太宗
,竭力的保護太宗一朝的忠臣
,能臣,對太宗后宮的嬪妃們也都非常的仁慈
。說起受過長孫皇后保護的最有名的大臣
,恐怕就是那位以?直言進諫?而著稱的魏征了。魏征是個有名的?諫臣?
,他覺得給太宗多提意見是自己身為大臣的職責
,而且魏征提意見的時候,說話是太過直截了當
,所以經(jīng)常整得太宗是很沒面子
,很下不來臺。有一天
,真的惹怒了太宗
。太宗回到長孫皇后那兒也是氣到不行,自覺顏面盡失,說道:?會當殺此田舍翁
!?什么意思呢
?就是?這個鄉(xiāng)巴佬兒!早晚有一天
,我一定要宰了他!?誰知
,這長孫皇后聽了
,轉(zhuǎn)身進屋,不一會兒便身穿著一身皇后只在重大場合才穿的厚重的大禮服出來了
,還對著太宗行跪拜之禮
。太宗一見這情景,嚇了一跳忙問長孫皇后為何要對自己行如此大禮
。長孫皇后答道:?妾聞君明則臣直
。?什么意思呢?就是說
,我聽說只有英明的君主才能有敢于直言進諫的臣子
。這魏征如此直言進諫,由此可見
,陛下是一個賢明的皇帝?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姨卮吮硎咀YR
。太宗一聽明白了魏征這個敢于直言進諫的大臣的重要
,同時也懂得了皇后的一片苦心?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屎筮@是在勸自己皇帝的胸懷要像大海一樣的包容寬廣
,海納百川,哪兒能就因為一點兒小事兒就要殺人呢
?
但是
,就是這樣賢德的一位皇后也不長命,由于祖先是鮮卑人
,自己有鮮卑血統(tǒng)
,所以有風疾的家族性遺傳病,也就是我們今天所說的?心腦血管疾病?
,再加上太操勞
,自己身體又一向不好,所以就病重了
。就是在她病入膏肓的時候
,太子李承干說要請一些僧人來為母親祈福。長孫皇后說,不可
,死生有命
,富貴在天。這不是人力可以勉強的
,堅決表示反對
。在她彌留之際,長孫皇后還對太宗說
,您千萬不可重用外戚
,尤其是我的娘家人。現(xiàn)在他們都已經(jīng)當官了
,但自古外戚干政就沒有好結(jié)果
,如果您真的是為我著想,對我的娘家好
,就不要讓他們做高官
,給他們以干政的機會。還有
,我去世后
,不可厚葬。我生前沒有對國家對百姓做過什么有益的事
,我死后又怎能讓國家的錢財浪費在我的葬禮上呢
?我說的這幾點,請陛下一定要答應我
。這真是一個深明大義
,簡樸,顧大局
,識大體的皇后典范
。由此,我們也可以看出
,長孫皇后不是一個對政治漠不關(guān)心的人
,相反她是對其深諳其道,為人處事都極有分分寸
,做得都很到位的
。也難怪她會受到太宗一生的愛慕和敬重了。
同時
,我們也可以看出
,太宗喜歡的女子的類型。
第一:要明白自己什么身份
,擺正自己的位置
,恪守婦道
,還不能爭功,表現(xiàn)欲不能太強
,要甘于做一個幕后英雄
。
第二:要有政治智慧,善謀大事
,幫自己出主意
,想辦法,有眼光
,有胸懷
,有政治辦事能力。
第三:溫柔敦厚
,外柔內(nèi)剛,做事有分寸
,要顧全自己的面子
,會委婉的勸諫。
?
貞觀十年六月(公元636年7月28日)
,長孫皇后于立政殿去世
,享年36歲。同年十一月
,葬于昭陵
,謚號?文德皇后?,上元元年加封為?文德圣皇后?
。她留下的有《女則》三十卷
,《春游曲》一首。在長孫皇后去世后
,太宗十分悲痛
,說自己在后宮不僅失去了一位好妻子,好皇后
,更失去了一位好幫手
。太宗還特地在宮內(nèi)修建了一座塔,等他了望
,便可望見皇后所葬的昭陵
,以寄托自己的哀思。也許是因為在太宗的心里
,長孫皇后永遠活在自己的心里
,永遠不會死去。所以
,自從長孫皇后去世后
,太宗再也沒有立過皇后
。
長孫皇后都做過什么事?她真是“千古第一賢后”嗎?
長孫皇后
,唐朝宰相長孫無忌之妹
,李世民的皇后。
在很多人的心里
,長孫皇后是一個溫柔美麗
,善解人意,很完美的一位后宮女子
。在史書里
,她有著菩薩一般的心腸,她善待每位嬪妃
,而且從來不爭寵
,還老想著為丈夫納妾,所以有人說
,長孫皇后在世時
,是歷朝歷代后宮最為安定和諧的一個時期。
縱使史書說她萬般好
,總會有人看得到其中的端倪
。真實的長孫皇后究竟是怎樣的?
長孫氏在史書里的完美形象
,得益于她的丈夫李世民
。李世民篡改史書已經(jīng)不是一個秘密,他在美化自己的同時
,順帶著把長孫皇后也塑造成了“千古第一賢后”
,愚弄了無數(shù)后人。
《舊唐書》中記載:“時太宗功業(yè)既高
,隱太子猜忌滋甚
。后孝事高祖,恭順妃嬪
,盡力彌縫
,以存內(nèi)助?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遍L孫氏在李世民登上皇位前
,扮演的是一個輔助李世民的角色。
李淵登基后
,有了很多皇子
,嬪妃們?yōu)榱藸帉?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千方百計地討好皇子們,而皇子們?yōu)榱烁髯缘睦?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也都曲意承奉各位嬪妃
。但偏偏李世民,心高氣傲
,從來不參與這些事
,嬪妃和其他皇子們都對他心生猜忌。
這個時候
,長孫氏站了出來
,她四處討好各位嬪妃和皇子,陪笑臉
,送禮
,這才得到了大家的支持,也就是“盡力彌縫
,以存內(nèi)助”
。
“太宗在玄武門,方引將士入宮授甲
,后親慰勉之,左右莫不感激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毙溟T之變當日,長孫氏親自到場助陣
,鼓舞士氣
。我們想一下,如果長孫氏真的賢良善良
,滿懷仁義道德
,那么她是否應該勸誡自己的丈夫不要發(fā)動政變,不要逼迫父親遜位和屠殺兄弟
?
玄武門之變
,骨肉相殘,慘不忍睹
。
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先后被殺
,尉遲恭一身血衣站在李淵面前,逼其退位
;李世民則忙著占領(lǐng)長安和洛陽
;而長孫氏負責穩(wěn)住后宮,警告后妃們不得生事
,否則格殺勿論
。
政變結(jié)束后
,長孫氏還監(jiān)視李建成和李元吉的妃子們,在專制獨裁下
,她們完全失去了自由
。如果不是李建成的正妃鄭氏和女兒的墓志銘的相繼出現(xiàn),我們至今都還被蒙在鼓里
。
綜上
,可以得出結(jié)論,長孫皇后是一個性格沉穩(wěn)
,縝密嚴謹?shù)呐?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她不斷為丈夫謀取利益,甚至不惜以殘害他人為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