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應元年(762年)
,唐肅宗病逝,李豫被宦官擁立稱帝,是為唐代宗。下面對百科小編給大家?guī)砹讼嚓P內(nèi)容,和大家一起分享。關于寶應元年政變的過程
,各種傳世史料記載基本一致。兩《唐書》與《資治通鑒》所記載的過程大致為:寶應元年四月,張皇后假傳肅宗之命召太子李豫(即后來的唐代宗)入宮,意圖謀害;李輔國、程元振知情后,率兵至凌霄門迎候,將張皇后的陰謀告知了代宗,并將代宗強行轉移至飛龍廄保護了起來,之后率軍誅殺了張皇后等人。兩《唐書》與《資治通鑒》都明確記載,代宗在入宮前對政變毫不知情
,而且也沒有參與之后誅殺張皇后的政變。唐代宗是否真如史書所描述的那么單純、無辜,甚至在程元振告知其張皇后的陰謀后還說出“必無是事,主上(指唐肅宗)疾亟召我但幸運的是
一
新出土的《陳守禮墓志》對于揭開寶應元年政變的真相至關重要。前輩學者對于《陳守禮墓志》的研究已經(jīng)十分深入與細致
《陳守禮墓志》記載:“洎代宗董戎
由此可見,至德元載代宗任天下兵馬元帥時
墓志又載陳守禮扈從代宗幸陜州時
陳守禮為代宗親信
陳守禮“為右龍武軍將軍知軍事”在廣德元年末
二
陳守禮擔任左巡使應當不是在升任左金吾衛(wèi)大將軍之時。肅宗時長安盜賊橫行
這里的“凌霄”指凌霄門;“圣”指皇帝,即代宗
。寶應元年四月政變發(fā)生時,代宗由凌霄門進入大明宮。代宗的即位赦書也明確稱:“諸色文武官應在凌霄門內(nèi)謁見者《舊唐書·李光弼傳》記載李光弼之弟李光進“與李輔國同掌禁兵
有關李光進的記載是否有誤呢?實際上兩種記載描述的是不同時期的情況。李光進“至德中
可見辛云京在乾元二年三月鄴城之戰(zhàn)后才接任代州刺史
。鄴城之戰(zhàn)后不久,李光弼由河東節(jié)度使升任朔方節(jié)度使、天下兵馬副元帥。代州刺史為河東節(jié)度使所管轄,李光弼離任河東當是肅宗征調(diào)李光進入朝的契機。因此李輔國“專掌禁兵”實際只是特指至德二載九月至乾元二年七月這一時期,并非終肅宗一朝皆是如此。晚唐詩人陸龜蒙《江湖散人歌》記載:“禁軍近自肅宗置
,抑遏輔國爭雄雌”。陸龜蒙這里所說的“禁軍”是指神策軍,神策軍代宗時期才成為禁軍,陸龜蒙所說有誤。但是肅宗時期的禁軍并非完全由李輔國掌控當是史實。肅宗新設一批不歸李輔國統(tǒng)轄的禁軍,顯然是為了制衡李輔國三
、調(diào)兵遣將乾元二年四月肅宗下詔:“英武軍虞候及六軍諸使、諸司等
,比來或因論競,懸自追攝,自今須一切經(jīng)臺、府?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李揆雖然阻止了李輔國權力的擴張
,但并未解決京師治安混亂的問題。駐扎在長安城中的威遠軍等禁軍,當是此后不久設立的,用來維護京師治安除威遠軍與英武軍外
長興
、寧國、驍騎等禁軍在晚唐人看來,也可以被視為神策軍的前身,因此陸龜蒙稱“禁軍(指神策軍)近自肅宗置”。肅宗利用李光進制衡李輔國,說明李光進不可能是李輔國的黨羽。李光進作為與李輔國并列的禁軍高級統(tǒng)帥,既非李輔國的部將,也不是李輔國的黨羽,他參與政變顯然不是出于李輔國的指使。李光進參與政變既然不是出于李輔國的指使四
張皇后意圖謀害代宗,其顯然不可能調(diào)動禁軍護衛(wèi)代宗
張皇后假傳肅宗之命召見代宗,但代宗直接率領大批禁軍前往
肅宗諸子諸女中
結語
正是因為在肅宗彌留之際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lishitanjiu/8275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
,背后有何原因.png" alt="盤點歷史上被親兒子殺掉的五位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