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制作的玉器
夏朝的歷史跨度為公元前22世紀至公元前17世紀
。二里頭文化遺址位于河南省偃師縣西南約9000米的二里頭村,占地面積約375萬平方米,是在1959年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進行發(fā)掘的。從那時開始,先后進行了40多次的發(fā)掘,直到現(xiàn)在還在繼續(xù)。由于夏朝的文字記載很少,所見的玉器也見得不多,專家對出土玉器使用碳14測定,推斷二里頭文化的年代約為公元前1900年到前1500年之間。二里頭文化遺址的分布區(qū)域,主要在河南西部伊河和洛水流城
、潁水和汝水上游,還有山西南部的汾水下游,相比起來,河南偃師二里頭文化遺址,體現(xiàn)了最典型的夏朝文化特征。河南偃師二里頭文化遺址,既是夏朝的都城,也是商朝的都城。專家對二里頭文化遺址的典型出上文物以及所在的地層進行比照,將二里頭文化分為四期。現(xiàn)在對于夏商周的斷代比較模糊,而二里頭文化遺址出土的玉器和其他文物則提供了充分的依據(jù)
。二里頭遺址發(fā)現(xiàn)的大都是長方形坑墓,隨葬品相當豐富。有1座大型墓、6座中型墓,以及20多座小型墓。隨葬品除了戚、璋、鉞、圭等玉器和綠松石飾品外,還有一些銅爵和陶器因為偃師縣二里頭文化遺址出土的文物與夏族的生活有著明顯的一致性
在二里頭遺址2期出土的玉器中
,有玉管、玉玦等,但是種類和數(shù)量比較少。而二里頭文化3期出土的玉器,形制與商朝早期的玉器相近,出土的種類有琮、圭、牙璋、鉞、戈和柄形器等。夏朝玉器的一個明顯的特點就是非常質樸
,在紋飾上,比以前的玉器有更多的創(chuàng)新和拓展,在形式上開創(chuàng)了中國古代玉器的新時期。這一時期的玉器有著很大的形制
獸面紋在雕琢工藝上顯得很細致
陰刻細線
、平行線是夏朝紋飾的典型表現(xiàn)形式。一些紋飾如獸面紋等,它的中線則是方柱體的邊線,各有半個對稱的獸面雕于中線的兩側,組成一個和諧的獸面紋。從造型來看,夏朝玉器在良渚文化玉器的基礎上又有了新的拓展。這一時期的獸面紋上從夏朝開始
夏朝玉器的陰線雕琢工藝變得更為成熟
在制作工藝上
有波槽下凹出現(xiàn)在戈援的表面上,有著均勻光滑的凹面
由此可見
在二里頭文化玉器中
二里頭文化玉器有玉戈
二里頭出土的牙璋
玉圭作為一種禮器
同屬于二里頭文化的山西東下馮遺址,也有幾件光素無紋玉珙和玉璜出土
,玉玦有著較小的體形,而玉璜則有齒邊裝飾,至于獸面紋柄形器也是夏朝玉器的一種,數(shù)量很多。1975年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出土的則是很有代表性的。形狀是扁平狀的柱體,有著比較短的柄部,其尾部變?yōu)榉叫危男再|是一種禮儀用具,其作用是否類似于權杖之類,則有待考證。有人認為,這種柄形器形狀猶如琴撥,則以“琴撥”命名之。這種柄形器只有兩件出土,是中國古代最早的玉柄形器
。更重要的一點就是,二里頭遺址出土柄形器上面雕琢的曾面紋,更加接近商周青銅器上的獸面紋,體現(xiàn)出當時具有高超的制作工藝水平。專家對二里頭遺址出土玉器進行分析
,認為真正屬于夏朝的玉器實物還是不多。但從二里頭文化遺址出土的玉器中,可以看出夏朝貴族的物質生活和精神需求是非常具有時代特色和代表性的。夏代經(jīng)過雕琢加工的玉石
因為傳說玉器的使用起源于商周時期,而在此之前的夏代玉石還只是和普通石頭一樣作為工具進行使用的
所以如果能夠遇到夏代加工過的玉器
我國自夏代開始雖無文獻記錄,但是已有玉石的加工記錄了
。在奴隸制社會時代
,只有上層社會才有消費玉石的權利,屬于奢侈品,玉石毛坯加工技藝的高低直接決定一位玉工的生死存亡,因此在古玉中多數(shù)作品都會將玉工的名字篆刻在作品上。一則是顯示其技藝
。二則一旦玉石出現(xiàn)問題可以直接對其追責
。
馮唐《可遇不可求的事》中的內容如下:
后海有樹的院子
夏代有工的玉
此時此刻的云
二十來歲的你
東周又稱為春秋戰(zhàn)國時期
,由于鐵制工具的廣泛使用,推動了制玉工具及磨制技術的改進,旋轉的速度加快,并開始采用硬度更大的金剛砂粉。進步的工具和有效的磨砂,促進了制玉技術的突飛猛進。春秋戰(zhàn)國玉禮器相對減少,佩飾大量增加
,出現(xiàn)了成套的劍飾、帶鉤、人身佩玉,專門的喪葬用玉也較多。東周墓葬玉器不但數(shù)量大,工藝也十分精湛。東周玉器承襲殷商、西周的傳統(tǒng),制玉技術向精巧、華麗的新工藝方向發(fā)展。經(jīng)歷春秋時期的過渡,至戰(zhàn)國初期,制玉技術有長足的進步。具體如下:
玉器(Jade Ware)
,即使用天然玉石加工制成的器物。中國早在八千多年前就有了玉器,并不間斷地延續(xù)到現(xiàn)在。玉器的出現(xiàn)是遠古石器的延續(xù)與創(chuàng)新。
因此古玉器的出現(xiàn)
中國玉器自史前出現(xiàn)起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lishitanjiu/8493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