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晉的門閥制度怎么樣?自晉成帝至晉安帝隆安三年民變
,共七十四年(326年—399年)
,情況同開始的九年區(qū)別不大
,東晉朝也就像開始的九年那樣安而復危
,危而復安地持續(xù)著
。
王導保持安的方法是“鎮(zhèn)之以靜,群情自安”
。就是讓有勢力的大族在相互牽制下
,以民眾為犧牲,各自滿足他們的要求
,朝廷不加干涉也不加抑揚
。他晚年常說,人家說我糊涂
,將來會有人想念我這糊涂
。的確,東晉是靠糊涂來求安靜的
。晉成帝時
,外戚庾亮當權。庾亮想振作帝室
,排斥王導
,疑忌上游重鎮(zhèn)荊州刺史陶侃,任意殺逐大臣
,引起各勢力間的不安
。

327年,野心家歷陽(安徽和縣)鎮(zhèn)將蘇峻
、壽春(后改稱壽陽
,安徽壽縣)鎮(zhèn)將祖約以殺庾亮為名,率叛軍攻入建康
。幸得陶侃
、溫嶠起兵救援
,329年,擊破蘇峻祖約軍
。王導又執(zhí)政
,東晉朝又算危而復安。庾氏勢力不得專擅朝政
,轉移到上游
,宣稱以北伐中原為己任,企圖建立起自己的根基
。庾亮庾翼兄弟相繼鎮(zhèn)守武昌
,占有了東晉朝重要領土的一半。345年
,庾翼臨死
,讓他的兒子繼任,開藩鎮(zhèn)世襲的惡例
。東晉朝廷不允許他的要求
,是合理的,但用桓溫去驅逐庾氏勢力
,東晉朝又出現篡奪事件
。
桓溫是當時最有才干的野心家。他做了荊州刺史以后
,積極對外發(fā)展
。347年,桓溫滅成漢國
,收復蜀地
,威名大振。東晉朝廷疑懼
,引用虛名甚大的清談家殷浩參與朝政
,專和桓溫作對?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笢胤デ扒胤デ把?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都遭致失敗,損害了他的實力和威望
,在王謝兩大族抵制下
,桓溫篡奪的野心未能實現。373年
,桓溫死
,東晉朝又算危而復安。
桓溫死后
,謝安執(zhí)朝政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笢氐芑笡_做荊州刺史,與謝安同心保護帝室
。東晉朝內部出現前所未有的和睦氣象
,是和謝安完全繼承王導力求大族間勢力平衡的做法分不開的。謝安的做法是“鎮(zhèn)之以和靜”
。383年
,晉兵大破苻堅的南侵軍。謝安乘前秦崩潰
,使謝玄等率諸將北伐
。384年,收復徐
、兗
、青、司
、豫
、梁六州。385年
,猛將劉牢之進入河北名都鄴
。東晉朝建立以來
,這是最大的一次戰(zhàn)勝擴地
。取勝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內部和睦,有些力量可以對外
。
謝安立了大功
,內部和睦狀態(tài)又開始破壞。當時的皇帝是整天酒醉昏迷的晉孝武帝
。他重用同母弟會稽王司馬道子
。司馬道子也是一個整天昏醉的酒徒,引用一批奸人作爪牙
,合力排斥謝安
。385年,謝安病死
,朝政全歸司馬道子
。司馬道子委任兒子司馬元顯當政。帝室間晉孝武帝和司馬道子兄弟爭奪權力
,司馬道子司馬元顯父子爭奪權力
,同時帝室與大族間也展開權力的爭奪。398年
,京口鎮(zhèn)將王恭聯絡藩鎮(zhèn)殷仲堪
、桓玄
、庾楷等起兵反帝室。王恭被殺
,藩鎮(zhèn)推桓溫的兒子江州刺史桓玄為盟主
,形成大族推翻帝室的中心力量。
司馬道子父子當權
,貪污奢侈
,政治敗壞到無以復加的地步。早在司馬道子當權的初期
,儒生范寧就說當時邊境上沒有戰(zhàn)事
,國家倉庫卻空匱無物,民眾服徭役
,一年里幾乎沒有三天的休息
,生下兒子不能撫養(yǎng),鰥夫寡婦不敢嫁娶
。好比在著了火的柴草上睡覺
,國家危亡就在眼前了。
司馬道子父子一伙人當權十多年
,受盡苦難的東晉民眾再也不能忍受這種惡政
。北朝顏之推作《觀我生賦》,自注說
,中原士族隨晉元帝渡江的有百家
,因此江東有《百譜》。晉孝武帝時
,賈弼之廣集百家譜記
,朝廷派人幫助賈弼之撰定《十八州士族譜》,共一百帙
,七百余卷
。賈弼之、賈匪之
、賈淵祖孫三代傳譜學
。
賈氏《百家譜》抄本藏在官府中,有專人掌管
,并且有專長譜學的人來辨別真?zhèn)?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防止冒濫,如賈淵受傖人王泰寶的賄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