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都城:商湯滅夏后,定都于亳(今河南商丘)
1.亳(河南商丘北
、山東曹縣南,在山東境內)2.囂(鄭州西北、滎陽東北)
3.相(河南濮陽北
、內黃南)4.邢(河北邢臺)
5.庇(山東鄆城北、梁山西南)
6.奄(山東曲阜)
7.殷(河南安陽西)
【商朝】遷都一覽表
契始居商
,后徙番,昭明遷砥石后復歸于商,相土遷于蕃,后復徙相、上甲微遷鄴西南之上司馬;成湯居商,后遷亳,太甲自亳徙桐宮,中丁自桐復歸于亳,河亶甲復徙相,祖乙由相遷耿①,由耿遷邢,由邢遷庇,南庚自庇遷奄,盤庚自奄遷殷,武丁自殷徙宅小屯,復自小屯遷亳,武乙自亳歸小屯,帝乙自小屯遷朝歌。注:關于耿與邢同音,這種說法是錯誤的
,祖乙由相遷到耿后,次年由于河患才遷到邢的商(今河南省商丘南)
番(
?)砥石(
?)相(今河南省內黃縣)
鄴(今河北省臨漳縣)
亳(今河南省商丘北)
桐宮(今河北省臨漳縣)
囂(今河南鄭州西北附近)
耿(今山西省河津市南)
邢(今河北省邢臺市)
庇(今山東菏澤鄆城)
,另一說法是(今河南安陽境內)奄(今河南省漯河市)
殷(今河南安陽)
小屯(今河南省汝州市?)
朝歌(今河南省淇縣)
商朝百年多次遷都
,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殷有三亳,二在西漢梁國
,一在河洛之間。榖(谷)熟為南亳(今河南商丘虞城縣谷熟鎮(zhèn),即商朝都城
,湯曾居此,商朝開國之都,帝嚳曾建都于此地)。蒙為北亳(在今河南省商丘市梁園區(qū)
,諸侯于此擁戴湯為盟主)。洛陽偃師為西亳(在今河南洛陽偃師市西)。傳說帝嚳曾都于此地
,商湯遷都于此,此地又是以后的商王盤庚所遷之地,相傳盤庚五遷,復都亳之殷地。。商部落從君主契開始至商湯共遷徙8次
,公元前1675年公元前1046年
今天考古發(fā)現的比較肯定的商代城址都邑也就鄭州商城
、偃師商城、小雙橋遺址、殷墟、洹北商城而已。個人感覺遷都原因才是最重要的
我估計也是游牧民族
殷商王朝“不常厥邑”
一種說法是殷人為了躲避水災的威脅而遷都的
一種說法是殷商的游牧經濟特點決定了其屢次遷都。早在 1935年
第三種說法是朝廷內亂導致殷都屢遷
可避免地帶來許多問題
此外,還有人從探尋青銅礦源的角度來說明殷都屢遷的原因
。這就是著名的美裔華人學者張光直教授。他認為,青銅器在當時的政治斗爭中有著重要的地位,而商代都城是“沿山東、河南山地邊緣逡巡遷徙,從采礦的角度來說,也可以說是便于采礦,亦便于為采礦而從事的爭戰(zhàn)”。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lishitanjiu/8573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
上一篇:
商朝皇帝商朝皇帝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