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禪,字公嗣
,小名阿斗,劉備長子。長久以來," 扶不起的阿斗" 從來都是亡國昏君的代名詞。在羅貫中筆下的劉禪,確實是昏庸無能,玩物喪志,百無一用,亡國之后,更是樂不思蜀,是一代昏君的代表,為廣大三國愛好者所唾棄。唐代詩人劉禹錫曾賦詩,“得相能開國,生兒不像賢。”,便是感嘆劉禪把父親劉備辛辛苦苦,數(shù)10年打下的蜀漢基業(yè)全數(shù)拱手讓人。然而
,眾所周知三國演義不是歷史,在刨去其的小說藝術(shù)成分之后,劉禪是一個怎樣的人?扶不起的阿斗能從歷史角度上扶起嗎?劉禪的太子時期
,史書所載不多,但仍可由已知史實加以推測:自建安十二年(西元207 )出生「。
。。。。。射君到,說丞相嘆卿智量甚大,增修過於所望。。。。。?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由此,不難看出諸葛對劉禪是一種代父亦師的角色
223年
,劉備白帝托孤之際,雖云曰孔明:“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后主降后,曾有樂不思蜀之言
,我個人以為,這是劉禪保身之道。要知道,在三國那個亂世,凡降人者,最怕降者懷有二心,就連魏國重臣司馬懿都要演出一幕疑呆、中風(fēng)狀,方得以麻痹政敵,奪得大權(quán),更何況劉禪這個外來的降國之君?更何況蜀亡之際,姜維等蜀中舊將忍辱負(fù)重,心懷復(fù)國之志,若劉禪有心登高一呼,天下應(yīng)者眾,故其若言行稍有不慎,刀斧加身,自是難免。另自劉禪從政30余年來,先后經(jīng)歷有李嚴(yán)、諸葛之爭,主戰(zhàn)(姜維)主/和(蔣琬、費禕)之爭,劉禪對政治處理手法有相當(dāng)?shù)霓k法和柔性,出不思蜀之言,而宗族性命得以保全,這對于一個資質(zhì)平凡之人,是個了不起的成就,而對于一個亡國之君,也是一個很好的結(jié)局蜀漢之立國,來自諸葛之隆中對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lishitanjiu/8632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
,古人上廁所如何解決" onerror="nofind(thi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