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年
“墨西哥屠殺華人
這個段子,見于多種通俗歷史讀物 這些說法 一、華工為什么去墨西哥 波費里奧·迪亞斯總統(tǒng)當政期間(1877~1911年) 1882年美國通過《排華法案》,華工在美國的境況急轉直下 這之后的1890年 圖:波費里奧·迪亞斯總統(tǒng) 《中墨和好通商行船條約》共有二十款 條約簽訂后,墨西哥在中國的廣州 二、“伍廷芳炮艦恐嚇墨西哥”謠言的由來 這則謠言的實質,是史料在傳播過程中被化虛為實 所謂化虛為實,指的是伍廷芳確實曾致電清廷 伍的電報全文如下: “旅秘華僑電請代吁政府派兵輪前往鎮(zhèn)壓。廷查各國時遣戰(zhàn)船游弋各處 時為1909年 外務部權衡得失 圖:代表清廷簽訂《中墨和好通商行船條約》的伍廷芳 所謂張冠李戴 書中說,墨西哥欲仿效美國排華 “在華盛頓出發(fā)赴墨時,美國務卿與予最善 這個故事自然是假的。因為身兼駐墨公使之職的伍廷芳 三、程璧光與“海圻號”未抵達墨西哥 1910年 1911年 圖:馬德羅派武裝進占托雷翁城 美國領事館的工作人員George C. Carothers “我們去中國洗衣店 圖:運載“托雷翁城大屠殺”遇難者遺體的貨車 事發(fā)后,清廷駐墨代辦沈艾孫致電外務部 “派艦系美囑,美不肯居名 清廷一度計劃派海容號巡洋艦赴墨。這是一艘甲午戰(zhàn)爭后向德國采買的軍艦 圖:海容號 這種猶豫不決,將事情拖到了六月份 6月12日 外務部的電報原文如下: “申 圖:海圻艦抵達紐約 8月10日 一周后,海圻號沿美國海岸線南下 圖:海圻號上的中國士兵 四、不能算作賠償?shù)馁r償 1911年6月底 據(jù)張蔭棠事后寫給清廷的報告 稍后 與這一調查結果出爐大約同期 圖:清廷聘請參與調查的美國律師Lebbeus Wilfley 在賠償標準上 1911年12月16日 “墨西哥共和國政府力持:凡一國革黨或亂匪所為 圖:張蔭棠 張蔭棠還在報告中提到 遺憾的是 參考資料 ①梁碧瑩,《艱難的外交:晚清中國駐美公使研究》 ②薩蘇 ③董經勝:《1910年前中國向墨西哥的移民和中墨關系》 ④《致外務部電》(1909年5月18日) ⑤劉成禺:《世載堂雜憶》,遼寧教育出版社1997年 ⑥楊立:《一段塵封的歷史:墨西哥托雷翁稱排華血案》,(臺)《歷史月刊》2008年4月 ⑦池仲佑:《海軍大事記》 ⑧《外部致沈艾孫墨亂漸平希聲明派海圻至墨系聯(lián)交誼電》 ⑨劉傳標編纂:《近代中國海軍大事編年 上》 ⑩《使美張蔭棠為菜苑華工被害事呈外務部函》 鴉片戰(zhàn)爭有關歷史的事
日期: 1840年6月28日 - 1842年8月
影響
●國際關系的改變:鴉片戰(zhàn)爭以前,中國是一個獨立自主的封建國家,清政府行使全部主權;鴉片戰(zhàn)爭之后的南京條約以及其后的一連串不平等條約,使中國部分主權遭到嚴重的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