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知道讀者都很感興趣胤褆的故事,今天給大家?guī)砹讼嚓P內容
,和大家一起分享。一提到康熙年間的九龍奪嫡
,那些個愛好穿越的姑娘們肯定都眼冒金光,估計她們早就期待著穿越到清朝與阿哥們開始一段轟轟烈烈的愛情了。在奪嫡的諸位阿哥中
,有愛八爺?shù)模邢矚g老四的,老九、老十三和老十四都不缺人愛,就連太子胤礽也是香餑餑一枚,再再再不濟勉強一下老十胤也是可以的(在影視劇中,老十都被塑造成一個魯莽不藏心機的直腸子形象,估計也能招某些控制欲強的姑娘喜歡),但康熙的大兒子,胤褆卻始終是個荒漠。是的
就是因為這哥們太蠢了。
對
但話也不能這么說
而且說句實話,胤褆愚蠢作死是有的
,但胤褆也有自己的“戰(zhàn)績”。就因為這哥們的一句話,太子胤礽被廢有人會震驚還有這種事兒!您聽我慢慢道來
隨著皇父康熙慢慢變老
康熙四十七年
雖說胤褆嘴賤
其實這事兒胤礽早有前科
在返程途中康熙皇帝還發(fā)現(xiàn)胤礽在自己的帳篷外轉悠并試圖窺視父皇的動靜
于是這長久的不滿終于爆發(fā)了
胤礽被廢
正當他摩拳擦掌打算向太子之位沖擊時,康熙又徹底的粉碎了他的希望
這可真是羊肉沒吃到,反惹一身騷
,胤褆本以為自己是太子的不二人選,想到卻在諸多王公大臣面前平白被父皇羞辱了一頓,這當眾的一個大嘴巴子也徹底打破了胤褆的太子美夢。但胤褆的騷操作還沒有結束
,也不知道是對太子之位死心打算另舉賢能,抑或是胤褆心有不甘打算放手一搏,這哥們在太子被廢后屁顛屁顛的向康熙匯報:“胤礽所行卑污,大失人心。相面人張明德,曾相胤禩,后必大貴。今欲誅允礽,不必出自皇父之手。”您瞧瞧
,這是有腦子的人能干出來的事兒?胤礽被廢的直接導火索是什么?無視父子兄弟之情,毫無心肝,而你這時候跳出來建議要親手殺死兄弟,用心比胤礽要狠毒一萬倍!更何況這個萬分敏銳的當口你提胤禩“大貴”是什么意思?太子剛一被廢你們就迫不及待了?是不是都盼著我死好登基啊!胤褆這一番話不管是別有用心(胤褆打算一石二鳥
,把太子和老八都給料理了)還是真有好意(自己算是沒戲了,推薦老八當太子),都算是把自己和老八都給帶了進去,從此都上了康熙的黑名單。有人會問了,這大阿哥又不是雷鋒,為什么要推舉八阿哥呢?其實老大和老八哥倆的關系還是比較親密的,胤禩之母良妃出身微賤,所以自幼由胤褆之母惠妃撫養(yǎng)但要說,也得有技巧分時間的說
,咱們設身處地思考一下,如果你是康熙,辛苦培育了幾十年的太子被廢,所有努力都打了水漂,作為一個父親難受不難受?作為皇帝,年事已高,繼承人又不確定難受不難受?這個時候最應該說的就是對父皇身體的關心,體現(xiàn)出自己“孝”的一面,哪有直接一上來殺兄弟,立胤禩的道理?本應該徐徐圖之
,而胤褆干了什么?果然第二天康熙就召集所有皇子,再次當著大家的面把胤褆罵的體無完膚
,連帶著把胤禩也給羞辱了一頓:“朕思胤禔為人兇頑愚昧,不知義理,倘果同胤禩聚集黨羽,殺害胤礽,其時但知逞其兇惡,豈暇計及于朕躬有礙否耶?似此不諳君臣大義,不念父子至情之人,洵為亂臣賊子,天理國法皆所不容也。”這是直接指責胤褆、胤禩兄弟兩個是“亂臣賊子”,如果說之前康熙只是對胤褆失望,這番話說過之后算是父子之情斷絕,康熙清醒的認識到胤褆這個人已經(jīng)無可救藥,為了權力什么父子、兄弟他都能拋棄。胤褆算是自取其辱
,胤禩冤啊,本想悶身發(fā)大財,穩(wěn)扎穩(wěn)打,這下可好,老大這番話等于是把自己拖到了他的賊船上胤褆的末日還沒有結束
,眼看大哥作死失去父皇寵愛,老三胤祉跳出來告發(fā)胤褆與蒙古喇嘛巴漢格隆合謀魘鎮(zhèn)胤礽,這才導致胤礽言行荒謬,性格大變。好家伙,這猛料是一個接著一個!胤褆這一手算是突破了康熙皇帝容忍的底限,竟然用如此下三濫的方法對待自己的兄弟,你能夠魘鎮(zhèn)胤礽,天知道會不會連我這個老子也一起魘鎮(zhèn)!更要命的是除了魘鎮(zhèn)胤礽的器物的確被搜到,胤褆還試圖收買武林高手試圖刺殺胤礽,這就更加讓康熙怒不可遏,暴怒的皇帝痛斥胤褆為“亂臣賊子”,不但宣布革去胤褆的王爵胤褆算是罪有應得,但最要命的還是在他這一番騷操作下其他有野心的兄弟算是被坑慘了
首先是老八胤禩
本來胤禩想走穩(wěn)扎穩(wěn)打的路線
同樣,皇三子胤祉在這場廢立太子大戲中也沒撈著什么好處
您看看
記載中康熙有兒子三十五人,女兒二十人
康熙太子為什么是老二
在封建王朝中基本上是立嫡立長,可康熙為什么立年幼的二阿哥為太子
按照康熙兒子的出生順序來說歷史上的大阿哥胤褆應該是康熙的第五個兒子
大阿哥雖然是長子但生母位分不高
胤褆雖然是大阿哥但是從身份上來說
,他沒有二阿哥那么有優(yōu)勢,后來胤褆雖然幫助康熙做了很多事情,但那時二阿哥已經(jīng)做太子很多年了。不得不說出生在皇室之中血統(tǒng)優(yōu)劣還是很重要的,若不然二阿哥也不會那么順利的被立為太子。康熙一共有35個皇子
,早夭的有有十四個,分別是?愛新覺羅·承瑞、?愛新覺羅·承祜 、?愛新覺羅·承慶 、?愛新覺羅·賽音察渾、?愛新覺羅·長華1
愛新覺羅·允禔(zhi)(1672年-1735年),原名愛新覺羅·胤禔
曾從征厄魯特蒙古噶爾丹?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滴跞吣辏?698年)
2、皇次子(幽禁至死)
愛新覺羅·胤礽(1674年6月6日-1725年1月27日)
,清朝宗室,清朝以及中國歷史上最后一位經(jīng)過公開冊立的皇太子。乳名保成
,清圣祖玄燁第二子,清世宗胤禛異母兄,母為仁孝皇后(孝誠仁皇后)赫舍里氏。除康熙早殤諸皇子外序齒為皇次子。因其胞兄、嫡長子承祜幼殤
,在胤礽剛滿周歲時即被確立為皇太子。胤礽自幼即聰慧好學,文武兼?zhèn)?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長成后代皇帝祭祀
,并數(shù)次監(jiān)國,治績不俗,在朝野內外頗具令名,這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康熙的負擔。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二月,清圣祖康熙帝北征噶爾丹
,特命胤礽監(jiān)國,后清圣祖北征都讓胤礽監(jiān)國理政。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九月
,胤礽侍駕南巡,以病留德州而止。四十二年正月,仍侍駕南巡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三月
,胤礽被復立為皇太子。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十月,再以罪被廢黜,仍禁錮于咸安宮。此后多次有推薦其復立的建議,但康熙帝始終未再立胤礽。雍正帝繼位之后將其改名為“允礽”,雍正二年(1724年)十二月十四日(公歷1725年1月27日)幽死于紫禁城咸安宮
,享年五十一歲。后被追封為和碩理親王,葬于黃花山(今天津薊縣)理親王園寢,謚曰密。
3、皇三子(幽禁至死)
愛新覺羅·胤祉(1677年3月23日—1732年7月10日)
,清朝宗室,清圣祖愛新覺羅·玄燁第三子,清世宗愛新覺羅·胤禛異母兄,生母榮妃馬佳氏。康熙十六年(1677年)三月
,胤祉出生于北京紫禁城,胤祉無論是文學還是書法,或是騎射,在眾多的皇子里面,表現(xiàn)都是極突出的,備受康熙喜愛。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胤祉陪同康熙帝出塞圍獵時
,曾經(jīng)和一向善于騎射的康熙比試過,兩人不分上下?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翌年九月
雍正即位后,將其改名為允祉
雍正帝知道后,將胤祉奪爵
4
、皇四子(病逝)愛新覺羅·胤禛(1678年12月13日—1735年10月8日),即清世宗
,清朝第五位皇帝,定都北京后第三位皇帝,蒙古尊稱為納伊拉爾圖托布汗。康熙帝第四子
,母為孝恭仁皇后,即德妃烏雅氏,生于北京紫禁城永和宮?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在二廢太子胤礽之后
,胤禛積極經(jīng)營爭奪儲位,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雍正十三年(1735年)去世
5
愛新覺羅·胤祺(公元1680年1月5日—1732年7月10日)
康熙評價此子心性甚善
6、皇七子(病逝)
淳親王胤祐
7
愛新覺羅·胤禩(禩同祀
胤禩自幼備受康熙喜愛,17歲的時候即被封為貝勒
但是康熙帝對胤禩利用張明德相面為自己立嗣的行為深惡痛絕,導致胤禩在他心里的形象大損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玄燁駕崩
雍正上位后
雍正四年(1726年)
雍正四年(1726年)九月薨,享年45歲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