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s6iya"><pre id="s6iya"></pre></ul>
    • <kbd id="s6iya"><pre id="s6iya"></pre></kbd>
    • 登錄
      首頁 >> 諸子百家 >> 歷史探究

      康熙兒子中最愚蠢的一個
      ,揭秘胤褆的生平經(jīng)歷

      眾妙之門 2023-06-13 15:05:07

      康熙兒子中最愚蠢的一個
      ,揭秘胤褆的生平經(jīng)歷

      小編知道讀者都很感興趣胤褆的故事,今天給大家?guī)砹讼嚓P內容

      ,和大家一起分享。

      一提到康熙年間的九龍奪嫡

      ,那些個愛好穿越的姑娘們肯定都眼冒金光
      ,估計她們早就期待著穿越到清朝與阿哥們開始一段轟轟烈烈的愛情了。

      ,揭秘胤褆的生平經(jīng)歷.png" />

      在奪嫡的諸位阿哥中

      ,有愛八爺?shù)模邢矚g老四的
      ,老九
      、老十三和老十四都不缺人愛,就連太子胤礽也是香餑餑一枚
      ,再再再不濟勉強一下老十胤也是可以的(在影視劇中
      ,老十都被塑造成一個魯莽不藏心機的直腸子形象,估計也能招某些控制欲強的姑娘喜歡)
      ,但康熙的大兒子
      ,胤褆卻始終是個荒漠。

      是的

      ,在清穿的小說或影視劇中
      ,老大自始至終都是個配角,屬于龍?zhí)字械凝執(zhí)?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早早領便當?shù)娜宋?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按理說大阿哥身世不低,其母親乃是四妃之首的“惠妃”
      ,舅父更是當朝宰相明珠(這點存疑
      ,有說法認為惠妃比明珠還矮上一輩,惠妃是明珠的堂侄女
      ,那么胤禵就是明珠的侄孫了)
      ,朝中后宮都有強援,康熙皇帝對這個英姿勃發(fā)的長子也很喜歡
      ,兩立兩廢的胤礽都有人喜歡
      ,為啥老大這么不受人待見?

      就是因為這哥們太蠢了。

      ,是太蠢了
      ,首先胤褆下線下得早,一廢太子時就因為惹怒康熙被鎖拿圈禁
      ,一直到雍正十三年圈禁致死
      ,大半輩子都是當囚徒,生孩子(一共生了二十幾個孩子),這腦袋壞了才有女孩子會喜歡這種人!所以在小說里大阿哥往往被描述成一個魯莽弱智又利欲熏心的形象
      ,簡直蠢哭了好么!

      但話也不能這么說

      ,咱們如此評價是因為站在后世人的角度并了解歷史才給出的評價,而對于胤褆來說則很容易旁觀者迷
      。僅僅從不同的娘胎里鉆出來
      ,一個就是九五之尊的皇帝,一個只能跪在地上當臣子
      ,老爹康熙對胤礽這個沒娘的孩子當成了寶貝
      ,寵得幾乎上了天,這如何讓胤褆不嫉妒
      ,不難受?

      而且說句實話,胤褆愚蠢作死是有的

      ,但胤褆也有自己的“戰(zhàn)績”
      。就因為這哥們的一句話,太子胤礽被廢
      ,老八胤禩和老三胤祉徹底喪失了太子之位的可能性
      ,連帶著他自己也被圈禁,胤褆一句話毀了四個阿哥!

      有人會震驚還有這種事兒!您聽我慢慢道來

      隨著皇父康熙慢慢變老

      ,兄弟們逐漸成年,太子胤礽的表現(xiàn)越來越差
      ,康熙的溺愛和放縱
      ,多年只能在太子位置上苦熬,皇位沒有任何希望的胤礽變得性格暴烈
      ,處事狂妄
      ,他開始肆意妄為,屬下稍有不周便痛斥責罰
      ,另一方面胤礽還縱容手下橫行不法
      ,四處勒索錢財(曹雪芹的祖父曹寅當時任江寧織造,就被胤礽勒索過不少錢)
      ,太子的行為讓朝野失望
      ,更深深傷了康熙的心,康熙末年官場腐敗散漫
      ,老爺子又沒這個魄力和精力去整改
      ,只能寄希望于太子重振朝綱,可胤礽爛泥不不上墻
      ,一昧的軟弱無能
      ,讓康熙對大清的未來更加憂慮,難道真要把天下交給這個不堪大任的兒子?康熙是又想廢又舍不得,而胤褆則敏銳的察覺到了機會的到來

      康熙四十七年

      ,老皇帝康熙帶著太子、老大
      、老十三
      、老十四、老十五等皇子巡幸塞外(二月河先生在《雍正王朝》里對該情節(jié)進行了虛構
      ,把包括老三胤祉
      、老八胤禩在內的所有皇子都寫了進去),在這次巡幸期間由胤褆充當保衛(wèi)任務—“命直郡王允禔善護朕躬”
      ,這讓胤褆認為是父皇給了自己一個機會
      ,于是他開始不斷在康熙面前說胤礽的壞話,把胤礽的老底給掀了個干凈
      ,比如說肆意鞭打親王
      、貝勒和大臣,毫無太子風范
      ,這是性格上的問題;放任手下黨羽貪贓枉法
      ,攫取巨額財富,敗壞朝廷綱紀
      ,這是政治上的問題
      ,這一統(tǒng)小報告下來,讓康熙對太子平添了許多不滿

      雖說胤褆嘴賤

      ,但胤礽自己也著實不爭氣,在這次巡幸期間隨駕的皇十八子胤祄得了急病
      ,眼看著就要一命嗚呼
      ,康熙心疼幼子以至于朝政不理整日抱著愛子,而與此鮮明對比的則是毫無悲容的胤礽
      ,對病重的弟弟胤礽這個當哥哥的甚至連看都沒來看一眼!你可是太子
      ,是要給兄弟們做表率的,心性竟然如此涼薄!為此康熙把胤礽叫了過來訓斥了一番
      ,但胤礽非但不接受批評
      ,反而還“憤然發(fā)怒”,這讓康熙對胤礽失望透頂

      其實這事兒胤礽早有前科

      ,早在康熙二十九年時康熙重病,想念太子的皇帝吩咐讓胤礽和胤祉前來侍駕
      ,但太子看著病歪歪的父親沒有任何擔憂傷心之意
      ,連安慰的話都不說一句
      ,這讓康熙十分憤怒,干脆把胤礽打發(fā)回去了
      。這件事情康熙一直記在心中
      ,十八年后,胤礽再次用如此冷漠的行為傷了康熙的心

      在返程途中康熙皇帝還發(fā)現(xiàn)胤礽在自己的帳篷外轉悠并試圖窺視父皇的動靜

      ,這讓康熙日夜坐臥不寧,生怕“未卜今日被鴆
      ,明日遇害
      ,晝夜戒慎不寧”。而且很遺憾
      ,這事兒胤礽也有前科
      ,康熙三十六年皇帝出巡塞外時,御膳房的仆役們將皇帝的衣食住行都密報給太子(當然也包括索額圖)
      ,康熙四十二年
      ,索額圖陰謀叛亂被康熙下令鎮(zhèn)壓,太子是否參與其中?康熙并沒有追究太子的責任
      ,但在心中肯定有這樣的疑問,這時候胤礽又來這么一出
      ,他到底想要干嘛?

      于是這長久的不滿終于爆發(fā)了

      ,康熙四十七年九月初四,就在胤祄死的那一天
      ,康熙皇帝命令文武百官齊集一堂
      ,當眾讓胤礽跪下,老皇帝涕淚交加的歷數(shù)胤礽之罪
      ,把不友愛兄弟
      ,試圖窺視行宮營帳等事公諸于眾,甚至連元后赫舍里氏難產而死的屎盆子也扣在了胤礽頭上
      ,說他是不忠不孝不仁之人
      ,將這個當了三十三年的老太子廢黜。

      胤礽被廢

      ,最高興的是誰?胤褆
      。畢竟宗法講究“立嫡立長”,既然現(xiàn)在胤礽被廢了
      ,這太子之位輪也應該輪到我了吧?其次胤礽的被廢和自己煞費苦心給父皇打的那些個“小報告”不無關系
      ,這明顯自己深得父親信任的征召啊!

      正當他摩拳擦掌打算向太子之位沖擊時,康熙又徹底的粉碎了他的希望

      。胤褆還是太天真
      ,他可能沒有意識到的是當他在父親打太子的小報告時,他的野心和丑惡嘴臉已經(jīng)赤裸裸的展現(xiàn)在父皇面前,這讓康熙在廢黜并拘禁胤礽的同時也明確表示:“允禔秉性躁急
      、愚頑,豈可立為皇太子?”就算胤礽被廢也輪不到你
      ,你小子就死心吧!

      這可真是羊肉沒吃到,反惹一身騷

      ,胤褆本以為自己是太子的不二人選
      ,想到卻在諸多王公大臣面前平白被父皇羞辱了一頓,這當眾的一個大嘴巴子也徹底打破了胤褆的太子美夢

      但胤褆的騷操作還沒有結束

      ,也不知道是對太子之位死心打算另舉賢能,抑或是胤褆心有不甘打算放手一搏
      ,這哥們在太子被廢后屁顛屁顛的向康熙匯報:“胤礽所行卑污
      ,大失人心。相面人張明德
      ,曾相胤禩
      ,后必大貴。今欲誅允礽
      ,不必出自皇父之手
      。”

      您瞧瞧

      ,這是有腦子的人能干出來的事兒?胤礽被廢的直接導火索是什么?無視父子兄弟之情
      ,毫無心肝,而你這時候跳出來建議要親手殺死兄弟
      ,用心比胤礽要狠毒一萬倍!

      更何況這個萬分敏銳的當口你提胤禩“大貴”是什么意思?太子剛一被廢你們就迫不及待了?是不是都盼著我死好登基啊!胤褆這一番話不管是別有用心(胤褆打算一石二鳥

      ,把太子和老八都給料理了)還是真有好意(自己算是沒戲了,推薦老八當太子)
      ,都算是把自己和老八都給帶了進去
      ,從此都上了康熙的黑名單。有人會問了
      ,這大阿哥又不是雷鋒
      ,為什么要推舉八阿哥呢?其實老大和老八哥倆的關系還是比較親密的,胤禩之母良妃出身微賤
      ,所以自幼由胤褆之母惠妃撫養(yǎng)
      ,兄弟倆自小就有交集,再加上胤禩自身品德才能俱佳
      ,在朝野臣工中都頗有賢名
      ,而在此之前胤禩又被康熙任命為內務府總管,保不齊胤褆腦子一抽
      ,難道皇阿瑪要立老八為太子?既然我當不了太子
      ,那老八來當似乎也不錯

      但要說,也得有技巧分時間的說

      ,咱們設身處地思考一下
      ,如果你是康熙,辛苦培育了幾十年的太子被廢
      ,所有努力都打了水漂
      ,作為一個父親難受不難受?作為皇帝,年事已高
      ,繼承人又不確定難受不難受?這個時候最應該說的就是對父皇身體的關心
      ,體現(xiàn)出自己“孝”的一面,哪有直接一上來殺兄弟
      ,立胤禩的道理?

      本應該徐徐圖之

      ,而胤褆干了什么?

      果然第二天康熙就召集所有皇子,再次當著大家的面把胤褆罵的體無完膚

      ,連帶著把胤禩也給羞辱了一頓:“朕思胤禔為人兇頑愚昧
      ,不知義理,倘果同胤禩聚集黨羽
      ,殺害胤礽
      ,其時但知逞其兇惡,豈暇計及于朕躬有礙否耶?似此不諳君臣大義
      ,不念父子至情之人
      ,洵為亂臣賊子,天理國法皆所不容也
      。”這是直接指責胤褆
      、胤禩兄弟兩個是“亂臣賊子”
      ,如果說之前康熙只是對胤褆失望,這番話說過之后算是父子之情斷絕
      ,康熙清醒的認識到胤褆這個人已經(jīng)無可救藥
      ,為了權力什么父子、兄弟他都能拋棄

      胤褆算是自取其辱

      ,胤禩冤啊,本想悶身發(fā)大財
      ,穩(wěn)扎穩(wěn)打
      ,這下可好,老大這番話等于是把自己拖到了他的賊船上
      ,胤褆自己作的這些個傻逼的事兒自己都有參與
      ,甚至還可能是自己指示
      ,咱們來看看康熙是怎么說的:“胤禩柔奸成性,妄蓄大志
      ,朕素所深知
      。其黨羽早相要結,謀害胤礽
      ,今其事旨已敗露
      。著將胤禩鎖拿,交與議政處審理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边@主謀一下從胤褆變成了胤禩,老皇帝估計倒抽一口涼氣
      ,原來胤褆只是臺前的馬仔
      ,這胤禩才是不顯山不漏水的大boss啊!于是康熙不但革去了胤禩的貝勒爵位,降為閑散宗室
      ,甚至連為他求情的胤禟和胤禵兩兄弟都被老皇帝體罰了一番(胤禟被扇了兩個耳光
      ,胤禵被杖責二十)。說句老實話
      ,要是眼神能殺人
      ,估計胤褆早就被胤禩殺了一萬次了。

      胤褆的末日還沒有結束

      ,眼看大哥作死失去父皇寵愛
      ,老三胤祉跳出來告發(fā)胤褆與蒙古喇嘛巴漢格隆合謀魘鎮(zhèn)胤礽,這才導致胤礽言行荒謬
      ,性格大變
      。好家伙,這猛料是一個接著一個!胤褆這一手算是突破了康熙皇帝容忍的底限
      ,竟然用如此下三濫的方法對待自己的兄弟
      ,你能夠魘鎮(zhèn)胤礽,天知道會不會連我這個老子也一起魘鎮(zhèn)!更要命的是除了魘鎮(zhèn)胤礽的器物的確被搜到
      ,胤褆還試圖收買武林高手試圖刺殺胤礽
      ,這就更加讓康熙怒不可遏,暴怒的皇帝痛斥胤褆為“亂臣賊子”
      ,不但宣布革去胤褆的王爵
      ,并將其圈禁于王府內(這是滿族處置宗室的最嚴酷刑罰,今后只能屈居一隅
      ,終日坐井觀天)
      ,這才短短的十幾天,之前還耀武揚威陷害胤礽的直郡王轉眼就成了階下囚
      ,他也開始了長達二十六年的圈禁生活
      ,最后于雍正十三年在痛苦和失意中死去

      胤褆算是罪有應得,但最要命的還是在他這一番騷操作下其他有野心的兄弟算是被坑慘了

      首先是老八胤禩

      ,其實胤禩也挺冤枉,一廢太子這件事兒從頭到尾都是胤褆跳的最歡
      ,又是給康熙打小報告
      ,又是建議殺死胤礽,又是推舉胤禩
      ,要說胤禩有野心
      ,這點無可否認,眼看胤礽軟弱無能
      ,兄弟們誰沒有野心?但壞就壞在胤褆一鬧算是徹底把自己和他綁在了一起
      ,這就讓康熙認為胤礽被廢這件事兒是自己和胤褆串通,用下作手段去陷害太子

      本來胤禩想走穩(wěn)扎穩(wěn)打的路線

      ,靠著收攏官員之心來為太子之位做準備。但胤褆這么一鬧騰算是徹底把自己推到了臺前
      ,連帶著讓康熙也對這個兒子有了偏見
      ,自此以后康熙開始對這個不顯山不漏水的兒子打起了十二萬分的警惕,只要有大臣說老八的好話都會被康熙敏感地認為老八是在收買人心—“八阿哥到處妄博虛名
      ,凡朕所寬宥及所施恩外
      ,俱歸功于己,人皆稱之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笨滴蹰_始不斷打壓并用言語羞辱胤禩,比如說什么“自幼性奸心妄”
      、“處處誑人”
      ,甚至連胤禩妻子潑辣悍妒導致無子也拿出來說事兒,說胤禩沒一點男人氣概“素受制于妻”
      、“迄今未生子”
      。自此
      ,胤禩的奪嫡夢想徹底破滅

      同樣,皇三子胤祉在這場廢立太子大戲中也沒撈著什么好處

      ,別看他一封奏疏斷絕了胤褆的所有前途和希望
      ,但事后康熙也琢磨出味來,你早知大阿哥魘鎮(zhèn)胤礽為什么不早說?非要等到胤褆失勢才跳出來痛打落水狗
      ,可見你老三也存著禍心
      ,同樣不干凈!胤禩是被胤褆出賣
      ,胤祉就是自己跳出來被康熙當靶子打,這樣一鬧
      ,老三在康熙心中也留下了一個“首鼠兩端
      ,心懷叵測”的評價,從此也算是徹底和皇位無緣了

      您看看

      ,這胤褆固然是是愚不可及,但在他的這一通自爆之下
      ,太子被廢
      ,八阿哥、三阿哥嫡位無望
      ,自己還被圈禁
      ,一下就為胤禛排除了四個對手,雍正啊雍正
      ,你能夠登上帝位應該好好謝謝大哥才對啊!

      大阿哥胤禔才是長子
      ,康熙帝卻為何偏要立皇二子胤礽為太子呢

      記載中康熙有兒子三十五人,女兒二十人

      ,在這些子嗣中他卻偏偏選中二阿哥為太子這到底是為什么呢
      ?而且經(jīng)歷兩次廢立太子之后,康熙再無立太子的打算
      ,皇四子登基之后康熙的其他兒子命運都不好
      ,被殺的被殺,被幽禁的幽禁
      ,可以說很慘

      康熙太子為什么是老二

      在封建王朝中基本上是立嫡立長,可康熙為什么立年幼的二阿哥為太子

      ,舍棄了大阿哥呢
      ?這就要從大阿哥的生母說起。大阿哥的母親惠妃是滿洲正黃旗人
      ,雖然說很早的時候就進宮為妃
      ,但她生下大阿哥的時候僅僅是一個貴人,還沒有到主位的名分
      。按照清宮后宮制度來劃分
      ,皇后、皇貴妃
      、貴妃
      、妃
      、嬪、貴人
      、常在和答應
      ,從皇后到嬪是一宮主位,而后面的都是庶妃

      按照康熙兒子的出生順序來說歷史上的大阿哥胤褆應該是康熙的第五個兒子

      ,因為前面幾個皇子前后夭折,所以胤褆也就成了大阿哥
      。在胤褆之后康熙又有一兒子降生
      ,可惜的是也夭折,后來出生的便是比大阿哥胤褆小兩歲的二阿哥胤礽

      大阿哥雖然是長子但生母位分不高

      ,這也是他不能做太子繼承皇位的原因,至于康熙為什么在胤礽剛出生之后就立他為太子
      ,也是因為皇子生母的原因
      。胤礽生母赫舍里氏是康熙的原配夫人,也是他的第一位皇后
      ,兩人感情深受
      ,按照道理來講赫舍里氏生的兒子自然是嫡子,自然有機會繼承皇位
      ,不過赫舍里氏生下二阿哥不久就去世了
      ,或許是康熙愛屋及屋在二阿哥周歲的時候就立他為太子了。

      胤褆雖然是大阿哥但是從身份上來說

      ,他沒有二阿哥那么有優(yōu)勢
      ,后來胤褆雖然幫助康熙做了很多事情,但那時二阿哥已經(jīng)做太子很多年了
      。不得不說出生在皇室之中血統(tǒng)優(yōu)劣還是很重要的
      ,若不然二阿哥也不會那么順利的被立為太子。

      康熙兒子都是怎么死的

      康熙一共有35個皇子

      ,早夭的有有十四個
      ,分別是?愛新覺羅·承瑞、?愛新覺羅·承祜
      、?愛新覺羅·承慶
      、?愛新覺羅·賽音察渾、?愛新覺羅·長華
      、?愛新覺羅·萬黼
      、?愛新覺羅·胤禶
      、?愛新覺羅·胤祚等

      1

      、皇長子(幽禁至死)

      愛新覺羅·允禔(zhi)(1672年-1735年),原名愛新覺羅·胤禔

      ,清朝宗室
      、康熙帝庶長子,雍正帝長兄
      。母為惠妃納喇氏
      ,排行第五,因康熙前四子皆幼殤未齒序
      ,故為皇長子

      曾從征厄魯特蒙古噶爾丹?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滴跞吣辏?698年)

      ,封為直郡王?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滴跛氖吣晔辉?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因魘咒太子允礽,謀奪儲位
      ,被削爵囚禁
      。生于康熙十一年二月十四日,卒于雍正十二年十二月十四日
      ,享年六十三歲

      2、皇次子(幽禁至死)

      愛新覺羅·胤礽(1674年6月6日-1725年1月27日)

      ,清朝宗室
      ,清朝以及中國歷史上最后一位經(jīng)過公開冊立的皇太子。

      乳名保成

      ,清圣祖玄燁第二子
      ,清世宗胤禛異母兄,母為仁孝皇后(孝誠仁皇后)赫舍里氏
      。除康熙早殤諸皇子外序齒為皇次子

      因其胞兄、嫡長子承祜幼殤

      ,在胤礽剛滿周歲時即被確立為皇太子
      。胤礽自幼即聰慧好學,文武兼?zhèn)?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不僅精通諸子百家經(jīng)典
      、歷代詩詞,而且熟練滿洲弓馬騎射。

      長成后代皇帝祭祀

      ,并數(shù)次監(jiān)國
      ,治績不俗,在朝野內外頗具令名
      ,這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康熙的負擔

      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二月,清圣祖康熙帝北征噶爾丹

      ,特命胤礽監(jiān)國
      ,后清圣祖北征都讓胤礽監(jiān)國理政。

      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九月

      ,胤礽侍駕南巡
      ,以病留德州而止。四十二年正月
      ,仍侍駕南巡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九月
      ,胤礽以罪廢拘系于咸安宮
      ,同年十二月被釋放。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三月

      ,胤礽被復立為皇太子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十月
      ,再以罪被廢黜
      ,仍禁錮于咸安宮。此后多次有推薦其復立的建議
      ,但康熙帝始終未再立胤礽

      雍正帝繼位之后將其改名為“允礽”,雍正二年(1724年)十二月十四日(公歷1725年1月27日)幽死于紫禁城咸安宮

      ,享年五十一歲
      。后被追封為和碩理親王,葬于黃花山(今天津薊縣)理親王園寢
      ,謚曰密

      3、皇三子(幽禁至死)

      愛新覺羅·胤祉(1677年3月23日—1732年7月10日)

      ,清朝宗室
      ,清圣祖愛新覺羅·玄燁第三子,清世宗愛新覺羅·胤禛異母兄
      ,生母榮妃馬佳氏

      康熙十六年(1677年)三月

      ,胤祉出生于北京紫禁城,胤祉無論是文學還是書法
      ,或是騎射
      ,在眾多的皇子里面,表現(xiàn)都是極突出的
      ,備受康熙喜愛。

      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胤祉陪同康熙帝出塞圍獵時

      ,曾經(jīng)和一向善于騎射的康熙比試過
      ,兩人不分上下?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滴跞吣辏?698年)三月
      ,封誠郡王。

      翌年九月

      ,以在敏妃喪百日中剃頭
      ,降貝勒?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滴跛氖吣辏?708年)因胤祉平日與太子胤礽關系素來和睦而博得了康熙帝好感
      。翌年,在復立胤礽為皇太子的同時
      ,晉封胤祉為和碩誠親王

      雍正即位后,將其改名為允祉

      ,以他與廢太子向來親睦為由
      ,將胤祉發(fā)配到遵化的馬蘭峪為康熙守陵。胤祉私下發(fā)牢騷
      ,又對怡親王胤祥之死缺少哀悼之情

      雍正帝知道后,將胤祉奪爵

      ,幽禁于景山永安亭
      。 雍正十年閏五月十九日(1732年7月10日),胤祉病逝于景山禁所

      4

      、皇四子(病逝)

      愛新覺羅·胤禛(1678年12月13日—1735年10月8日),即清世宗

      ,清朝第五位皇帝
      ,定都北京后第三位皇帝,蒙古尊稱為納伊拉爾圖托布汗

      康熙帝第四子

      ,母為孝恭仁皇后
      ,即德妃烏雅氏,生于北京紫禁城永和宮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滴跞吣辏?698年)封貝勒;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胤禛被封為和碩雍親王

      在二廢太子胤礽之后

      ,胤禛積極經(jīng)營爭奪儲位,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
      ,康熙帝在北郊暢春園病逝
      ,他繼承皇位,次年改年號雍正

      雍正十三年(1735年)去世

      ,廟號世宗,謚號敬天昌運建中表正文武英明寬仁信毅睿圣大孝至誠憲皇帝
      ,葬清西陵之泰陵
      ,傳位于第四子弘歷。

      5

      、皇五子(病逝)

      愛新覺羅·胤祺(公元1680年1月5日—1732年7月10日)

      ,恒溫親王允祺,原名胤祺
      ,清康熙帝第五子
      ,宜妃郭絡羅氏生,康熙四十八年晉封為和碩親王
      ,賜號為恒親王
      ,賜銀5000兩,子弘升為世子

      康熙評價此子心性甚善

      ,為人敦厚。雍正十年閏五月十九日丑時薨
      ,年五十有四
      ,賜祭葬如典禮,謚曰溫
      。雍正十二年立碑勒銘
      ,稱其“秉性和平”,持躬謙謹
      ,頗具樂善之風

      6、皇七子(病逝)

      淳親王胤祐

      ,康熙帝第七子
      ,其初行次為第十五
      ,生于康熙十九年庚申七月二十五日子時,生母成妃戴佳氏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滴跞吣耆聲x封貝勒,康熙四十八年三月
      ,晉封多羅淳郡王
      ,雍正元年四月晉封和碩淳親王。

      7

      、皇八子(幽禁至死)

      愛新覺羅·胤禩(禩同祀

      ,為祀異體字;1681年-1726年)
      ,清朝宗室
      ,清圣祖康熙帝第八子
      ,雍正異母弟
      ,生母良妃衛(wèi)氏。少時為胤禔母惠妃撫養(yǎng)
      ,諸臣奏稱其賢

      胤禩自幼備受康熙喜愛,17歲的時候即被封為貝勒

      ,是當時封爵皇子中最年輕的
      。康熙帝曾命其管理廣善庫
      ,重建東岳廟
      ,署理內務府總管等等。一廢太子時
      ,胤禩及其同黨躍躍欲試

      但是康熙帝對胤禩利用張明德相面為自己立嗣的行為深惡痛絕,導致胤禩在他心里的形象大損

      。胤禩的個人威望和私黨勢力元氣大傷
      ,但胤禩本人并不肯認輸,康熙朝的最后十年里
      ,他都沒有放棄對太子之位的爭奪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玄燁駕崩

      ,本以為自己的同黨胤禵能入承大統(tǒng)的胤禩
      ,見胤禛嗣位如五雷轟頂,氣急敗壞
      ,卻又無可奈何

      雍正上位后

      ,將其改名為允禩。為穩(wěn)定人心
      ,先進封其為和碩廉親王
      ,命辦理工部事務,兼理藩院尚書

      雍正四年(1726年)

      ,雍正帝坐穩(wěn)根基后,找各種借口削其王爵
      ,圈禁
      ,改名為“阿其那”,改其子弘旺名“菩薩?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

      雍正四年(1726年)九月薨,享年45歲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
      ,乾隆帝以胤禩無悖逆之實,下旨復原名胤禩
      ,恢復宗室
      ,并錄入玉牒。

      8

      、皇九子(被折磨至死)

      愛新覺羅·胤禟(1683年—1726年)

      ,雍正帝即位之后改名為允禟,清圣祖康熙帝的第九子
      ,雍正帝異母弟
      ,母宜妃郭絡羅氏。屬于八阿哥黨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三月

      ,受封固山貝子,封入正藍旗
      。胤禟自幼好學嗜讀
      ,性聰敏,喜發(fā)明
      ,曾親手設計戰(zhàn)車式樣
      , 并首開滿族人其端用拉丁語轉寫滿文。

      胤禟十分熱愛外國文化和西學

      ,曾自學外語
      ,并甚親信當時來華傳教士, 胤禟善于結交朋友
      , 為人慷慨大方
      , 重情重義
      ,因為其是皇八子和皇十四子的大力支持者, 而被雍正深為忌恨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

      ,康熙帝駕崩,臨終以皇四子胤禛為繼承人
      。胤禩集團的希望徹底落空了
      。從此胤禟開始連遭厄運。

      雍正元年(1723)

      ,奉命赴西寧駐扎
      。雍正三年(1725年)七月革爵。雍正四年(1726年)初
      ,革去黃帶子
      ,削除宗籍。

      同年八月

      ,定罪狀二十八條
      ,送往保定,加以械鎖
      ,暫交直隸總督李紱監(jiān)禁
      ,令改名塞思黑
      。胤禟在獄中被折磨而死
      , 也有傳說是被毒死的。享年四十三歲
      。乾隆間恢復原名
      、宗籍。

      8

      、皇十一子(病逝)

      胤禌生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五月初七

      ,生母是郭絡羅宜妃?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滴跞迥辏?696年)七月廿五申時
      ,胤禌病死,11歲
      ,無謚號

      9、皇十二子(善終)

      愛新覺羅·允祹(1686年1月18日—1763年8月29日)

      ,原名胤裪
      。清圣祖愛新覺羅·玄燁第二十一子(序齒為皇十二子),人稱十二爺
      ,清世宗愛新覺羅·胤禛異母弟

      母定嬪(雍正時奉為皇考定妃)萬琉哈氏

      ,后交與蘇麻喇姑撫育。生于康熙二十四年
      ,乾隆二十八年七月薨
      ,謚曰"懿", 以乾隆第四子永珹為嗣孫

      10

      、皇十三子(病逝)

      愛新覺羅·胤祥(1686年4月16日—1730年5月4日),清圣祖康熙帝第十三子

      ,生母敬敏皇貴妃章佳氏
      。胤祥與雍親王胤禛關系最親密,雍正帝待他也非尋常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

      ,四皇子胤禛繼位,胤祥被封為和碩怡親王
      ,又出任議政大臣
      ,處理重要政務。雍正元年(1723年)
      ,命總理戶部

      自此即全力輔佐胤禛治理國家,胤禛亦對其十分信任

      。雍正三年(1725年)
      ,總理京畿水利營田事務。雍正七年(1729年)因準噶爾部竄擾邊陲
      ,命其辦理西北兩路軍機
      ,敘協(xié)贊功待詔增儀仗一倍。

      因胤祥對雍正朝的治績助力甚大

      ,遂得世襲罔替的許可
      ,為鐵帽子王。清朝有史以來第九位鐵帽子王
      。雍正八年(1730年)五月初四日(陽歷6月18日)去世
      ,時年45歲。

      配享太廟

      ,上謚號為“賢”
      ,另賜有匾額“忠敬誠直勤慎廉明”冠于謚前。將其名“允祥”的“允”字改回“胤”字
      ,這成為有清一代臣子中不避皇帝諱的唯一事例

      12、皇十四子(被圈禁半輩子,最后善終)

      愛新覺羅·胤禵(1688年—1755年)

      ,又名允禵
      ,清圣祖康熙帝第十四子,清世宗胤禛同母弟
      ,清高宗乾隆帝皇叔
      ,生母為孝恭仁皇后,于雍正元年(1722年)改名為允禵

      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作為西征統(tǒng)帥領兵出征

      ,為保衛(wèi)西藏和平作出了重要貢獻。

      胤禵雖為雍正帝的同母弟弟

      ,但其卻是以胤禩為首的八爺黨重要的一員
      ,所以雍正帝胤禛登基后將胤禵遠派守皇陵幽禁,雍正四年(1725年)改為圈禁

      直至乾隆帝弘歷即位后

      ,允禵才恢復了自由。

      13

      、皇十五子(病逝)

      愉恪郡王允禑(xú)

      ,其初行次為第二十五,康熙三十二年癸酉十一月二十八日子時生
      ,庶妃王氏即順懿密妃出

      雍正四年五月,封貝勒

      ,命守景陵
      。八年二月,晉愉郡王
      。九年辛亥二月初一日已刻卒
      ,年三十有九
      ,謚恪

      14、皇十六子(善終)

      愛新覺羅·胤祿(1695-1767年)

      ,號愛月主人
      ,清朝宗室大臣,康熙皇帝第十六子
      ,順懿密妃王氏所出

      雍正帝胤禛即位后,為避名諱

      ,除自己外
      ,其他皇兄弟都避諱“胤”字而改為“允”字排行。因此又作"允祿"。

      康熙末年

      ,命掌內務府
      。雍正元年三月,奉命繼嗣皇太極孫
      、和碩莊靖親王博果鐸
      。歷官正藍旗、鑲白旗
      、正黃旗都統(tǒng)
      。乾隆元年(1736年),任總理事務大臣
      ,兼管工部事務
      ,食親王雙俸。?

      乾隆四年(1739年)十月

      ,因與胤礽長子理親王弘皙往來詭秘而受到牽連
      ,停雙俸,罷都統(tǒng)職
      。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薨
      ,享年73歲,謚曰恪
      ,葬于磁家務

      15、皇十七子(善終)

      愛新覺羅·允禮(1697年—1738年)

      ,原名愛新覺羅·胤禮
      ,滿洲正紅旗人,清康熙帝第十七子
      ,雍正帝異母弟
      ,母純裕勤妃。生于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
      ,卒于乾隆三年(1738)
      。其初行次為第二十七。

      允禮九歲以后常隨康熙帝出塞外

      ,雍正元年被封為果郡王
      ,管理藩院事。雍正帝認為他實心報國
      ,操守清廉
      ,于雍正六年進親王,七年管工部事
      ,八年總理戶部三庫
      ,十一年管戶部。

      十二年赴泰寧送達賴喇嘛回西藏,順路問視各省駐防及綠營兵

      ;十三年還京師
      ,辦理苗疆事務。雍正帝臨終時
      ,命允禮輔政

      乾隆即位,允禮任總理事務

      ,主刑部事務
      ,由于身體較弱,雍正帝命其在私邸中辦事
      ,隔幾天進宮一次即可
      ,這在當時是一種不同尋常的特殊照顧。

      他秉性忠直

      ,深受乾隆帝賞識
      ;乾隆元年因事罷雙俸,三年二月薨
      。乾隆帝萬分悲痛
      ,親臨其喪。二月初九日
      ,乾隆令給允禮加祭一次
      ,謚曰“毅”。

      因允禮無子

      ,故以雍正帝第六子弘曕為繼子
      。因允禮彼時年幼未參與康熙晚期奪嫡之爭,故在康熙帝諸多皇子中算是下場較好的一個

      16

      、皇二十子(善終)

      愛新覺羅·胤祎,清圣祖康熙第二十子簡靖貝勒

      ,雍正帝異母弟
      ,其初行次為第三十,康熙四十五年(公元1706年)丙戌七月二十五日午時生
      ,庶妃高氏即襄嬪出

      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乙亥正月初九日已刻卒,年五十歲

      17、皇二十一子(病逝)

      愛新覺羅·胤禧(1711年2月27日—1758年6月26日)康熙帝第二十一子

      。原名胤禧
      ,因避雍正帝諱改胤為允。字謙齋,號紫瓊
      ,亦作紫噊
      ,別號紫瓊崖道人(因得端溪巖石,寶愛特甚
      ,遂以自號)
      、春浮居士等。清代畫家
      、書法家
      、詩人。

      允禧能詩善賦

      ,書畫兼長
      ,著有《花間堂詩抄》8卷、《紫瓊巖詩抄》3卷等多部詩文著作
      ,其詩氣韻高古
      ,王室中詩人罕可匹儔。

      允禧擅長書畫

      ,現(xiàn)存于世的北京恭親王府“天香庭院”匾額
      ,為其手筆。允禧九歲即“從幸塞外”
      。雍正八年(1730)二月
      ,封貝子,五月晉封貝勒
      。十一年八月
      ,授鑲黃旗滿洲都統(tǒng)。

      十三年十月

      ,授宗人府左宗正
      。正黃旗漢軍都統(tǒng)。乾隆即位后
      ,晉封慎郡王
      。乾隆三年(1738)七月,擢任議政
      。五年二月
      ,授正白旗滿洲都統(tǒng)。

      七年三月充玉牒館總裁

      。允禧于乾隆二十三年(1758)五月薨逝
      ,享年四十八歲,謚曰靖

      18

      、皇二十二子(病逝)

      愛新覺羅·胤祜 (1711-1744)清圣祖康熙第二十二子恭勤貝勒

      ,雍正皇帝異母弟,其初行次為第三十二
      ,康熙五十年辛卯十二月初三日酉時生(1711年)
      ,色赫圖氏(康熙謹嬪)出。

      康熙五十年始(公元1711年)從幸塞外

      。雍正八年二月(公元1730年)封貝子
      。雍正十二年二月(公元1734年)晉貝勒。乾隆八年(公元1743年)卒
      ,謚曰恭勤

      子弘昽,襲貝子

      。卒
      。子永芝,襲鎮(zhèn)國公
      。坐事
      ,奪爵,爵除
      。乾隆九年(1744)正月初四日病故
      ,時年三十四歲。

      雍正帝胤禛(zhēn)即位后

      ,為避名諱
      ,除自己外,其他皇兄弟都避諱“胤”字而改為“允”字排行
      。因此
      ,又作“允祜”。

      19

      、皇二十三子(病逝)

      愛新覺羅·胤祁

      ,清圣祖皇帝康熙第二十三子。

      胤祁生於康熙五十二年十一月二十八日

      ,其生母石氏
      ,雍正封“皇考貴人”。雍正八年二月十八日被封鎮(zhèn)國公

      乾隆五十年七月二十七日

      ,病故。諡曰“誠”
      ,享年七十三歲

      20、皇二十四子(善終)

      愛新覺羅·胤秘是清康熙皇帝二十四子

      ,為康熙最小的兒子
      。雍正年間
      ,封號諴
      ,死后謚號恪
      ,有子四人女七人?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滴趿荒辏?722年)十一月十三日
      ,康熙帝在北郊暢春園病逝,四子胤禛繼承皇位
      ,次年(1723年)改年號雍正

      雍正帝胤禛即位后為避帝王諱,諸皇子名中“胤”字改為“允”字

      ,愛新覺羅·胤秘改為愛新覺羅·允秘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康熙皇子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lishitanjiu/898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
      ,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
      ,請聯(lián)系管理員
      ,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
      ,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
      ,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
      ,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文章
      七十二賢之閔損簡介閔損是個什么樣的人,
      隨著西方文化不斷輸出中國
      ,以前常用來當孩子睡前故事的各種典故
      ,漸漸的變成了西方的童話故事?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痘夜媚铩肥恰陡窳滞挕分械囊粋€故事
      ,還被迪士尼拍成了動畫電影。對這個故事
      ,古人上廁所如何解決.png" alt="古代沒有手紙的時候
      ,古人上廁所如何解決" onerror="nofind(this)" >
      唐朝大貪官元載死前說了什么一句話道盡了千百年來的人性!
      唐朝大貪官元載死前說了什么?一句話道盡了千百年來的人性!今天給大家?guī)砹讼嚓P內容
      ,和大家一起分享
      。有一句話叫:“唐之元載,宋之蔡京
      ,明之嚴嵩
      ,清之和珅”
      ,什么意思呢?意思就是說唐代元載 !.png" alt="唐朝大貪官元載死前說了什么一句話道盡了千百年來的人性!" onerror="nofind(this)" >
      秦始皇屬意扶蘇
      ,為何遲遲不立扶蘇為太子
      秦始皇屬意扶蘇
      ,為何遲遲不立扶蘇為太子秦始皇屬意扶蘇,為何遲遲不立扶蘇為太子?下面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毥獯?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秦朝的滅亡
      年羹堯為什么被雍正下令自殺年羹堯犯了雍正哪些禁忌
      年羹堯為什么被雍正下令自殺?下面小編為大家?guī)碓敿毜奈恼陆榻B
      。年羹堯(1679-1726)是清代康熙、雍正年間之人
      ,進士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