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講究味覺的民族才是有味道的民族
,有味道的民族才是有人情味的民族因此,我想
,如果回溯過去的文明,除了那些斑駁的古畫,暗黃的古籍,蒼老的雕塑和宮殿,是不是應該將味覺作為一個工具呢?文物已經褪色我們去唐朝嘗嘗吧………
吃貨的悲喜劇 宰相貪路邊小吃也有因此丟前程者
第一個吃貨:財相劉晏
宰相在路邊買餅吃
堂堂內閣總理被個街邊的胡餅吸住了,哈喇子飛流直下三千尺
這則美食故事來自唐朝韋絢寫的一部談話記錄《劉賓客嘉話錄》
到底這胡餅怎么個好吃法,讓堂堂國相不顧臉面
劉晏領導吃路邊小食,大為失態(tài)
張衡先生是朝廷的四品官員
最后
,舌尖的欲望戰(zhàn)勝國家的約束,他下馬買了幾個香噴噴的蒸餅,美滋滋地騎在馬上啃起來,“遂市其一,馬上食之”。殊不知,張大人的政治前途就止于這幾個包子饅頭了。他好歹是個公眾人物,朝廷大員在大街上買蒸餅吃的非先進事跡傳開來了,沒想到街邊買零食的事,大唐政府的紀檢委員也管,專門負責糾風的御史在武則天面前奏了他一本,我猜意思大概是:你張衡作為大唐政府的有臉面的干部,居然不顧身份,跑去路邊混到群眾中去吃垃圾食品地溝油,你對得起國家給你的待遇嗎?路邊吃餅被人告發(fā)
武則天也覺得挺丟臉,馬上批示:“流外出身
,不許入三品”在唐朝
這則美食故事出自《朝野僉載》第四卷
。美食傳奇:漢堡包比房子大馬鞍墊能做成美食
有吃貨就必然有滿足他們愿望的好廚師。令人拍案稱奇的是
,除了專業(yè)的廚師,在唐朝或者稍后的行政界和軍界都有一批善于烹飪的大師級人物。在唐德宗貞元年間
,有個將軍,史上沒有記載他的尊姓大名,但記載了他吃貨的行徑。這位將軍以美食家的眼光看待天下萬物,他認為,天下沒有什么東西是不可以吃的,“每說無物不堪吃”。自己開飯館膳堂,什么都可以用來做菜
。烹飪原料多元化的程度,足以讓人“碉堡”:居然能將馬鞍下面的舊墊子,還有用過的箭壺,修理一番,加工一番,放到廚房里倒騰一番居然成了美食,還挺可口的,“修理食之,其味甚佳”。不知道這位將軍在吃馬鞍墊子和箭壺的時候有沒有壯志凌云地說:“要讓全國人民吃上馬鞍墊子和箭壺。”據(jù)說馬鞍墊子在那時叫“障泥”,還有箭壺,都是熊皮和鹿皮做的,想必比明膠安全。這是來自《酉陽雜俎》的美食案例。風險提示:馬鞍墊子成美食的做法似乎已經失傳,各位車主切勿模仿
,將自家車墊拿來下鍋做菜《北夢瑣言》記載,在唐朝滅亡后不久的四川
趙大人是位敬業(yè)的美食主義者
,哪怕家里只請一個客人,也要各色菜肴俱全,山珍海味樣樣不缺,哪怕是王侯之家都趕不上。且說他造的大餅
,每一張大餅需要三斗面粉做料,不知道是不是膨化的效果,餅出來后有幾間房那么大,“大于數(shù)間屋”。個頭大,味道如何呢?據(jù)說皇宮里頭舉行宴會,豪宅大院舉辦宴席,都要買他做的餅,比房間還大的漢堡包堆在宴會上大唐版愛情面包屋
這餅是怎么做的
政界和軍界的官員躋身廚師界
貞觀年間有個名相叫馬周
其實
,馬周夫人在長安飲食街是頗有名氣的,當時的風水界名士袁天罡和李淳風都吃過她做的餅,可能太好吃了,兩人大肆吹捧餡餅夫人:“這位女士看相富貴不可擋由此可見
笑料:皇帝強人所難吃乳酪吃壞愛卿肚子
皇帝自然是吃貨
有些皇帝比較重口味
有一年
韋大人本來就厭煩這油膩的東西,可如今皇恩浩蕩不得不吃
皇帝好吃
縫好羊皮后,燒烤
在唐朝
張衡在唐朝擔任的是四品的官職,但是因為他做事本分
所以張衡下馬到餅鋪買了幾個香噴噴的蒸餅
武則天看過之后說覺得說的非常有道理,所以馬上下令取消張衡的宰相之位,可憐的張衡因為幾張餅卻斷送了自己的大好前程。 曾經《舌尖上的中國》的走紅使得許多中國民間美食為人所知,無數(shù)“吃貨”每天舔屏飽腹
而美食文化背后
武則天在位時期,有個叫張衡的官員,此張衡并非漢朝發(fā)明地動儀的科學家張衡
武周朝張衡當時任職內史
張衡仕途春風得意
就在這個節(jié)骨眼兒
《朝野僉載》記載:某一天退朝的時候
張衡肚子咕咕叫
張衡于是忍不住掏錢買了一張餅
張衡不餓了
御史認為,張衡做為三品官員
第二天,御史就向女皇報告,彈劾張衡
女皇武則天也有同感
張衡被降了職,離開京城
因為一口美味
今天看來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lishitanjiu/9797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
上一篇:
唐朝宰相杜暹:廉潔儉樸計退重金
張衡在路邊攤吃塊餅,武則天為何讓他不許入三品呢?
,背后有何原因.png" alt="盤點歷史上被親兒子殺掉的五位皇帝
,古人上廁所如何解決.png" alt="古代沒有手紙的時候
!.png" alt="唐朝大貪官元載死前說了什么一句話道盡了千百年來的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