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天神那樣駕著龍在天空飛翔。(38)來:指劍舞一開始
,那雄健勇武的姿態(tài)就象雷霆般的迅猛激烈
;剛才還在飛動的劍舞一結(jié)束,那手持的雙劍有如江海凝聚不動一樣泛著清光。(40)絳唇:指公孫大娘的歌唱
。珠袖:指公孫大娘的舞蹈
。兩、
;指歌唱和舞蹈
。寂寞:因公孫大娘早已亡故,她的歌唱和舞蹈也就寂寞無聞了
。(41)晚有:晚近有
,即后來有。弟子:指李十二娘
。芬芳:這是對公孫大娘高超舞藝的美稱
。傳芬芳:是說公孫大娘的高超舞藝為李十二娘所繼承并流傳于世。(42)臨潁美人:指李十二娘
。白帝:白帝城,這里指夔州
。(43)神揚揚:神采飛揚
。(44)以:因由,原委
。既有以:即序文中“既辨其由來”的意思
。(45)惋傷:哀惋悲傷。連上兩句是說
,在和我一問一答中
,既已問明了李十二娘的師承關(guān)系,不禁為人世的滄桑和國家的盛衰
,增加了無限的感傷
。(46)先帝:指唐玄宗。侍女:這里指侍從玄宗的女藝人
。八千人:極言侍女眾多
。(46)初第一:本來就是第一。(48)五十所間:自唐玄宗開元五年(717)杜甫在郾城見公孫大娘舞劍器渾脫
,到唐代宗大歷二年(767)杜甫寫此詩時
,恰好是五十年。似反掌:極言五十年時間逝去之速象是一反掌之間
。(49)澒(hong洪)洞:廣大無邊的樣子
。風(fēng)塵鴻洞:喻指安史之亂的巨大災(zāi)難?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柰跏遥菏固瞥瘒\衰落
。連上兩句是說,五十年的時間很快就過去了,象是一反掌之間?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安史之亂所帶來的巨大災(zāi)難,使唐王朝的國運衰落了下來
。(50)散如煙:即如煙云散
。(51)女樂:原指女歌舞藝人,這里指李十二娘
。余姿:指李十二娘的劍器舞猶存開元盛世的風(fēng)姿
。寒日:因此詩作于十月,故稱寒日
,也含有流落他鄉(xiāng)
,日暮途窮的意思。(52)金粟堆:即金粟山
,在今陜西省蒲城縣東北
,是唐玄宗的陵墓所在地。拱:兩手合抱
。唐玄宗死于代宗寶應(yīng)元年(762)
,至此已五年多了,所以說“木已拱”
。(53)瞿塘石城:指夔州
,因夔州近瞿塘峽。草蕭瑟:指夔州草木蕭條敗落的景象
。(54)玳筵:形容豪華的筵席
。急管:指管樂吹奏的急促的音樂聲。(55)樂:指宴會中的歌舞使人假使人愉悅
。哀:感嘆自己身世的飄零和國家由盛而衰所產(chǎn)生的悲哀之情
。連上兩句是說,豪華的筵席和那悅耳動聽的歌舞
,現(xiàn)在都一齊結(jié)束了
,不禁使人樂極生悲啊,這時月亮也已從東方升起
。(56)老夫:杜甫自稱
。(57)繭:腳掌上增生的厚皮,這里作動詞用
。轉(zhuǎn):反
,倒。疾:快
。連上兩句是說
,筵席終了
,人也散了,我卻不知道往什么地方走?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這長了厚繭的雙腳,走在荒山里已很艱難
,我倒反而擔(dān)心它走的太快了
。仇兆鰲說:“足繭行遲,反愁太疾
,臨去而不忍其去也
。”
[簡要評析] 這是杜甫大歷二年(767)寓居夔州時的“感時撫事”詩
。在鮮明的今昔對比中
,揭示了唐王朝歷經(jīng)五十年報滄桑巨變,抒發(fā)了詩人肝腸寸斷般的悲痛心情
。當(dāng)時安史之亂雖然被平定了
,但局勢還是動蕩不安的,河北尚為安史余黨所據(jù)
,河西
、隴右亦為吐蕃所陷落,長安受到威脅
。此時的唐王朝,已是江河日下
,早就失去了“開元盛世”的繁榮景象
。而詩人自己,長期飄泊西南
,不僅壯志未酬
,且又生計艱辛。在這萬方多難的時候
,當(dāng)詩人看到李十二娘的《劍器》舞時
,詩中對《劍器》舞的生動描寫,反映了唐代舞蹈藝術(shù)的美妙和高超
。不禁回想起五十年前
,自己兒時看到的公孫大娘的《劍器》舞,怎不百感交集而黯然神傷呢
?因此
,昔盛今衰這一耐人咀嚼的酸果,就成為這首詩所深深詠嘆的主題
。詩的結(jié)尾句
,巧妙論述藝術(shù)兼通的事理,可謂為學(xué)子所必讀文字。而這首詩便是沉郁頓挫之絕唱
。詩人借一舞女
,感慨生發(fā),總括五十年的“風(fēng)塵澒洞”
,搖曳柔腸百結(jié)的悲思
,在沉重悲愴的情調(diào)中,激蕩出令人品之無窮的意蘊
。杜甫的這首詩
,把身世的飄零和國運的敗落結(jié)合起來,表達了詩人憂憤國事的襟抱與胸懷
,這正是杜甫的偉大和杰出的地方
。
有關(guān)杜甫的論文
八月 我走進成都草堂
看見 唐朝清瘦瘦的目光
憂國憂民 透明銳利
悲憤而憂傷
穿梭時空的思維
在你的眼光里 我看見
盛唐的光輝 一閃即逝
在你的茅屋里 我聽到
怒吼的秋風(fēng) 冰冷剌耳
在你的詩句里 我讀到
錚錚的白骨 吶喊千古
在你的草堂上空 我還看見
總有一只孤雁 成為太陽的影子
以及你那寬厚的布衣里
裹滿了滄桑 而你
只用一滴眼淚
便把家園
淋濕
你的草堂
是民族精神的家園
偉人朱德的詩句
“草堂留后世,詩圣著千秋”
便是最好的贊美
不能和你在草堂上 相遇相識
不能和你在茅屋里 飲酒交談
惟有在你詩圣杜拾遺像前
用深情的目光懷念
思索你詩歌的精神
你在茅屋慘淡經(jīng)營的詩句
那是在苦難艱難中掙扎
我知道 一千二百多年前的八月
你家園的天空 秋風(fēng)怒號
你和你的妻兒在黑暗和冰冷中 嘆息
就是南村的孩子
都欺你老無力
今夕何昔了
我們的家園已充滿溫馨
我們的孩子已在千萬間
用水泥和鋼筋構(gòu)筑的房屋里
用你的詩歌 取暖
讀你的詩句 懷念
一位名叫杜甫的號稱詩圣的
唐朝 詩人說到杜甫這個話題
,應(yīng)該說是一個比較沉重的話題
,我到各個地方去參觀一些歷史名人遺跡的時候,非常注意觀察各地的雕像
。我覺得好的
,在唐代詩人中間,一個是四川江油李白紀(jì)念館李白的塑像
,還有一個就是河南鞏縣杜甫陵園的杜甫的雕像
。江油的那尊李白雕像雕的是李白青年時代,將要走出四川那樣一種意氣風(fēng)發(fā)的形象
,昂首闊步
,非常像我們想像中間的李白;而鞏縣的杜甫雕像就像我們所想像的那樣
,是一個垂暮的老人
,愁眉苦臉,往下憐憫地看著滿目瘡痍的大地
,使人看了以后覺得很沉重
。
我們說杜甫一生當(dāng)然并不都是這樣子,杜甫也有過他的青年時代
,有過他的少年時代
。我們在杜甫詩中間看到過他對自己青少年時代生活的種種回憶,譬如說
,他在《壯游》這首詩里面
,他回憶自己年輕的時候,曾經(jīng)在山東
、河南這一帶游玩
,他說是“放蕩齊趙間
,裘馬頗清狂。春歌叢臺上
,冬獵青邱旁”
。他春天那個時候在一個臺上面唱歌,秋冬之季在村邊上打獵
,過著一種裘馬清狂的生活
。他甚至還有對更早年的生活的回憶,他在五十歲的時候?qū)戇^一首詩
,叫做《百憂集行》
,回憶他十多歲時候的情況,他說“憶年十五心尚孩
,健如黃犢走復(fù)來
,庭前八月梨棗熟,一日上樹能千回”
。大意是說
,他十五歲的時候還像一個孩子那樣活潑,心完全是一個孩子的心靈
。像小牛犢子一樣的健壯
,跑來跑去。他的院子里面有梨樹
、棗樹
,到了秋天這些果實成熟以后,他一天爬上樹去要一千回
,不停地爬上去采著吃
。我們可以看出杜甫在他35歲以前,曾經(jīng)是一個裘馬清狂的青年
;在他十多歲的時候,曾經(jīng)是一個活潑健壯的少年
。但是假如我們現(xiàn)在有一位雕塑家
,塑造一個青年時代裘馬清狂的杜甫,像李白那樣子
,或者進而塑造一個少年時代的杜甫
,爬在樹上摘果子,然后給大家看說
,這是詩人杜甫
。盡管你說明這是青年杜甫,這是少年杜甫
,我想大家都不會認(rèn)可
,因為我們認(rèn)可的杜甫就是那樣一種憂國憂民的形象
。
宋代的黃山谷有一首詩寫杜甫畫像,里面有一句寫得非常好
,叫做“醉里眉攢萬國愁”
。就是杜甫即使在喝醉的時候,他對天下的憂慮
,天下的一種憂愁都聚集在他的眉間
。后人評黃山谷這一首詩說“狀盡子美平生矣”,這一句話把杜甫一生都寫透了
。所以我想
,杜甫他的形象已經(jīng)被歷史定格為一位憂國憂民的這樣一種形象,那么杜甫這個話題必然是一個沉重的話題
。大家聽了以后
,也許會覺得有幾份沉重,但是正像古人所說的
,宋代的嚴(yán)滄浪在他的《滄浪詩話》里說
,我們讀有些作品需要進入這樣一種境界,譬如說讀《離騷》
,怎樣最好地讀《離騷》呢
?你一定要讀到抑揚頓挫,讀到涕淚滿襟
,讀到你讀了《離騷》以后
,淚如傾盆雨,衣服都打濕了
,這個時候
,你才真正懂《離騷》了。我個人的閱讀經(jīng)驗也是這樣
,我最喜歡讀的詩
,讀了以后使我肝腸如火,使我熱淚盈眶
,那樣一些詩
,我覺得這個時候我受到最大的審美感動。所以我們今天盡管是講這么一個比較沉重的話題
,我希望大家還是能夠耐下心來聽我從容道來
。
杜甫是中國文學(xué)史上也是世界文學(xué)史上的大詩人,偉大的詩人
。這一點似乎不用再講
,可以說地球人都知道。我們今天要講的是杜甫在文化史上的意義
,就是他的影響
,他的意義
,早就溢出于文學(xué)之外,溢出于詩歌之外
,是在整個文化史上這樣一個意義
。那么這一點我們從哪里來看?我想我們首先從后人對杜甫的評價來看
。
大家都知道
,杜甫在文學(xué)史上的崇高地位,是由宋代人開始奠定的
。我們先從宋人看起
,北宋有個政治家叫王安石,他是我心目中的人品最高尚的
、理想最遠(yuǎn)大的一位政治家
,真正是政治家而不是政客。王安石對杜甫就非常尊敬
,他在一首題杜甫畫像的詩里面
,他就這樣說,他說“推公之心古亦少
,愿起公死從之游”
。就是我推測一下您的這顆心靈是古代也非常少有的,非常高尚
、非常偉大的一顆心靈
。我非常希望您能夠起死回生,讓我跟您交友
,讓我做你的朋友
。他對古代的杜甫非常仰慕。
我們再看一下南宋理學(xué)宗師朱熹的評價
。大家都知道
,理學(xué)家,尤其是南宋的理學(xué)家對于歷史人物的評價是非常嚴(yán)格
,甚至是苛刻的
。朱熹就是這樣,我們看一部《朱子語類》
,里面不受到他批評的歷史人物是非常少的。在他們這種非常嚴(yán)格的道德標(biāo)準(zhǔn)的審視之下
,很多歷史人物都被他們無情批評
。但是朱熹認(rèn)為中國歷史上有這樣五位人物是偉大的人物,這五位人物是哪五位呢
?第一是漢代的諸葛亮
;然后是唐代的三位:一個是杜甫
,一個是顏真卿,一個是韓愈
;最后是北宋的范仲淹
。諸葛亮和范仲淹這兩位人物我想不用我多講,大家都很熟悉
。他們在政治上面
,在道德上面有很高的建樹,這是歷史早有定評的
。值得討論的是唐代的三位
,朱熹所提出來的,他把這五個人稱為“五君子”
。唐代的君子中間
,第一位就是杜甫。第二位顏真卿
,大家也許知道他是偉大的書法家
,顏體的創(chuàng)始人,但是顏真卿也是一位著名的忠臣烈士
,他是為了堅決維護國家統(tǒng)一
,堅決反對藩鎮(zhèn)的叛亂割據(jù)而被殺害,被李希烈殺害
。那么第三位韓愈
,大家當(dāng)然知道他是儒學(xué)史上的著名人物,他也是文學(xué)史上的大人物
,“文以載道”的提出者
,發(fā)動了唐代的古文運動。同時韓愈在他一生的政治行為中間
,每當(dāng)國家需要有人站出來說話的時候
,他總是仗義執(zhí)言,奮不顧身出來說話
,多次被貶到南方荒遠(yuǎn)之地
。這樣幾位人物,除了杜甫以外的四位
,應(yīng)該說他們生平在政治上面
,在其他的行動上面都有很多建樹。惟獨杜甫應(yīng)該說他不算是一個政治人物
,杜甫一生在政治上的建樹
,幾乎沒有多少可以值得提起的東西,因為他根本沒有得到過那樣的機會
。他要報效祖國
,他要忠于朝廷
,他反對叛亂,但是歷史沒有給他多少機會
。他除了在肅宗朝里面偶然仗義執(zhí)言
,從此受到朝廷疏遠(yuǎn)以外,其他時候始終是默默無聞
,甚至很多時候他是處于民間的
。但是就是這樣一位人物,為什么也得到了朱熹的高度贊揚
,為什么在朱熹看來杜甫可以跟諸葛亮到范仲淹這樣一張名單中間他能夠占有一席之地
?那么朱熹說得很清楚,關(guān)鍵在于他們五個人的共同點是都有一顆偉大的心靈
,他們在道德上面
,在人格上面,都有偉大的建樹
。朱熹的原話這樣說
,他們都是光明正大、磊磊落落
,這樣一種在人格上面成為楷模的人
。這顯然不是一種文學(xué)的評價,而是一種文化的評價
。
再到后來
,到了近代,聞一多先生曾經(jīng)寫過一篇文章就叫做《杜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