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宋詞古詩詞唐詩宋詞查詢
《道德經(jīng)》是春秋時(shí)期老子(李耳)的哲學(xué)作品
《道德經(jīng)》共81章
下面我們來一起賞析《道德經(jīng)》中的50句經(jīng)典名言
01 上善若水
——出處:《道德經(jīng)》第八章
【翻譯講解】:最善良的品性如同水一樣
【感悟】:水是生命的源泉
02 不自見,故明
【翻譯講解】:不只看到自己
【感悟】“不爭”被道家視為一種天道自然準(zhǔn)則,它實(shí)際上是一種以不爭為爭的君子之術(shù)和處世之方
03 天長
【翻譯講解】:天地長久
【感悟】天地不自生,故能長生
04 飄風(fēng)不終朝,驟雨不終日
——出處:《道德經(jīng)》第二十三章
【翻譯講解】:狂暴的颶風(fēng)刮不一早晨
【感悟】老子主張“希言自然”
05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
【翻譯講解】:五顏六色使人眼花繚亂
【感悟】“五色”
06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
【翻譯講解】:把持擁有得多多的,不如適可而止
。錘尖了又從而磨得鋒利無比,不可能保持長久。滿堂都是金玉【感悟】老子以盈滿
07 曲則全,枉則直
【譯解】委曲反能求全,彎曲則能伸直
【感悟】以上六句是古代成語,老子主張用辯證的思想
,來認(rèn)識和把握社會生活的變化。08 致虛極,守靜篤
,萬物并作,吾以觀其復(fù)?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翻譯講解】:使心靈達(dá)到虛的極致,堅(jiān)守住靜的妙境
,就能從萬物的變化中看到大道的存在。【感悟】只有符合于自然,才能體現(xiàn)主宰萬物的道
,只有符合于道,才能久遠(yuǎn)。09見素抱樸
,少私寡欲。——出處:《道德經(jīng)》第十九章
【翻譯講解】:保持本質(zhì)淳樸無華,減少私心貪欲(就能為道無憂)
。【感悟】老子提出素樸
、寡欲的主張。絲不染為素,木未雕為樸,見素抱樸謂:不為外物所惑而失其本真。老子主張人不能沒有欲望,但不可有貪欲,更不能縱欲。10 信不足焉
,有不信焉。——出處:《道德經(jīng)》第二十三章
【翻譯講解】:誠信不足,就會失去信任
。【感悟】人無信不立
,一個(gè)人不講信用,就不能在社會上立足。11道常無為
——出處:《道德經(jīng)》第三十七章
【翻譯講解】:大道永遠(yuǎn)順應(yīng)自然而無為,但沒有一件事不是它所為
。【感悟】這是老子哲學(xué)思想的重要命題
。無為并非什么都不做,無不為是對無為的作用的最高評價(jià)。12 企者不立
,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翻譯講解】:踮起腳跟不能久立,跨步過大無法遠(yuǎn)行
。自以為有見識的人反而不明白,自以為是的人是非不分,自我炫耀的人不能見功,自高自大的人不會有長進(jìn)。【感悟】體現(xiàn)了老子的無為而治思想。只有不違背自然
,不去強(qiáng)以為意,才能達(dá)到目的。13 人法地
,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出處:《道德經(jīng)》第二十五章
【翻譯講解】:人取法地
,地取法天,天取法道,道純?nèi)巫匀弧?/p>【感悟】此句為老子理論的綱領(lǐng)
,闡述了老子“道”的理論中與天、地、人之間的基本關(guān)系。“道法自然”,指出人類社會與自然界都必須效法“道”,而“道”只是效法自己而已。14 輕則失根,躁則失君
——出處:《道德經(jīng)》第二十六章
【翻譯講解】:輕率就會失去根本
【感悟】《老子校詁》云:“重謂寡欲自重
15 物壯則老
——出處:《道德經(jīng)》第三十章
【翻譯講解】:事物達(dá)到強(qiáng)盛之時(shí),也就走向衰老
【感悟】物極必反
16 將欲翕之,必固張之
【翻譯講解】:要讓其收縮
,必先讓其張大;要使其削弱,就先加強(qiáng)他;要廢除他,就先讓他興盛,要想奪取他,就先給予他。【感悟】老子通過四對矛盾運(yùn)動的分析,闡述了他的辯證法思想
。他把這一原則歸結(jié)為“柔弱勝剛強(qiáng)”,并認(rèn)為作戰(zhàn)和治國不能離開這一原則。17 知人者智
——出處:《道德經(jīng)》第三十三章
【翻譯講解】:能了解別人的稱為機(jī)智,能認(rèn)識自己的才叫聰明
【感悟】此為老子精神修養(yǎng)論。了解自己
18 大方無隅
【翻譯講解】:最方正的東西卻看不到它的棱角
【感悟】此句老子意在解釋為什么“道”的存在而常人難以理解
19 天下之至柔
——出處:《道德經(jīng)》第四十三章
【翻譯講解】:天下最柔的東西,反而能馳騁穿越天下最堅(jiān)硬的東西之中
【感悟】“柔弱勝剛強(qiáng)”
20 甚愛必大費(fèi)
【翻譯講解】:過分愛惜名聲必帶來大的損傷
【感悟】常人多輕身而徇名利
21 以正治國
——出處:《道德經(jīng)》第五十七章
【翻譯講解】:以正道治國
【感悟】治國須正
22 見小曰明,守柔曰強(qiáng)
——出處:《道德經(jīng)》第五十二章
【翻譯講解】:察見幾微叫做明
【感悟】有為者當(dāng)明察秋亳
23 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翻譯講解】:最完善的
【感悟】老子認(rèn)為,事物達(dá)到最高的境界
24 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
——出處:《道德經(jīng)》第五十八
【翻譯講解】:禍啊
【感悟】 這是老子具有辯證思想的名言。要正確對待禍福
25 治大國若烹小鮮
。——出處:《道德經(jīng)》第六十章
【翻譯講解】:治理大國就像烹煮小魚(一樣的道理)
。【感悟】這是老子關(guān)于治國的方略。毛傳云:“烹魚煩則碎
,治民煩則散。知烹魚則知治民矣?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26 圖難于其易
,為大于其細(xì)。——出處:《道德經(jīng)》第六十三章
【翻譯講解】:處理困難的事,要從容易的地方入手
,做大事要從細(xì)微處做起。【感悟】只有由易入難,積少成多
27 天下難事,必作于易
【翻譯講解】:天下的難事
【感悟】對天下大事難事,大處著眼
28 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亂
。——出處:《道德經(jīng)》第六十四章
【翻譯講解】:做事要做在事情沒有發(fā)生之前
,處理禍亂一定要在禍亂發(fā)生之前。【感悟】老子提出了事物變化發(fā)展的觀點(diǎn)
。事物在量變之中,但還未形成質(zhì)變之前,有的尚處于萌芽狀態(tài),就要及早動手解決。29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
;九層之臺,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出處:《道德經(jīng)》第六十四章【翻譯講解】:合抱的大樹
,是從幼芽發(fā)起,九層的高臺,是用一筐筐土積累的;千里遠(yuǎn)行,也是從腳下一步步走出來的。【感悟】揭示了量變與質(zhì)變的深刻道理
,只有從實(shí)際出發(fā),一點(diǎn)點(diǎn)積累,才能成就大事。30 慎終如始
,則無敗事。——出處:《道德經(jīng)》第六十四章
【翻譯講解】:對待結(jié)束時(shí)的工作
,還像開始時(shí)一樣認(rèn)真,則做任何事都沒有不成功的。【感悟】做事貴在堅(jiān)持
。誰笑到最后,誰笑得最好。現(xiàn)在新建了粉絲群以供各位詩友交流
唐詩宋詞唐詩宋詞300首唐詩宋詞三百首唐詩宋詞元曲 唐詩宋詞精選回復(fù)“唐詩”
、“宋詞”,即可查詢詩詞。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scgf/10758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shí)真實(shí)出處,未能及時(shí)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cuò)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shí),我們會第一時(shí)間予以刪除,并同時(shí)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九首白居易詩,全是寫給元稹的“情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