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1月1日
,孫中山在南京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此時的孫中山47歲,領導民主革命已經18年,自從1895年領導發(fā)動廣州起義以來,孫中山是屢敗屢戰(zhàn),不斷地直接或間接參與領導多達十次起義。而1911年10月10日爆發(fā)的辛亥革命
,嚴格意義上說,是首先由駐湖北武昌的新軍,在受到孫中山民主革命思想影響下,發(fā)動的一場武裝革命,以武昌為點,革命迅速擴散到南方各省,由此引發(fā)了更為廣泛的大革命。武昌起義的成功,完全出乎孫中山的預料。辛亥革命爆發(fā)
,南方各省紛紛宣布脫離清王朝統治。當年12月,孫中山結束流亡17年的生活,經香港,抵達上海。此前
然而,孫中山當時所面對的時局
,卻是混亂不堪,危機重重,說實話,他的日子不好過。當時,清王朝還在北方茍延殘喘
,民國政府在國際上并未獲得承認,強大的北洋新軍虎視南方,各省稅收、軍隊資源有限,又缺乏統一指揮,各自為政,還相互拆臺。對于當時絕大多數中國人而言,包括多數革命黨人在內
,都對“民主共和國”應該是什么樣的,要做什么沒有一點清晰認識,他們認為辛亥革命只是一次重復的“改朝換代”而已,目標就是推翻大清王朝,而辛亥革命的口號,恰恰是“反清”,既然已經成功了,接下來就是要“論功行賞”了。有些參與革命的人
,因為一己私利沒有得到滿足,竟然重新走到革命陣營的對立面,比如參與東南革命的應夔丞,參與云南革命的武士英,后來竟成了刺殺宋教仁的兇手。而有些人認為
,革命的目的是反清,現在目的實現,革命黨就沒有必要繼續(xù)存在下去,要求“革命成功革命黨人內部
更為諷刺的是,在武昌起義中的首義者孫武
、張振武、劉成禺等人,在臨時政府成立后都沒有得到好處,他們竟開始轉而攻擊孫中山,公開辱罵孫中山,還公然糾集舊官僚與立憲黨人組成“民社”,推黎元洪為首領,與孫中山領導的臨時政府分裂對抗。孫中山的煩惱還不止這些
。當了總統,他更加意識到“柴米貴”,缺錢令他倍加頭疼。孫中山回國時,身無分文,還是靠陳其美送了1000銀元,暫時緩解些燃眉之急無奈之下,孫中山想到用“加稅”方式
最后,孫中山想出一個辦法:計劃將各省的官辦實業(yè)公司抵押給外國銀行
這個消息傳出
孫中山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無錢寸步難行
痛定思痛之后
北伐之路
手中無兵,缺乏統一指揮軍隊的威望
孫中山是大公無私的,這一點毫無疑問
他希望以自己的妥協,來換得國家變得美好起來
: “民間歷史故事”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
1911年10月10日的武昌起義,吹響了共和國誕生的號角
你問的比較籠統
辛亥革命后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scgf/11005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上一篇:
閑話明太祖——朱元璋
下一篇:
成語故事——鐵石心腸
!.png" alt="非常在理的一段真實話!" onerror="nofind(this)" >
!" onerror="nofind(thi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