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中國文人的習(xí)慣
,往往要擇一個詩意的名稱做他的齋名,我也為我的齋題了一個
,叫'有不為齋'
。這個名相當(dāng)?shù)拈L
,但比起另一個著名的齋名'仰觀千七百二十七鶴齋'來
,還不及它的一半
。
直接引起我的這個齋名的是一個1898年時的維新黨人康有為
。既是'有為'
,那么另一方面一定有'有不為'
。當(dāng)然一切相反的東西本質(zhì)上都是相同的。在基本上
,康有為與我也十分相符
,雖然我們的所論很不一樣。因為我們有了一句孟子的至言
,說惟有不為者始有所為
。
,更有所不為.png" />
我這個齋名還有一個好處
,便是它有中國的文雅
。它有'我無能為'
、 '我無所為'
、'我乃無能為者'等等
,因此
,它是完全可以等列在其他的文雅名稱中的
,如'養(yǎng)愚齋'與'古愚廬'或'藏拙山房'(這也許在大陸商場四樓)等等
。
朋友們常常問我為什么要用這個名稱來做我的齋名
,而我所不為的大事又是什么
。這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
。不但在我
,人人都是如此
。我委實不知道我所不為的到底有幾件事
,直到有人第一次向我提出這個問題
,而我現(xiàn)在便在打字機前一一想起來
。我本覺得我的這些'不為'是應(yīng)該求上帝的寬恕的
,但事實上我的不為倒確是我的長處
,這些是總會使我上天堂的
,且看吧:
我不請人題字
。
我始終背不出來總理遺囑
,在三分鐘靜默的時候也制不住東想西想
。
我從沒有休過自己的老婆
,而且完全夠不上做一個教育領(lǐng)袖
。
我始終不做官,穿了洋裝去呈獻土產(chǎn)
。
我也從未坐了新式汽車到運動會中心提倡體育
。
我也不把干這些蠢事的人們當(dāng)做一回事。
我憎惡強力
,從不騎墻,也不翻斤斗
,無論是身體的
、精神的
,或政治的
。我連看風(fēng)頭也不會。
我始終沒有寫過一行討好權(quán)貴
,或博得他們歡心的文字,我也不能發(fā)一張迎合人們心思的宣言
。
我從未說過一句討好人的話;我連這個意思也沒有
。
我不今天說月亮是方的,一個禮拜之后又說它是圓的
,因為我的記性很不錯
。
我從不調(diào)戲少女
,所以也并不把她們看做'禍水'
;我也不贊成長腳將軍張宗昌的意見
,主張禁止少女進公園
,藉以'保全私德'
。
我從未不勞而獲而拿過人家一個錢
。
我始終喜歡革命
,但絕不喜歡革命家
。
我從不享?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蛱┤蛔詽M
;我在鏡子里照自己的臉時
,總不能不有一種逐漸而來的慚愧
。
我從未打過或罵過我的仆人
,叫他們把我當(dāng)做一個大好老
。我的仆人也不稱贊我會賺大錢
,他們對于我的錢的來源總是知道的
。
我從不受我仆人的堂而皇之的敲詐
,因為我不給他們有這一種實在的感覺
,以為向我敲詐
,便正是'以人之道
,還治其人之身'
。
我從不把關(guān)于我自己的文章送到報館里去
,也不叫我的書記代我做這種事
。
我從不印些好看的放大照片,把它們分給我的兒子們
,叫他們?nèi)煸诳蛷d里
。
我從不假裝喜歡那些不喜歡我的人。
我從不臨陣逃脫
,裝腔騙人。
我極不喜歡那些小政客
,我絕不能加入我有點關(guān)系的任何團體中去同他們爭吵。我對他們總是避恐不及的
,因為我討厭他們的那副嘴臉。
我在談?wù)撐易鎳恼螘r
,絕不冷漠
、無關(guān)及使乖巧
。
我也從不裝得飽學(xué)
,道他人之短,以及自夸自大。
我從不拍拍人家的肩膀,裝得慈善家的神氣
,以及在扶輪社中受選舉
。我喜歡扶輪社,也正如我喜歡青年會一樣
。
我從來沒有救濟過什么城市里的少女或鄉(xiāng)下姑娘。
我從不感到犯罪
。
我覺得我差不多是一個不比大家差的好人。如果上帝能愛我
,有像我的母親愛我一半那樣
,那么他一定不會把我送入地獄的
。如果我不上天堂
,那么世界一定是滅亡了
。
【留白】留白處,自有生活的小確幸和小歡喜-退隱“江湖”100天。
留白,是繪畫和寫作中一種常見的手法
,能夠讓整幅作品更加具有張力
,留給人們遐想的空間
。
留白
,有無之處,虛實之間
,盡顯無窮意蘊
。
留白
,就是允許人生留有遺憾
。
花未全開月未圓,就是人生最好的境界
。
“滿則溢,盈則虧”
,物極必反
,這是萬物發(fā)展的自然規(guī)律
。
人生處處需留白
,簡單是復(fù)雜的留白
,停頓是重復(fù)的留白
,空閑是忙碌的留白。
水墨“留白”
,可得磅礴之氣
。人生“留白”,可以充實生命
。生活“留白”,可以淡定從容
。愛情“留白”,可以讓愛走得更長遠
。
留白用在我們的日常生活里,就是做人做事
,話不能說滿
,事不能做絕,要學(xué)會給他人和自己留有一定的余地
。
聰明而且有大智慧的人,都懂得留一個空白
,給他人
,給自己。比如父母和子女分開住
,比如周末夫妻
,比如給朋友的某些建議點到為止……這些看上去似乎有點疏遠,實則這是一種恰到好處的給彼此放空的機會
。
我們的世界太過擁擠喧囂
,人潮涌動,車輛川流不息
,讓我們沒有辦法喘息。事業(yè)和生活總是需要我們?nèi)ズ饬?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卻又始終難以尋覓一個平衡點
,讓我們能夠好好休息。若繼續(xù)以這樣的方式生活下去
,恐怕過不了多久,我們就會不堪重負
,被徹底壓垮
。所以,在我們的人生中也需要把握這種智慧
,要懂得留白
,給自己留一點余地。
給自己的感情留白
,才能守得住細水長流。
人們總是用盡天下一切纏綿的詞語來形容愛情
,好似愛情真的就是每天黏在一起。
但是
,能夠天長地久的愛情
,依然是有一點留白的愛情
。
若是兩個人的感情是穩(wěn)固的,又怎么會在乎要每時每刻都在一起呢
?
有的時候,縱然不舍
,我們也要學(xué)會給彼此一點空間,這樣
,才不至于在漫長的歲月里相看兩生厭。
有人說:“你若愛一個人
,隔著千山萬水遠遠的欣賞總是最美的
,如此這般
,就夠了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br>
有一種淺淺的愛
,不是愛到荼靡
,親密無間
,而是彼此留有空間
。
沒有空間,沒有自由的愛情就像一盤沙
,抓的越緊,反而漏掉的越多
。
最好的愛情便是:心有靈犀,親密有間
。兩個人保持不遠不近的距離,相互牽掛
,彼此關(guān)懷
。但不過分干涉對方
,允許對方有自己獨立的空間
。不打擾
,不侵犯
,保持尊重和理解
。
有時候
,我們都會害怕孤獨,渴望用愛來填補
。結(jié)果,愛抓得越緊,越容易受傷,反而會陷入到更深的孤獨。
在愛情里
,我們相互依戀
,也需要相互獨立
,給予彼此留白的空間。
德國哲學(xué)家叔本華在其書《人生的智慧》中提到了一則寓言故事
。
森林中的刺猬在天冷時彼此靠攏取暖
,但又要保持一定距離
,以免互相刺傷
,以此形成了獨特的心理距離效應(yīng)理論
。
所以叔本華說人就像寒冬里的刺猬,互相靠得太近,會覺得刺痛:彼此離得太遠
,卻又會感覺寒冷
。
良好的人際交往需要保持相當(dāng)距離
,在保障正常的情感交流的同時,彼此不至互相侵入對方的私密空間
,既能感受到對方的體溫又不挨扎。
距離產(chǎn)生美
,生活中把這種距離稱之為朦朧美、和諧美
。
你得學(xué)會在人際交往中適當(dāng)?shù)牧舭住?br>
不管關(guān)系多好的朋友
,我們都要給彼此一點距離和空間
,才能坦坦蕩蕩地交往下去
。
孔子曾說:“君子之交淡如水
,小人之交甘如醴”。所有長久的友誼
,都有一點留白和距離。你順利時為你開心
,你難過的時候給你安慰
,你低落的時候給你鼓勵。
俗世復(fù)雜
,塵世喧囂
,選擇留白
,是舍棄一些無用的欲望,斷絕一些無謂的雜念
,讓生活變簡單,讓心境更純?nèi)弧?br>
物質(zhì)越豐富
,內(nèi)心卻越孤獨,現(xiàn)代人的生活大都如此
。
當(dāng)身邊到處泛濫著非必需品的時候
,也就是我們的心靈被堵塞的時候
。
在欲望中不斷索取
,得到后又患得患失
,最終在生命循環(huán)往復(fù)的內(nèi)耗中
,消磨了對生活本真的純粹歡喜
。
給生命留白
,有所為有所不為,生命才會有緩沖的余地
。因為留白,我們才能從容地進退
,才能有更多的回味和留戀。
林語堂說:“看到秋天的云彩
,原來生命別太擁擠,得空點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br>
留白,摒棄生活的繁瑣冗雜
,簡單一點。凡事留有余地
,不刻意追求完美
,允許遺憾的存在
。
留白
,是還人生一份最初的簡單。舍棄掉一些無用的東西
,給自己一點從容
,才能自在地活著
。
人生的留白
,是懂得放下繁華,為心靈尋一處寧靜之地
。以清凈心觀世界,以歡喜心過生活
。
活在這繁華的世間
,我們不是只為了追名逐利
,還可以靜下來
,感受生命的溫暖和美好
。
讓自己慢下來
,聆聽花開花落的聲音
,欣賞云卷云舒的姿態(tài)
。以風(fēng)的執(zhí)念求索,以蓮的姿態(tài)恬淡
,盈一抹微笑,將歲月打磨成人生枝頭最美的風(fēng)景
。
好的人生就要學(xué)會給生命一點留白,浪費一點時間
,做一些“沒有必要的事”,閑一點
,心態(tài)也會好一點
。
有人曾言:“不要只想著填滿
,而要懂得留白,空蕩的地方
,才能聽見靈魂的聲音
。”
留白
,是給自己喘氣的機會,反思的空間
,讓你可以重整自我
,更新自我
,開發(fā)自我
。
伊曼紐爾·康德
,德國古典哲學(xué)的創(chuàng)始人
,德國古典美學(xué)的奠定者
。
一生創(chuàng)作哲學(xué)巨著數(shù)不勝數(shù)
,但無論每天學(xué)術(shù)創(chuàng)作
,講課多忙
,每天下午四點,他都強制留下一個小時要去哥尼斯堡城郊散步
,他沿著同樣的一條路走了一輩子,走出了一條“哲學(xué)家小道”
。
在康德極為簡單刻板的生活中,他建立了自己的保持健康的理念
,學(xué)會有節(jié)奏有規(guī)律的生活
,在工作期間保持空窗期
。
也正是因為康德的生活方式是簡單的
,所以他的有充分的精力去思考創(chuàng)作
,直至他去世為止
,創(chuàng)造出令人嘆為驚止的哲學(xué)花園
。
村上春樹每天即使再忙
,他都要空出1
、2個小時給自己
。
拒絕所有無效社交
,沒有任何刻意安排
,或是跑步
,或是心無雜念讀書
,或是放空心神聽音樂
,全憑心之所向
。
看似孤獨
,然而正是在這段空白時間里
,他高效率地寫出了無數(shù)名作
。
《老子》讀書筆記
《老子》讀書筆記(精選5篇)
當(dāng)看完一本著作后,你有什么總結(jié)呢
?需要寫一篇讀書筆記好好地作記錄了。但是讀書筆記有什么要求呢
?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老子》讀書筆記,供大家參考借鑒
,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
《老子》讀書筆記篇1“無為”是老子的核心思想
。老子的“無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
,并不是真正的不為,而是含有不妄為
、不亂為
、順應(yīng)客觀態(tài)勢、尊重自然規(guī)律的意思
。有人認為“無為”就是毫無作為
、消極等待,只是聽從命運的擺布
,這實在是誤解了老子的本意
。老子說過:“無為而無不為”
,意思是說:“不妄為
,就沒有什么事情作不成了?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边@里
,“無為”乃是一種立身處世的態(tài)度和方法
,“無不為”是指不妄為所產(chǎn)生的效果。萬事萬物均有自身的規(guī)律
,我們只能順應(yīng)規(guī)律,順應(yīng)時代的潮流
,促其前進。不能違背規(guī)律
,否則就是“有為”——亂為
、妄為
。
通過閱讀
,我不僅理解了老子的“無為”思想
,同時也深刻體會到了老子思想中的辯證法的意味
。我特別欣賞老子的“夫唯不爭,故莫能與之爭
。”這句話的意思是只有不與人相爭
,所以天下沒有誰能爭過他。我在想
,非要爭什么呢
?如果你出色
,如果你獲得大家的認可
,你就不算不與人爭
,你也照樣是出類拔萃的
。這不是不思進取
,而是對生活
,對人與對事的一種豁達的態(tài)度。你不爭了
,倒是勝者
,如果爭了
,有時反而會是兩敗俱傷
。人人都知道“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故事
。針鋒相對的后果,往往便是魚死網(wǎng)破
。“不爭”不是沒有能力爭
,而是氣定神閑
,豁達處事的不想爭
。
同樣的
,“寵辱無驚”也給了我類似的啟發(fā)
。在《漢語詞典》收錄的“寵辱無驚”的解釋就是不要計較個人得失
。這不跟范仲淹的《岳陽樓記》中的“不以物喜
,不以已悲”句有異曲同工之妙嗎
?
“寵”指“受寵”,“辱”指“受辱”
,無論受寵或受辱都不在乎,指的就是不計較個人的得失
。這是一種心態(tài)
,更是一種境界。
在生活中
,我們要做到寵辱無驚。比如
,當(dāng)你來到一個新的工作單位,你的能力很強
,工作很出色
,得到了領(lǐng)導(dǎo)的賞識,被委以重任
。這個時候算是得“寵”了吧
。通常
,在這個時候
,心里難免會滋生出一些“驕”氣
,甚至還會表現(xiàn)在行動上
。但事實上
,這樣的做法并不可取,你不該更不能對別人頤指氣使
。生活的路,難免有起伏
,有波折
,有得“寵”的時候
,你知道就沒有受“辱”的時候嗎
?也許換一任領(lǐng)導(dǎo),某件事讓他看不順眼了
,炒你魷魚了
,這也不是一點沒可能的事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俺癁樽峡停殡A下囚”
,“三十年河?xùn)|,三十年河西”
,今日富明日窮,今日窮明日富……事物都是在發(fā)展變化當(dāng)中的
,所以得“寵”的時候
,不可得意忘形
,當(dāng)受“辱”之時
,亦不可失落,更不能萬念俱灰
,韓信當(dāng)初都能忍受胯下之辱呢
!保持平和的心態(tài)
,一切都只是生命的一個過程
。
其實在我們實施教育的時候
,在我們進行班級管理的時候
,同樣也要做到“寵辱無驚”
。你在教育學(xué)生方面取得成績了
,你的班級各方面都比別的班出色,那么
,你可以說就處于一個“寵”的狀態(tài)中。在這樣的狀態(tài)中
,切不可沾沾自喜,固步自封
。而反之
,則不可自暴自棄,失去了前進的動力
。只有客觀冷靜地看待這一切,保持平和的心態(tài)
,才能更為清晰地看出自己的長處和短處,才能更好地成長
。
王蒙說“一個人能做到寵辱無驚:他很鎮(zhèn)定
,他有定力
,他有靜力
,我自巋然不動
。不管你對我今天都說好啊好啊
,我還是這樣,說他不行了
,不行就不行了
,我還是我。要是做到這一點是太理想了
,但是幾乎沒有什么人能完全做到這一點?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蔽蚁耄覀兗词棺霾坏嚼硐胫械摹皩櫲锜o驚”
,那么
,最基本的還是要做到的
。
好象有的人天賦很高
,很容易就做到了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捎腥擞袝r候道理講的很清楚,卻做的不是很到位
。事業(yè)是大局,就不可因小失大
。只看到個人
,眼前,或者說連實際也不懂
,不明白有所為而有所不為
,不懂如何順勢,借勢
,循序漸進,變通
,不僅辦不成事
,而且會事事受阻
。一些根本是天方夜譚的方法
,解決現(xiàn)實問題談何容易
。
不知道那些遇事更簡單反應(yīng)的人
,如何能走那么遠。也許是被當(dāng)棋子使
,槍使的性格
,在特殊生態(tài)下,更容易利用和駕馭的原故
。不過以事業(yè)為中心,面對復(fù)雜局面
,如果沒有三下二下
,用不好也會成事不足。帶兵打仗
,性命相關(guān)
,但不可用這樣的人
。如果求控制
,為舒服
,周圍弄堆簡單的人
,會做起事來
,
處處不得心應(yīng)手
,事事操心
,也于已于事沒什么好處
。還是要用些能成事的可用之人?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创螅豢葱?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
想到藏鋒露拙那句古話,這招式其實是深謀遠慮的方法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吹侥敲炊嗳?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能夠附和
,接受指鹿為馬的現(xiàn)實
,做的那么容易
,卻也是感慨萬分?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钤陂L短不一的人羣中
,必然要學(xué)會這招
。為了餬口
,也沒必要較真;為了做事
,較真也沒用;為了好玩
,也應(yīng)該逗著玩,錯不在你
;
忘記招式
,少看幾步是笨
;知道招式
,做不到,是應(yīng)運不老到
;遠離紛爭
,靜靜應(yīng)對
,少言多做,牢記于心
,盡量做到,或許會多看幾步
。先生存下來
,才可說往遠處走。不要忘記心中的目標(biāo)
,更要學(xué)會在環(huán)境中靈活,減少阻力
,順應(yīng)變化,邊走邊看
,保存而后順勢而為
。
《老子》讀書筆記篇2不尚賢,使民不爭
;不貴難得之貨
,使民不為盜
;不見可欲
,使民心不亂
。是以圣人之治
,虛其心,實其腹
;弱其志,強其骨
。常使民無知無欲,使夫知者不敢為也
。為無為
,則無不治
。
這是向自然學(xué)習(xí)的治國之道
。老子講要削減人們的欲望
,減少人們的競爭
,讓其按照自然天性發(fā)展。甚至讓民不去追求知識
,但是要注重強身健體。想起一句西方哲人的'話來:“讓自己的欲望保持在自己的能力范圍之內(nèi)”
,站在這個角度,老子是想千方百計的減少我們的欲望
,同時減少我們的知識能力
,他可能覺得知識也是人欲望來源的一部分
。這是有一定道理的
,“人生憂患識字起”,講的大概也是這個道理
。人們懂得的道理越多
,想得就越多
,憂患和意識自然就多了起來
。不過,或許我們可以像老子本人一樣
,在跨過了知識的這個階段而至無為之狀態(tài),因為我們的社會已經(jīng)不可能再直接造就簡單無為
,因為欲望已經(jīng)在人類和社會中產(chǎn)生且越來越強大。比如你出生了之后就知道有一種目標(biāo)叫成功
,成功后有什么……
所以
,在這個時代
,我比較傾向于“未曾拿起
,何言放下
;既已拿起
,也理應(yīng)而且終將放下”。如果能做到這一點
,或許也是異曲同工之妙。又或許社會的發(fā)展也會經(jīng)歷這樣的階段
,現(xiàn)在的社會正處于多樣性急劇擴張、物質(zhì)和欲望越來越‘豐富’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