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詩人簡介
,枝枝葉葉纏綿.png" />
張之楷,微信名秋翁
,1945年生于江西臨川
,中學高級教師
,中國田園詩會會員
,已出版
、發(fā)表教學專業(yè)用書及文學作品累計150余萬字
。曾獲“江西省首屆谷雨文學獎”。現(xiàn)為南城縣老年大學副校長
,兼詩詞班教師
。
第三屆 大賽
參賽作品
清平樂·離別
汽車發(fā)動,不忍說珍重
。別子離妻傷遠送
,執(zhí)手無言淚涌。
過年團聚七天
,相思又是一年
。羨煞路邊楊柳,枝枝葉葉纏綿
。
長相思·靜夜思母
云朦朧
,月朦朧。寂寞階前望遠空
,遙天覓母容
。
夜朦朧,光朦朧
。似見娘親燈下縫
,我依媽懷中。
張之楷De詩詞精選
漁家傲·觀麻源荷田瞻偉人舊居
夏賞麻源風景異
,蜻蜓飛繞新荷密
。紅蕾含苞藏葉底。晴日麗
,千頃蓮海通天碧
。
翠柳垂絲溪水細,白墻黛瓦竹蔭里
。小巷游人尋圣地
。歌聲起,紅顏盡顯英雄氣
。
詩詞班耄耋學員贊
白頭老嫗樂尋師
,踽步蹣跚不誤時。
熟誦宋唐衰嗓細
,勤敲平仄皺顏癡
。
清明淚作思夫賦,重九輕吟賞菊辭。
高考幼孫聞取日
,紅包喜附囑嚀詩
。
卜算子·茉莉花
馥馥暗香來,抖抖青枝俏
。占盡秋光靚小園
,招引群蜂鬧。
蕊蕊雪堆白
,皎皎清純貌
。爰煞芳容欲采折,又恐旁人笑
。
臨江仙·山區(qū)老教師
淺澗深溪騰越
,荒岡野嶺登攀。師生扶抱步蹣跚
。旗桿叢樹里
,校舍霧云間。
相伴一生何物
,詩書黑板青山
。啟蒙除昧幾十年,月容花貌老
,枯臉盡衰斑
。
退休園丁
臉刻風霜雨露寒,心藏香辣苦甜酸
。
淚干絲盡初心在
,再化紅泥育杜鵑。
師生偶遇小酌
多年漂泊偶回鄉(xiāng)
,卻見師翁白發(fā)蒼
。
卅載辛酸童歲樂,盡于杯酒用心嘗
。
賞春
千張笑靨夭桃灼
,百襲羅裙碧草豐。
扮靚嬌春誰巧手
,催紅醒綠賴東風
。
大賽作品集,人手一冊哦
!
獎
第三屆 大賽設一等獎一名
,獎金10000元,二等獎兩名
,獎金各3000元
,三等獎三名,獎金各1000元;優(yōu)秀獎10名
,獎金各300元
;最佳人氣獎一名,獎金3000元
,優(yōu)秀人氣獎五名,獎金各1000元
。
詳情
關注《 》微刊
,進入公眾號后,點擊菜單“大賽征稿”查看
。
關于離別的詩句有楊柳和月
1.關于楊柳送別的詩句1. 王之渙 【送別】
楊柳東風樹
,青青夾御河。 近來攀折苦
,應為別離多
。
2. 裴說 【柳】
高拂危樓低拂塵,灞橋攀折一何頻
。 思量卻是無情樹
,不解迎人只送人。
3. 柳氏 【答韓翃】
楊柳枝
,芳菲節(jié)
,可恨年年贈離別。 一葉隨風忽報秋
,縱使君來豈堪折
。
4. 岑參 【送懷州吳別駕】
灞上柳枝黃,壚頭酒正香
。 春流飲去馬
,暮雨濕行裝。
驛路通函谷
,州城接太行
。 覃懷人總喜,別駕得王祥
。
5. 戴叔倫 【堤上柳】
垂柳萬條絲
,春來織別離。 行人攀折處
,閨妾斷腸時
。
6. 劉禹錫 【別蘇州二首】
流水閶門外,秋風吹柳條
。 從來送客處
,今日自魂銷。
7. 戎昱 【征人歸鄉(xiāng)】
三月江城柳絮飛,五年游客送人歸
。 故將別淚和鄉(xiāng)淚
,今日闌干濕汝衣。
8. 楊巨源 【賦得灞岸柳留辭鄭員外】
楊柳含煙灞岸春
,年年攀折為行人
。 好風倘借低枝便,莫遣青絲掃路塵
。
9. 劉禹錫 【楊柳枝】
春江一曲柳千條
,二十年前舊板橋。 曾與美人橋上別
,恨無消息到今朝
。
10. 張籍 【憶遠】
行人猶未有歸期,萬里初程日暮時
。 唯愛門前雙柳樹
,枝枝葉葉不相離。
2.關于“楊柳送別”的詩句有哪些1
、柳條折盡花飛盡
,借問行人歸不歸?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咫s曲歌辭《送別詩》
釋義:柳條已經(jīng)全部折完
,花也全部凋謝,行人?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你究竟回來呢還是不回來。
2
、春風知別苦
,不遣柳條青?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畎住秳趧谕ぁ?/p>
釋義:春風也會意離別的痛苦
,所以才不催這柳條發(fā)青。
3
、為近都門多送別
,長條折盡減春風?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拙右住肚嚅T柳》
釋義:附近的關卡周圍也全是送別的人
,每個人都折柳來送離別的友人。
4
、朝朝送別泣花鈿
,折盡春風楊柳煙
。——魚玄機《折楊柳》
釋義:送別時依依不舍
,折盡了路邊的楊柳枝
。
5、無令長相思
,折斷楊柳枝
。——李白《宣城送劉副使入秦》
釋義:別讓我長期相憶
,折斷滿樹的綠楊枝
。
6、客亭門外柳
,折盡向南枝?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獜埣端E北旅思》
釋義:旅居薊北的游子歸鄉(xiāng)
,都興奮接受送行者的折柳:送行者善解人意,都折向南生長的柳條相贈
。
7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蹙S《送元二使安西》
譯文:清晨剛下陣雨,渭城達到塵土濕潤
,空氣清新
,旅舍外面,楊柳更加青翠
。
8
、氣暄動思心,柳青起春懷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U照《三日詩》
釋義:氣息擾亂了思念的心情,柳條變青色開始懷念春日
。
9
、揚子江頭楊柳春,楊花愁殺渡江人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嵐取痘瓷吓c友人別》
釋義:揚子江頭楊柳青青春色惹人心,楊花似雪漫天飛舞愁殺渡江人
。
10
、黃鳥翩翩楊柳垂
,春風送客使人悲?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哌m《東平別前衛(wèi)縣李宷少府 》
釋義:黃鳥飛舞
,楊柳枝垂,春風徐吹
,在這樣的春色中送別故友
,使人心悲。
3.有關楊柳的送別詩勞勞亭
李白
天下傷心處
, 勞勞送客亭
。
春風知別苦, 不遣柳條青
。
勞勞亭
,三國吳時建,故址在今南京市區(qū)南
,是古時送別之所
。李白寫這首絕句時,春風初到
,柳條未青
,應當是早春時節(jié)。不過
,詩人要寫的并非這座古亭的春光
,只是因地起意,借景抒情
,以亭為題來表達人間的離別之苦
。
詩的前兩句“天下傷心處,勞勞送客亭”
,以極其洗煉的筆墨
,高度概括的手法,破題而入
,直點題旨
。就句意而言,這兩句就是屈原《九歌·少司命》所說的“悲莫悲兮生別離”和江淹《別賦》所說的“黯然銷魂者
,唯別而已矣”
。但詩人既以亭為題,就超越一步
,透過一層
,不說天下傷心事是離別,只說天下傷心處是離亭
。這樣直中見曲
,越過了離別之事來寫離別之地
,越過了送別之人來寫送客之亭,立言就更高妙
,運思就更超脫
,而讀者自會因地及事,由亭及人
。
不過
,這首詩的得力之處,還不是上面這兩句
,而是它的后兩句
。在上兩句詩里,詩人為了有力地展示主題
,極言離別之苦
,已經(jīng)把詩意推到了高峰,似乎再沒有什么話好講
,沒有進一步盤旋的余地了
。如果后兩句只就上兩句平鋪直敘地加以引伸,全詩將纖弱無力
,索然寡味
。而詩人才思所至
,就亭外柳條未青之景
,陡然轉過筆鋒,以“春風知別苦
,不遣柳條青”這樣兩句
,另翻新意,振起全篇
。
這一出人意表的神來之筆
,出自詩人的豐富聯(lián)想?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段男牡颀垺の锷氛f:“詩人感物
,聯(lián)類不窮?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痹娝纪桥c聯(lián)想俱來的
。詩人在構思時要善于由甲及乙,由乙及丙
。聯(lián)類越廣
,轉折和層次越多,詩篇就越有深度
,也越耐人尋味
。古時有折柳送別的習俗
,所以一些詩人寫離別時常想到楊柳,在楊柳上做文章
。例如王之渙的《送別》:“楊柳東風樹
,青青夾御河;近來攀折苦
,應為別離多”
,就是從楊柳生意,構思也很深曲
;但就詩人的聯(lián)想而言
,只不過把送別與楊柳這兩件本來有聯(lián)系的事物聯(lián)在了一起,而在詩中雖然說到楊柳是“東風樹”
,卻沒有把送別一事與東風相聯(lián)
。李白的這兩句詩卻不僅因送別想到折柳,更因楊柳想到柳眼拖青要靠春風吹拂
,從而把離別與春風這兩件本來毫不相干的事物聯(lián)在一起了
。如果說王詩的聯(lián)想還是直接的,那么
,李詩的聯(lián)想則是間接的
,其聯(lián)想之翼就飛得更遠了。
4.帶楊柳的詩句子送別類李白·憶秦娥
簫聲咽
,秦娥夢斷秦樓月
。秦樓月,年年柳色
,灞陵傷別
。樂游原上清秋節(jié),咸陽古道音塵絕
。音塵絕
,西風殘照,漢家陵闕
送別
楊柳青青著地重
,楊花漫漫攪天飛
,柳條折盡花飛盡,借問行人歸不歸
。
涼州詞 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云間
,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
,春風不度玉門關
。
韋莊 金陵圖
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
。無情最是臺城柳
,依舊煙籠十里堤
。
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
,滿城風絮
,梅子黃時雨。
賀鑄.青玉案
一溪煙柳萬絲垂
,無因系得蘭舟住
。
周紫芝.踏莎行
閑愁最苦,休去倚危闌
,斜陽正在
,煙柳斷腸處。
辛棄疾.摸魚兒
細看來
,不是楊花
,點點是離人淚。
蘇 軾.水龍吟
寒蟬凄切
。對長亭晚
。驟雨初歇。都車帳飲無緒
。留戀處
。蘭舟催發(fā)。執(zhí)手相看淚眼
。
竟無語凝噎
。念去去。千里煙波
。暮靄沈沈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
。更那堪
。
冷落清秋節(jié)。今宵酒醒何處
。楊柳岸曉風殘月
。此去經(jīng)年 ,應是良辰美景虛設
。便縱有千種風情
,更與何人說! —— 柳永.雨霖鈴
春夜洛城聞笛 李白
誰家玉笛暗飛聲
,散入春風滿洛城
。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
5.關于楊柳的詩句1
、絕句·古木陰中系短篷
【作者】志南 【朝代】宋
古木陰中系短篷
,杖藜扶我過橋東。
沾衣欲濕杏花雨
,吹面不寒楊柳風
。
白話翻譯:
我在高大的古樹陰下拴好了小船;拄著拐杖
,走過小橋
,恣意欣賞這美麗的春光。
絲絲細雨
,淋不濕我的衣衫
;它飄灑在艷麗的杏花上,使花兒更加燦爛
。
陣陣微風
,吹著我的臉已不使人感到寒;它舞動著嫩綠細長的柳條
,格外輕飏
。
2、涼州詞二首
【作者】王之渙 【朝代】唐
黃河遠上白云間
,一片孤城萬仞山
。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
單于北望拂云堆
,殺馬登壇祭幾回。
漢家天子今神武
,不肯和親歸去來
。
白話翻譯:
縱目望去,黃河漸行漸遠
,好像奔流在繚繞的白云中間
,就在黃河上游的萬仞高山之中,一座孤城玉門關聳峙在那里
,顯得孤峭冷寂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楊柳曲去埋怨春光遲遲不來呢,原來玉門關一帶春風是吹不到的?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
突厥首領來到中原求和親,北望自己的領土
,看到了邊界以北的拂云堆神祠
,回想昔日曾經(jīng)多次在此殺馬登臺祭祀,然后興兵犯唐,頗有幾分躊躇滿志
。但現(xiàn)在唐朝天子神武超絕
,不肯與突厥和親,此次中原之行只好無功而返
。
3
、閨怨
【作者】王昌齡 【朝代】唐
閨中少婦不知愁,春日凝妝上翠樓
。
忽見陌頭楊柳色
,悔教夫婿覓封侯。
白話翻譯:
閨中少婦未曾有過相思離別之愁
,在明媚的春日
,她精心妝飾,登上高樓
。
忽然看到路邊的楊柳春色
,惆悵之情涌上心頭。她后悔當初不該讓丈夫從軍邊塞
,建功封侯
。
4、鷓鴣天·彩袖殷勤捧玉鐘
【作者】晏幾道 【朝代】宋
彩袖殷勤捧玉鐘
。當年拼卻醉顏紅
。舞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58685e5aeb931333431356134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影風
。
從別后
,憶相逢。幾回魂夢與君同
。今宵剩把銀釭照
,猶恐相逢是夢中。
白話翻譯:
當年首次相逢你酥手捧杯殷勤勸酒頻舉玉盅
,是那么地溫柔美麗和多情
,我開懷暢飲喝得酒醉臉通紅。翩翩起舞從月上柳梢的傍晚時分開始
,直到樓頂月墜樓外樹梢的深夜
,我們盡情地跳舞歌唱
,筋疲力盡累到無力再把桃花扇搖動
。
自從那次離別后,我總是懷念那美好的相逢
。多少回夢里與你相擁
。今夜里我舉起銀燈把你細看,還怕這次相逢又是在夢中。
5
、游山西村
【作者】陸游 【朝代】宋
莫笑農家臘酒渾
,豐年留客足雞豚。
山重水復疑無路
,柳暗花明又一村
。
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
。
從今若許閑乘月
,拄杖無時夜叩門。
白話翻譯:
不要笑農家臘月里釀的酒濁而又渾
,在豐收嶼年景里待客菜肴非常豐繁
。
山巒重疊水流曲折正擔心無路可走,柳綠花艷忽然眼前又出現(xiàn)一個山村
。
吹著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經(jīng)接近
,村民們衣冠簡樸古代風氣仍然保存。
今后如果還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閑游
,我一定拄著拐杖隨時來敲你的家門
。
6.寫有楊柳的送別古詩詞一、借楊柳抒寫惜別深情 “長安陌上無窮樹
,唯有垂柳管別離
。”
(劉禹錫《楊柳枝詞九首》)蘊含惜別之意是楊柳意象最本質的藝術特征
。古代詩詞曲借楊柳意象來抒寫離別之情的佳句可謂不勝枚舉
。
“春風知別苦,不遣柳條青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保ɡ畎住秳趧谕ぁ罚拔汲浅暌剌p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
勸君更盡一杯酒
,西出陽光無故人?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保ㄍ跷ā端驮拱参鳌罚皳P子江頭楊柳春
,楊花愁殺渡江人?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p>
(鄭谷《淮上與友人別》)“細看來不是
,楊花點點,是離人淚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保ㄌK軾《水龍吟》)“多情自古傷離別
,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
今宵酒醒何處
,楊柳岸
,曉風殘月?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保馈队炅剽彙罚傲z長玉驄難系
,恨不倩疏林掛住斜暉?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p>
(王實甫《西廂記》)這些佳詞麗句都以柳傳情
,纏綿悱惻。 楊柳意象與離別聯(lián)系在一起
,首先
,是因為楊柳姿態(tài)婀娜柔美,溫婉多情
,“昔我往矣
,楊柳依依;今我來思
,雨雪霏霏
。”
(《詩經(jīng) ?小雅?采薇》)楊柳的依依不舍之態(tài)和人們的依依惜別之情水乳交融地吻合在一起
,以至南朝劉勰在《文心雕龍?物色》篇中稱贊道:“灼灼狀桃花之鮮
,依依盡楊柳之貌?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闭J為“楊柳依依”生動地表現(xiàn)了楊柳的婉軟美好之態(tài)
,“以少總多,情貌無遺”
。
從《詩經(jīng)》這個源頭開始
,我國古典詩詞曲中的楊柳意象便有了惜別的暗示性和啟發(fā)性。 其次
,是因為古人有折柳送別的習俗
,所謂“載酒送春別,折柳系離情”
。
這一習俗到唐代尤盛
。當時長安人多到灞橋折柳送別。
據(jù)《三輔黃圖》載:“灞橋在長安東
,跨水作橋
,漢人送客到此橋,折柳贈別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边@是折柳與贈別有密切聯(lián)系的最早記載
。
“高拂危樓低拂塵
,灞橋攀折一何頻
。思量卻是無情樹,不解迎人只送人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p>
(裴說《柳》)“灞橋煙柳,曲江池館
,應待人來
。”(陸游《秋波媚》)“楊柳青青著地垂
,楊花漫漫攪天飛
。
柳條折盡花飛盡,借問行人歸不歸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保o名氏《送別》) 再次,“柳”與“留”諧音
,折柳送行
,含有殷殷挽留之意,表達眷眷難舍之情
。
“西城楊柳弄春柔
,動離憂,淚難收
。猶記多情
,曾為系歸舟。
碧野朱橋當日事
,人不見
,水空流?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保ㄇ赜^《江城子》) 還有一點是
,古曲中有《折楊柳》的送別曲子。
例如
,漢樂府《橫吹曲》中就有《折楊柳》曲
。北朝民歌《折楊柳歌辭》有“上馬不提鞭,反折楊柳枝”的句子
。
唐朝詩人王之渙的《涼州詞》:“黃河遠上白云間
,孤城一片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
,春風不度玉門關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p>
其中的“楊柳”指的就是《折楊柳》曲。李白的《春夜洛陽城聞笛》)更妙:“誰家玉笛暗飛聲
,散入春風滿洛城
。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甭劦崖暥て疣l(xiāng)愁,觸動離憂
,何也
?皆因此笛吹奏的是《折楊柳》曲! 二
、借楊柳歌詠美好春光 楊柳生長于春
,茂密于夏,枝葉葳蕤
,生機蓬勃
,所以古人常借詠柳來贊美春光歌詠大自然。
例如
,“榆柳蔭后檐
,桃李羅堂前?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保ㄌ諟Y明《歸園田居》)“天街小雨潤如酥
,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
,絕勝煙柳滿皇都
。”(韓愈《初春小雨》) “春風楊柳欲青青
,煙淡雨初晴
。”
(晏殊《訴衷情》)“葉底黃鸝一兩聲
,日長飛絮輕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晏殊《破陣子》)“綠楊煙外曉寒輕
,紅杏枝頭春意鬧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p>
(宋祁《玉樓春》)“一川煙草,滿城風絮
,梅子黃時雨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保ㄙR鑄《青玉案》)春光明媚
,美景如畫
,令人流連忘返
。
借楊柳歌詠美好春光,最負盛名的當數(shù)唐朝詩人賀知章的那首《詠柳》:“碧玉妝成一樹高
,萬條垂下綠絲絳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p>
運用比喻
、擬人手法
,不但表現(xiàn)了柳葉的精致之美,歌頌了春天的盎然生機
,而且喚起了讀者的聯(lián)想
,給人留下了極為廣闊的想像空間,堪稱詠柳的千古絕唱
。 也有借楊柳表達惜春傷春之情的
。
例如,“楊柳絲絲弄輕柔
,煙縷織成愁
。海棠未雨,梨花先雪
,一半春休
。
而今往事難重省,歸夢繞秦樓
。相思只在
,丁香枝頭,豆蔻梢頭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p>
再如,“參差煙柳灞陵橋
,風物盡前朝
。衰楊枯柳,幾經(jīng)攀折
,憔悴楚宮腰
。”
(柳永《少年游》)把傷春
、惜別和相思之情有機地融合在一起
。
關于送別的楊柳詩句
1.關于楊柳送別的詩句1. 王之渙 【送別】
楊柳東風樹,青青夾御河
。 近來攀折苦
,應為別離多
。
2. 裴說 【柳】
高拂危樓低拂塵,灞橋攀折一何頻
。 思量卻是無情樹
,不解迎人只送人。
3. 柳氏 【答韓翃】
楊柳枝
,芳菲節(jié)
,可恨年年贈離別。 一葉隨風忽報秋
,縱使君來豈堪折
。
4. 岑參 【送懷州吳別駕】
灞上柳枝黃,壚頭酒正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