諫逐客書李斯
臣聞吏議逐客
昔繆公求士
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隨
臣聞地廣者粟多,國大者人眾
,兵則士勇夫物不產(chǎn)於秦
譯文
臣聽說官吏在議論趕走客卿
從前穆公求取士子
現(xiàn)在大王得到昆岡的寶玉,有寶貴的隨珠和璧
,掛著明月珠,佩著太阿劍,駕著纖離馬,豎立著翠鳳旗,架起了鼉皮鼓。這幾樣寶物,秦國一樣都不生產(chǎn),大王卻喜歡它們,為什么?一定要秦國生產(chǎn)的然后可用,那夜光璧不能裝飾朝廷,犀牛角、象牙制的器物不能成為玩好,鄭魏的美女不能充實后宮,好馬不能充實宮外的馬棚,江南的金錫不能用,西蜀的丹青不要作為彩色。用來裝飾后宮、充實后列、娛樂心意滿足耳目的,一定要秦國生產(chǎn)的然后可用,那么嵌著宛珠的簪子、配上珠璣的耳飾、東阿絲織的衣服、錦繡的修飾品都不能進(jìn)用,而化俗為雅、艷麗美好的趙女也不立在旁邊臣聽說土地廣大的糧多,國家大的人多
,軍隊強(qiáng)盛的戰(zhàn)士勇敢。因此泰山不推掉泥土,所以能夠成就它的高大;黃河和大海不擯棄細(xì)流,所以能夠成就它的深廣;王者不拒絕眾民,所以能夠宣揚(yáng)他的德教。因此,土地不論四方,百姓不分國別,四季充實美好,鬼神親來降福東西不產(chǎn)在秦國而愛寶的多,士子不生在秦國而愿意效忠的多?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F(xiàn)在趕走客卿來幫助敵國
作者介紹
李斯(?—前208年)
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七月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七月
,陳勝、吳廣發(fā)動大澤起義。不久趙高誣陷李斯想割地稱王因其政治主張的實施不僅奠定了中國兩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賞析:卓越見識談利弊,逐層推進(jìn)思統(tǒng)一
此文是李斯上呈秦始皇的一篇奏議
全文由四段組成
,第一段是以歷史事實說明客卿對秦國作出了巨大貢獻(xiàn),為論證逐客的錯誤提供依據(jù)。起句說:“臣聞吏議逐客,竊以為過矣!”開門見山,單刀直入,一開始就提出總的論點在講了客卿對秦國有利之后
,照理下文應(yīng)當(dāng)轉(zhuǎn)入正題,論證逐客的錯誤了?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第三段論述驅(qū)逐客卿有利敵國
行文至此
最后一段收束全文
這篇文章在論證秦國驅(qū)逐客卿的錯誤和危害時沒有在逐客這個具體問題上就事論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