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 錢選 山居圖(局部)比起全唐詩全宋詞來
,全元曲可是夠客氣的WHAT
好吧,那就給它極簡成……16首吧
,元曲之美絕不亞于唐詩宋詞.png" />
就如同宋詞不是從公元960年開始的,元曲也不是從公元1271年開始的
開始于一個你們都知道的人——
寫“問世間
元好問是變金詞為散曲的第一人。
公元1190年
他七歲能詩,被稱為“神童”
元好問豪邁地收下了所有的贊
他內(nèi)心里覺得他是可以和蘇軾、辛棄疾肩比肩一起上天的
元好問的反應(yīng)很有趣——大笑
你是不是恍惚看到了一點東坡先生的影子?
元好問生于金國官宦之家
公元1231年
元好問
但他最有名的散曲,當(dāng)然是萬人傳誦的《驟雨打新荷》
【驟雨打新荷】 元好問
綠葉陰濃
海榴初綻
老燕攜雛弄語
驟雨過,珍珠亂撒
人生百年有幾
窮通前定,何用苦張羅
命友邀賓玩賞
且酩酊
聽起來是不是
,蠻象詞的?……這其中緣故,且聽道來
。《三奠子》和《驟雨打新荷》都是自度散曲
。起初,文人的自度散曲本質(zhì)就是詞
,寫法也是詞,不同于宋詞的是它的曲調(diào),配的是北曲的宮調(diào)。所以散曲也稱為北曲。《四庫全書總目提要》里說:
自宋趙彥肅以句字配協(xié)律呂,遂有曲譜
。至元代,如《驟雨打新荷》之類,則愈出愈新。隱隱地也指出《驟雨打新荷》是元散曲的開山之曲
《驟雨打新荷》原名《小圣樂》,問世以后
元好問留下散曲十四首
比起他的詩來,想是連個零頭都算不上——身為金元第一詩人
他是金國人。
金人在靖康二年亡了北宋
公元1233年。
南宋
就在南宋的理宗日夕親政
、勵精圖治、決心打過淮河去的那一年,蒙古兵攻破金國汴京城。元好問抱著同是神童的白樸輾轉(zhuǎn)于兵亂中。白樸
白樸那年也是七歲。
白樸的父親白華與元好問父子是世交
,元好問曾經(jīng)說“元白通家舊”,他又特別器重白樸,贊他“諸郎獨汝賢”。城破的時候
,白華不在城中——蒙古兵攻城的前一年,白華將家小留在汴京城中,只身隨金哀宗渡河北上。一城大亂中,白樸一家走失
,幸好元好問尚在城中,把白樸姐弟收留起來,竭力安頓。其時瘟疫蔓延,白樸不幸染了瘟疫,元好問晝夜將他抱在懷里,到了第六天,小白樸竟然奇跡般地出汗而愈。五年后
,元好問訪到在真定落腳的白華,將白樸姐弟送還。白華喜不自勝,感慨“燈前兒女,飄蕩喜生還”。然而
,這段飄蕩的生涯從此在白樸心里烙下了痕跡。成年以后,他仍然走不出亡國奔命的幼年陰影。三十六歲那年
從此到死
,除了短暫地回過幾次真定,白樸幾乎都在四處漫游。他風(fēng)塵仆仆地到過漢口,到過巴陵,到過淮揚……仿佛塵世的風(fēng)景,才能抹去他的哀傷。【天凈沙 冬】 白樸
一聲畫角譙門
,半庭新月黃昏,
雪里山前水濱
。竹籬茅舍
,淡煙衰草孤村。
亡國才子他鄉(xiāng)老
。一直到八十多歲
,還有人在揚州見過他。后來就再也沒有了他的消息。在漫游中
,白樸寫完了《唐明皇秋夜梧桐雨》《董秀英花月東墻記》《裴少俊墻頭馬上》諸本雜劇,與關(guān)漢卿、馬致遠(yuǎn)、鄭光祖并列為元雜劇四大家。白樸和關(guān)漢卿都是金的遺民
。白樸定居真定以后不久
,關(guān)漢卿也暫時隱居于真定附近的古祁州伍仁村。但關(guān)漢卿天性不甘寂寞,終老于鄉(xiāng)村不是他的風(fēng)格。公元1235年,元太宗窩闊臺在燕京置版籍
,核定人口。公元1238年,燕京建書院
公元1241年
這個離真定不遠(yuǎn)的金國故都
關(guān)漢卿
關(guān)漢卿曾是金國太醫(yī)院尹
金亡以后
伍仁村是否盛產(chǎn)伍仁月餅我們不曉得
至少在燕京重新繁華以后
【四塊玉 閑適】 關(guān)漢卿
適意行
渴時飲饑時餐醉時歌,困來時就向莎茵臥
。日月長
,天地闊,閑快活!舊酒投
,新醅潑,老瓦盆邊笑呵呵
,共山僧野叟閑吟和。他出一對雞,我出一個鵝
,閑快活意馬收,心猿鎖
跳出紅塵惡風(fēng)波
離了利名場
南畝耕,東山臥
世態(tài)人情經(jīng)歷多
賢的是他
這新鮮熱辣的聲口
關(guān)漢卿肆意歡縱——“玩的是梁園月
但雜居史不讓他專美于前。
當(dāng)這個“普天下的郎君領(lǐng)袖
王實甫
王實甫的父親王逖勛是有著累累軍功的一代猛將
【十二月過堯民歌 別情】 王實甫
自別后遙山隱隱,更那堪遠(yuǎn)水粼粼
見楊柳飛綿滾滾
透內(nèi)閣香風(fēng)陣陣,掩重門暮雨紛紛
怕黃昏忽地又黃昏
新啼痕壓舊啼痕
今春香肌瘦幾分?縷帶寬三寸
這個軍人家庭的官二代何時愛上寫曲已不可知了
據(jù)說王實甫出生于公元1260年。
那時候
公元1271年
劉秉忠何許人也?
劉秉忠
四十八歲以前
他曾是個金國官二代
,也曾是個神童(仿佛亂世的神童會特別多些),八歲能日誦古文數(shù)百言不愿意淪為書記小吏的他
忽必烈即位之前,禪宗高僧海云禪師奉召
這數(shù)十年里
忽必烈每逢打仗、行軍
聰師父四十八歲那年
我猜,他只是順應(yīng)了忽必烈的心愿
,其實穿著僧服還是官服,于他都是一樣。他仍舊閑云野鶴,慣常地讀書、作詩、寫詞、飲酒、彈阮式古琴、寫二王書法。他手握重兵的先祖?zhèn)冊鴼v仕遼
、金、蒙古,他冷眼旁眼,只覺一切都是空。尤其是后來他精通占卜陰陽術(shù)以后,看透了天命輪回、四大皆空。【南呂 干荷葉】 劉秉忠
干荷葉,
色蒼蒼
,老柄風(fēng)搖蕩
減了清香,
越添黃
都因昨夜一場霜
寂寞在秋江上。
人世間的繁華相替
總是你去了我來
公元1274年
公元1275年
,正當(dāng)壯年的姚燧走入仕途,逐漸成為重臣。姚燧
早在劉秉忠建議定國號的那一年
,姚燧的師父許衡被任命為集賢大學(xué)士兼國子祭酒,忽必烈親自挑選蒙古子弟交給他教育。許衡奏召十二弟子為伴讀
,姚燧就是其中的一名伴讀郎。姚燧的祖先在遼金兩代做過高官,撫養(yǎng)他長大的伯父姚樞是著名的漢族儒臣
,他十三歲在伯父家中見過許衡,十八歲正式拜師學(xué)習(xí)理學(xué)。顯赫的家族
、耀眼的師門、天賦的才氣,使得他似乎不須什么力氣就能贏得高官厚祿。然而,宦海沉浮,他也體驗著這仕途的變幻莫測:【中呂 陽春曲】 姚燧
筆頭風(fēng)月時時過,
眼底兒曹漸漸多
,有人問我事如何
?人海闊,
無日不風(fēng)波
!沒有誰能逃過風(fēng)波重重的人生
,縱然是事事如意的人生贏家。公元1279年
,金國降將張弘范指揮元軍在厓山消滅了南宋最后的抵抗力量,南宋丞相陸秀夫背著八歲的幼帝趙昺投海殉國,南宋滅亡,元朝一統(tǒng)。這以后,元朝的經(jīng)濟重心從北方轉(zhuǎn)移到南方
,隨之南移的,是大批士人、藝人在這滾滾人流中
珠簾秀
珠簾秀
若那時候就有奧斯卡,那么珠簾秀想必小金人已經(jīng)拿到手軟了……
據(jù)說她的演技為當(dāng)世第一
。元末夏庭芝編《青樓集》,說她“雜劇為當(dāng)今獨步,駕頭(類似老生)、花旦(類似青衣)、軟末泥(類似小生)等悉造其妙”,可見其風(fēng)頭。胡祗遹編《朱氏詩卷序》時,也給過她120個贊。對了,《朱氏詩卷序》是珠簾秀的詩集……她不但能演戲
,而且能寫詩寫曲。據(jù)說她最著名的緋聞男友,就是關(guān)漢卿
。關(guān)漢卿的確給她寫過《一枝花 贈珠簾秀》,寫得非常美——“拂苔痕滿砌榆錢,惹揚花飛點如綿。愁的是抹回廊暮雨蕭蕭,恨的是篩曲檻西風(fēng)剪剪……十里揚州風(fēng)物妍,出落著神仙!”不過據(jù)考證
,三十歲的名伶和八十歲的浪子這一段緋聞,并不存在盧摯給珠簾秀寫詞:“系行舟誰遣卿卿,愛林下風(fēng)姿
【雙調(diào) 壽陽曲 答盧疏齋】 珠簾秀
山無數(shù),
煙萬縷
憔悴煞玉堂人物
倚篷窗一身兒活受苦,
恨不得隨大江東去
可惜這樣高調(diào)秀恩愛的
珠簾秀晚年定居杭州,嫁與道士洪丹谷
珠簾秀一笑而逝
所有的因緣際會
若盧摯當(dāng)時在場
公元1303年
盧摯
盧摯與珠簾秀注定不會有結(jié)果
這位大德八年成為“玉堂人物”的高官
年輕時候
,盧摯因父親的緣故由諸生入朝充禿魯花,再憑自己“國手棋”的本領(lǐng)被忽必烈擢為侍從,然后步步高升。他文才既一流
辭職的原因很簡單:大德年間
大約在大德九年年底
【雙調(diào) 沉醉東風(fēng) 秋景掛絕壁】 盧摯
南柯夢清香畫戟,
北邙山壞冢殘碑
風(fēng)云變古今
日月搬興廢,
為功名枉爭閑氣
相位顯官高待則甚底
也不入麒麟畫里。
大德十年以后
那大概是公元1306年-1307年左右。
其時
馬致遠(yuǎn)
馬致遠(yuǎn)是大都人
他年輕時熱衷功名
但偏偏命運與他作對
“二十年漂泊生涯”之后
他最著名的《天凈沙 秋思》大抵就寫于他五十歲歸園田居時
【天凈沙 秋思】 馬致遠(yuǎn)
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fēng)瘦馬
夕陽西下
斷腸人在天涯。
盧摯結(jié)交的士子還有張可久
張可久
盧摯在揚州結(jié)識珠簾秀的同一年
他在至大、延祐年間就居住在杭州
他的散曲
,寫得極雅。他寫山中事
,是“松花釀酒,春水煎茶”,寫少女的情,是“掩霜紈遞將詩半篇,怕簾外賣花人見”,他寫生民涂炭【賣花聲 懷古】 張可久
阿房舞殿翻羅袖
金谷名園起玉樓,
隋堤古柳纜龍舟
不堪回首
美人自刎烏江岸
戰(zhàn)火曾燒赤壁山,
將軍空老玉門關(guān)
傷心秦漢
他的散曲編為《小山樂府》
也許是他覺得雜劇太俗
貫云石在《小山樂府》的序文里說:小山以儒家
公元131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