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蘇軾
【原文】:是歲十月之望,步自雪堂
,將歸于臨皋于是攜酒與魚
須臾客去,予亦就睡
【譯文】:這一年十月十五日
,我從雪掌步行出發(fā),打算回到臨皋去。有兩個朋友跟著我一道去,路過黃泥坂,霜露已經(jīng)降下,樹葉全都脫落了。我們的身影倒映在地上,抬頭看看,一輪明月高掛空中。彼此互相望望,都很喜歡這景色,于是一邊走一邊唱,互相酬答。過了一會兒,我嘆了口氣說:“有好友卻沒有美酒,有美酒又沒有佳肴。月色皎潔,晚風(fēng)清涼,怎樣度過這美好的夜晚呢?”一位朋友說:“今天傍晚,我撒網(wǎng)鋪到一條魚,大嘴巴,小魚鱗于是我們帶著酒和魚,再次劃船到赤壁下面游玩
。江水流得嘩嘩響,陡峭的江岸有千尺來高;山顯得高了,月亮顯得小了,水位低落,原本在水里的石頭也露出來了。離上次游覽的時間沒有多久,以前的風(fēng)景竟再也認不出來了。我提起衣襟走上岸去,踏著險峻的山崖,撥開雜亂的野草,蹲在虎豹似的怪石上,再爬上形似虬龍的古樹,攀到猛禽的高巢,俯視馮夷居住的深宮。兩位朋友都不能跟我上來。我劃然一聲長嘯,草木被震動了,高山共鳴,深谷回響,風(fēng)刮起來,水向上涌,我也不覺憂傷悲哀,陰森恐懼,怕得不敢停留。于是回到船上,將船撐至江中,任憑它漂到什么地方。此時已近半夜,四面看看,一片寂寞清冷。剛巧有一只鶴,從東邊飛來橫穿江面,翅膀像車輪那么大,尾黑而身白,發(fā)出長長的尖利叫聲,擦過我的小船向西飛去不一會兒
【評介】:在完成了吊古傷今
,抒發(fā)謫居期間的苦悶和超然曠達情懷的《前赤壁賦》后,蘇軾意猶未盡。三個月后,他再游赤壁,寫下了頗具特色的《后赤壁賦》。作品借赤壁暮秋初冬景色的描繪,獨登西山的悲懼,白鶴道士的幻夢,表達了詩人壯志難酬、孤獨悒郁、人生如幻的情思和虛無縹渺的思想感情。這是作者長期被貶謫、內(nèi)心充滿矛盾的反映,也是作者受佛、老思想影響較深在作品中的流露。以時間為序
第二段寫作者再游赤壁和獨登西山的所見所感
與上次的同船游玩不同的是
第二段通過道士化鶴的夢境
這篇賦繼承和發(fā)展了六朝抒情小賦的特點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sici/4157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陸機《文賦并序》原文-譯文-賞析
下一篇: 江淹《別賦》原文-譯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