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七 委曲彌縫
三十七 委曲彌縫
王沂公曾再蒞大名代陳堯咨。既視事
【譯文】
王曾再到大名府來代替陳堯咨的官職。在他展開自己的工作之后
,看見官府中有毀壞、倒塌了的房屋,就進行修葺,并不作任何改動;有損壞了或丟失了的器物,就修補或補充得一件不少。原來的政令有不妥的地方,就盡量彌補錯漏,掩蓋陳堯咨以前做得不對的地方。及至他轉任洛陽太守時,陳堯咨重新回到大名府任職,看到王曾再所做的一切,不無感慨地說:“王公適合擔任宰相,我的度量遠遠趕不上他呀!”原來陳堯咨以為過去他們曾經(jīng)有隔閡,王曾再的做法一定會與他以往的做法相反,并將他的過失公開出來。【評析】
王曾再擁有宰相的度量
,他不計較以往與陳堯咨之間的矛盾,在接替陳堯咨的職務時,他真心實意地完善陳堯咨以往的工作,并且最終用他的真誠感動了陳堯咨。在現(xiàn)實社會生活中
,人與人之間存在著錯綜復雜的利害關系,因此而展開了激烈而殘酷的競爭我們做事的時候目光要放得長遠,不講誠信只能得一時之利
,而不能得一世之利。當我們有了困難需要別人幫助的時候,別人也是看在我們的人品上才會伸出援手的,而試問誰又會去幫助一個不講誠信、沒有原則的人呢?典例闡幽 董文炳體恤百姓
元代
,董文炳出任縣令。正趕上朝廷開始普查百姓的戶數(shù),以便按戶數(shù)征收賦稅,而且朝廷還下令,誰要敢隱瞞實際戶數(shù),就處以死刑,沒收家財。董文炳深知老百姓稅負太重,想為老百姓謀利益,因此讓老百姓聚居在一起,以減少戶數(shù)。眾官吏反對他這樣做,董文炳卻說:“為百姓犯法而獲罪,我心甘情愿。”因此,當?shù)氐馁x斂大為減少,百姓都很富足。董文炳的聲譽波及四鄰八縣
,他還多次慷慨地為外縣的百姓捐私產董文炳關心百姓疾苦
,為民做主,為民謀利,用他的話來說:“我到死也不會剝削百姓去得利益?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董文炳為官期間
,不謀私利,不斂錢財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sici/4176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
上一篇:
司馬遷發(fā)憤書寫《史記》
下一篇:
杰克·倫敦作品解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