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書《冏命第二十八》譯文與賞析冏命第二十八
冏命第二十八
【原文】
穆王命伯冏,為周太仆正
,作《冏命》。王若曰:“伯冏!惟予弗克于德[1636]【注釋】
[1636]克:勝
[1637]丕后:大君。宅丕后
[1638]怵(chù)惕:戒懼。厲:危險
[1639]思免厥愆:愆
[1640]齊圣:齊
[1641]弼:輔佐
[1642]臧:善
[1643]祗若:敬順。
[1644]休:喜
[1645]匡:撥亂反正。
[1646]繩愆:繩
,正,糾正。愆,過失。[1647]格:正,端正
。非心:邪僻不正的心。[1648]紹:繼承。
[1649]大正:即太仆正
,主管君主車馬的長官。[1650]正:長。引申為領導
。[1651]懋:勸勉
。[1652]交:共同。修:治理
。逮:及。[1653]便辟側(cè)媚:阿諛奉承。
[1654]其惟吉士:其
,要,表祈使語氣。惟,是。[1655]昵:親近
。憸(xiān)人:小人。[1656]迪:引導
。非:違背。[1657]非人其吉,惟貨其吉:其
,通綦(qí),極,最。這兩句大意是:不以賢人最善,只以貨財最善。形容貪官的行為。[1658]若時:若是
,像這樣。[1659]瘝(guān):病
。引申為敗壞。【譯文】
穆王命伯冏為太仆
,作《冏命》訓誡他。穆王這樣說:“伯冏!我不優(yōu)于道德。繼承先人處在大君的位置,戒懼會有危險,甚至半夜起來,想法子避免過失。“從前在文王、武王的時候,他們聰明、通達、圣明,小臣大臣都懷著忠良之心。他們的侍御近臣,沒有人不是正人,用他們早晚侍奉輔佐他們的君主,所以君主出入起居,沒有不敬慎的事;發(fā)號施令,也沒有不好的。百姓敬重順從君主的命令,天下萬國也都喜歡。我沒有好的德行,實在要依賴左右前后的官員,匡正我的不到之處。糾正過錯,端正我不正確的思想,使我能夠繼承先王的功業(yè)。今天我任命你作太仆長,領導群仆【解析】
囧
,就是伯囧,人名,周穆王時任太仆正。本篇是周穆王命伯囧擔任太仆正的冊書《尚書》之《周書·囧命》(序文:穆王命伯冏,為周太仆正
尚書國學書苑《尚書》內(nèi)容提要 《尚書》是我國現(xiàn)存最早的記言體史書
《尚書》原稱《書》
,系上古各朝史官記錄,非成于一人之手,后由孔子編訂,戰(zhàn)國時已有很高的地位,在《荀子》一書中已把它稱之為“經(jīng)”,漢代改稱《尚書》。尚者,上也?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尚書》有珍貴的上古文獻價值
,也有非常深刻的思想。內(nèi)中如周公諸篇,對中國后世政治思想影響巨大,堪稱儒家思想的淵藪?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尚書》版本很多,有宋刊巾箱《八經(jīng)》本等
。注本中清孫星衍《尚書今古文注疏》較為完備。今據(jù)清阮元《十三經(jīng)注疏》校刻本整理。《尚書》釋義 《尚書》的尚常見有三種解釋方法:一種說法認為“上”是“ 上古”的意思
,《尚書》就是“上古的書”;另一種說法認為“上”是“ 尊崇”的意思,《尚書》就是“人們所尊崇的書”;還有一種說法認為“尚”是代表“君上(即君王)”的意思,因為這部書的內(nèi)容大多是臣下對“君上”言論的記載,所以叫做《尚書》。劉起釪的《尚書學史》認為《尚書》作為書名是漢代的事
。《尚書正義》說鄭玄“依《書》緯
,以‘尚’字是孔子所加?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尚書》,在作為歷史典籍的同時
,向來被文學史家稱為中國最早的散文總集,是和《 詩經(jīng)》并列的一個文體類別。但這些散文李學勤先生一再強調(diào):“史料不是只用真假來判斷
1、佚失無存
。2
、名亡實存。3
、為今本一部。4、后人增廣
。5
、后人修改。6
7、合編成卷
8
9
10、改換文字
“總的說來
在 清華大學2008年7月入藏的一批戰(zhàn)國竹簡中
“ 清華簡中已發(fā)現(xiàn)有多篇《尚書》,有些篇有傳世本
《尚書》本書目錄 虞書·堯典第一
虞書·舜典第二
虞書·大禹謨第三
虞書·皋陶謨第四
虞書·益稷第五
夏書·禹貢第一
夏書·甘誓第二
夏書·五子之歌第三
夏書·胤征第四
商書·湯誓第一
商書·仲虺之誥第二
商書·湯誥第三
商書·伊訓第四
商書·太甲上第五
商書·太甲中第六
商書·太甲下第七
商書·咸有一德第八
商書·盤庚上第九
商書·盤庚中第十
商書·盤庚下第十一
商書·說命上第十二
商書·說命中第十三
商書·說命下第十四
商書·高宗肜日第十五
商書·西伯戡黎第十六
商書·微子第十七
周書·泰誓上第一
周書·泰誓中第二
周書·泰誓下第三
周書·牧誓第四
周書·武成第五
周書·洪范第六
周書·旅獒第七
周書·金縢第八
周書·大誥第九
周書·微子之命第十
周書·康誥第十一
周書·酒誥第十二
周書·梓材第十三
周書·召誥第十四
周書·洛誥第十五
周書·多士第十六
周書·無逸第十七
周書·君奭第十八
周書·蔡仲之命第十九
周書·多方第二十
周書·立政第二十一
周書·周官第二十二
周書·君陳第二十三
周書·顧命第二十四
周書·康王之誥第二十五
周書·畢命第二十六
周書·君牙第二十七
周書·冏命第二十八
周書·呂刑第二十九
周書·文侯之命第三十
周書·費誓第三十一
周書·秦誓第三十二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sici/4176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
上一篇:
杰克·倫敦作品解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