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北游 《莊子》
知北游于玄水之上
知問黃帝曰:“我與若知之,彼與彼不知也
,其孰是邪?”黃帝曰:“彼無為謂真是也,狂屈似之,我與汝終不近也。夫知者不言,言者不知,故圣人行不言之教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齧缺問道乎被衣
舜問乎丞曰:“道可得而有乎
孔子問于老聃曰:“今日晏閑,敢問至道
中國有人焉,非陰非陽
人生天地之間,若白駒之過郤
,忽然而已。注然勃然,莫不出焉;油然漻然,莫不入焉。已化而生,又化而死。生物哀之,人類悲之。解其天弢,墮其天。紛乎宛乎東郭子問于莊子曰:“所謂道
,惡乎在?”莊子曰:“無所不在?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妸荷甘與神農同學于老龍吉
。神農隱幾,闔戶晝瞑〔63〕。妸荷甘日中奓〔64〕戶而入,曰:“老龍死矣!”神農隱幾擁杖而起,嚗〔65〕然放杖而笑,曰:“天知予僻陋慢〔66〕,故棄予而死于是泰清問乎無窮,曰:“子知道乎
光曜問乎無有曰:“夫子有乎
大馬〔74〕之捶鉤者
冉求問于仲尼曰:“未有天地可知邪?”仲尼曰:“可
。古猶今也?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顏淵問乎仲尼曰:“回嘗聞諸夫子曰:‘無有所將〔82〕
,無有所迎?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注釋〕隱弅:高丘隆起的樣子
(饒玲一)
〔鑒賞〕《知北游》是《莊子》外雜篇中最富有哲理性的篇目之一
“道家”言“道”,本是題中應有之義
《知北游》一篇
,正是莊子對這一問題苦苦跟蹤,窮追不舍的記錄。老子曰:“道可道
,非常道。”(《老子》一章)——這一表述,是道家關于“道”的最原始的規(guī)定,也是道家關于“道”的最權威的本質性界定。依通常理解,“道”之可以言說者,即非永恒之道。換句話說莊子不愧為老子的第一繼承人
,不愧為老子思想學說之“真諦”的傳承者。在《知北游》中,莊子先后設定了“知”與無為謂的對話,“知”與狂屈的對話,“知”與黃帝的對話,齧缺與被衣的對話,舜與丞的對話,孔子與老聃的對話,東郭子與莊子的對話等等,對道之所以為道,多角度,多方位,反復申說,無止無休,使出了渾身的“解數”。后韓非對《老子》“上德無為而無不為也”曾有一段絕妙的解說:“所以貴無為無思為虛者
,謂其意無所制也。夫無術者,故以無為無思為虛也。夫故以無為無思為虛者,其意常不忘虛,是制于為虛也。虛者,謂其意無所制也再看莊子對無為謂
莊子的這一系列邏輯推論,與韓非之解可謂有異曲同工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