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p id="kwqog"></sup>
<strike id="kwqog"></strike>
<kbd id="kwqog"></kbd>
<ul id="kwqog"><tbody id="kwqog"></tbody></ul><ul id="kwqog"><pre id="kwqog"></pre></ul>
  • <ul id="kwqog"><tbody id="kwqog"></tbody></ul>
  • 登錄
    首頁 >> 大道家園 >> 綜合瀏覽區(qū) >> 傳統(tǒng)資訊 >> 傳統(tǒng)文學

    修身·《荀子》原文翻譯注釋與鑒賞

    大道家園 2023-07-16 03:32:07

    修身 《荀子》

    見善,修然必以自存也

    ;見不善
    ,愀然必以自省也;善在身
    ,介然必以自好也
    ;不善在身
    ,菑然必以自惡也
    。故非我而當者,吾師也
    ;是我而當者
    ,吾友也;諂諛我者
    ,吾賊也
    。故君子隆師而親友,以致惡其賊
    。好善無厭
    ,受諫而能誡,雖欲無進
    ,得乎哉
    ?小人反是,致亂
    ,而惡人之非己也
    ;致不肖,而欲人之賢己也
    ;心如虎狼
    ,行如禽獸,而又惡人之賊己也
    。諂諛者親
    ,諫爭者疏,修正為笑
    ,至忠為賊,雖欲無滅亡
    ,得乎哉
    ?詩曰:“噏噏呰呰,亦孔之哀
    。謀之其臧
    ,則具是違;謀之不臧
    ,則具是依
    。”此之謂也

    扁善之度:以治氣養(yǎng)生

    ,則身后彭祖
    ;以修身自強,則名配堯
    、禹
    。宜于時通,利以處窮
    ,禮信是也
    。凡用血氣、志意
    、知慮
    ,由禮則治通,不由禮則勃亂提僈
    ;食飲
    、衣服、居處
    、動靜
    ,由禮則和節(jié),不由禮則觸陷生疾
    ;容貌
    、態(tài)度、進退
    、趨行
    ,由禮則雅,不由禮則夷固僻違
    ,庸眾而野
    。故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
    ,國家無禮則不寧
    。詩曰:“禮儀卒度,笑語卒獲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贝酥^也。

    以善先人者謂之教

    ,以善和人者謂之順
    ;以不善先人者謂之諂,以不善和人者謂之諛
    。是是
    、非非謂之知,非是、是非謂之愚
    。傷良曰讒
    ,害良曰賊。是謂是
    、非謂非曰直
    。竊貨曰盜,匿行曰詐
    ,易言曰誕
    ,趣舍無定謂之無常,保利棄義謂之至賊
    。多聞曰博
    ,少聞曰淺。多見曰閑
    ,少見曰陋
    。難進曰偍,易忘曰漏
    。少而理曰治
    ,多而亂曰秏。

    治氣

    、養(yǎng)心之術:血氣剛強
    ,則柔之以調和;知慮漸深
    ,則一之以易良
    ;勇毅猛戾,則輔之以道順
    ;齊給便利
    ,則節(jié)之以動止;狹隘褊小
    ,則廓之以廣大
    ;卑濕重遲貪利,則抗之以高志
    ;庸眾駑散
    ,則劫之以師友;怠慢僄棄
    ,則炤之以禍災;愚款端愨
    ,則合之以禮樂
    ,通之以思索。凡治氣、養(yǎng)心之術
    ,莫徑由禮
    ,莫要得師,莫神一好
    。夫是之謂治氣
    、養(yǎng)心之術也。

    志意修則驕富貴

    ,道義重則輕王公
    ;內省而外物輕矣。傳曰:“君子役物
    ,小人役于物
    。”此之謂矣
    。身勞而心安
    ,為之;利少而義多
    ,為之
    ;事亂君而通,不如事窮君而順焉
    。故良農不為水旱不耕
    ,良賈不為折閱不市〔51〕,士君子不為貧窮怠乎道

    體恭敬而心忠信

    ,術〔52〕禮義而情愛人,橫行〔53〕天下
    ,雖困四夷
    ,人莫不貴;勞苦之事則爭先
    ,饒樂之事則能讓
    ,端愨誠信,拘守而詳〔54〕
    ,橫行天下
    ,雖困四夷,人莫不任
    。體倨固而心埶〔55〕詐
    ,術順墨〔56〕而精雜污,橫行天下
    ,雖達四方
    ,人莫不賤
    ;勞苦之事則偷儒〔57〕轉脫〔58〕,饒樂之事則佞〔59〕兌〔60〕而不曲
    ,辟違而不愨
    ,程役〔61〕而不錄〔62〕,橫行天下
    ,雖達四方
    ,人莫不棄。

    行而供〔63〕冀〔64〕

    ,非漬淖〔65〕也
    ;行而俯項,非擊戾〔66〕也
    ;偶視〔67〕而先俯
    ,非恐懼也。然〔68〕夫士欲獨修其身
    ,不以得罪于比俗之人〔69〕也

    夫驥一日而千里,駑馬十駕〔70〕則亦及之矣

    。將以窮無窮
    、逐無極與?其折骨
    、絕筋終身不可以相及也
    ;將有所止之,則千里雖遠
    ,亦或遲
    、或速、或先
    、或后
    ,胡為乎其不可以相及也?不識步道者將以窮無窮
    、逐無極與
    ?意〔71〕亦有所止之與?夫“堅白〔72〕”“同異”“有厚無厚〔73〕”之察
    ,非不察也
    ,然而君子不辯,止〔74〕之也
    ;倚魁〔75〕之行
    ,非不難也,然而君子不行
    ,止之也
    。故學〔76〕曰:“遲〔77〕彼止而待我
    ,我行而就之
    ,則亦或遲
    、或速、或先
    、或后
    ,胡為乎其不可以同至也?”故蹞步而不休
    ,跛鱉千里
    ;累土而不輟,丘山崇〔78〕成
    ;厭〔79〕其源
    ,開其瀆,江河可竭
    ;一進一退
    ,一左一右,六驥不致
    。彼人之才性之相縣〔80〕也
    ,豈若跛鱉之與六驥足哉?然而跛鱉致之
    ,六驥不致
    ,是無他故焉,或為之或不為爾
    !道雖邇〔81〕
    ,不行不至;事雖小
    ,不為不成
    。其為人也多暇日〔82〕者,其出入不遠矣

    好法而行

    ,士也;篤志而體〔83〕
    ,君子也
    ;齊明〔84〕而不竭,圣人也
    。人無法則倀倀然
    ,有法而無志〔85〕其義則渠渠〔86〕然,依乎法而又深其類〔87〕然后溫溫〔88〕然

    禮者

    ,所以正身也
    ;師者,所以正禮也
    。無禮
    ,何以正身?無師
    ,吾安知禮之為是也
    ?禮然而然,則是情安禮也
    ;師云而云
    ,則是知若師也。情安禮
    ,知若師
    ,則是圣人也。故非〔89〕禮
    ,是無法也
    ;非師,是無師也
    。不是師法
    ,而好自用,譬之是猶以盲辨色
    ,以聾辨聲也
    ,舍亂妄〔90〕無為也。故學也者
    ,禮法也
    ;夫師以身為正儀〔91〕,而貴自安者也
    。詩云:“不識不知
    ,順帝之則〔92〕?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贝酥^也

    端愨順弟〔93〕,則可謂善少者矣

    ;加好學遜敏焉
    ,則有鈞〔94〕無上,可以為君子者矣
    。偷儒憚事
    ,無廉恥而嗜乎飲食,則可謂惡少者矣
    ;加〔95〕悍而不順
    ,險賊而不弟焉
    ,則可謂不詳〔96〕少者矣,雖陷刑戮可也

    老老〔97〕

    ,而壯者歸焉;不窮窮〔98〕
    ,而通者積焉
    ;行乎冥冥〔99〕而施乎無報,而賢
    、不肖一焉:人有此三行,雖有大過〔100〕
    ,天其不遂〔101〕乎

    君子之求利也略〔102〕,其遠害也早

    ,其避辱也懼
    ,其行道理也勇。

    君子貧窮而志廣

    ,富貴而體恭
    ,安燕〔103〕而血氣不惰,勞勌而容貌不枯
    ,怒不過奪〔104〕
    ,喜不過予〔105〕。君子貧窮而志廣
    ,隆〔106〕仁也
    ;富貴而體恭,殺勢〔107〕也
    ;安燕而血氣不惰
    ,柬〔108〕理也;勞勌而容貌不枯
    ,好交〔109〕也
    ;怒不過奪,喜不過予
    ,是法勝私也
    。書曰:“無有作好〔110〕,遵王之道
    ;無有作惡〔111〕
    ,遵王之路?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贝搜跃又芤怨x勝私欲也


    〔注釋〕修然:認真整飭的樣子

    。愀(qiǎo)然:災害在身的樣子。介然:堅固的樣子
    。菑(zī)然:被玷污的樣子
    。菑,同“緇”
    ,黑色
    。非:指出缺點和錯誤。致:極
    ,極其
    。笑:嘲笑,譏笑
    。噏噏呰呰:噏噏
    ,相附和;呰呰
    ,相詆毀
    。孔:很
    ,大
    。臧:善,好
    。具:同“俱”
    。扁:通“遍”,普遍
    。度:法則
    。彭祖:名鏗,傳說中堯時長壽的人
    。強:原作“名”
    。時通:處于顯達。處窮:處于窮困
    。信:誠
    ,的確。勃:同“?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謬誤。提:弛緩
    。僈:同“慢”
    ,馳慢。夷固僻違:倨傲邪僻。夷
    ,倨傲
    ;固,固執(zhí)丑陋
    ;僻違
    ,邪僻不正。庸眾:庸俗粗野
    。卒度:完全符合法則
    。獲:得時,得當
    。先:引導
    ,倡導。是是:以是為是
    。是
    ,肯定。易言:語言輕率
    ,不誠實。趣:同“取”
    。閑:熟習
    。偍(tí):遲緩。秏(mào):通“眊”
    ,昏亂
    。漸深:深沉。漸
    ,通“潛”
    。道順:依順,不越軌
    。齊給便利:齊
    、給、便
    、利
    ,都是敏捷輕快的意思。卑濕:意志卑下
    。重遲:行動遲鈍
    。抗:激發(fā)
    。駑散:駑鈍散漫
    。劫:約束。僄(piào)棄:輕浮自棄。炤:同“昭”
    。使……明白
    。愚款:單純樸實。端愨:正直誠實
    。徑:快捷迅速
    。一好:專精不二。修:美好
    。道義重:即“重道義”
    。通:顯達。折(shé)閱:虧本
    。折
    ,閱,賣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1〕市:買賣?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2〕術:通“述”
    ,遵循?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3〕橫行:走遍
    。〔54〕詳:明查事理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5〕埶:同“勢”,勢利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6〕順墨:順,阿諛順從
    ;墨
    ,營私貪污?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7〕偷儒:茍且偷懶
    。 儒
    ,通“懦”
    ,指怕事?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8〕轉脫:取巧逃避
    。〔59〕佞:口才伶俐?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0〕兌(ruì):通“銳”
    ,行動敏捷?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1〕程役:通“逞欲”
    。〔62〕錄:檢束
    ,檢點
    。〔63〕供:通“恭”
    ,恭順
    。〔64〕冀:當為“翼”
    ,謹敬
    。〔65〕漬淖:陷入泥坑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6〕擊戾:抵觸?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7〕偶視:面對面相視
    。〔68〕然:因為
    。〔69〕比俗之人:普通人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0〕十駕:馬行十日所行路程?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1〕意:通“抑”
    ,還是?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2〕堅白:戰(zhàn)國時名家公孫龍的一個辯論命題
    。〔73〕同異
    、有厚無厚:戰(zhàn)國時名家惠施的論題
    ,一說有厚無厚是春秋鄧析的論題?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4〕止:節(jié)制
    。〔75〕倚魁:通“奇傀”,奇怪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6〕學:學者?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7〕遲:等待
    。〔78〕崇:通“終”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9〕厭(yā):同“壓”,堵塞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0〕縣:同“懸”,差別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1〕邇:遠?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2〕多暇日:指懶惰而不做事
    。〔83〕體:道德踐履
    。體
    ,實行,踐履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4〕齊明:無所不明。齊
    ,全
    。〔85〕志:識
    ,知
    。〔86〕渠渠:局促不安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7〕類:與法律相類似的律例?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8〕溫溫:平和踏實的樣子
    。〔89〕非:違背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0〕亂妄:胡作非為
    。〔91〕正儀:典范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2〕順帝之責:符合自然的法則?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3〕弟(tì):同“悌”
    ,順從兄長?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4〕鈞:通“均”
    ,相等的人?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5〕:同“蕩”
    ,放蕩?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6〕詳:通“祥”
    ,善?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7〕老老:尊敬老人
    。〔98〕窮窮:輕辱窮困的人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9〕冥冥:不顯要。意指行善不求人知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00〕過:禍?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01〕遂:通“墜”
    ,毀滅?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02〕略:少?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03〕安燕:安逸
    。燕,通“晏”
    ,安
    。〔104〕過奪:過
    ,過分
    ;奪
    ,處罰?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05〕予:獎賞
    。〔106〕?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褐?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107〕殺勢:不盛氣凌人
    。殺
    ,減少?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08〕柬:選擇
    。〔109〕交:當作“文”
    ,禮節(jié)
    。〔110〕作好:憑個人喜好辦事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11〕作惡:憑個人憎惡辦事。

    (張 靜)

    〔鑒賞〕《荀子》的第一篇為《勸學》

    ,第二篇便是《修身》
    。荀子在《勸學》篇中說:“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边@是借古諷今,批評當時的學風不正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盀榧骸敝畬W,旨在“美其身”(《勸學》)
    ,亦即修身
    ,而后治國平天下。學習——修身
    ,是《荀子》一書的開宗明義之句
    ,也是先秦儒學的開宗明義之句。反映儒學宗師孔子思想的《論語》一書
    ,第一篇為《學而》
    ,第二篇才是《為政》。足見《荀子》與《論語》兩書的編者在理解儒學精微上是相通的
    ,也說明荀學與孔學是相通的
    。通過學習完善自己的道德
    ,以德立身、以德立國
    ,是先秦儒學大師們的孜孜追求
    。儒家思想的魅力正在于這種道德精神。它提出的精神走向就是人的世界
    。所以說
    ,倫理道德思想是儒學理論體系的核心?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洞髮W》所謂“身修而后家齊
    ,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
    ,無疑是儒學大師們以德立國
    ,實行倫理政治模式的綱領性總結。荀子的《修身》篇
    ,正是這種時代思潮中承前啟后的理論結晶
    。篇中著重論述了修身的道理和原則,強調學“禮”
    、“得師”
    、“一好”的修養(yǎng)方法,提倡道德的自我完善
    ,提倡人生價值理想的追求
    ,無疑是有一定的理論價值和現(xiàn)實意義的。

    荀子有“治人”之論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爸稳恕闭撸赖赂呱械闹螄酥^也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爸稳恕笔滓凇靶奚怼保趥€人的自我完善
    ,在個人的靈魂關懷
    ,道德畢竟是人的道德,道德建設的最終目標也只能是人的完善
    。荀子稱之為“德操”
    ,并要求“生乎由是,死乎由是”
    ,一生堅持,這樣就能成為“能定能應”的“成人”或“君子”(《勸學》)
    。荀子亦如孔
    、孟
    ,是注意強調人的主體能動性的。修身過程也就是人的自覺意識覺醒的過程
    ,修身的直接目標
    ,是要造就“治人”。同孔
    、孟一樣
    ,他的著眼點始終在治國平天下,在政治

    孔子已提出“學習”二字

    ,《論語》首句便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盾髯印烽_篇是《勸學》,云“學不可以已”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磥碇v學習應該說是儒家首倡并世代發(fā)揚光大的一個重要傳統(tǒng)。就在進入知識經(jīng)濟時代的今天
    ,西方學者提出“學習化社會”(《學會生存》)的觀念
    ,也似可視作東方古老哲學智慧的現(xiàn)代轉型。儒學的這一傳統(tǒng)仍然是值得現(xiàn)代好好開發(fā)的思想資源

    “修身”的命題也源自孔子

    。《論語》的第一篇《學而》中就有“吾日三省吾身”的箴言
    。荀子說“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已”(《勸學》)
    ,顯然脫胎于此。荀子又說“見不善
    ,愀然
    ,必以自省也”(《勸學》),見到不良品行
    ,務必要以憂慮恐懼的心情進行自我反省
    。這里說得明白不過,學習過程就是修身過程
    。近人梁啟雄注云:“荀子之意:以人性本惡
    ,必以學正之?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荀子簡釋》)荀子強調“隆師而親友”
    、“好善無厭”,即只有尊重老師
    ,親善友人
    ,追求美德不滿足
    ,才可能取得事業(yè)的成功。學習的重要性
    ,也躍然紙上

    說到修身的原則和方法,荀子有一句極精要的話:“莫徑由禮

    ,莫要得師
    ,莫神一好?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边@是說
    ,沒有比禮更直接的途徑,沒有比得到好老師更重要的事情
    ,沒有比用心專一更有效的要領
    。荀子認為,這是調理神氣
    、濡養(yǎng)心志
    、完成自我修養(yǎng)的必由途徑和方法,即他所謂的“治氣養(yǎng)心之術”

    荀子“隆禮”

    。“禮”在荀子思想中自有其特異的光彩
    ,清人王先謙說得好:“荀子論學政治
    ,皆以禮為宗?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荀子集解序》)荀子之“隆禮”在《荀子》中的確是“一以貫之”
    。荀子說“禮者,養(yǎng)也”(《禮論》)
    ,“禮”的含義是用來調節(jié)人的欲望
    ,滿足人的需要的,即所謂“養(yǎng)人之欲
    ,給人以求”(同上)
    。“禮”的內容還有所謂“別”
    ,即“貴賤有等
    ,長幼有差,貧富輕重皆有稱”(同上)
    ,這實際是荀子勾勒的有等級差別的社會秩序
    。“禮”也就是一切言行和事物的最高準則。所以荀子強調“禮者
    ,所以正身也”
    、“無禮何以正身”。荀子指引的修身之道就是始乎學禮
    ,終乎遵禮,達到以正其身的境界
    。就學習的內容和程序而言
    ,荀子也說是“始乎誦經(jīng),終乎讀禮”(《勸學》)
    ,要落在一個“禮”字上
    。荀子將禮與修身、治國更是緊緊聯(lián)系起來
    ,說“人無禮則不生
    ,事無禮則不成,國家無禮則不寧”
    ,人沒有禮就無法生存
    ,做事沒有禮就不能成功,國家沒有禮就不得安寧
    。反之
    ,有了禮,則“君子以修(身)百姓寧”
    ,“國家既治四海平”(《成相》)
    ,君子以禮修身,可使百姓安寧
    ,國家安定
    ,四海鶯歌燕舞慶升平。荀子所論之“禮”
    ,是冶信念
    、法律、道德于一爐的綜合體
    。以“禮”來“修身”或“正身”
    ,用今天的話說,就是“君子”之類有身份的人應帶頭遵紀守法
    、以身作則
    ,在道德上模范于社會。

    荀子“隆師”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皫煛敝肮凇奥 保盁o古人。在荀子心目中
    ,“師”與“君”
    、“禮”并列而無愧。這大概與荀子畢其終身從事教育
    、著書立說
    、授徒傳道有關?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坝行悴拧钡能髯由倌陼r
    ,便“游學于齊”,后在稷下學宮中“三為祭酒”
    ,學子們譽稱其“最為老師”
    ,晚年廢居蘭陵,仍著書授徒
    ,直至“著數(shù)萬言而卒”(《史記》本傳)
    。作為戰(zhàn)國時期一位偉大的教育家,荀子講“禮有三本”時
    ,說“君師者
    ,治之本”(《禮論》),把教師與君主等同看待
    ,足見其對教育的高度重視
    。荀子說:“禮者,所以正身也
    ;師者
    ,所以正禮也。無禮
    ,何以正身
    ;無師,吾安知禮之為是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痹谲髯涌磥恚岸Y”是最高的社會規(guī)范
    ,是糾正一個人思想行為的標準
    。而“禮”的觀念和行為是通過教育形成的,是由教師傳授的
    。荀子還不無感慨地說:“有師法者
    ,人之大寶也;無師法者
    ,人之大殃也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儒效》)荀子把教育提高到安邦定國的高度,還說“國將興
    ,必貴師而重傅”
    ,“國將衰,必賤師而輕傅”(《大略》)
    。教育的成敗
    ,關系到國家的前途和命運。

    荀子之“莫神一好”

    ,即其一貫強調的“虛壹而靜”(《解蔽》)的治學修身態(tài)度和方法
    。就是說要排除一切雜念,專神致一地求取知識
    ,“治氣養(yǎng)心”?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秳駥W》中
    ,荀子以蚯蚓、螃蟹作比
    ,指出其結果有差距
    ,就在一個“用心一”,一個“用心躁”
    。說明這是決定學習成敗的關鍵
    。若用心專一、“鍥而不舍”
    ,成功就離你不遠了
    。這也就是荀子所提倡的“并一而不二”的“成積”工夫(《儒效》)和“專于一”的“積微”精神(《大略》)。

    荀子之談“修身”

    ,強調人要合于外在的禮義標準
    ,又主張人們要通過學習,啟發(fā)人的內心自覺
    ,提高人的心靈素質
    ,完善自身,成為“名配堯
    、禹”
    、“專廣”(胸懷寬廣)、“以公義勝私欲”(依據(jù)公共道義
    ,去掉自己的私欲)的完善的人
    。荀子以“修身”為本的教育思想和以德立國的政治思想所閃現(xiàn)的理性光輝是可以惠澤后世的。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sici/4280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

    ,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
    ,請聯(lián)系管理員
    ,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
    ,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
    ,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
    ,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文章
    (元)宋褧《菩薩蠻·兩歧流水清如酒》原文賞析
    (元)宋褧菩薩蠻衛(wèi)州道中。至元四年一月
    ,與八兒思不花御史同行
    ,按行河南四道兩歧流水清如酒,草根風蹙冰皮皺
    。雪凈太行青
    ,聯(lián)鑣看畫屏。按行多雅意
    ,解起澄清志
    。回首五云天
    什么是呵成的修辭手法與語句例子
    什么是呵成的修辭手法與語句例子[定義]在行文中有意不用標點
    ,造成一種急速的語流,來表現(xiàn)一種快節(jié)奏的思想
    、行為
    、社會場景,或者用這種無標點的句式來表現(xiàn)人物的非理性
    超詳細分析:《蘭亭集序》為什么能成為“天下第一行書”
    《蘭亭集序》為什么能成為“天下第一行書”
    ?有人說主要是唐太宗的大力推崇。但皇帝推崇又怎樣
    ?康熙
    、雍正、乾隆3位皇帝還推崇張照呢
    ,你知道他是誰么
    ?藝術這東西
    ,皇帝推薦、國家認證什么的都沒用
    《秦韜玉·貧女》題解與鑒賞
    貧女秦韜玉蓬門未識綺羅香[1]
    ,擬托良媒益自傷[2]。誰愛風流高格調[3]
    ,共憐時世儉梳妝[4]
    。敢將十指夸針巧,不把雙眉斗畫長[5]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嗪弈昴陦航鹁€[6],為他人作嫁衣裳
    桃花運發(fā)朋友圈的句子,桃花很多的句子(賞桃花發(fā)朋友圈的句子有哪些?)
    桃花凋謝了
    ,枝頭殘留著幾片花瓣
    ,仍像點點跳動的火苗。以下是由應屆畢業(yè)生簡歷網(wǎng)小編J.L為您整理推薦的關于桃花的優(yōu)美句子
    ,歡迎參考閱讀
    賈島《尋隱者不遇》表達什么 《尋隱者不遇》原文及賞析
    賈島(779—843)
    ,字閬仙。范陽(今屬北京房山區(qū))人
    。中唐著名的苦吟詩人
    。 ◆尋隱者不遇 ◆ 賈島 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
    。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處。 賞析 這首小詩寫得既簡省干凈
    施蟄存:烏賊魚的戀
    作者:江錫銓 春天到了
    ,烏賊魚也有戀愛
    。在海藻的草坪上,在珊瑚的森林中
    ,烏賊魚作獵艷的散步
    。烏賊魚以十只手,——熱情的手
    ,顫抖地摸索著戀愛
    ,在溫暖的海水的空氣里。但這是徒然的
    ,雖有十只手也無濟于事
    唐詩的氣勢豪爽的清剛勁健之美
    唐詩的氣勢豪爽的清剛勁健之美與王維、孟浩然等山水詩人同時出現(xiàn)于盛唐詩壇的
    ,有一群具有北方陽剛氣質的豪俠型才士
    。他們較熱衷于人世間的功名富貴,動輒以公侯卿相自許
    找?guī)灼鑼懱一ǖ淖魑?描寫桃花的作文
    1
    、春天來了,桃花開了
    。我和媽媽到老家去做清明
    ,一路蹦蹦跳跳, 來到向往已久的桃花園
    ,來到那桃花盛開的地方
    。“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