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歐陽舍人書
寄歐陽舍人書
北宋·曾鞏
【題解】
曾鞏,字子固
,世稱“南豐先生”【原文】
去秋人還[78]
【注釋】
[78]去秋人還:慶歷六年夏,曾鞏派人送信給歐陽修
[79]銘志:碑文最后的韻文部分稱銘
[80]通材達識:博學多聞
【譯文】
去年秋天,我派去的人回來
【原文】
及世之衰
【注釋】
[81]勒:鐫刻
,刻在石碑上。[82]是:正確
,符合事實。【譯文】
到了世風衰微的時候,為人子孫的
,一心只想褒揚他們死去的親人而不顧事理。所以即使是惡人,也都一定要立碑刻銘用來向后世夸耀。撰寫銘文的人既不能推辭不寫,又因為受其子孫的一再請托,如果直接寫上死者的惡行,從人情道理上又不應該,于是,銘文就開始出現不實之詞。后世想請人撰寫碑銘的,應當觀察一下作者的為人。如果請托的人不得當【原文】
然則孰為其人而能盡公與是歟
?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無以為也[83]。蓋有道德者之于惡人則不受而銘之,于眾人則能辨焉。而人之行,有情善而跡非,有意奸而外淑,有善惡相懸而不可以實指,有實大于名,有名侈于實[84]。猶之用人,非畜道德者惡能辨之不惑,議之不徇?不惑不徇,則公且是矣。而其辭之不工,則世猶不傳,于是又在其文章兼勝焉。故曰非畜道德而能文章者無以為也,豈非然哉!【注釋】
[83]畜:同“蓄”
,積聚,懷藏。[84]侈:超過
,過分。【譯文】
那么怎樣的人才能做到寫得既公正又符合事實呢
?我說不是道德高尚而且又擅長做文章的人是做不到的【原文】
然畜道德而能文章者,雖或并世而有
,亦或數十年或一二百年而有之。其傳之難如此,其遇之難又如此。若先生之道德文章,固所謂數百年而有者也。先祖之言行卓卓[85],幸遇而得銘,其公與是,其傳世行后無疑也。而世之學者,每觀傳記所書古人之事,至其所可感,則往往衋然不知涕之流落也[86]【注釋】
[85]卓卓:非常突出
[86]衋(xì)然:傷痛的樣子
【譯文】
但是道德高尚而又擅長做文章的人,雖然有時會同時出現
【原文】
抑又思若鞏之淺薄滯拙而先生進之
【注釋】
[87]屯蹶否塞:不得志
[88]魁閎:超群的才能
[89]潛遁:避世隱居
【譯文】
我又進一步想到
【評析】
本文應該說是一封感謝信
文章從墓志銘的社會價值以及流傳條件著墨,論述了墓志銘存在的社會意義
接著,作者又通過述說墓志銘的寫作之難
,將話題引到歐陽修身上,既不用庸俗的客套,也不用空泛的溢美之詞,既不著痕跡地贊頌了歐陽修的品德和學識,也使自己的感激之情得到了充分的抒發(fā),顯示出了極佳的行文能力。本文行文流暢
、周密有致,是曾鞏最重要的代表作。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sici/4626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
上一篇:
《古文觀止·賣柑者言》譯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