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蘇軾·范增論》散文名篇鑒賞
漢用陳平計
蘇子曰:增之去,善矣!不去
陳涉之得民也
吾嘗論義帝,天下之賢主也:獨遣沛公入關(guān)
,而不遣項羽;識卿子冠軍于稠人⑥之中,而擢以為上將。不賢而能如是乎?羽既矯⑦殺卿子冠軍,義帝必不能堪,非羽弒帝,則帝殺羽,不待智者而后知也。增始勸項梁立義帝,諸侯以此服從;中道而弒之,非增之意也;夫豈獨非其意,將必力爭而不聽也。不用其言而殺其所立,羽之疑增必自是始也。方羽殺卿子冠軍,增與羽比肩而事義帝,君臣之分未定也。為增計者,力能誅羽則誅之,不能則去之,豈不毅然大丈夫也哉!增年已七十,合則留,不合則去,不以此時明去就之分,而欲依羽以成功名,陋⑧矣!雖然
,增,高帝之所畏也。增不去,項羽不亡。嗚呼。增亦人杰也哉!【注】
①彭城:今江蘇徐州市
。疽:一種毒瘡。②霰(xiàn線):俗稱軟雹,常于大雪前陣性降落。③卿子冠軍:指秦末起義軍將領(lǐng)宋義,統(tǒng)兵北伐,中途停頓不前,為項羽所殺。④楚懷王孫心:指熊心,戰(zhàn)國時楚懷王熊槐的孫子。⑤義帝:即熊心。項梁起兵反秦時,立為王。后項羽尊他為義帝,后又將他暗殺。⑥稠人:眾人。⑦矯(jiǎo角):假托,詐稱。⑧陋:見識低下淺薄。本文選自《東坡志林》中的“論古十三首”,題為《論范增》
。這篇文章雖以范增為論述對象,但并非著力評價其生平功過,而是以范增該何時離開項羽為論述的中心及重點。文章一開始開門見山,寫范增因項羽受到陳平離間計之挑撥
,而招致項羽的猜疑,繼而憤怒出走之事。直接引出中心論題——“去”接著,作者圍繞著“去”字做足了文章。承接開篇的“去”
蘇軾舉出陳涉借項燕
、扶蘇之名號以得民心之事,推出相類似的事實,即項氏因立義帝而興,因弒義帝而諸侯叛之。由義帝又引出范增,因為義帝乃范增勸項梁所立,所以義帝與范增的關(guān)系是很密切的,甚至可以說是“同禍?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行文至此
蘇軾先論述項羽殺義帝乃不義之舉,因為義帝是“賢主”
蘇軾這篇六百多字的小文章
后人評論
吳楚材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sici/4801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
上一篇:
唐宋八大家·六國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