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以諸侯伐鄭
(桓公五年)
【題解】
前720年周平王離開人世,鄭莊公本人則直到周桓王即位后的第三年(前717)方去“朝王”。然而周桓王也是個有性格的人
【原文】
夏
,齊侯、鄭伯朝于紀[25],欲以襲之。紀人知之。王奪鄭伯政[26],鄭伯不朝。秋,王以諸侯伐鄭[27],鄭伯御之[28]。王為中軍[29];虢公林父將右軍[30],蔡人、衛(wèi)人屬焉[31];周公黑肩將左軍,陳人屬焉。【注釋】
[25]齊侯
、鄭伯:指齊僖公、鄭莊公。[26]王:周桓王
,名林,前719—前697在位。奪……政:指罷卿士之職。[27]諸侯:指蔡國
、衛(wèi)國、陳國的軍隊。[28]御:迎戰(zhàn)
。[29]中軍:此處引申為統(tǒng)帥之意。
[30]將:率領
。[31]蔡人:指蔡國的軍隊
,下“衛(wèi)人”、“陳人”同。【譯文】
夏季
,齊僖公、鄭莊公去紀國訪問,想要乘機襲擊紀國。紀國人發(fā)覺了,周桓王便罷去了鄭莊公的卿士之職,鄭莊公不再朝覲。秋季,周桓王帶領諸侯討伐鄭國,鄭莊公出兵抵御。周桓王率領中軍;虢公林父率領右軍,蔡軍、衛(wèi)軍隸屬于右軍;周公黑肩率左軍,陳軍隸屬于左軍。【原文】
鄭子元請為左拒以當蔡人[32]、衛(wèi)人
,為右拒以當陳人,曰:“陳亂[33],民莫有斗心,若先犯之[34],必奔[35]。王卒顧之[36],必亂。蔡、衛(wèi)不枝[37],固將先奔[38],既而萃于王卒[39],可以集事[40]?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注釋】
[32]拒:同矩
,方陣。[33]陳亂:指陳桓公死后其子弟因爭奪君位而引起的相互殘殺
。[34]犯:沖擊
。[35]奔:逃散。
[36]王卒:指周王的軍隊
。[37]不枝:支持不了
。枝,同支。[38]固:必定
。[39]萃于王卒:謂集中力量對付周王的中軍。
[40]集:成。
[41]魚麗:古代車戰(zhàn)的一種布陣方法
[42]偏:古代戰(zhàn)車25輛為一偏。伍:古代士兵5人為一伍
[43]旝:古代旗的一種
[44]陵:欺侮
[45]多:足夠有余
【譯文】
鄭國的子元建議用左方陣來對付蔡軍和衛(wèi)軍,用右方陣來對付陳軍
【原文】
夜,鄭伯使祭足勞王[46]
【注釋】
[46]勞:慰問。
[47]左右:指虢公林父
【譯文】
夜間,鄭莊公派遣祭仲足去慰問周桓王和他的左右隨從
【評析】
平王東遷
假如不是鄭莊公做事有點分寸,他極有可能成為祝聃手下的俘虜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sici/4860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