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季失權(quán)柄,董卓亂天常
。志欲圖篡弒邊荒與華異
去去割情戀
蔡琰字文姬,又字昭姬
《悲憤詩》(其一)是我國詩史上文人創(chuàng)作的第一首自傳體的五言長篇敘事詩
全詩可分三大段
,前四十句為第一大段,其中分三個層次。前十四句,先從董卓之亂寫起。這是詩人蒙難的歷史背景,它概括了中平六年(189)至初平三年(192)這三四年的動亂情況,詩中所寫,均有史可證?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邊荒與華異”以下四十句為第二大段,主要描寫在邊地思念骨肉之親的痛苦及迎歸別子時不忍棄子
、去留兩難的悲憤“去去割情戀”以下二十八句為第三大段,敘述歸途及歸后的遭遇
通觀全詩,《悲憤詩》在藝術(shù)上有幾點突出的成就
。詩人善于挖掘自己的感情
,將敘事與抒情緊密地結(jié)合在一起。雖為敘事詩,但情系乎辭,情事相稱,敘事不板不枯,不碎不亂《悲憤詩》的真實感極強
,詩中關(guān)于俘虜生活的具體描寫和別子時進退兩難的復雜矛盾心情,非親身經(jīng)歷是難以道出的。誠如近代學者吳闿生所說:“吾以謂(悲憤詩)決非偽者,因其為文姬肺腑中言,非他人所能代也?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悲憤詩》語言渾樸
,“真情窮切,自然成文”,它具有明白曉暢的特點,無雕琢斧鑿之跡。某些人物的語言,逼真?zhèn)魃?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悲憤詩》激昂酸楚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sici/5045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