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知否
新月娟娟1
,夜寒江靜山銜斗2好個霜天
,歸興濃如酒》名句鑒賞.png" />
——汪藻·點絳唇
完全讀懂名句
1、娟娟:明媚的樣子
一輪圓月明媚新秀
好一個秋涼的月夜,但我卻無心飲酒
詞人背景小常識
汪藻(公元1079—1154年),字彥章
但由于汪藻是個典型的文人
如此的遭遇
,讓汪藻不得不用“湘水有飛梟之集合,衡陽無過雁之傳書”之語來自我消遣,然后在永州的愚溪畔建了一個“玩鷗亭”,日日以詩會友,用以排遣個人愁緒。而他唯一被人津津樂道之事
,則是宋王趙構有一回問他安徽有什么美味時,他引了梅堯臣的一句詩“沙地馬蹄鱉,雪天牛尾貍”而名留“美食譜”。但說起來也巧,汪藻一生最敬重的文人便是梅堯臣,而他最后一任職務,便恰是落腳在梅堯臣的老家宣州。名句的故事
《點絳唇》這首詞表面上看來是尋常的寫景抒情之作,但其實卻寄托了作者厭倦仕宦生涯
、渴望回歸田園生活的情懷,因為“歸興濃如酒”之句,可說是明確地表示了汪藻對于官場污濁及對政治的厭倦之情,因此才會以這樣強烈的句式來表達對故鄉(xiāng)及親人的思念而在這首詞之中
但無論是汪藻的“君知否”
至于這首詞背后的故事,歷來有幾種說法
。據(jù)張宗《詞林紀事》中記載,汪藻出守泉南時,因被人讒毀而貶至宣城,被貶后他的心中很是煩悶憤慨,因此便寫作此詞以為宣泄。但也有人考證這首詞是蘇東坡的兒子蘇過的作品,而事實究竟為何,至今未有分曉。歷久彌新說名句
中國文人自古愛酒
,無論是在高興、難過、悲傷抑或憤怒之時,都不能缺少酒的相伴。好友相聚,自然是“酒逢知己千杯少”;心中明明愁腸滿緒,雖然也許會“借酒消愁愁更愁”,但依然放不下手中的酒盞;空有滿腔相思卻無處訴說,最后卻也只能“酒入愁腸化做相思淚”。凡此總總,當真是“人生如酒”的最佳寫照。愛酒
、好酒的文人之中,當屬“斗酒詩百篇,天子喚來不上朝”的李白為翹楚,而著名女詞人李清照也不遑多讓:“故鄉(xiāng)何處是,忘了除非醉;沉水臥時燒,香消酒未消?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保ā镀兴_蠻》)但無論是借酒“明志”抑或是托酒“寄情”到了今天
,以酒寄情的功效大過以酒明志,像著名的歌曲《愛情釀的酒》中,便以一句“有人告訴我/愛情像杯酒”,讓天下多少癡情男女醉心不已,而“xx濃于酒”、“xx像杯酒”、“xx融于酒”的形容詞更是數(shù)不勝數(shù),特別是許多酒類廣告,更是不厭其煩地告訴閱聽者“友情/愛情/親情融于酒”的真諦,然后在廣告的最后出現(xiàn)眾人共同對月飲酒的溫馨畫面。“把酒言歡”雖是件好事
,但中國自古也講究“中庸”之道,因此過與不及之間的分寸,終究還是得靠個人的把握了。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sici/5115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古詩《李白·將進酒》注釋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