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前后相關(guān)的四個層次構(gòu)成。它從觀察日月星辰運行起始
,而后將觀察的結(jié)果加以計算
,再綜合各種計算及其結(jié)果制定歷法,最終目的是用歷法指導(dǎo)人的活動
。這種歷法思想
,是堯的時代所固有的,還是撰寫
、修改《堯典》的周秦人氏所賦予的呢
?
天文學(xué)是在人類文明早期出現(xiàn)的科學(xué),在中國遠古文明的發(fā)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我們的原始祖先
,在掌握一定量的天文知識后,就將其構(gòu)建成一個體系
,并表達其世界觀
。這一點為出土文物所表明。1988年
,考古工作者在河南濮陽西水坡發(fā)掘了一座距今六千余年的仰韶文化時期古墓
,較之帝堯時期早了二千年。據(jù)那座墓推測
,當(dāng)時人的天文知識及其對世界的認(rèn)識已達到相當(dāng)高度:形成了天圓地方的宇宙模式
,太陽周日和周年視運動軌跡;能夠確定寒暑的長短及其變化
,春分
、秋分日的標(biāo)準(zhǔn)天象,以及東宮蒼龍
、西宮白虎和北斗
。由此而言,堯時觀察星象
,計算星體運行
,據(jù)此制定歷法,用以指導(dǎo)生活和生產(chǎn),都是完全可能的
,也就有可能概括為“歷象日月星辰
,敬授民時”,形成具有理論性的天文思想
。至于文中所記的為何時星象
,學(xué)術(shù)界則諸說紛紜,從距今四千余年的堯時到二千幾百年前的戰(zhàn)國都有
,專治《尚書》和先秦史的歷史學(xué)者力倡后者
,而力攻中國天文學(xué)史的中外學(xué)者多主前說。如陳遵媯認(rèn)為《堯典》所說是根據(jù)實際觀測的記錄
。文中所提及的陰陽合歷及年值是否為當(dāng)時的
,難于肯定和否定。根據(jù)對甲骨文的研究
,殷代的歷法確是陰陽合歷
。自盤庚遷殷上溯到堯治天下,約有八百五十年
,陰陽合歷是在堯舜禹時期還是夏代或商代前期確立,是個歷史之謎
。有人從《管子·輕重己》推知春秋時期的年值為三百六十八日
,以此否定堯時有三百六十六日的年值。這樣的思維未必正確
。后人超越前人是從總體而言
,并非每一個后人都超越于前輩。根據(jù)歷法史研究
,至遲在春秋中期已出現(xiàn)了四分歷
,確定回歸年的長度為三百六十五又四分之一日。
由上可見
,無論是從政治制度史
、思想史,還是從科學(xué)發(fā)展史來看
,《堯典》都是一篇極其重要
、十分寶貴的古代文獻。
堯典·《尚書》原文翻譯注釋與鑒賞 堯典 《尚書》
曰若稽古
,帝堯曰放勛
,欽、明
、文
、思、安安、允恭克讓
,光被四表
,格于上下?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嗣骺〉?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以親九族。九族既睦
,平章百姓
;百姓昭明,協(xié)和萬邦
;黎民于變時雍
。
乃命羲、和
,欽若昊天
,歷象日月星辰,敬授民時
。分命羲仲
,宅嵎夷,曰旸谷
。寅賓出日
,平秩東作。日中
,星鳥
,以殷仲春。厥民析
,鳥獸孳尾
。申命羲叔,宅南交
,曰明都
,平秩南訛,敬致
。日永
,星火,以正仲夏
。厥民因
,鳥獸希革。分命和仲
,宅西
,曰昧谷
。寅餞納日,平秩西成
。宵中
,星虛,以殷仲秋
。厥民夷
,鳥獸毛毨。申命和叔
,宅朔方
,曰幽都。平在朔易
。日短
,星昴,以正仲冬
;厥民隩
,鳥獸氄毛。帝曰:“咨
!汝羲暨和
。期三百有六旬有六日,以閏月定四時
,成歲〔51〕
。允厘百工〔52〕,庶績咸熙〔53〕
。”
帝曰:“疇咨〔54〕
,若時登庸〔55〕
?”放齊〔56〕曰:“胤子朱〔57〕,啟明〔58〕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钡墼唬骸坝酢?9〕!嚚訟〔60〕
,可乎
?”
帝曰:“疇咨,若予采〔61〕
?”驩兜〔62〕曰:“都〔63〕
!共工方鳩僝功〔64〕?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钡墼唬骸坝?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靜言庸違〔65〕,象恭滔天〔66〕?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p>
帝曰:“咨
!四岳〔67〕,湯湯洪水方割〔68〕
,蕩蕩懷山襄陵〔69〕
,浩浩滔天〔70〕,下民其咨〔71〕
,有能俾乂”〔72〕
?僉〔73〕曰:“于〔74〕!鯀〔75〕哉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钡墼唬骸坝酰颉?6〕哉
,方命圮族〔77〕
。”岳曰:“異哉
,試可乃已
。”帝曰:“往
!欽哉〔78〕
!”九載,績用弗成
。
帝曰:“咨
!四岳。朕在位七十載
,汝能庸命巽朕位〔79〕
?”岳曰:“否德忝帝位〔80〕?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痹唬骸懊髅鲹P側(cè)陋〔81〕
。”師錫帝曰〔82〕:“有鰥〔83〕在下
,曰虞舜
。”帝曰:“俞〔84〕
!予聞
,如何?”岳曰:“瞽〔85〕子
,父頑
,母嚚
,象傲;克諧〔86〕
,以孝烝烝〔87〕
,乂不格奸〔88〕?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钡墼唬骸拔移湓囋?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
女于時〔89〕,觀厥刑〔90〕于二女
。厘降二女于媯汭〔91〕
,嬪于虞〔92〕。帝曰:“欽哉
!”
〔注釋〕 曰若:一作越若或粵若
,發(fā)語詞?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嚎疾?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曰若稽古:周代成語,用于追述前代著名人物事功的開端
。欽:嚴(yán)審
。明:明察。文:文采
。思:善慮
。安安:溫和寬厚。允:誠信
。恭:恭謹(jǐn)
。克:能
。讓:謙讓
。光:光耀。四表:四方邊緣
。格:至、達到
。上下:天地
。克:能夠
。明:顯示表彰
。俊德:才智品德兼?zhèn)涞娜?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九族:古代指以己為本位
,上?jīng)父
、祖、曾祖
,而至于高祖
;下歷子、孫子
、曾孫
,而及于玄孫,上下九代之內(nèi)
,所有同姓的直系旁系親族包括其妻妾
,合稱九族。一說以外祖父
、外祖母
、姨母之子、妻父
、妻母
、姑母之子、姊妹之子
、女兒之子及己之同族為九族
。平:辨別。章:彰明
。百姓:百官族姓
。萬邦:天下各國總稱。當(dāng)時部族眾多
,各自為國
。黎民:眾民。于變:接受堯的教誨而化變
。時:猶似隨四時代序而合于時宜
。雍:和悅、和諧
。羲
、和:羲氏、和氏為重黎氏
,世代為掌管天地四時之官
。欽若:敬順。昊天:廣闊蒼茫的天宇
。歷:推演計算
。象:觀測。敬授民時:將所制定的歷法授予民眾
。羲仲:羲氏家族同輩中的老二
。宅:居于
。嵎夷:一作郁夷,東方某地區(qū)
,所在不明
。旸(yánɡ)谷:或作陽谷、湯谷
,傳說中的日出之處
。寅賓:恭敬地等候迎接。平秩:辨別事情緩急
,確定先后次序
。東作:在古代時空統(tǒng)一觀中,東方與春天相合
。東作即春天的農(nóng)事耕作
。日中:晝夜時間相等之日,指春分
。星鳥:星名
,相當(dāng)于朱雀中央的張宿。殷:正
,確準(zhǔn)
。仲春:春季的第二個月,一年中的二月
。析:散于田野
,以從事農(nóng)作。孳:生育繁殖
。尾:牝牡交接
。申:再。羲叔:羲氏家族同輩兄弟中的老三
。南交:舊說南方交阯之地
,不可信。當(dāng)為黃河流域的南部某地區(qū)
。明都:極南明亮之處
。南:用來代指夏季。訛:發(fā)動
。南訛:夏季所從事的農(nóng)作
。敬致:太陽運行達于南方極致,對此加以測定
、記載,并舉行一定的儀式加以禮敬
。永:長
。日永:白晝最長的一天
,為夏至。星火:大體相當(dāng)于蒼龍中央的心宿
。因:就居高處
。希革:羽毛稀疏。昧谷:傳說中的西方日入冥昧之地
。寅餞:恭敬地送行
。納日:落日。西成:秋天收獲的農(nóng)事
。宵中:夜與晝等長
,指秋分。星虛:相當(dāng)于玄武中央的虛宿
。夷:平地
。毨(xiǎn):重生而盛。朔方:北方某地區(qū)
。幽都:極北幽暗之地
。在:觀察。朔易:由今冬更新為來春
。日短:白晝最短的一天
,是為冬至。星昴:大體相當(dāng)于白虎中央的昴宿
。隩(yù):室內(nèi)
。氄(rónɡ):柔軟細(xì)密的絨毛。咨:感嘆聲
。暨: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