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s6iya"><pre id="s6iya"></pre></ul>
    • <kbd id="s6iya"><pre id="s6iya"></pre></kbd>
    • 登錄
      首頁 >> 大道家園 >> 綜合瀏覽區(qū) >> 傳統(tǒng)資訊 >> 傳統(tǒng)文學(xué)

      作于大唐開國元年的唐詩名篇

      大道家園 2023-07-24 11:56:12

      隋義寧二年(618)五月,李淵在長安稱帝

      ,改元武德,唐帝國建立
      。當(dāng)年十一月
      ,魏徵自請安輯山東
      ,乘傳前往黎陽招降李密舊部
      。魏徵東出潼關(guān)時作《述懷》詩(一題《出關(guān)》):

      中原初逐鹿,投筆事戎軒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v橫計不就,慷慨志猶存
      。杖策謁天子
      ,驅(qū)馬出關(guān)門。請纓系南粵
      ,憑軾下東藩
      。郁紆陟高岫,出沒望平原
      。古木鳴寒鳥,空山啼夜猿
      。既傷千里目
      ,還驚九折魂
      。豈不憚艱險,深懷國士恩
      。季布無二諾,侯嬴重一言
      。人生感意氣
      ,功名誰復(fù)論?

      此時上距唐朝開國只有半年

      ,此詩無疑是寫作年代最早的唐詩名篇。清人徐增評曰:“此唐發(fā)始一篇古詩
      ,筆力遒勁,詞采英毅
      ,領(lǐng)袖一代詩人?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保ā抖终f唐詩》卷一)“發(fā)始”二字,非常準(zhǔn)確

      魏徵是彪炳青史的初唐名臣,并不以文學(xué)著稱

      ,但此詩確為引領(lǐng)風(fēng)騷的一代名篇
      。全詩風(fēng)骨遒勁
      ,氣格剛健,正如明人至大昂所評:“此已具盛唐之骨
      ,離卻陳、隋滯靡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保ā短圃娭苯狻肪硪唬┟魅岁憰r雍亦曰:“是初唐一等格力
      。”

      (《唐詩鏡》卷一)為什么此詩能在當(dāng)時的詩壇上獨領(lǐng)風(fēng)騷

      ?原來自從南朝以來,詩風(fēng)萎靡已經(jīng)積重難返
      。不要說齊
      、梁宮體了
      ,即使與宮體無關(guān)的其他詩人
      ,作品也以詠物、宴飲為主要題材
      ,除了鮑照、庾信等人的少數(shù)佳作外
      ,罕有抒寫人生感慨的性情之作。到了唐初
      ,由于文學(xué)風(fēng)尚的強大慣性,以唐太宗李世民為首的詩壇上仍然沿襲前朝舊習(xí)
      。李世民一代英主,詩風(fēng)卻甚為綺靡
      。集中作品仍以詠物
      、宴飲為最多
      ,像《詠芳蘭》《賦簾》《春日玄武門宴群臣》《置酒坐飛閣》等詩
      ,置之齊梁詩中,也難辨淄澠
      。李世民戎馬半生,筆下當(dāng)然會有涉及軍旅題材之詩
      ,但那些作品大多沿襲前代的樂府舊題
      ,如其《擬飲馬長城窟行》
      ,與陸機、王褒乃至隋煬帝的同題作品大同小異
      ,既缺少真切的親身經(jīng)歷
      ,更沒有獨特的個人感慨
      。在李世民的軍旅詩中,與其親身經(jīng)歷相關(guān)的首推《入潼關(guān)》:“崤函稱地險
      ,襟帶壯兩京
      。霜峰直臨道,冰河曲繞城
      。古木參差影,寒猿斷續(xù)聲
      。冠蓋往來合,風(fēng)塵朝夕驚
      。高談先馬渡,偽曉預(yù)雞鳴
      。棄懷遠(yuǎn)志,封泥負(fù)壯情
      。向有真人氣
      ,安知名不名
      。”此詩當(dāng)作于隋義寧元年(617)十二月
      ,李世民徇東都還師進(jìn)入潼關(guān)時
      ,其作年比魏徵的《述懷》早一年。此詩前六句寫潼關(guān)的地理
      、地貌及景色
      ,尚稱詞采壯偉?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墒呛蟀司鋮s用典故雜湊
      ,語意不振,難稱佳作
      。更嚴(yán)重的是李世民東征西討
      、戎馬倥傯的人生經(jīng)歷,在詩中幾乎無跡可睹
      。魏徵的《述懷》則直敘生平,直抒胸臆
      ,是一首名副其實的詠懷詩
      。此詩發(fā)端開門見山
      ,用“中原初逐鹿
      ,投筆事戎軒”二句,寫隋末天下大亂的局勢
      ,以及詩人棄文從武的經(jīng)歷
      ,敘事簡要,為下文抒寫胸懷作了很好的鋪墊
      。若與《舊唐書·魏徵傳》中關(guān)于“少孤貧
      ,落拓有大志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娞煜聺u亂
      ,尤屬意縱橫之說”的記載對讀,可見此詩確有自傳性質(zhì)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翱v橫計不就
      ,慷慨志猶存”二句,乃由詩人先投李密
      ,曾獻(xiàn)奇謀而未被采納,后隨密降唐的一段人生經(jīng)歷濃縮而成
      ,并以抒情包舉敘事,筆墨洗練
      。從“杖策謁天子”句起
      ,敘事、抒感漸趨細(xì)密
      ,且伴以真切生動的描寫
      。魏徵入唐后久不見知,乃自請安輯山東
      。朝廷授以秘書丞,驅(qū)傳至黎陽
      ,以招降李密舊部?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罢埨t”二句揭示此行身負(fù)平定天下的重任
      ,義正詞嚴(yán)?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坝艏u”以下四句細(xì)寫道途艱辛之狀,表面上都是說自然景象
      ,其實也暗示兵燹連年、人煙稀少的社會現(xiàn)狀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凹葌币韵掳司?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轉(zhuǎn)為直抒胸懷。詩人為何不憚艱險
      、千里奔波
      ?原因是“深懷國士恩”
      。魏徵遺書李密舊部徐世勣云:“生于擾攘之時,感知己之遇
      。”他日后奉太宗之命安輯河北時對副使曰:“主上既以國士見待
      ,安可不以國士報之乎
      ?”古代烈士豫讓不惜犧牲生命為智伯報仇
      ,聲稱:“智伯國士遇我
      ,我故國士報之?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蔽横鐚Υ松畋碚J(rèn)同。守信義
      ,重然諾
      ,這就是魏徵心中的道義標(biāo)準(zhǔn)
      。在這個前提下,他以尾聯(lián)揭示全詩主旨:“人生感意氣,功名誰復(fù)論
      !”應(yīng)該指出,當(dāng)魏徵寫《述懷》詩時
      ,他的人生事業(yè)才剛剛開始。魏徵作為一代名臣的主要事跡是日后奮不顧身地面折廷爭
      ,從而為貞觀盛世的建構(gòu)作出卓越貢獻(xiàn)
      ,故其歿后
      ,太宗嘆曰:“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裎横玳闶?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遂亡一鏡矣!”但是魏徵一生志業(yè)的精神根基
      ,已由“人生感意氣
      ,功名誰復(fù)論”之語表露無遺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梢哉f,《述懷》一詩清晰地展示了魏徵的精神風(fēng)貌
      ,從而與南朝以來“彩麗競繁
      ,剛健不聞”的詩風(fēng)劃清界限,并以剛健雄壯的風(fēng)格傾向在初唐詩壇上獨樹一幟

      即使僅從藝術(shù)成就而言

      ,《述懷》詩也是初唐詩壇上的一首杰作
      。沈德潛評曰:“氣骨高古,變從前纖靡之習(xí)
      。盛唐風(fēng)格
      ,發(fā)源于此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保ā吨赜喬圃妱e裁集》卷一)誠非虛譽。試從以下三端簡論之
      。一是辭采兼有壯麗與質(zhì)樸的特點,從而與齊梁以來一味雕飾辭藻的綺靡詩風(fēng)劃清界限
      。比如對仗的運用就是恰到好處,全詩十聯(lián)
      ,除首尾兩聯(lián)外,中間的八聯(lián)中七聯(lián)皆對
      ,且相當(dāng)工整
      ,但“豈不憚艱險
      ,深懷國士恩”一聯(lián)卻未用對仗
      ,可見此詩中對仗手段的運用是服從詩意需要的
      ,這就與齊梁詩的強求儷偶有所不同。二是典故的運用恰到好處
      。試以此詩與上引唐太宗之《入潼關(guān)》相比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度脘P(guān)》詩中共用四典:“偽曉預(yù)雞鳴”句用孟嘗君門客學(xué)雞鳴催開關(guān)門故事,“棄懷遠(yuǎn)志”句用終軍過關(guān)棄故事
      ,“封泥”句用王元“請以一丸泥為大王東封函谷關(guān)”之語
      ,末二句則暗用老子出關(guān)時關(guān)令尹喜見其氣而知真人當(dāng)過故事
      ,四典皆與“過關(guān)”相關(guān)
      ,但原典皆指函谷關(guān),用來詠潼關(guān)頗似雜湊
      ,像老子過關(guān)之典就離題甚遠(yuǎn)
      ,而“偽曉”之句尤其比擬不倫。魏詩共用五典
      ,皆能緊扣自身境遇或情懷,并不湊合“出關(guān)”的題旨
      。比如“投筆事戎軒”句用班超投筆從戎故事
      ,以示“大丈夫無它志略
      ,猶當(dāng)效傅介子、張騫立功異域
      ,以取封侯
      ,安能久事筆硯間乎”之志,與自身志向切合無間
      。又如“請纓”二句分用終軍“愿受長纓
      ,必羈南越王而致之闕下”之典,以及酈食其憑軾而下齊城七十座之典
      ,以詠自身請命安輯山東之事
      ,十分確切。后來魏徵果然成功招降李密舊部徐世勣(徐歸唐后賜姓李氏
      ,終成一代名將)
      ,“憑軾下東藩”之志如愿實現(xiàn)
      。再如“季布”二句分用“楚人諺曰:‘得黃金百斤
      ,不如得季布一諾”之語典及侯嬴為報答信陵君國士之遇而以自殺殉之之事典
      ,從而強調(diào)自己重然諾
      、感意氣的精神本質(zhì)
      ,且與“深懷國士恩”的上句以及“人生感意氣”的下句桴鼓相應(yīng)
      ,可見其用典之精確
      、妥帖。三是聲律和諧而不失剛健
      ,恰到好處地配合了詩情的抑揚起伏。清人翁方綱評曰:“對句一連五句
      ,皆第二字仄
      ,第四字平;又一連五句
      ,皆第二字平
      ,第四字仄
      。而卻崚嶒之極
      ,又諧和之極
      。讀此一首,則上而六朝
      ,下而三唐
      ,正變源流
      ,無法不備矣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保ā段逖栽娖截婆e隅》)這是一個極其細(xì)致的觀察
      。從南朝沈約等人的“回忌聲病
      ,約句準(zhǔn)篇”到唐代近體詩格律的建立,初唐詩正處于一個過渡階段
      。就聲律與排偶二者而言
      ,魏詩也屬于五言詩尚未明確分化成古體與今體的一種混沌狀態(tài)
      。但此詩畢竟已經(jīng)注意到在句中平仄交替
      ,且在全篇中安排不同的平仄句式
      ,這說明詩人對南朝新體詩的藝術(shù)成就并未像后來的陳子昂那樣一筆抹煞,從而為唐詩的格律化有所貢獻(xiàn)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上横缱髟娞?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未能發(fā)揮足夠的影響。但無論如何
      ,《述懷》詩的藝術(shù)水準(zhǔn)是不可低估的

      魏徵一生的志業(yè)與貢獻(xiàn)

      ,不在文學(xué)而在政治
      。但是魏徵親撰的《隋書·文學(xué)傳論》表明他對文學(xué)有深刻的認(rèn)識
      ,他充分理解文學(xué)的重要性:“然而文學(xué)之用,其大矣哉
      !上所以敷德教于下
      ,下所以達(dá)情志于上,大則經(jīng)緯天地
      ,作訓(xùn)垂范;次則風(fēng)謠歌頌
      ,匡主和民?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螂x讒放逐之臣
      ,途窮后門之士,道坎坷而未遇
      ,志郁抑而不申
      ,憤激委約之中,飛文魏闕之下
      ,奮迅泥滓,自致青云
      ,振沈溺于一朝
      ,流風(fēng)聲于千載,往往而有
      。是以凡百君子
      ,莫不用心焉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彼屐穸檀伲瞥谖幕现苯幽媳背?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故初唐時文風(fēng)尚未統(tǒng)一
      。魏徵對南北文風(fēng)之異同看得十分清晰:“江左宮商發(fā)越
      ,貴于清綺;河朔詞義貞剛,重乎氣質(zhì)
      。氣質(zhì)則理勝其詞
      ,清綺則文過其意。理深者便于時用
      ,文華者宜于詠歌
      ,此其南北詞人得失之大較也。若能掇彼清音
      ,簡茲累句
      ,各去所短,合其兩長
      ,則文質(zhì)斌斌
      ,盡善盡美矣?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比缟纤?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述懷》一詩雖未達(dá)到“盡善盡美”
      ,但堪稱初唐詩壇上“文質(zhì)斌斌”的典范之作。在大唐帝國的開國元年就出現(xiàn)了《述懷》這樣的杰作
      ,標(biāo)志著一部唐詩的良好開篇。

      (作者單位:南京大學(xué)文學(xué)院)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sici/5313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

      ,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
      ,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
      ,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情況屬實
      ,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guān)文章
      什么是呵成的修辭手法與語句例子
      桃花運發(fā)朋友圈的句子,桃花很多的句子(賞桃花發(fā)朋友圈的句子有哪些?)
      賈島《尋隱者不遇》表達(dá)什么 《尋隱者不遇》原文及賞析
      賈島(779—843)
      ,字閬仙。范陽(今屬北京房山區(qū))人。中唐著名的苦吟詩人
      。 ◆尋隱者不遇 ◆ 賈島 松下問童子
      ,言師采藥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處
      唐詩的氣勢豪爽的清剛勁健之美
      找?guī)灼鑼懱一ǖ淖魑?描寫桃花的作文
      1、春天來了
      ,桃花開了
      。我和媽媽到老家去做清明,一路蹦蹦跳跳
      , 來到向往已久的桃花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