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s6iya"><pre id="s6iya"></pre></ul>
    • <kbd id="s6iya"><pre id="s6iya"></pre></kbd>
    • 登錄
      首頁 >> 大道家園 >> 綜合瀏覽區(qū) >> 傳統資訊 >> 傳統文學

      化虛為實虛處皆實

      大道家園 2023-07-24 11:58:21

      詞學家詹安泰先生在《論修辭》一文中,指出:化成式的修辭法有化虛為實

      、化實為虛
      、化物作人
      、化人為物四格
      。其中化虛為實格又可分為二項:一是“以可聽睹之事物
      ,表不可聞見之情思
      ,化抽象為具體者”
      ;二是“對意想之境界,出之以寫實之筆調
      ,一若確有其事者”
      。這里從宋詞中舉出幾個例子賞析,藉此說明“化虛為實”修辭能使抽象化為具體
      ,虛處皆實之妙

      剪不斷,理還亂

      ,是離愁

      南唐后主李煜《相見歡》詞云:“無言獨上西樓

      ,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
      。剪不斷
      ,理還亂,是離愁
      。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
      。”這首詞是南唐亡國后
      ,李煜被宋太祖幽禁在汴京的一座深院小樓中寫的
      。全篇抒寫這種囚徒生活的凄涼、寂寞與愁苦
      。換頭三句用了化虛為實的修辭格
      。愁恨本是主觀抽象之物,詞人卻用“理還亂”來形容
      ,仿佛它是一團亂麻
      ,千絲萬縷,無頭無尾
      ,無始無終,緊緊纏在心頭
      ,無論怎樣理也理不出個頭緒
      ,反而越理越亂。不僅如此
      ,這愁恨遠比亂麻堅韌
      ,亂麻可以用快刀斬碎
      ,或用剪刀剪斷,而這愁恨卻是斬不碎剪不斷的
      。詞人以有形喻無形
      ,以具象表抽象,把愁恨的紛繁復雜無法理清的特征生動形象又鮮明深刻地表現出來了
      ,使人可見
      、可感、可以捉摸
      ,真是化虛為實的妙筆
      。順便說,結句“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
      ,寫出離愁的“滋味”
      ,而且是一般人沒有嘗過的“滋味”,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滋味
      ,感慨更為深沉
      ,體驗更真切,但已屬于以無形喻無形
      、以虛寫虛了

      夜來綺席親曾見,撮得精神滴滴嬌

      北宋大詞人蘇軾《鷓鴣天》詞云:“笑捻紅梅亸翠翹

      ,揚州十里最妖嬈
      。夜來綺席親曾見,撮得精神滴滴嬌
      。嬌后眼
      ,舞時腰,劉郎幾度欲魂消
      。明朝酒醒知何處
      ?腸斷云間《紫玉簫》?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睋~前小序
      ,元符三年庚辰(1100)十二月,蘇軾獲赦由海南島的儋耳渡海北歸抵韶州
      ,時任曲江令的陳公密出侍兒素娘
      ,歌《紫玉簫》曲,勸老人(指蘇軾)酒
      。老人飲盡
      ,因為賦此詞。詞中贊美素娘容貌嬌媚,性格活潑可愛
      ,其歌喉舞姿尤為優(yōu)美動人
      。上片前二句描寫素娘微笑著手捏一支紅梅花,那像翠鳥尾上長羽毛般的首飾下垂著
      ,這個美麗的歌妓是那么嬌艷嫵媚
      。句中“捻”,手捏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皝彙保╠uǒ),下垂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皳P州十里”,化用唐代杜牧《贈人》詩“春風十里揚州路
      ,卷上珠簾總不如”句意
      ,借指美麗歌妓?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把龐啤?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亦作“妖饒”,嬌艷嫵媚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耙箒怼眱删洌熬_席”
      ,豪華豐盛的筵席
      。“撮”
      ,聚口使成圓形
      。“滴滴嬌”是嬌滴滴的倒裝
      ,形容女子嬌小柔媚之態(tài)
      ,宋元俗語。這兩句說:在熱烈的盛宴席上我親眼見到
      ,素娘在歌《紫玉簫》曲時
      ,兩片紅唇撮成圓形,不但撮出她那嬌小柔媚之態(tài)和那悠揚悅耳的歌聲
      ,而且顯露出光彩照人的精神
      。“精神”
      ,是指人的精氣
      、神韻
      ,是不可聽睹的情思,屬于抽象的名詞
      ,但作者卻用可見的動詞“撮”來描狀,又用恍若可見又可聞的“滴滴嬌”來形容
      ,于是化抽象為具象
      ,化虛為實,使這個名叫素娘的女子形神俱活
      、聲態(tài)并出
      ,躍現于讀者的眼前和心中。正是詹安泰先生論“化虛為實”格所舉的一例

      把酒問姮娥:被白發(fā)

      、欺人奈何

      南宋大詞人辛棄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為呂叔潛賦》詞云:“一輪秋影轉金波,飛鏡又重磨

      。把酒問姮娥:被白發(fā)
      、欺人奈何!乘風好去
      ,長空萬里
      ,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
      ,人道是
      、清光更多?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鳖}序中所說“建康中秋”
      ,大約是指宋孝宗淳熙元年(1174)中秋?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皡问鍧摗?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名大虬,是作者的朋友
      ,生平事跡不詳
      。這是一首政治抒情詞,表現作者要清除侵略者
      、賣國賊
      、投降派等一切黑暗勢力,使山河重光的理想抱負
      。但作者不是直接抒發(fā)
      ,而是借中秋賞月的題材,運用隱喻
      、象征的手法來表現
      。上片開篇即緊扣月亮入題
      ,前兩句描寫中秋滿月如輪,金光四射
      ,又像一面重新打磨的銅鏡飛上碧空
      ,是那樣明亮皎潔。第三句筆鋒一轉
      ,寫他把酒向月宮的嫦娥發(fā)出痛苦的一問:“我頭上白發(fā)越長越多
      ,真是白發(fā)欺人,我該怎么辦
      ?”作者南歸已十二年
      ,歲月空流,報國壯志難酬
      。這一問
      ,尤其是“奈何”二字,表達出作者政治理想不得實現的悲憤
      ,以及因為年華飛逝的焦灼苦惱
      。向仙人對語具有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如詹安泰先生所說
      ,“為意想中所有而事實所不有者”(《論修辭》)
      ,但作者卻以寫實之筆出之,寫得那么生動
      、真切
      ,好像天上的嫦娥就是他最信賴、最可傾訴心曲的親人
      ,使人讀之感到真實可信
      ,確有其事。詞的下片
      ,作者進而寫他乘風飛上云霄
      ,直入月宮。但他飛入月宮
      ,并不是為了做嫦娥一樣長生不老的仙人
      ,而是為了“直下看山河”。在高空中
      ,他可以俯瞰到已淪陷敵手的中原大地
      ,他所魂牽夢縈的故國家園。這乘風飛天
      、細看山河的行為動作和內心活動
      ,既是幻想的,又是寫實的
      ,作者以浪漫的幻想
      ,表達自己對祖國大好河山的摯愛和報國無門的憤懣
      !詞的結拍二句,作者根據神話傳說
      ,繼續(xù)展開幻想的靈翼
      ,他要砍去遮蔽月光的婆娑桂樹,讓光明直瀉人間
      。清代周濟《宋四家詞選》說:“‘桂婆娑’所指甚多
      ,不止秦檜一人?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鳖H有見地。在作者心中
      ,“桂婆娑”指侵略宋朝的敵人
      ,也指南宋朝廷內外的投降勢力。只有掃除這些黑暗勢力
      ,才能使祖國統一
      ,山河重光?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梢?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作者奇妙的幻想,始終是其心情的自然抒寫
      ,是從現實生活引發(fā)
      ,并以寫實兼象征之筆出之,可謂虛從實生
      ,又化虛為實
      。詹安泰先生在《論修辭》中說及“化虛為實”格中第二項“對意想之境界,出之以寫實的筆調”時
      ,舉辛棄疾《菩薩蠻》(青山欲共高人語)為例
      。但我以為這首《太常引》同樣立足現實,意想天外
      ,“情事躍然紙上
      ,虛處皆實”(《論修辭》)的。

      時靸雙鴛響

      ,廊葉秋聲

      南宋詞人吳文英《八聲甘州》詞云:“渺空煙四遠

      ,是何年、青天墜長星
      ?幻蒼崖云樹
      ,名娃金屋,殘霸宮城
      。箭徑酸風射眼
      ,膩水染花腥
      。時靸雙鴛響,廊葉秋聲
      。宮里吳王沉醉
      ,倩五湖倦客,獨釣醒醒
      。問蒼天無語
      ,華發(fā)奈山青。水涵空
      、闌干高處
      ,送亂鴉、斜日落漁汀
      。連呼酒
      ,上琴臺去,秋與云平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痹~前小序云:“陪庾幕諸公游靈巖?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膘`巖
      ,山名,一名硯石山
      。在今江蘇省吳縣木瀆鎮(zhèn)西北
      ,太湖東岸。春秋末吳王夫差建離宮于此
      ,即今靈巖寺
      。《野獲編》載:“靈巖山有夫差館娃宮
      、響屟廊
      、浣花池、采香徑等勝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眳俏挠⒆鞔嗽~時三十馀歲,在蘇州為倉臺幕僚
      ,庾幕就是倉幕
      。這是詞人游靈巖的懷古之詞。上片主要通過景物以寓懷古諷今之情
      ;下片則主要通過人事
      ,以諷刺當世奸臣弄權、君主昏庸
      ,與沉迷酒色導致亡國的吳王無異
      ,并表現詞人報國無門的憂憤
      。全篇以一“幻”字為眼目,真幻結合
      ,虛實映襯
      。上片前五句說:云煙渺渺,四周多么空闊遼遠
      !是什么年代
      ,從青天隕落巨星,幻化為蒼翠的山崖
      、白云繚繞的樹林
      、絕代佳人西施藏嬌的金屋,以及沒落霸主吳王夫差盤踞的宮城
      。詞人馳騁幻想
      ,展現出靈巖的自然景物、神話傳說和歷史遺跡
      ,這一系列的意象與境界,多出于他的意想
      ,帶著一層夢幻般的色彩
      。但接下去的四句,卻以寫實之筆
      ,寫出自己的具體感受與體驗
      。“箭徑”
      ,又名采香徑
      ,在香山之傍。是一條小溪
      。吳王令人種香于香山
      ,又使美人泛舟于溪上以采香,水直如矢
      ,故俗名箭涇
      。“酸風射眼”
      ,用唐代詩人李賀《金銅仙人辭漢歌》“東關酸風射眸子”句意
      。“靸”(sǎ)穿拖鞋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半p鴛響”,響屟廊也叫鳴屐廊
      ,廊以楩楠鋪成
      ,中虛
      ,西施行,則有聲
      。這兩句說:采香涇水直如臥箭
      ,冷風射來,我的眼睛也酸溜溜的
      。箭涇兩岸的野花
      ,被宮中脂粉所污的流水污染,而今還散發(fā)出一股腥味
      。我仿佛不時地聽到西施和宮女們穿著的木屐在踢踢踏踏地響
      ,那是長廊畔風吹黃葉發(fā)出的秋聲。這四句所寫
      ,既是千年前的古跡
      ,出之以想象與幻想之筆,又是作者登眺時耳目所接而生之感
      ,以寫實之筆出之
      ,可謂亦幻亦真,以真補幻
      ,正是詹安泰先生所說“化虛為實格”中的第二項
      ,即“對意想之境界,出之以寫實之筆調
      ,一若確有其事者”(《論修辭》)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sici/5313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
      ,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
      ,請聯系管理員
      ,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
      ,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
      ,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
      ,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文章
      (元)宋褧《菩薩蠻·兩歧流水清如酒》原文賞析
      (元)宋褧菩薩蠻衛(wèi)州道中。至元四年一月
      ,與八兒思不花御史同行
      ,按行河南四道兩歧流水清如酒,草根風蹙冰皮皺。雪凈太行青
      ,聯鑣看畫屏
      。按行多雅意,解起澄清志
      什么是呵成的修辭手法與語句例子
      什么是呵成的修辭手法與語句例子[定義]在行文中有意不用標點
      ,造成一種急速的語流
      ,來表現一種快節(jié)奏的思想、行為
      、社會場景
      超詳細分析:《蘭亭集序》為什么能成為“天下第一行書”
      《蘭亭集序》為什么能成為“天下第一行書”
      ?有人說主要是唐太宗的大力推崇
      。但皇帝推崇又怎樣?康熙
      、雍正、乾隆3位皇帝還推崇張照呢
      ,你知道他是誰么
      ?藝術這東西,皇帝推薦
      《秦韜玉·貧女》題解與鑒賞
      貧女秦韜玉蓬門未識綺羅香[1],擬托良媒益自傷[2]
      。誰愛風流高格調[3]
      ,共憐時世儉梳妝[4]。敢將十指夸針巧
      ,不把雙眉斗畫長[5]
      。苦恨年年壓金線[6],為他人作嫁衣裳
      桃花運發(fā)朋友圈的句子,桃花很多的句子(賞桃花發(fā)朋友圈的句子有哪些
      ?)
      桃花凋謝了,枝頭殘留著幾片花瓣
      ,仍像點點跳動的火苗
      。以下是由應屆畢業(yè)生簡歷網小編J.L為您整理推薦的關于桃花的優(yōu)美句子,歡迎參考閱讀
      。陽光如一條條金色的小溪
      賈島《尋隱者不遇》表達什么 《尋隱者不遇》原文及賞析
      賈島(779—843)
      ,字閬仙
      。范陽(今屬北京房山區(qū))人。中唐著名的苦吟詩人
      。 ◆尋隱者不遇 ◆ 賈島 松下問童子
      ,言師采藥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處
      施蟄存:烏賊魚的戀
      作者:江錫銓 春天到了
      ,烏賊魚也有戀愛
      。在海藻的草坪上,在珊瑚的森林中
      ,烏賊魚作獵艷的散步
      。烏賊魚以十只手,——熱情的手
      ,顫抖地摸索著戀愛
      ,在溫暖的海水的空氣里。但這是徒然的
      唐詩的氣勢豪爽的清剛勁健之美
      唐詩的氣勢豪爽的清剛勁健之美與王維
      、孟浩然等山水詩人同時出現于盛唐詩壇的,有一群具有北方陽剛氣質的豪俠型才士
      。他們較熱衷于人世間的功名富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