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律做大于科舉之標準化
聞道唐人科舉時
,萬般皆下只稱詩影從爭似風披草,銓選還須制有規(guī)
格律循方終顯赫
,歌行無度漸窮奇。斯文滌盡千年事
,誰向源頭一決疑。近體格律成于沈約四聲,濫觴于齊梁小朝廷
,完備于初唐宮廷。上官沈宋,功莫大焉。文鏡秘府,詳述前代格律沿革,足備考量。然格律大行,另有其社會政治原因
。蓋唐人科舉,以詩取士,作為國家大典,須得一客觀尺度以合眾意。但詩個性茲張,互為長短,若無一定規(guī)制,必成亂局,無所適從查唐人應制
,除錢起的“江上數(shù)峰青”略有可觀之外,更無一首傳后世。倒是唐代明經(jīng)判詞,或有數(shù)十首可觀。由此可見,格律之為標準,于好詩而言,殊非充要。后人死抱格律
,染成紅線,以為無律不詩,實不知格律源流所生之偏見也。格律實則詩之一斑
,非詩全豹。如今格律勢大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sici/5365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
上一篇:
什么是散文的橫式結(jié)構(gòu)
下一篇:
漢語修辭手法系列「什么是語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