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李清照《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原文_翻譯及賞析(宋)李清照
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
常記溪亭日暮 這首抒寫溪亭蕩舟野游的《如夢令》 小令以明白如話的語言 第一層 第二層
第三層,五
、六、七句。寫歸舟尋路?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再回頭看,小令開頭冠以不容忽視的“常記”(也有版本為“嘗記”)
小令意境是如此的幽深
、鮮活,藝術(shù)上又是如此的成功,這除了作者純熟高妙的筆法之外,不能不追溯作者特異的感受生活的能力了。作者出身名門,又是書香子弟,加之性別的限制《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原文及賞析 《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是李清照的早期之作,較為可信的時間當(dāng)是李清照到達汴京之后尚未出嫁之前
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
宋代:李清照
常記溪亭日暮,沉醉不知歸路
興盡晚回舟
爭渡
譯文
曾記得一次溪亭飲酒到日暮
興盡之后很晚才往回劃船,卻不小心進入了荷花深處
怎么渡
注釋
常記:時常記起
溪亭:臨水的亭臺
日暮:黃昏時候
沉醉:比喻沉浸在某事物或某境界中。
興盡:盡了興致
晚:比合適的時間靠后
回舟:乘船而回
誤入:不小心進入
藕花:荷花。
爭渡:怎渡
驚:驚動
起:飛起來
一灘:一群。
鷗鷺:這里泛指水鳥
賞析
現(xiàn)存李清照《如夢令》詞有兩首
一連兩個“爭渡 ”,表達了主人公急于從迷途中找尋出路的焦灼心情
這首小令用詞簡練
《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原文及譯文注釋 《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是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的詞作
《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原文及譯文注釋 篇1 原文
常記溪亭日暮
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
爭渡
譯文
應(yīng)是常常想起一次郊游
,一玩就到日暮時分,沉醉在其中不想回家。一直玩到?jīng)]了興致才乘舟返回
,卻迷途進入藕花池的深處。怎么才能把船劃出去
,不小心,卻驚起了一群的鷗鷺。譯文二
經(jīng)常記起在溪邊的亭子游玩直到太陽落山的時候
,被美景陶醉而流連忘返。游興滿足了,天黑往回劃船
,不小心劃進了荷花池深處。劃呀,劃呀
,驚動滿灘的水鳥,都飛起來了。譯文三
曾記得一次溪亭飲酒到日暮
興盡之后很晚才往回劃船
怎么渡
注釋
常記:時常記起
溪亭:臨水的亭臺
日暮:黃昏時候
沉醉:比喻沉浸在某事物或某境界中。
興盡:盡了興致
晚:比合適的時間靠后
回舟:乘船而回
誤入:不小心進入
藕花:荷花。
爭渡:怎渡
,怎么才能劃出去。爭(zen),怎樣才能驚:驚動
。起:飛起來
。一灘:一群。
鷗鷺:這里泛指水鳥
。《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原文及譯文注釋 篇2 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
宋代:李清照
常記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歸路。興盡晚回舟
,誤入藕花深處。爭渡
,爭渡,驚起一灘鷗鷺。賞析
現(xiàn)存李清照《如夢令》詞有兩首
,都是記游賞之作,都寫了酒醉、花美,清新別致。“常記”兩句起筆平淡,自然和諧,把讀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創(chuàng)造的詞境。“常記”明確表示追述,地點在“溪亭”,時間是“日暮”,作者飲宴以后,已經(jīng)醉得連回去的路徑都辨識不出了。“沉醉”二字卻露了作者心底的歡愉,“不知歸路”也曲折傳出作者流連忘返的情致,看起來,這是一次給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賞。果然,接寫的“興盡”兩句,就把這種意興遞進了一層一連兩個“爭渡”
,表達了主人公急于從迷途中找尋出路的焦灼心情。正是由于“爭渡”,所以又“驚起一灘鷗鷺”,把停棲在洲渚上的水鳥都嚇飛了。至此,詞戛然而止,言盡而意未盡,耐人尋味。這首小令用詞簡練
,只選取了幾個片斷,把移動著的風(fēng)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寫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時的好心情,讓人不由想隨她一道荷叢蕩舟,沉醉不歸。正所謂“少年情懷自是得”,這首詩不事雕琢,富有一種自然之美。《如夢令·常記溪亭日暮》原文及譯文注釋 篇3 原文
如夢令⑴
常記溪亭日暮⑵
,沉醉不知歸路作品注釋
⑴如夢令:詞牌名
⑵常記:長久記憶
⑶興盡:盡了酒宴興致。
⑷藕花:荷花
⑸爭:怎
⑹鷗鷺:泛指水鳥
作品譯文
還記得那次在溪邊亭中游玩日色已暮
創(chuàng)作背景
此為憶昔之詞,非當(dāng)時當(dāng)?shù)厮?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作品鑒賞
現(xiàn)存李清照《如夢令》詞有兩首,都是記游賞之作
“常記”兩句起筆平淡
這首小令用詞簡練
名家點評
現(xiàn)代王仲聞《李清照集校注》卷一:此首別見楊金本《草堂詩馀》’前集卷上
現(xiàn)代唐圭璋《百家唐宋詞新話》:李清照《如夢令》第一句云“常記溪亭日暮”,“?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弊诛@然為“嘗”字之誤
。四部叢刊本《樂府雅詞》原為抄本。并非善本,其誤抄“嘗”為“?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現(xiàn)代吳小如《詩詞札叢》:我以為“爭”應(yīng)作另一種解釋,即“怎”的同義字
詞牌簡介
如夢令
,詞牌名之一。原名《憶仙姿》,為后唐莊宗李存勖所作,因嫌其名不雅遂取尾句“如夢,如夢,殘月落花煙重”中的“如夢”得名。又名《宴桃園》、《不見》、《如意令》、《無夢令》、《比梅》等,有單雙調(diào)。單調(diào)正體三十三字。七句五仄韻一疊韻。雙調(diào)六十六字,上下片各七句五仄韻一疊韻。作品格律
⊙仄⊙平平▲(仄韻)
⊙仄⊙平⊙▲(葉仄韻)
⊙仄仄平平(句)
⊙仄⊙平平▲(葉仄韻)
平▲(葉仄韻)
平▲(迭句)
⊙仄仄平◎▲(葉仄韻)
作者簡介
李清照(1084~約1151)
,宋代女詞人。號易安居士,齊州章丘(今屬山東)人。早期生活優(yōu)裕,與夫趙明誠共同致力于書畫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據(jù)中原,流寓南方,明誠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閑生活,后期多悲嘆身世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sici/5374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詩與詩歌藝術(shù)的序
下一篇: 什么是詩詞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