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干馬十四匹①
二馬并驅攢八蹄②,二馬宛頸鬃尾齊③
【注釋】
①韓干:唐代著名畫家
,注重寫生,善畫人物、肖像,尤工畫馬。十四匹:疑為“十六匹”之誤。②攢:聚
。馬奔跑時后蹄超過前蹄很多,四蹄如攢聚在一起。③宛:彎曲
、扭轉。④任前舉后:指馬的全身重量著于前足
,后足向后踢起。俗稱“尥蹶子”?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⑤奚官:養(yǎng)馬的役者
。唐玄宗時,多用奚族人養(yǎng)馬馴馬。奚族人多蓄大胡子,“老髯”即指多須。⑥出林鶴:形容馬已經(jīng)渡過河
,騰躍上岸的姿態(tài)。⑦鶴俯啄:形容馬俯首下水
、準備渡河的動作。⑧馬中龍:《周禮·夏官·庾人》:“馬八尺以上為龍?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⑨伯樂:姓孫
,名陽,戰(zhàn)國時人【評析】
中國古代的題畫詩,舊說始于杜甫
韓干
,是唐代著名畫家曹霸的學生,后被玄宗召入宮廷,以畫內廄名馬聞名于世。他的《照夜白圖》等作品至今尚存,但蘇軾題詩的這一幅,已不可復見。據(jù)南宋樓鑰《題趙尊道〈渥注圖〉》詩序說,《渥注圖》即韓干這幅名畫的臨本,臨摹者是與蘇軾同時的大畫家李公麟。圖中所畫的馬實有十六匹,而不是十四匹。樓鑰在題《渥注圖》的詩中,第一句便是“良馬六十有四蹄”(次蘇詩原韻),說的也是十六匹。現(xiàn)在我們細繹蘇詩詩意,發(fā)現(xiàn)蘇軾寫的正是十六匹馬此詩開頭的四句
到這里
首先
第二
此外
總之
,“老髯”二句,表面上看,似乎是作者不經(jīng)意的閑逸之筆,實際上無論是在結構上還是在內容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接下來,作者的詩筆又回到對畫中馬的描述上
“后有”四句
在這八匹馬之后,作者寫了整個馬群中的“最后一匹”
。這匹馬身長八尺以上,駿偉不凡,所以作者按《周禮·夏官·庾人》的說法,稱它為“馬中龍”。它神閑氣穩(wěn)、不嘶不動,但那條有力地甩起來的尾巴,卻透露出它的驃悍雄健,似乎隨時可以騰踏而起,萬里橫行。對于這樣一匹獨立不群的神駿,作者自然要單獨用筆,著意刻畫出它的英姿了。全詩至此,已經(jīng)完整地介紹了畫面上的十六匹馬
,接下來,作者便由畫中馬聯(lián)想到了此畫的作者韓干。“韓生畫馬真是馬”
,這句詩初看似乎無所謂,其實卻是本詩中最重要的一句評語。因為杜甫在贈曹霸的一首《丹青引》中下面一句
,“蘇子作詩如見畫”,寫得卻有趣。有人說這是作者的“自贊”,其實倒不如說是對此詩寫作方法的一個認真的思考和總結。南宋時的洪邁和清代的方東樹曾指出,此詩的敘事方法明顯受到韓愈散文《畫記》的影響;清代的紀昀則認為,“杜(甫)公《韋諷宅觀畫馬詩》,獨創(chuàng)九馬分寫之格,此詩從彼處得法,更加變化耳?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歐陽修《盤車圖》詩中有“古畫畫意不畫形
所以
,從“蘇子作詩如見畫”一句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發(fā)現(xiàn)作者藝術探索的足跡,可以看到此詩突出的寫作特點,是不能把它當作作者一時的得意自負之辭,來簡單地加以理解的。最后兩句
,收束全詩。作者從對韓干的畫和自己的詩的評論中悠然一轉,引出一派深沉的感慨來——假如世間沒有伯樂來發(fā)現(xiàn)這些良馬,又沒有韓干這樣的丹青圣手將它們畫下來這首詩是蘇軾題畫詩中的名篇之一
另外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sici/5393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