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意云月
自樂平生道,煙蘿石洞間
寒山這首詩以“自樂平生道”開頭,表明其主題與唐代禪宗山居樂道歌相似
(均見《景德傳燈錄》卷三十)其歌中不僅云幕月鉤
、藤蘿石枕、孤峰獨坐的生活場景類似寒山,而且“無慮”“縱性”的山情野趣,也與寒山詩中的“放曠”“無心”如出一轍。這是盛中唐以來南宗禪隨緣自在、無所掛礙、適性而為的精神在山居詩中的體現(xiàn)。這首詩頗有意味的是“長伴白云閑”一句
。眾所周知,自古以來白云就是人們在大自然中最常見的現(xiàn)象之一,它的物理性質千百年來本沒有什么變化(《風與云——中國詩文論集》
(《文學遺產(chǎn)》1990年第3期)
。這種說法有一定的道理。“長伴白云閑”就可以說是“感傷的云”變?yōu)椤岸U意的云”的典型例句
。在《寒山詩》中,類似的句子比比皆是,如“誰能超世累,共坐白云中”,“可重是寒山,白云常自閑”,“寒巖人不到,白云常叆叇”,“自在白云閑,從來非買山”,“下望山青際,談玄有白云”,“白云高岫閑,青嶂孤猿嘯”,“寒山唯白云,寂寂絕埃塵”等。分析這些句子,我們可發(fā)現(xiàn),寒山詩中的白云大致含兩種禪意:一是“閑”,悠然自在,無拘無束;二是“寂”,超世累,絕埃塵。前者契合寒山隨緣任運、無心自在的生活態(tài)度,后者則是寒山追求的萬機俱泯然而,必須指出的是
所以我們說
云忙僧閑
千峰頂上一間屋,老僧半間云半間
唐代禪僧的修行
禪僧結茅庵在孤峰
(《景德傳燈錄》卷二一《杭州廣嚴咸澤禪師》)
(皎然《奉酬顏使君真卿見過》)。
然而
從閑適與忙碌的角度特意將云與僧進行比較
當“云”與僧人無心任運的精神相合時
庵含法界
團團一個尖頭屋
草庵茅屋
(《大慧普覺禪師語錄》卷十一)
改造了石頭和尚的說法?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此詩的語言拙樸淺易,看上去無非就是描寫自己所居草庵的空間大小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鎮(zhèn)州臨濟慧照禪師語錄》)
也就是說
無論如何
,草庵“外面”的物理空間之窄小與其“里面”所含心理空間之寬大,形成一個極為鮮明的對照。六祖慧能說:“心量廣大,猶如虛空,無有邊畔。能含萬物色像,日月星宿,山河大地?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六祖大師法寶壇經(jīng)》)
所以,清珙禪師所謂“世界大千都著了”
,與其說是寫“尖頭屋”的容納體積,不如說是寫“赤肉團”的周遍含容;與其說是描寫“吾屋即是宇宙”,不如說是表現(xiàn)“宇宙即是吾心”。到這里,老僧再也用不著與來去無心的白云比誰更“閑”,只是這封閉自足的草庵便足以使其心靈與廣大世界自由交融,至于其中放置蒲團的“閑地”更顯示出此“里面”自足空間的悠閑自在。所謂草庵,由此而成為真正的“禪意的屋”。(作者單位:四川大學中國俗文化研究所)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sici/5438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知識寶庫流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