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孩子說出自己的觀點時,要尊重他們的意見,當他們的看法的確有問題時,不要大驚小怪,要心平氣和、耐心地與孩子交換看法,統(tǒng)一認識,這樣孩子才能愿意與父母交談
。家長還要引導孩子處理好各方面的人際關系,鼓勵孩子與同齡人一起生活、學習
、玩耍,從中學會與人相處的方法
。要舍得讓孩子吃虧,培養(yǎng)孩子寬容大度的性格;舍得讓孩子吃苦,接受“挫折教育”,不畏困難
。同時不要勉強孩子做一些不能勝任的事情,孩子的自信心多半是由做事成功而來,強迫他們做力所不及的事,只會打擊他們的自信心。家長應當在合適的時機把正確的性知識教給孩子
。家長與孩子的交流,一定要平等,切忌以教育者的身份自居
。家長對孩子進行性教育,應該從幼兒園、小學低年級就開始
。其實,對孩子進行性教育,任何一個人都可以進行。教育者也不用刻意地去準備,也不必費心地去營造氣氛,只要有合適的機會就行
。值得注意的是,發(fā)現(xiàn)孩子的“秘密”后,“大人”們千萬不要大驚小怪。 2
、學校要重視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
,給學生創(chuàng)建良好的心理環(huán)境
。 既然中學生心理障礙的疏導已成為學校亟待解決的問題
,學校就應調(diào)動各個方面的力量
,全面滲透、多渠道、全方位推進心理健康教育
。首先學校領導和教師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緊迫性給予高度重視
,把心理健康教育納入學校教育工作系統(tǒng)。然后將心理教育分布在學校教育的各個方面
,努力創(chuàng)設和開展心理教育專業(yè)課
、實施心理輔導
、開展心理咨詢
、實施心理治療
。也可在學科教學中
、在德育活動中
、在課外活動中、在勞動技能課中
、在學校的各項管理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為中學生營造良好的心理環(huán)境
,主要是指學校
、家庭、社會的心理環(huán)境
。校園是學生學習、生活的重要場所
,校園環(huán)境對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起著重要的熏陶和感染作用,優(yōu)美的校園環(huán)境可以陶冶學生情操
、濃郁的校園文化可以激勵學生拼搏精神
,整潔的校園設施可以規(guī)范學生心理行為。家庭是學生成長的第一環(huán)境
,父母也是學生的第一任老師
,他們的一言一行都影響著孩子的成長
。養(yǎng)成良好的心理素質(zhì),離不開文明
、和睦
、明朗、愉快的家庭,學校要通過家訪
、家長會等形式,廣泛宣傳家教知識
,不斷提高家長的“心育”水平
,促使家長自覺地營造和睦
,平等,民主的家庭心育環(huán)境
,運用正確的教育方法管教孩子
,與學校形式強大的教育合力
。同時
,學校要充分利用社區(qū)
、村隊生活環(huán)境
,使之服務于學校德育
。 3、要努力提高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識和能力
。 要組織教師學習理論知識,提高教師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認識
。學校可以請有關專家給教師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專題講座
,讓教師知道心理健康的人必須具備完整的人格、充沛的活力
、進取的精神
、愉快的情緒
、適當?shù)男袨椤⑻撔牡膽B(tài)度及現(xiàn)實的良好適應力
。明確不同學段的學生心理健康的特征又有所不同
。讓教師們通過學習,提高認識
,真正懂得一個好教師的教育是愛的教育
,是用自己真摯的愛去影響學生、塑造學生
、重視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
,讓教師從思想上重視與理解心理健康教育在育人中的地位與作用
。組織教師深入調(diào)查研究
,了解和掌握學生的心理問題,保護和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
。教師要必須認識到
,學生是發(fā)展中的個體
,他們的心理具有獨立與依賴
、自覺與幼稚
、積極與懈怠等錯綜復雜、相互矛盾的不成熟的特點
。也要正確認識到學生的發(fā)展是不平衡的
,有差異的,學生在課堂上各方面的表現(xiàn)不可能整齊劃一
,但是這種差異不是消極的
、有害的,而是可積極開發(fā)
,充分利用的一種資源。每個人都有自尊的需要
,教師不應忽略這一點,無論對什么樣的學生
,都切忌輕易傷害了他們的自尊心
。老師要為人師表,以滿腔的熱情感動學生
,要有敬業(yè)精神
,以良好的師德修養(yǎng)和淵博的知識樹立起自己在學生中的威信,做到既是學生的師長
,又是學生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