姿勢不端正的人講話更消極甚至自戀
俗話說“坐有坐相
,站有站相”,新西蘭的一項新研究證實了這句話有其科學道理
。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
,坐姿差,不僅對我們的后背健康有害
,而且會令人情緒低落
、無端生氣
,甚至導致性欲低下
。研究人員還發(fā)現(xiàn),姿勢不端正的人講話更消極
,更有自我意識,甚至自戀
。

為研究姿勢好壞的影響
,研究人員對74名新西蘭人展開試驗。這些試驗者分別采取“歪斜”或“端正”的坐姿
,并被帶子捆綁住不能動,之后執(zhí)行了一系列任務
,以評估他們的情緒
、自尊感和壓力水平。同時
,研究人員對他們的心率和血壓進行持續(xù)監(jiān)測。結果發(fā)現(xiàn)
,坐姿好壞對試驗者心理方面的影響大相徑庭
。坐姿端正的試驗者感覺更熱情、興奮
、強健,而坐姿差的試驗者則更恐懼
、緊張
、安靜、遲鈍
、懶散等。研究還發(fā)現(xiàn)
,姿勢端正的人自尊心更強
、社交恐懼和負面情緒更少。研究者認為
,坐姿端正可增加語速
、減少自我關注。事實上
,此前一些研究已經發(fā)現(xiàn)姿勢端正對身心兩方面健康都有益
。如加拿大多倫多市約克大學曾研究發(fā)現(xiàn)
,92%的人坐姿端正時比坐得歪斜更容易產生積極的想法
。還有多項研究證實,坐姿甚至影響學業(yè)表現(xiàn)
,坐姿好的學生比那些坐姿不端正的學生成績要好。
心理學的肢體語言。。
建議你按如下思路來構思你的教案:
一、心理學中肢體語言的定義
。
肢體語言(body language)又稱身體語言
,是指通過頭、眼
、頸、手
、肘
、臂、身
、胯
、足等人體部位的協(xié)調活動來傳達人物的思想
,形象地借以表情達意的一種溝通方式
。廣義言之,肢體語言也包括前述之面部表情在內
;狹義言之,肢體語言只包括身體與四肢所表達的意義
。
二
、心理學中肢體語言的舉例
我們身體不會撒謊,你的身體會告訴你自己和別人的真實情況。手勢
、站姿和身體姿勢都能說明一些問題,因為這些都是你的身體想把某些壓抑的情緒表現(xiàn)出來而發(fā)出的信號
。每一個手勢和動作都清晰地傳達出你的真實感受。
傾斜
如果你喜歡一個人
,你往往會朝他傾斜過去
。這是你對他和他的話感興趣的跡象
。當你非常感興趣的時候
,你的身體會朝前傾斜,而雙腿往往會向后縮
。如果某人坐著的時候朝你這邊傾斜的話
,那意味著他正對你表示友好
。當你不喜歡某人的時候
,感到和他在一起很乏味,或者很不舒服的時候
,你往往會向后傾斜。
模仿別人的動作
要想知道自己對別人是否有吸引力
,只要看看他們是否模仿你的動作就行了
。如果你們彼此模仿對方的肢體語言,那么有可能其中之一或者你們兩個人對對方都有好感
。模仿別人的意思是你希望像對方一樣。
前后搖晃
這種動作說明某人不耐煩或者很焦慮
。成年人在不舒服的時候前后搖晃
,或者很焦慮的時候用這種方法讓自己平靜下來。
煩躁不安
如果某人煩躁不安的話
,說明此人正在暗示別人他感到很不舒服,或者某事讓他很煩躁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蛟S他沒有說實話,或者他想離開自己所待的場所
。
偏著腦袋
把腦袋偏向一邊說明此人很有興趣
,正在傾聽你說的話。你已經吸引了他全部的注意力,他正在全神貫注地聽你說話
。
朝前伸的腦袋
朝前伸的腦袋表示一種迫近的威脅
。就像往前伸的下巴一樣,這是一種攻擊性的動作
,暗示某人正準備對眼下的問題采取一種進攻性或者有敵意的方法
。
撓頭
要不是頭上有虱子或者頭皮屑的話,撓頭說明某人感到很困惑或者對某事沒有把握
。
聳肩
當人們聳肩的時候
,這意味著他們沒有說實話,不坦率
,或者覺得無所謂。正在撒謊的人往往會有快速的聳肩動作
。在這種情況下
,聳肩不是敵意的,而是下意識里在努力表現(xiàn)得很鎮(zhèn)定
,但是,實際上并沒有達到這種效果
。
站姿反應情緒
姿勢反映的是你對自己和對他人的看法
。很自信的站姿往往是后背挺直,雙肩向后打開
,腦袋挺直,臀部收緊
。姿勢看上去很自信的人往往和朋友們在商業(yè)街閑逛的時候和出席社交場合一樣覺得很自在
。他們會很生動地用雙手和手臂來幫助表達自己的觀點。從另一方面來說
,不同的姿勢代表不同的情緒。
1
、彎腰駝背的不振姿態(tài)
如果某人很傷心的話
,他們往往會彎腰駝背,萎靡不振
。收攏的雙肩是順從的表現(xiàn),也是缺乏自信或者很沮喪的標志
。據(jù)說這種人肩上的擔子都很重
。如果某人一直都保持這種姿勢的話
,那么就代表著逃避某種情況或者整個生活
。也可能意味著此人對你或者你說的話不感興趣
。此人的身體不朝前傾,而是往后退——這是對爭吵的一種逃避行為
。
2
、身體前傾的姿態(tài)
如果某人身體朝前傾
,脖子往前伸的話
,可以肯定的是這個人在生氣。下頜也可能朝前撅著
,雙拳緊握著。甚至肌肉都會很緊張
。這是一種要進攻的姿勢。如果某人走起路來匆匆忙忙
,身體朝前俯沖
,那么你就可以很快做出判斷——此人在生氣。
3
、僵硬的姿勢
有著軍人一樣呆板姿勢的人經常在決策觀點上很保守,很頑固
。他們往往認為一件事情非黑即白
,非此即彼,這種人天生就很霸道
。他們的神情常常很勢利,態(tài)度也是那種“我比你強”式的
。他們的脖子挺著
,是典型的瞧不起人的姿勢。他們欣賞整潔和秩序
,很難在自己熟悉的環(huán)境以外表現(xiàn)得很自如。
4
、裝腔作勢的姿勢
這樣的人很做作
,就像在擺造型,而且始終很在意別人是否在注意自己
。他們在你的臉頰上親上一口,或者在你的雙頰上各親一口,目的只是想知道有誰在看他們表演
。盡管他們看上去是一副很勢利
、很傲慢的樣子,其實他們很缺少安全感
,很害羞,很自私
。他們很自戀
,認為生活就是以他們?yōu)橹行亩M行的。
5
、內斂的姿勢
別人不喜歡你或者跟你持不同意見的時候會有很多表現(xiàn),身體也會這樣
。首先他們的姿態(tài)就會比較內斂
,比如:腦袋和上身挺得直直的,同時
,雙手抱著膀子。如果他們是坐姿的話
,雙腿可能交叉在膝蓋處
。
6、中立的姿勢
人們如果對你還沒有什么看法
,或者對某事還沒有做出最后的決定的話,他們就會在站立的時候把雙手交疊放在自己前面
。如果是坐著的話
,他們會把雙手交叉著放在膝蓋上,雙腿會交叉在膝蓋以上
,以采取一種觀望的態(tài)度
。他們身體的一部分采取很坦誠的姿勢
,如:腦袋和軀干挺得筆直
,雙臂打開;而身體的另一部分卻很收斂
,如:雙手放在膝蓋上
,十指不交叉
,雙腿緊緊地交叉在膝蓋上方
。
7
、無聊的姿勢
當人們感到很無聊或者對什么事情都無動于衷的時候,他們會先把腦袋轉開
,然后最終把整個身體轉開。
十指會交叉在一起
,而雙手會安放在膝蓋上
。如果他們越來越覺得乏味的話,腦袋會偏著
,而且常常要用雙手來支撐。
很無聊的身體姿勢通常會朝后仰
,而雙腿會伸得很直
。如果此人是站著的話,雙手會放在前面
,十指交叉
,腦袋偏向一邊
。
含義豐富的雙臂
手臂的姿勢有著很豐富的含義,它們會告訴你某人的情緒變化
。通過理解不同的手臂姿勢的含義
,可以幫助我們了解手臂所傳達的信息。
1
、交叉的雙臂
這是一種防御性的姿勢,說明某人感到很不自在
,希望能夠保護自己
。這也可能意味著此人正在疏離你。當某人感到不安全的時候
,他往往會占據(jù)較少的肢體空間。
雙臂抱在胸前的人如果說他們是用這種方法堅持己見
、鼓舞自己的話
,其實還意味著他們會拒絕你提供的任何立場。伴隨這種姿勢的還有緊張和不安
。把雙臂抱在胸前還非常明顯地說明了此人想要掩飾什么
。所以當你看到某人把雙臂交叉放在胸前的話
,這意味著此人想撤退
。胸部很豐滿的女性或者感到不舒服的人常常也會采取這種姿勢
。
2、雙手叉腰
如果雙手放在臀部
,肘部從身體兩側突出來的話,這意思是說“離我遠點兒”或者“別跟我待在一起”
。正如人類學家戴思蒙德?毛里斯所說的那樣
,這是一種“拒絕擁抱的姿勢”。這也是一種非常自信
、非常自立的表現(xiàn)。
如果某人想在社交場合把他人排斥在小圈子之外的話
,他會通過把一只手放在臀部的姿勢來傳達出這個信息
。
3、打開的雙臂
雙手緊扣放在背后意味著坦誠
,有這種姿勢的人其實是在暗示:他們無須保護自己
。這種姿勢是自信的表現(xiàn)
。軍人們在稍息的時候常常雙手握攏
,放在背后。他們是放松的
,坦誠的
,沒有什么可以隱瞞的
。
4
、揮動的手臂
在很多地中海和西方文化中,揮動的手臂作為正常交流的一部分
,是用來幫助表達談話中某種觀點的
。但是在西方文化中
,揮動的手臂有著完全不同的含義
,它意味著某人無法自控,非常情緒化
,或者很生氣
。
流露感情的雙手
雙手如何擺放非常能夠說明某人的情感狀態(tài)
。下面是一些手勢的含義
。
1、藏起來的雙手
如果某人在說話的時候把雙手藏起來的話———比如
,放在口袋里———他可能在隱瞞一些很重要的信息
,一些不想示人的、對個人很重要的事情
。
2
、憤怒的雙手
緊握的拳頭往往意味著此人不想把自己的情感表達出來。無論你何時看到某人在說話的時候握著拳頭
,那么此人一定是在生氣或者感到很難過
。如果大拇指藏在拳頭里的話
,那么此人通常感到很危險
,很害怕或者很擔憂。在握拳的時候拇指相扣
,就像雙手環(huán)抱一樣
,也是一種自我保護的方法
。說話的時候用食指朝外指著
,或者不停地快速動來動去
,這也暗示了某人內心埋藏著怒火。
3
、撒謊的雙手
一個不坦率的人手部的動作通常缺少表現(xiàn)力
。雙手不是握著拳頭,就是合攏
,或者放在口袋里
。注意某人在說話的時候手握得有多緊:越緊就意味著越緊張
。
當某人抓住某樣東西的時候,比如:一把椅子
,看起來似乎要緊緊地抓住現(xiàn)實不放
。愛自我控制的人往往很緊張
,很缺乏安全感
,其實他們真正想控制的是其他一些東西。因此
,要做到這一點
,他們就可能會撒謊,或者努力避免體驗一些很強烈的情感
。
4
、誠實的雙手
反之,當某人很誠實的時候
,他的手掌通常是攤開的
,手指是伸直的
。這表現(xiàn)出了此人的坦率和對他人的興趣
。這是一種接受他人的手勢,它意味著此人愿意結識你
、并且歡迎你和你的意見
。攤開的手掌還意味著你比較容易受到他人的影響
。反之
,一個手背向外的人通常不太善于接納別人,也不夠坦誠
,而且很孤僻
,很保守。
5
、固執(zhí)的雙手
如果你看到某人的大拇指是僵直的,而其他手指伸得直直的
,或者握成拳頭
,這說明此人緊緊抱著自己的觀點不放。要想一個有著這種手勢的人接受你的觀點
,那是非常困難的。
6
、不耐煩的雙手
在桌子上輕叩手指或者把手在桌子上敲得咚咚響
,這說明此人很不耐煩或者很緊張。還有就是
,手里不停地撥弄東西,都說明此人很缺乏安全感
,很緊張
,很不安。說明這樣的人沒有自信
,需要摸著一些實實在在的東西才覺得自在
。
7、有壓迫感的雙手
指甲斷裂
,愛啃或者撕去手上的死皮
,雙手絞在一起
,不安地擺弄著什么東西,這些都是煩躁不安的表現(xiàn)
。盡管人們內心的騷動不安可能在談話中并不明顯
,可是以上這些無意識的動作都是人們感到有壓迫感的時候愛做的。這些動作還可能意味著憤怒和沮喪
。
8
、感到很舒適的雙手
如果某人感到很舒服的話,這種感覺可以通過他的雙手反映出來
。手部動作有力而又沉著,但是很流暢
,一點兒也不機械
。雙手緊握放在腦后,或者雙手叉腰都是在表現(xiàn)自己的安全感
,這意味著他們感到很舒服
,很自在
。
9
、自信的雙手
一個很自信的人經常會有反映自信心的很多手部動作。十指交叉拱成塔狀就是一種表現(xiàn)自信的手勢
。教師
、政治家、律師
,以及那些傳播信息的人常常會有這種手勢。人們在談判的時候也有這種手勢
。
瞇著眼——不同意
,厭惡,發(fā)怒或不欣賞 走動——發(fā)脾氣或受挫 扭絞雙手——緊張
,不安或害怕 向前傾——注意或感興趣 懶散地坐在椅中——無聊或輕松一下 抬頭挺胸——自信
,果斷 坐在椅子邊上——不安
,厭煩,或提高警覺 坐不安穩(wěn)——不安
,厭煩
,緊張或者是提高警覺 正視對方——友善
,誠懇
,外向
,有安全感,自信
,篤定等 避免目光接觸——冷漠
,逃避
,不關心
,沒有安全感,消極
,恐懼或緊張等 點頭——同意或者表示明白了
,聽懂了 搖頭——不同意,震驚或不相信 晃動拳頭——憤怒或富攻擊性 鼓掌——贊成或高興 打呵欠——厭煩 手指交叉——好運 輕拍肩背——鼓勵
,恭喜或安慰 搔頭——迷惑或不相信 笑——同意或滿意 咬嘴唇——緊張,害怕或焦慮 抖腳——緊張 雙手放在背后——憤怒
,不欣賞
,不同意防御或攻擊 環(huán)抱雙臂——憤怒,不欣賞
,不同意防御或攻擊 眉毛上揚——不相信或驚訝
三、肢體語言實戰(zhàn)演練
為何你會心口不一
當我們與某人第一次見面的時候
,通常情況下
,我們都會很快就對他做出一番評價。盡管我們做出的評價也許與實際情況有所出入
,但是通過此番評估
,在心里
,我們已經對他的友好程度
,控制欲強弱以及成為自己性伙伴的可能性大小有了一個初步的了解——不過先觀察的卻不是對方的眼睛。 目前
,大多數(shù)研究者都已經肯定了這樣一個事實:話語的主要作用是傳遞信息
,而肢體語言則通常被用來進行人與人之間思想的溝通和談判。在某些情況下肢體語言甚至可以取代話語的位置
,發(fā)揮傳遞信息的功效。例如
,一位女士無須開口說話
,僅僅通過“可以殺人的眼神”,就完全可以向某位男士傳遞出一種非常明確的信息。 博威斯特首先指出
,假如不考慮文化因素的作用,同時發(fā)生的語言和身體動作所產生的作用應當是可以被預測的
。因此
,一個訓練有素的人應該能夠通過傾聽他人的話語而分辨出此人的姿勢動作。博威斯特甚至可以通過只觀察人們的動作而判斷出他們所說的語言
。 許多人都很難接受把人類當做生物學層面上的一種動物這樣的說法
。我們人類是即智人一種靈長類動物
,也就是說
,我們每個人其實就是一只毛發(fā)退化了的類人猿,而我們與其他猿猴的不同之處就在于我們學會了用兩條腿直立行走
,且有一個進化了的聰明大腦
。盡管如此,我們仍然和其他物種一樣
,要受到生物學規(guī)律的制約,所以我們的各種行為
,對外界所做出的種種反應
,以及我們的肢體語言和手勢都與生物學規(guī)律相吻合。有趣的是
,作為一種動物
,人類在絕大多數(shù)時候都沒有意識到自己通過各種身體姿勢
、動作和手勢所傳達的信息與本人通過語言所傳遞的信息常常背道而馳
。
誰該先伸出手
盡管握手已經成了人們初次見面時慣用的一種問候方式,但是
,握手其實不僅是一種很普通的問候方式
,而且還是一種頗有講究的社交技巧
。握手其實不僅是一種普通的問候方式
,而且還是一種頗有講究的社交技巧。在某些情況下
,在伸出自己的手之前
,我們也許應該想一想,我現(xiàn)在伸手
,向他人發(fā)出握手的邀請合適嗎?既然人們把握手當成了一種能夠傳遞信任和歡迎之情的信號
,那么
,有幾個問題——這是很重要的——我們必須在伸手發(fā)出握手邀請之前先問問自己:我是一個受歡迎的人嗎?對方見到我究竟是會高興地與我握手呢
,還是只是因為迫于無奈而勉為其難呢
? 銷售人員在接受培訓時
,培訓老師會告訴他們
,當他們在未經通傳或被邀請的情況下與客戶見面時,如果他們想以主動握手的方式來表示友好或真誠
,那么
,其結果很可能會適得其反
。因為此時此刻
,顧客可能并不歡迎他們的到來,而如果他們主動要求握手
,那顧客就會有一種被強迫的感覺
。在這種情況下,培訓老師通常會建議銷售人員最好能耐心地等待
,直到對方主動伸出手來。假如對方并沒有任何握手的意思
,那么
,銷售人員最好用點頭致意的問候方式來代替握手。在某些國家里
,主動與女性握手仍然是一個有待商榷的問題
。(例如
,在許多穆斯林國家
,這樣做只會被認為是粗俗魯莽的行為;相反
,當?shù)厝送ǔD軌蚪邮茳c頭示意的問候方式
。)不過,我們發(fā)現(xiàn)
,主動伸手發(fā)出握手邀請的女性,在大多數(shù)國家和地區(qū)
,通常會被認為是謙虛
、思想開明的成功女性
,而且能夠給人留下較好的第一印象。
如何通過握手營造氣氛
有兩個小竅門可以幫助你通過握手制造出和諧友善的氣氛
。 首先,在與他人握手時
,你需要確保雙方的手掌保持一種垂直于水平面的姿勢
,從而排除握手時的強勢和弱勢之分。 其次
,以其之力還施彼身
,即握手的力度要與對方保持一致
。也就是說
,如果我們將握手的力度分為1-10個等級,而你握手時的力度達到了7級而對方卻只有 5級
,那么
,你就必須減力20%;假如當對方的力度達到了9級
,而你卻只有7級時,你就需要加力20%
,才能營造出平等和諧的氣氛
。在許多社交場合,你可能會需要與多個人握手
。在這種環(huán)境下
,假如你希望能夠與每個人都建立和諧平等的關系
,就必須不斷地調整握手的角度和力度
。與此同時,你還需要記住一點
,通常而言
,普通男性的手掌力量為普通女性的兩倍,所以你在握手的同時還必須考慮到這一點
。在人類進化的過程中,男性由于從事諸如抓
、舉
、搬、錘等體力活的原因
,其手掌力量得到了充分的鍛煉和發(fā)揮
,達到了大約100磅(45千克)左右的力量值。 最后
,請你記住
,握手是我們在見面問好和臨走道別時用來表情達意的一種方式,也是我們與他人簽署合同或協(xié)議時做出承諾的象征
,所以,我們應該積極主動地伸出手
,讓對方感覺到我們手心的溫暖和友好。
人為什么會這么自戀?
人為什么這么自戀,我想到的答案是:人的自戀是為了讓我們更好的存活下去
,所產生的自我保護的心理機制
。人為了防御外界的力量過于強大而不讓自己感覺到非常弱逼,而這種非常弱逼的感覺
,會讓自己無法存活下去,所以才發(fā)展出自戀
,好讓讓自己更好的存活下去
。那人為什么要存活下去,因為基因自私的想要延續(xù)下去
。(目前為止我所最認同的答案是這個)
“別人家的孩子都厲害
,你為什么這樣
?”“我是對的”“我比你強”這些話是不是都覺得非常的熟悉
?沒錯,就是自己內心的聲音
。每一個人都多少都對自己有自戀的傾向
,只是每個人的程度不同而已,但問題是自戀到底是如何保護我們的呢
?
我是對的。所以我說了事情是怎樣
,潛意識就會朝著這個方向去推動
,用結果來證明,我說的是對的
;我們分享自己的文章
,想獲得贊美
,就是為了獲得“我是對的”的感覺
,好讓自己有希望繼續(xù)做下去
。我們說這不對,應該這樣做
,都是自戀的表現(xiàn)
。我們教別人,同樣也是獲得“我是對的”的感覺
。
我比你強,叫做我高過你
,我地位高
,才會讓我覺得舒服。才會讓我感覺開心
。
至于為什么自戀會傷害自己
?是因為你一直自戀
,就意味著告訴對方“我比你強”
,這樣就損害了他的自戀,這樣給別人造成對你有不好的體驗
。自然下次就不愿意和你玩
,也就給你贊美,沒人給你希望
。就像很多人說“你怎么這么蠢,你很辣雞
,你很丑”然后自證預言
,你也變得很垃圾。讓自己惡性循環(huán)
。
一個人說的負面的語言
,同事大腦也是個用進廢退的器官,就會常常說這些話
,來維護自己的自戀,最終你就變成全部看到別人的負面
,別人的正面你也就看不出來
。
人一旦開始說別人的不好,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
,陷阱無處不在
。這些陷阱直接導致無數(shù)人淪落為社會最被看不起的人------因為在很多時候
,越是看到別人的不好
,自己就根本看不到別人的好
。為了證明自己說的對而繼續(xù)看到別人別人的不好,“看見別人的不好”
,本身就是一個典型的陷阱:別人可能真的有不好的地方
,但不代表就沒有好的地方。
例子一(從人為了自戀而源于做出損害自己的長期利益)
。那父母的行為,更多的是滿足了自己的自戀
。為了自戀
,愿意犧牲挺多的
。
舉一個非常熟悉的例子
。中國人的父母,最喜歡的就是“別人家的孩子”
。好像真的存在一個永遠比自家孩子更優(yōu)秀,更完美的“別人家的孩子”
。其實
,認真的你,有沒覺知到
,他的前提假設是:你不如我
,我本來應該生出更優(yōu)秀的孩子的,他才配我的孩子
,而你,真差勁
。父母為了維護維護自己的自戀而不惜損害孩子的心靈
,而且還全然不自制,多么可怕的事實
。
例子二(從人的語言的讓植物死亡)說明我們的行為影響著我們的存活):我們像一棵樹
,吐口水,結果這樹
,真的就死了。
在南太平洋的所羅門群島有一些原住民用一種十分獨特的方式來砍伐原木
。假如樹木大到不能以斧頭砍倒,他任會以吼叫的方式砍樹
。帶有特殊能力的樵夫們就在天剛亮時,爬上一棵樹,突然間大聲對它尖叫
。他們一直這樣持續(xù)三十天,直到樹死了并倒下。這個理論是,用大聲叫喴的方式殺死樹靈
。根據(jù)村民的說法,這招總是奏效
。
印度片《心中的小星星》里面,有一段非常令人震撼的小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