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一個“被子疊好后不能靠墻”的規(guī)矩,或許就是媽媽留下的
,那時我們會看到一個小女孩兒因沒有疊被子而被母親訓(xùn)斥
,而后又被母親強迫將被子如是擺放的片斷,那時的她因被母親強迫而學(xué)會了強迫自己
,久而久之
,她把這一強迫帶入了自己的家庭,要求老公也要服從這種被強迫的經(jīng)驗
,否則,就不是愛她
。
又比如一個小女孩兒放學(xué)回家后獨自在家等父母
,可父母由于太忙而很晚未歸,與此同時
,外面下起了大雨
,閃電伴隨著黑夜,嚇得她蜷縮在墻角
,而且必須讓整個房間的燈全部亮著
。這個驚嚇的刺激并未因歲月而消失(心理學(xué)認為,時間什么都不能醫(yī)治)
。
長大后
,她成了家
,仍然讓那些燈亮著,即使身邊已經(jīng)有人陪伴
,即使天黑后并未下雨
,可那個刺激仍然在作用著她,當老公去關(guān)燈時
,她會覺得老公并不疼她
,就像父親當年只顧工作而不顧她一樣。然而她忘了
,或者說她根本來不及去想:她已經(jīng)長大成人
,已經(jīng)成家,應(yīng)該為這個家的電費負責(zé)
。是的
,一個孩子是不為電費負責(zé)的,只有成人才會考慮這些
。但如果老公把她當成人
,說到浪費電時,她亦會認為老公不愛她
。
愛我,就對我的一切負責(zé)
老天,這與愛有什么關(guān)系?不
,也有關(guān)系
,那是當年的愛,父母本應(yīng)給予女兒的關(guān)愛
,當女兒沒有得到后
,便把這未完成的心結(jié)遺留了下來,并要求另一個家庭成員為此負責(zé)
,他
,就是,也只能是老公
。
因此
,這時的妻子是真誠的,她真把老公視同父母一樣親近
,所以才會對老公有如對父母般的要求
。只不過她不敢,也無權(quán)要求父母
,便只能把矛頭對準娶自己的這個男人
。
站在這個立場,無法明確孰是孰非
,老公沒錯
,因為他節(jié)能
、理性,妻子呢?從真誠的角度出發(fā)
,她也沒錯
。因此,他們或許誤會了
,就是說
,他們雖然口中內(nèi)容一致,卻說的不是同一件事
,也就是我們過去常說的:“男人用理性思維
,女人用感性思維?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p>
用感性思維的時候
,一般不太講理,什么房
、電
、水、費
,什么應(yīng)該不應(yīng)該
,什么講不講理?只要我需要,我難受
,我就發(fā)作
,而且你必須無條件接受,誰讓你是我老公了
,誰讓你說你愛我了
,誰讓我也愛你了?當初你說愛我,就應(yīng)該滿足我的一切
,包括我的不講理
,難道你過去在騙我?
誰也沒騙誰
老公當然沒欺騙她,但她所謂的愛是感性的
,就像花前月下她的陶醉一樣
,其實那些景致與她無關(guān),可她就是將那些自然景致與自己的情緒結(jié)合在一起
,被自己或環(huán)境催眠,男生不是也同樣利用這些玩藝兒得到女生芳心的嗎?比如利用吉它或燭光贏得她的芳心……
,因此
,你用什么催眠對方,也自然受制于此
,就如同耶穌所說:“用刀傷人者
,必死于刀下
。”
這句話可能有點狠了
,不過足以說明道理
。換言之,女生沒因她變成了妻子就有所改變
,她仍然是感性的
,因為如果她講理,就不會被男生催眠和忽悠
,那些花前月下對她絲毫沒有效果
,當男生泡她的時候,跟她說:“你像花一樣美!”那個女生如果特別理性
,就會說:“花是植物
,與我何干?”
可她,或者說一萬個女生都不會這樣理性
,所以當這一萬個女生成為妻子時
,同樣需要自己和花一樣美,起碼在老公的心中
,自己永遠是一朵不凋謝的花
,而且這個家里永遠要成為花園,到處都充滿她的芳香
,這與男人的占有欲同出一轍
。
明白了,我的那幾位哥們兒其實在說:“我希望她婚前感性
,可婚后和我共同理性
。”這是什么?是希望對方符合自己的節(jié)奏
,同樣
,上述那些刁難老公的妻子也希望老公被自己同化,符合自己的游戲規(guī)則
。
沒錯
,他們都在游戲,在過家家
,無論是老公或妻子
,仍然把那個愛字按自己的理解硬安在對方頭上,卻對自己的角色轉(zhuǎn)換視而不見
。
其實配偶是個陌生人
其實
,婚姻與戀愛的不同,不僅在所謂的責(zé)任,更主要的
,是婚后
,你剛剛認識了一個人,雖然這個人曾是你的戀人
,可實質(zhì)上你根本不認識他(她)
,是的,你對他(她)一無所知
,他(她)是個完全的陌生人
,那個新鮮感才剛剛開始。
調(diào)整方案
婚姻是考驗一個人是否真正長大的試金石
,所謂長大有兩個含義
,一是包容,二是調(diào)整能力
。
包容不是一味遷就或隱忍
,而是“看著玩”,就如同大人看著孩子游戲一樣
,沒有什么對與錯或是與非
,就象父母可以包容孩子,而父母對孩子的愛是無私的
,所以包容才是愛的基礎(chǔ)
。
調(diào)整,就是“看到后
,引導(dǎo)他(她)和自己同步”
,這如同父母若讓孩子聽話,就對孩子說:“寶寶
,你真棒
,如果你能那樣,就更棒了!”如此
,孩子都會響應(yīng)父母的號召
,所謂的服從和同步也就達成了。
若讓女人理智
,就修復(fù)她的創(chuàng)傷
夫妻調(diào)整也同一樣
,只不過內(nèi)容要復(fù)雜一些,成人不像孩子那樣容易忽悠
,但成人都喜歡被催眠
,就是喜歡自己被對方當作孩子一樣遷就,是的
,如果你希望他(她)聽命于自己
,就要把對方當孩子
,如果他(她)不作孩子,你就作大人
,比如妻子必須開著燈時,老公先順著她
,然后在她熟睡時相擁而眠
,就像一個小女孩兒因大人晚歸而不敢睡覺時,有一個寬大的懷抱在保護她
,另外在其睡覺前
、下班后,或在廚房洗菜時
,抱住她
,就像電影《人鬼情未了》中的男女共同做一個泥塑一樣。久而久之
,她自然會“因得到安全感而理智起來”
,因為當一個女人完成了童年的心愿,修復(fù)了童年的不安
,就會放下恐懼
,進而朝前走,走到成年
,成年人是不可能不考慮家里的房
、電、水
、費的
。
若讓男人“斷奶”,就作一個完美的母親
同樣
,當妻子感覺老公總長不大
,而處處被動時,首先也要知道
,正是因為他的感傷和誠摯而深深打動了你
,那么,他滿足了你的控制欲
,滿足了你作一個母親
,或女皇,抑或是拯救他人的愿望
,所以你才嫁給他
,因此,他現(xiàn)在仍然沒變
,還是一個比較感性的男人
,那么只要你用感性催眠他,而不是用理性強迫他,他仍會就范(全身心地愛你)
,還會被你調(diào)動
。只不過,再調(diào)動時
,你要給他“軍權(quán)”
,讓他有自主權(quán),如果他不要
,或你認為他不具備
,就要強化,方法是:凡事先征求他的意見
,雖然這件事你已經(jīng)“內(nèi)定”
,也要給予他足夠的面子,以強化他的權(quán)威
,助他成長
。
如此,他會在你的規(guī)范和引導(dǎo)下一天天長大
,慢慢地“斷奶”
。要知道,戀母的男人一般都特別聰明
,只不過長期小大人的后果
,是力不從心,也就是有勁使不出來
。如果你能給他個出口
,他的潛力才能全部為你所用,正如他當年對其母的透支
。
沒有人贊同透支的做法
,只是要說明,如果妻子做到兩點
,一是適時地扮演好一個母親(適時接納他)
,二是作一個兒子的粉絲(認可他,但不要求和否定他)
,就會與老公的母親區(qū)分開來
,因為老公的母親一定要兒子透支(代替老公陪伴她),而你沒有
,這正是老公最想要的
,做到這一點,老公會感到無比輕松與愉快
,他會感到自己真正有了自尊
,從而也會自立起來
,因為,你這位“母親”才是他真正需要的
。
不要像父母一樣強迫施愛
事實證明
,當一個孩子被父母強迫規(guī)范時,都會覺得委屈
,都不太情愿
,所以那個無奈和不得不便被埋在心里?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赡菚r的父母都會說“是為了孩子好”。因此
,成人夫妻也會將這些個“為了你好”帶入關(guān)系里
,于是亦會搬來父母當年對自己的做法,來強迫和規(guī)范對方
,只以為動機好
,對方就應(yīng)該接受(像父母那樣)。卻忘了
,自己當年那個“不得不”和“無奈”
、“憤怒”等,也同樣被締造出來
,那么
,對方雖然不敢對抗父母,又怎么不遷怒于你呢?
其實
,這就是夫妻矛盾的最主要根源
,說白了,還是拜父母所賜——我們都認為父母無條件愛我們
,所以當我們無條件愛誰時
,就會把這種無條件的方式打包一同給予配偶。然而
,父母或許在“愛”我們的時候并沒有給到尊重
,難道我們也一樣在不尊重的前提下“愛”對方嗎?
所以婚姻是最佳的“脫敏”,正是“重新作人”的開始
,是長大成人的驗證
,無論是理性或感性,就看我們怎么玩
。反正無論你玩不玩
,都得玩下去,還不如輕松一些
,讓自己成為游戲的導(dǎo)演
,而不執(zhí)著于游戲和角色本身
。
心理解讀:
所以在婚姻里,每一對男女都會成長
,都會成為一個越來越完美的人
,在戀愛的時候,總歸是兩個熟悉的“陌生人”在生活
。因為男人和女人心中的對愛的看法都是不一樣的
,所以不是他變心了,而是你根本還沒有深刻的了解他
。因此只有在雙方結(jié)婚了之后
,通過彼此溝通和互相愛護,才能組建一個幸福的家庭
。
夫妻之間有真實的感情存在嗎?
感情沒有你想的那么單一
。因為感情涵蓋的方面很廣泛
,很豐富的。尤其是男女之間的感情
,不僅僅包含著相互欣賞
,彼此喜歡,也包含著“對方能夠滿足我的需求”這種被愛的需求
。 唯有相愛
,唯有雙方都懂得珍惜的人,才能維系長久幸福的感情
。
如果只是彼此欣賞
,喜歡,但這兩個人都很自私自利
,誰也不愿意付出
,那么,你認為這種感情可以長久嗎
?
所以想要你愛的那個人同樣愛你
,你必須滿足他的需求,包括精神上和物質(zhì)上
。
就像我們小時候
,希望被父母疼愛,我們也會盡量迎合父母的需要
,考試盡量考好一點
。
兩個相愛的人在一起時間長了,那種相濡以沫的親情就會滋長
,轉(zhuǎn)化為親情
。這時
,兩者之間既有愛情,又有親情
,所以更加難以分開
。大家都習(xí)慣了彼此擁有的生活,精神上也越來越依賴對方
。所以
,會更加希望“白頭到老”,永遠都不要分開
。他們之間的喜劇
,說明了真情可貴,也說明了他們可以彼此滿足
,更說明了多數(shù)人在本質(zhì)上是安于現(xiàn)狀
,知足常樂的。
人的社會性是大于動物性的(在能夠填飽肚子的狀態(tài)下)
。所以,動物本能的需求會被理性一再的壓制
。尤其是30歲以上的男女
,對異性的好奇已經(jīng)減弱,動物性越來越淡
,所以感情
,家庭會更加穩(wěn)定。
人的社會性
,決定了他的責(zé)任感
,要大于個人欲望。所以更多的人選擇了以家庭為重
。個人對別的異性的欲望放在一邊
。沒有人不渴望激情永在,但是
,極少人會拋棄溫暖的家庭
,去尋找所謂的激情。更何況那些所謂的激情
,都是虛幻一場
,空的東西,為何還要去追求呢
?
你可以把感情解釋成利用與被利用的關(guān)系
,但你無法否認,我們每個人都需要感情
,我們每個人
,無時無刻不在利用他人
,以及被他人利用。
利用與被利用
,并無對錯
,更不丑陋。這是人在幾萬年的進化中
,發(fā)展出來的合作關(guān)系
。可以理解為:“社會性”
畢竟
,誰愿意像魯濱遜一樣生活呢
?
我更愿意把出軌解釋成“考試舞弊”,道德對人性的約束減輕所致
。
我更愿意把離婚解釋成“對錯誤的修正”
,封建思想對人性的約束減輕所致。
樓主你說呢
?
我打了那么多字
,最后才發(fā)現(xiàn),原來樓主的問題并不是在追問感情
。
。。
。而是因為你自己的感情所托非人
。導(dǎo)致你懷疑起感情來。 感情失敗并不可怕
,可怕的是跌倒了就失去信心
,否定感情。就像某些人做生意
,虧本一兩次之后
,從此自暴自棄“我不是做生意的料”。
其實
,那個人說愛你
,并不可信。因為她所做的事
,證明了她毫無誠信可言
。她無法約束她自己的“動物性”。一個連自己都管不住的人
,怎么能得到別人的信任呢
?
所以我從來不會輕信別人的“愛的表白”,我只看對方為了做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