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女性精神出軌成時尚
唐代人要求的節(jié)婦的節(jié)
,和后世還是不太一樣的,只是對肉體的貞操看得比較重唐代婦女的貞操觀念是比較淡薄的
再來看《新唐書列女傳》
在談完了大道理之后
李德武妻裴
這個故事應該是唐代比較極端的例子了。為了守節(jié)
其實撰寫《新唐書》的作者也有耳目未到的地方
,比如《全唐詩》就收錄了一個真正白刃不能移的女詩人程長文的詩篇。因為寫得頗好,就全文摘錄了(本人這樣的做法可絕對不是為了賺稿費,而是愛敬女同胞的緣故,因為這本《性的歷程》中,男人的話實在太多了,包括作者本人,在這里一起鄙視一下哈)。妾家本住鄱陽曲
,一片貞心比孤竹。當年二八盛容儀,紅箋草隸恰如飛。盡日閑窗刺繡坐
海燕朝歸衾枕寒,山花夜落階墀濕
一命任從刀下死
血濺羅衣終不恨
朱唇滴瀝獨銜冤,玉箸闌干嘆非所
高髻不梳云已散,蛾眉罷掃月仍新
。三尺嚴章難可越,百年心事向誰說。但看洗雪出圜扉
,始信白圭無玷缺。 (《獄中書情上使君》)此女的生平事跡其實不詳,不過
,從詩篇的內容可知,年少二八之時是個容顏極美的女子,出嫁之后,可能是夫君外出不歸,一直獨守空閨,有一個好色的登徒子居然手持白刃闖入其家,程長文寧死不從,以至于血濺羅衣,但在她的拼死反抗下,這個登徒子沒有得逞?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當然了
,這種激烈的反抗的精神即便是現代,我們也還是提倡的,畢竟還是關乎婦女本人的個人意志。僅僅把著眼點放在守貞守節(jié)上,那是男人的自我臭美,不足為訓。其實
,唐代的烈女對貞節(jié)注重起來當是在中唐之后,這種注重和儒家大師韓愈等人提倡的復古潮流不無關系。由于藩鎮(zhèn)割據,中央政府如何與藩鎮(zhèn)爭奪人民的向心力呢?首先是付諸武力解決,如憲宗的元和中興,可惜曇花一現,之后只能依賴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高調宣傳了,宣傳那些忠臣孝子,比如韓愈對玄宗時期堅守睢陽的張巡的推崇。對男子要求盡忠盡孝,那么相應地,對女子的要求則是守貞守節(jié)了。我們這里不妨來看看韓孟詩派(韓孟詩派是中唐時期與新樂府運動同時崛起的一個影響較大的詩派,其代表人物是韓愈
、孟郊)的領軍人物孟郊的代表作,就很有道學家的氣息了。貞婦貴徇夫
,舍生亦如此。波瀾誓不起,妾心井中水。 (《烈女操》)一女事一夫
,安可再移天。君聽去鶴言,哀哀七絲弦。 (《去婦》)不過,唐代人要求的節(jié)婦的節(jié)
,和后世還是不太一樣的,只是對肉體的貞操看得比較重,至于精神上的出軌,好像還是一件風雅事。像唐詩里頭,就有不少詩人和有夫之婦的酬唱文字,這樣的例子我就不多舉了。這里只和大家分享唐詩三百首里頭比較出名的一首:君知妾有夫,贈妾雙明珠
。感君纏綿意,系在紅羅襦。妾家高樓連苑起
,良人執(zhí)戟明光里。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擬同生死。
還君明珠雙淚垂
寫下這首詩的是中唐詩人張籍,他是貞元十五年(799年)進士
然而這位唐代被虛擬出來的節(jié)婦
這種讓人崩潰的觀念的并不是瞿佑的故作高明之舉
,我們不妨來看看明清兩代詩歌選本對此詩的評價:彼婦之節(jié)
,不幾岌岌乎? (唐汝詢《唐詩解》)節(jié)婦之節(jié)危矣哉
! (賀貽孫《水田居詩筏》)然玩辭意
,恐失節(jié)婦之旨,故不錄。 (沈德潛《唐詩別裁集》)只是
,我們不能想當然地說,唐汝詢、賀貽孫、沈德潛三個人都是老頑固、保守派畢竟世易時移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yeshi/14550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
上一篇:
慈禧的日本粉絲是如何追星的,
下一篇:
康有為竟是炒房高手一年狂賺十萬銀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