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道家修行中
,有兩個非常關(guān)鍵的詞,分別是“眾生”,“度人”。從一家思想流派進而成為一門宗教,道教肩負著的“普度人無量”的社會屬性是絕對不能忽視的。道教創(chuàng)立之初,便種下了對生命關(guān)愛的種子。《太平經(jīng)》中寫道:“凡天下人死亡,非小事也
,一死,終古不得復見天日?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而這一點
,也正是道教所提倡的神仙信仰之所以被普羅大眾廣泛接受的一大原因。相比起其他宗教
,道教是一個實踐屬性更強的宗教。它不只是教人信仰,更要教人具體的技術(shù)操作。當然
,在特定的年代中,道教中的技術(shù)派仍然屬于上層人士的專屬,但這并不等于勞苦大眾就不具備修道成仙的基礎(chǔ)和條件。道教認為
,道生天地萬物因此
,復歸于道樸,找到本身所含有的道性,這便是道祖所說的“復歸于嬰兒”,“道法自然”的道理。在道祖的語境中
,嬰兒只是一種比喻,意指道體和外相之間不存在矛盾不等的狀態(tài),這個狀態(tài)是自然而然的,所以叫做“自然”。我們在成長的過程中
,因之種種誘惑而升起無窮盡的欲求,所以本性的自然狀態(tài)會有意無意地被蒙蔽、被丟卻。所以修行的道理,即是在教會我們剝除層層的偽裝,回到那顆本初的心,那顆所有人與一切物皆是同一的道心道性。問:怎樣才能知道自己的道心道性如何呢?
又問:盡管人人秉道而生
,但若是道性已被蒙塵,雖然損之又損,究竟損到何處才能見到本真呢?要回答這兩個問題
,要先明白道教修行實踐的基本道理是什么。道教講修行
道生蒼天,有了陰晴雨雪
世人在解讀這一句話時
如此解讀
道生萬物又在萬物之中
修行的理
在此基礎(chǔ)上再去理解道教的“天人合一”的理念
正是因為人與天地萬物都具有共同的道性
如果通過現(xiàn)世的修行而使自己明悟出自身的道性,從理論上講
此時
,則要明確一點,“欲”和“需求”有著本質(zhì)上的不同。道教講的修行,在于自利利他讀“道德經(jīng)”
勸善,向來是道教修行的***門
若因度人功大而受歷世香火
老修行告誡說
道理雖大
,行道則小。小處修持,功德自成。與諸君共勉!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zhuzibaijia/15768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
上一篇:
放下便是擁有(深度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