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搭于腹前掩于袖中)茶師與侍者行禮時都應(yīng)合手而鞠躬
。
儀式:
待客賞境(茶境)——茶藝前
,主客聚齊,主人與客人依次行禮問安
,一般是客人行禮,主人答禮
。主人招待客人
,陪其談話
,順便請客人參觀茶室
,主人向客人展示自己的布置
,并請客人點評,作為話題
。
品初禮茶——茶藝開始前,主客落座
,這時都不再講話
,茶師率其侍女進
,到桌前
,橫列一排鞠躬致敬,主客起身答禮
,然后皆落座。茶會便正式開始
。
凈手焚香——侍女先捧水盆進
,茶師凈手(象征性)然后依次走到客人跟前
,先客后主
,主客也需凈手。古代人認為茶事是心誠莊重的
,同時亦要保持清潔,凈手無疑已等于凈心)然后茶師點燃香爐
,一放于自己桌上
,一讓侍女放于客人坐中間的矮案上
。靜氣之香在茶文化中是必不可少的
,除了增添意境外
,還利于調(diào)節(jié)氣氛,增添平和的氣息
,更利于在座人們心靈之間的聯(lián)系交流。
展示茶具——然后茶師將茶具放于案上
,侍女捧案將茶具(主要是茶杯)分發(fā)給客人供其觀賞點評
。
洗茶
巖泉初沸——第一步先煮水
,泡茶道直接用開水沖泡茶葉末即可
。(唐宋時期的煎茶法則是將茶餅直接煮成茶湯,因此第一步需要“搗茶-煮茶-調(diào)茶”
,用茶勺取茶葉放入茶罐中,用茶搗將茶葉搗碎
,搗時要慢
,細,雅;再將茶葉放入茶爐中
,注入開水煮茶;煮好后,用茶拌輕調(diào)茶湯
,盛起復(fù)放回
,調(diào)法很有技藝)
。
洗茶 孟臣三沐——水開(茶湯煮好)后
,用茶漏盛開水輕輕淋洗于茶壺上(謂之溫壺);再打開茶爐,用茶漏盛茶湯注入茶壺中
,盡量注過多量的水
,然后用壺蓋輕輕一掃
,茶湯順流淋滿壺身(沖泡);然后蓋上壺蓋,再盛茶湯淋壺身(使茶壺里外皆有茗香)
。(在沒興用茶壺泡茶之前,直接用茶漏將煮好得茶湯淋于茶杯上
,也為三淋
,第一步用開水輕淋杯身,第二步注入茶湯
,第三步復(fù)用茶湯整個淋之
,淋法有技藝,或沖或滴
,或緊或慢)后來有了茶壺,不同茶器質(zhì)料泡茶時能更加有利于保存味道
,例如紫砂
,還有一種茶壺
,頂蓋處有孔
,這樣是使茗香能散發(fā)出來,同時又利于蒸發(fā)味佳
,明茶藝愛用露孔散氣,稱之為“茗香壺”
。
洗杯-溫杯-熏杯——與料理茶壺是一樣的
,茶杯也需要溫-洗-薰,這邊用精致的茶壺還須泡上一些時間
,先取出手帕(最好為綢巾)放于桌上疊成小方,逐個擦拭茶杯
,再用茶夾夾杯依次放入茶洗中過水清洗
,再夾茶杯于茗氣前滾熱溫燙
,最后將茶杯放于香爐前熏香靜氣
。
盛湯倒茶——茶泡好后,依次往茶杯里注水
,玉液回壺,如果茶壺是“茗香壺”的話
,還可將茶杯里的水重新澆回茶壺中
。 茶香合壁、遞手傳香——回壺后
,再次注入茶水,這回將聞香杯蓋于其上
,左手托起
,右手覆于杯上
,端至胸前
,左右晃三次
,是為茶茗之香與茶氣之香交合在一起,然后取下聞香杯
,雙手端于鼻前,捻轉(zhuǎn)而嗅
,然后侍女再將聞香杯奉與客人
,客人依次如狀品嗅
。
奉茶——將所有茶杯注上茶水后
,取聞香杯覆于其上,再取絲帕覆茗香上反復(fù)靜氣
,然后將絲帕放于左手,用右手折疊
,將茶杯放于絲帕上
,然后雙手放茶杯于案上(用絲帕墊茶杯主要是怕燙手,而且一些好質(zhì)的絲料隔熱
,至于動作,則是為了好看
,同時亦要講究奉茶時的幽雅禮儀)
,然后侍女捧案依次奉于客人,先客后主
。侍女奉茶時,應(yīng)舉案至眉一下
,以示尊敬
,客人原座躬身答禮
,方可接過案
。
品茶——品茶時,先合香;茶師示意
,眾人左手托杯
,右手覆于杯上
,一起端于胸前晃動三次
,謂之茗氣合香
。再聞香;右手取下聞香杯
,左手托于鼻前,捻轉(zhuǎn)而嗅
,然后才是品茗;左手端起茶杯(連帶絲帕),端至嘴前
,右手將茶杯于絲帕上轉(zhuǎn)三圈
,謂之觀湯色,然后遮注杯前部而飲(其實不只茶道時這樣
,古人無論喝酒還是品茶,都要將手遮于杯前部
,防御品飲時的不雅觀)然后放下
。(對于品茶時動作最為注意,也算是整個茶藝中唯一要求行儀
,規(guī)矩得體的地方吧,先前都不是注意動作的
,最多是“弄茶”一做一觀而已
,因此
,品茶時左手右手等動作
,是為注意的)品飲一共舉三次。
因品茶至多三口
,亦不能大口喝,只能細細抿之
,一品苦澀
,二品甜膩,三細細回味
。
品道——品完三口茶后
,將茶杯放于自己桌上,眾人靜肅一段時間
,不僅回味剛才喝過的茶,也默默感受這一切。
禮盡謝茶——最后賓主起立
,茶師及侍女橫列一排行禮
,主客回禮,一同謝茶
。茶師走后,主客留下來細細賞香品茶
,或聽琴悅耳
,或高談闊論,或安靜思考
,靜靜感悟這茶境,感受這寧靜致遠的氛圍
,客散后
,主人相送至門外
,也算是品茶會圓滿成功的舉行了吧
。
【飲茶禮節(jié)】
鞠躬禮
鞠躬禮是我國自古以來就有的茶道禮儀,根據(jù)彎腰的不同
,分為真禮、行禮
、草禮三種
。真禮用于主客之間,行禮用于客人之間
,草禮用于說話前后。
站式鞠躬
真禮以站姿為準備
,將相搭的兩只手逐漸分開
,貼著大腿根往下滑
,手指尖部觸及膝蓋的上沿為止
。上半身由腰部開始傾斜,頭
、背、腿呈現(xiàn)出90℃的姿勢
,慢慢直起身子
,鞠躬要與呼吸配合,彎腰下傾的時候吐氣
,直起上身的時候吸氣
。
行禮的基本姿勢與真禮相同
,雙手滑于大腿中部,頭
、背與腿部呈現(xiàn)出120℃的夾角
。
草禮的基本姿勢與真禮相同
,頭
、背與腿部呈現(xiàn)出150℃的夾角。
坐式鞠躬
真禮以坐姿為準備
,雙手搭于膝蓋上,腰部前傾
,頭
、頸、背都呈現(xiàn)出弧形的狀態(tài)
。
行禮以坐姿為準備,與真禮差不多
,但是位置稍低
。
草禮即雙手平放在大腿上
,稍微欠身即可
。
跪式鞠躬
真禮的跪式鞠躬,以跪姿為準備
。背部保持平直,上半身向前傾倒
,雙手從膝蓋上逐漸下滑
,雙手著地,雙手手指相對
。行禮的時候要配合呼吸,彎腰向前
,抬身時需要吐氣
。前傾的時候
,身體與膝蓋之間的距離只容一個拳頭
。
行禮的基本姿勢與真禮相同
,身體傾斜程度為55℃。
草禮的基本姿勢與真禮相同
,身體傾斜程度為65℃。
伸掌禮
這是茶道中使用最多的禮儀
,多用于主人向客人請茶的時候使用
,表示“請”或者“謝謝”的含義。兩人對坐時
,伸出左手,四指并攏
,虎口分開
,側(cè)斜于敬奉的物品旁側(cè)
。對坐時候
,左側(cè)坐伸出左掌,右側(cè)坐伸出右掌
。在飲茶的時候
,男性應(yīng)該多照顧女性
。
寓意禮
鳳凰三點頭:每次泡茶沖水的時候
,需要高提水壺向茶壺內(nèi)注水,上下提拉水壺
,反復(fù)三次,表示一種敬禮
。
放置茶壺的時候
,茶壺嘴不能對著客人,這樣表示請客人離開
。
如果使用的茶杯有柄,就應(yīng)該便于客人取用
,放置于右側(cè)
。對坐的時候
,左利手的客人可以自行調(diào)換
。
提壺倒水的方向也是一種語言
。右手提茶壺需要逆時針轉(zhuǎn)來表示歡迎,左手需要順時針表示歡迎
。如果方向相反,就意味著送客(送客也在三泡之后
,中途送客很不禮貌)
。
【茶道注意事項】
1、茶具要清潔
家里賓客來訪
,先讓坐,后備茶
。沖泡茶前,一定要把茶具清洗干凈
。清洗干凈后最好再用開水燙一下茶壺、茶杯
。這是禮誠待客最基本的禮儀規(guī)矩
。
2、茶水濃度要恰當
泡茶
,茶葉用量要適當,不宜過多
,也不宜太少
。茶葉過多,.com茶味過濃;茶葉太少
,泡出的茶沒有味道。泡茶前
,不妨先問問賓客的飲茶習(xí)慣
,再根據(jù)客人的口味濃淡習(xí)慣沖泡。
3
、七分茶三分情
俗語有說:七分茶三分情,茶滿欺客
。倒茶給賓客
,無論是大杯小杯,都不宜倒得太滿
,以倒七分滿為宜
,留下三分人情給客人是禮法。
4
、端茶要得法
中國的傳統(tǒng)習(xí)慣是只要兩手健全,都必須用雙手給客人端茶
。此外
,雙手端茶也要有講究,有杯耳的茶杯
,一般是用一只手抓住杯耳,另一只手托住杯底
,把茶端給客人
。
5、添茶要及時
要時刻關(guān)注客人的杯子
,需要添茶時,要義不容辭及時去添茶
。添茶時
,必須先給客人添茶,最后再給自己添
。
茶道茶藝表演步驟介紹
茶道表演是我國的一種傳統(tǒng)特色文化,彰顯中國茶文化的博大精深
,同時還能完美地展示茶藝師的魅力
,下面是我精心為你整理的茶道茶藝表演步驟
,一起來看看
。
茶道茶藝表演步驟 1、神入茶境
沏茶前
,茶藝師先備好茶具,然后用清水把手清洗干凈
。茶藝師必須儀容端正
,以平靜、愉悅的心情進入茶境
。
2、展示茶具
茶藝師為大家展示備好的茶具
,茶具一般包括有:茶匙
、茶斗
、茶夾、茶通
,以及號稱“茶房四寶”的爐、壺
、甌杯和托盤
。3、烹煮泉水
取泉水放壺里置爐上煮
,適度的水溫,才更能體現(xiàn)茶葉獨特的香韻
。
4
、淋霖甌杯
淋霖甌杯又叫熱壺燙杯
,是指用煮好的沸水清洗蓋甌
、茶杯等。
5
、觀音入宮
茶藝師右手拿起茶斗盛裝茶葉,左手拿起茶匙把名茶裝入甌杯里
。
6、懸壺高沖
茶藝師提起水壺
,對準甌杯
,以低斟高沖的方式注入沸水
,使茶葉隨著水流的旋轉(zhuǎn)而充分舒展
。
7、春風(fēng)拂面
茶藝師左手提起甌蓋
,輕輕地在甌面上繞一圈
,把浮在甌面上的泡沫刮起
,然后右手提起水壺把甌蓋沖洗干凈
。
8、甌里醞香
沖泡茶葉
,須靜待一至兩分鐘才能充分地釋放出茶葉獨特的香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