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藝的6個基本要素
茶藝的6個基本要素:人、茶
、水
、器
、境
、藝
。茶藝的標(biāo)準(zhǔn)
,必須人、茶
、水
、器
、境
、藝俱美,做好每一個要素才能使茶藝達(dá)到盡善盡美的境界
。
茶藝的6個基本要素:

1.人
人是茶藝最根本的要素
,同時也是景美的要素。在茶藝諸要素中茶由人制
、境由人創(chuàng)、水由人鑒
、茶具器皿由人選擇組合、茶藝程序由人編排演示
。
2.茶
唐代詩人杜牧在《題茶山》一詩中贊道:“山實東南秀,茶稱瑞草魁
。”在茶藝中賞析茶之美
,不僅是欣賞茶的色、香、味、形之美
,還要欣賞茶的名字
,譬如廬山云霧
、恩施玉露、南京雨花
、顧渚紫筍
、碧螺春、大紅袍等
。
對于茶葉的外形美,審評師的專業(yè)術(shù)語有“顯毫”“勻齊”“細(xì)嫩”“緊秀”“緊結(jié)”“渾圓”“圓結(jié)”“挺秀”等
。
茶葉的色澤
,給人一種質(zhì)量的美感。茶色之美包括干茶的茶色
、葉底的顏色以及茶湯的湯色三個方面
。在茶藝中主要是鑒賞茶的湯色之美。不同的茶類應(yīng)具有不同的標(biāo)準(zhǔn)湯色
。在茶葉審評中常用的術(shù)語有:“清澈”表示茶湯清凈透明而有光澤
;“鮮艷”表示湯色鮮明而有活力;“鮮明”表示湯色明亮略有光澤
;“明亮”表示茶湯清凈透明;“乳凝”表示茶湯冷卻后出現(xiàn)的乳狀渾濁現(xiàn)象
;“渾濁”表示茶湯中有大量懸浮物,透明度差
,是劣質(zhì)茶的表現(xiàn)。
對于茶葉湯色具體色澤按審評專業(yè)術(shù)語有嫩綠
、黃綠
、淺黃、深黃
、橙黃、黃亮
、金黃、紅艷
、紅亮
、紅明、淺紅
、深紅、棕紅
、暗紅
、黑褐
、棕褐
、紅褐、姜黃等等
。
3.水
鄭板橋?qū)懹幸桓辈杪?lián):“從來名士能評水,自古高僧愛斗茶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边@副茶聯(lián)生動地說明了“評水”是茶藝的一項基本功
。早在唐代
,陸羽在《茶經(jīng)》中對宜茶用水就做了明確的規(guī)定。他說:“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
、井水下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泵鞔牟枞藦堅丛凇恫桎洝分袑懙溃骸安枵撸褚?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水者
,茶之體也。非真水莫顯其神
,非精茶曷窺其體?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币陨险撌鼍f明了在茶藝中精茶必須配美水,才能給人至高的享受
。水以“清
、輕、甘
、冽、活”五項指標(biāo)俱全才稱得上宜茶美水
。
4.器
視覺效果好的茶具,其工藝美術(shù)效果令人嘆為觀止
。在茶藝中,要以道馭藝
,用無形的茶道去指導(dǎo)茶藝
。受“美食不如美器”思想的影響
,我國自古以來無論是飲、還是食
,都極看重“器”之美
。到了近代,茶的品種已發(fā)展到六大類
,上千種,而茶具更是琳瑯滿目
,美不勝數(shù)
。
5.境
唐代詩人王昌齡的《詩格》中說:“處身于境,視境于心?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撊徽浦校缓笥盟?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了然境象
,故得形似?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逼浜笾袊妼W(xué)一貫主張:“一切景語皆情語
,融情于景
,寓景于情,情景交融
,自有境界?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敝袊杷囈笤谄凡钑r要做到環(huán)境
、藝境、人境
、心境四境俱美。
6.藝
茶藝的“藝”之美
,主要包括茶藝程序編排的內(nèi)涵美和茶藝表演的動作美
、神韻美以及服裝道具美等。茶藝表演的動作美和神韻美強(qiáng)調(diào)茶藝首先是一門生活藝術(shù)而不是舞臺藝術(shù)
,其目的之一是使茶藝的愛好者們對茶藝藝術(shù)有正確的認(rèn)識,這樣在表演時才能準(zhǔn)確地把握個性
,掌握尺度
。
泡好一壺茶需要掌握茶藝的六個要點(diǎn)分別為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
茶藝要有六個要點(diǎn);要有‘人’
,‘茶’
,‘水’,‘器’
,‘境’,‘藝’
。是缺一不可的
,
人之美
;人是萬物之靈
,要有儀表美,語言美
,風(fēng)度美
,心靈美才能體現(xiàn)茶藝的美。
茶之美
;茶的名稱美
,茶的外形美
,茶的顏色美,茶的香之美
,茶的味之美
。
水之美;水質(zhì)的美
,水的鑒賞,水的分類
。
器之美;茶具的外形
,茶具的種類
,茶具的組合。
境之美
;環(huán)境美
,藝境美
,人境美,心境美
。
藝之美
;茶藝表演的動作美和神韻
。
參考資料見百度快照(原帖已經(jīng)被刪
,只能看到快照,以下部分全部粘貼到瀏覽器里面看,不要電擊):
/c?m=9f65cb4a8c8507ed4fece763105392230e54f7227d9680453ec3933fc239045c033db4fe6178505380936b6776ed131efdf142346c5537b6edcb8a4cd7b9866d72c8713b676c865665d90ed9cb5153c637912afed919f0c9832592dec5a5de4325c844040a9781884d741fdd1ffa0345e7b19838022910ad9e43728f5e605e9e3440c7508fe0251d7496f7ad4b3ac23da6630697de22c13405c463b31f6a3334a05bc602462641f73e57e8374a13929a4a962e6e3426a148c2aeb1c1fc388dcbea408f8ccbb85992&p=8b2a9213969d11a05be8e637484a&user=baidu#baidusnap0
茶藝基本知識,如何才是個合格茶藝員呢
茶藝基本知識
茶藝
,是指如何泡好一壺茶的技術(shù)和如何享受一杯茶的藝術(shù)。日常生活中
,雖然人人都能泡茶
、喝茶
,但要真正泡好茶
,喝好茶卻并非易事。泡好一壺和享受一杯茶也要涉及到廣泛的內(nèi)容
,如識茶
、選茶
、泡茶
、品茶、茶葉經(jīng)營
、茶文化
、茶藝美學(xué)等。因此泡茶
、喝茶是一項技藝、一門藝術(shù)
。泡茶可以因時
、因地
、因人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方法
。泡茶時涉及茶
、水
、茶具、時間
、環(huán)境等因素
,把握這些因素之間的關(guān)系是泡好茶的關(guān)鍵。
第一節(jié)泡茶要素
茶葉中的化學(xué)成分是組成茶葉色
、香、味的物質(zhì)基礎(chǔ)
,其中多數(shù)能在沖泡過程中溶解于水,從而形成了茶湯的色澤
、香氣和滋味
。泡茶時,應(yīng)根據(jù)不同茶類的特點(diǎn)
,調(diào)整水的溫度,浸潤時間和茶葉的用量
,從而使茶的香味
、色澤
、滋味得以充分的發(fā)揮
。綜合起來,泡好一壺茶主要有四大要素:第一是茶水比例
,第二是泡茶水溫,第三是浸泡時間
,第四是沖泡次數(shù)
。
一
、茶水比例
1.茶的品質(zhì):
茶葉中各種物質(zhì)在沸水中浸出的快慢與茶葉的老嫩和加工方法有關(guān)
。氨基酸具有鮮爽的性質(zhì),因此茶葉中氨基酸含量多少直接影響著茶湯的鮮爽度
。名優(yōu)綠茶滋味之所以鮮爽
、甘醇
,主要是因為氨基酸的含量高和茶多酚的含量低
。夏茶氨基酸的含量低而茶多酚的含量高,所以茶味苦澀
。故有“春茶鮮
、夏茶苦”的諺語。
2.茶水比例:
茶葉用量應(yīng)根據(jù)不同的茶具
、不同的茶葉等級而有所區(qū)別
,一般而言
,水多茶少,滋味淡?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徊瓒嗨?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茶湯苦澀不爽。因此
,細(xì)嫩的茶葉用量要多;較粗的茶葉
,用量可少些
,即所謂“細(xì)茶粗吃”“精茶細(xì)吃”
。
普通的紅
、綠茶類(包括花茶),可大致掌握在1克茶沖泡50~60毫升水
。如果是200毫升的杯(壺)
,那么,放上3克左右的茶
,沖水至七八成滿,就成了一杯濃淡適宜的茶湯
。若飲用云南普洱茶,則需放茶葉5~8克
。
烏龍茶因習(xí)慣濃飲
,注重品味和聞香
,故要湯少味濃
,用茶量以茶葉與茶壺比例來確定
,投茶量大致是茶壺容積的1/3至1/2
。廣東潮、汕地區(qū)
,投茶量達(dá)到茶壺容積的1/2至2/3
。
茶
、水的用量還與飲茶者的年齡
、性別有關(guān),大致說
,中老年人比年輕人飲茶要濃,男性比女性飲茶要濃
。如果飲茶者是老茶客或是體力勞動者
,一般可以適量加大茶量
;如果飲茶者是新茶客或是腦力勞動者
,可以適量少放一些茶葉
。
一般來說,茶不可泡得太濃
,因為濃茶有損胃氣
,對脾胃虛寒者更甚
,茶葉中含有鞣酸
,太濃太多,可收縮消化黏膜
,妨礙胃吸收,引起便秘和牙黃
,同時,太濃的茶湯和太淡的茶湯不易體會出茶香嫩的味道
。古人謂飲茶“寧淡勿濃”是有一定道理的。
二
、沖泡水溫
據(jù)測定
,用60℃的開水沖泡茶葉,與等量100℃的水沖泡茶葉相比
,在時間和用茶量相同的情況下,茶湯中的茶汁浸出物含量
,前者只有后者的45%~65%。這就是說
,沖泡茶的水溫高
,茶汁就容易浸出
;沖泡茶的水溫低,茶汁浸出速度慢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袄渌莶杪凉狻?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
泡茶的茶水一般 以落開的沸水為好,這時的水溫約85℃
。滾開的沸水會破壞維生素C等成份,而咖啡堿
、茶多酚很快浸出
,使茶味會變苦澀
;水溫過低則茶葉浮而不沉,內(nèi)含的有效成分浸泡不出來
,茶湯滋味寡淡,不香
、不醇、淡而無味
。
泡茶水溫的高低
,還與茶的老嫩
、松緊
、大小有關(guān)。大致說來
,茶葉原料粗老
、緊實
、整葉的
,要比茶葉原料細(xì)嫩
、松散、碎葉的
,茶汁浸出要慢得多,所以
,沖泡水溫要高。水溫的高低
,還與沖泡的品種花色有關(guān)。
具體說來
,高級細(xì)嫩名茶,特別是高檔的名綠茶
,開香時水溫為95℃,沖泡時水溫為80℃~85℃
。只有這樣泡出來的茶湯色清澈不渾
,香氣純正而不鈍,滋味鮮爽而不熟
,葉底明亮而不暗,使人飲之可口
,視之動情
。如果水溫過高
,湯色就會變黃
;茶芽因“泡熟”而不能直立,失去欣賞性
;維生素遭到大量破壞
,降低營養(yǎng)價值
;咖啡堿
、茶多酚很快浸出,又使茶湯產(chǎn)生苦澀味
,這就是茶人常說的把茶“燙熟”了
。反之
,如果水溫過低,則滲透性較低
,往往使茶葉浮在表面
,茶中的有效成分難以學(xué)浸出,結(jié)果
,茶味淡薄,同樣會降低飲茶的功效
。大宗紅、綠茶和花茶
,由于茶葉原料老嫩適中
,故可用90℃左右的開水沖泡。
沖泡烏龍茶
、普洱茶和沱茶等特種茶,由于原料并不細(xì)嫩
,加之用茶量較大,所以
,須用剛沸騰的100℃開水沖泡
。特別是烏龍茶為了保持和提高水溫
,要在沖泡前用滾開水燙熱茶具;沖泡后用滾開水淋壺加溫
,目的是增加溫度,使茶香充分發(fā)揮出來
。
至于邊疆兄弟民族喝的緊壓茶
,要先將茶搗碎成小塊
,再放入壺或鍋內(nèi)煎煮后,才供人們飲用
。
判斷水的溫度可先用溫度計和計時器不測量
,等掌握之后就可憑經(jīng)驗來斷定了
。當(dāng)然所有的泡茶用水都得煮開
,以自然降溫的方式來達(dá)到控溫的效果。
三
、沖泡時間
茶葉沖泡時間差異很大
,與茶葉種類
、泡茶水溫
、用茶數(shù)量和飲茶習(xí)慣等都有關(guān)。
如用茶杯泡飲普通紅
、綠茶,每杯放干茶3克左右
,用沸水約150~200毫升,沖泡時宜加杯蓋
,避免茶香散失
,時間以3~5分鐘為宜
。時間太短
,茶湯色淺淡;茶泡久了,增加茶湯澀味,香味還易喪失
。不過
,新采制的綠茶可沖水不加杯蓋
,這樣湯色更艷。另用茶量多的
,沖泡時間宜短
,反之則宜長
。質(zhì)量好的茶
,沖泡時間宜短,反之宜長些
。
茶的滋味是隨著時間延長而逐漸增濃的
。據(jù)測定
,用沸水泡茶
,首先浸提出來的是咖啡堿、維生素
、氨基酸等
,大約到3分鐘時
,含量較高
。這時飲起來,茶湯有鮮爽醇和之感
,但缺少飲茶者需要的刺激味。以后
,隨著時間的延續(xù)
,茶多酚浸出物含量逐漸增加。因此
,為了獲取一杯鮮爽甘醇的茶湯
,對大宗紅
、綠茶而言,頭泡茶以沖泡后3分鐘左右飲用為好
,若想再飲
,到杯中剩有三分之一茶湯時
,再續(xù)開水
,以此類推。
對于注重香氣的烏龍茶
、花茶
,泡茶時
,為了不使茶香散失
,不但需要加蓋,而且沖泡時間不宜長
,通常2~3分鐘即可
。由于泡烏龍茶時用茶量較大
,因此
,第一泡1分鐘就可將茶湯傾入杯中,自第二泡開始,每次應(yīng)比前一泡增加15秒左右
,這樣要使茶湯濃度不致相差太大
。
白茶沖泡時
,要求沸水的溫度在70℃左右,一般在4~5分鐘后
,浮在水面的茶葉才開始徐徐下沉
,這時,品茶者應(yīng)以欣賞為主
,觀茶形,察沉浮
,從不同的茶姿、顏色中使自己的身心得到愉悅
,一般到10分鐘
,方可品飲茶湯
。否則
,不但失去了品茶藝術(shù)的享受
,而且飲起來淡而無味
,這是因為白茶加工未經(jīng)揉捻,細(xì)胞未曾破碎
,所以茶汁很難浸出,以至浸泡時間須相對延長
,同時只能重泡一次。
另外
,沖泡時間還與茶葉老嫩和茶的形態(tài)有關(guān)
。一般說來
,凡原料較細(xì)嫩
,茶葉松散的
,沖泡時間可相對縮短
;相反,原料較粗老
,茶葉緊實的,沖泡時間可相對延長?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傊瑳_泡時間的長短
,最終還是以適合飲茶者的口味來確定為好。
四
、沖泡次數(shù)
據(jù)測定
,茶葉中各種有效成分的浸出率是不一樣的
,最容易浸出的是氨基酸和維生素C
;其次是咖啡堿、茶多酚
、可溶性糖等
。一般茶沖泡第一次時
,茶中的可溶性物質(zhì)能浸出50~55%
;沖泡第二次時,能浸出30% 左右
;沖泡第三次時
,能浸出約10%
;沖泡第四次時,只能浸出2~3%
,幾乎是白開水了
。所以
,通常以沖泡三次為宜
。
如飲用顆粒細(xì)小
、揉捻充分的紅碎茶和綠碎茶
,由于這類茶的內(nèi)含成分很容易被沸水浸出
,一般都是沖泡一次就將茶渣濾去
,不再重泡
。速溶茶
,也是采用一次沖泡法
,工夫紅茶則可沖泡2~3次
。而條形綠茶如眉茶
、花茶通常只能沖泡2~3次
。白茶和黃茶,一般也只能沖泡1次
,最多2次。
品飲烏龍茶多用小型紫砂壺
,在用茶量較多時(約半壺)的情況下
,可連續(xù)沖泡4~6次
,甚至更多
。
第二節(jié)泡茶用水的選擇
“水為茶之母,器為茶之父”
、“龍井茶
,虎跑水”被稱為杭州“雙絕”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梢娪檬裁此莶?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對茶的沖泡及效果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
水是茶葉滋味和內(nèi)含有益成分的載體,茶的色
、香、味和各種營養(yǎng)保健物質(zhì)
,都要溶于水后,才能供人享用。而且水能直接影響茶質(zhì)
,清人張大復(fù)在《梅花草堂筆談》中說:“茶情必發(fā)于水,八分之茶
,遇十分之水
,茶亦十分矣
;八分之水
,試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币虼撕貌璞仨毰湟院盟?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
一
、古代人對泡茶用水的看法
最早提出水標(biāo)準(zhǔn)的是宋徽宗趙佶,他在《大觀茶論》中寫道:“水以清
、輕、甘
、冽為美。輕甘乃水之自然
,獨(dú)為難得?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焙笕嗽谒岢龅摹扒濉⑤p
、甘
、冽”的基礎(chǔ)上又增加了個“活”字。
古人大多選用天然的活水
,最好是泉水、山溪水
;無污染的雨水、雪水其次
;接著是清潔的江、河
、湖
、深井中的活水及凈化的自來水,切不可使用池塘死水
。唐代陸羽在《茶經(jīng)》中指出:“其水,用山水上
,江水中
,井水下
。其山水,揀乳泉石池漫流者上
,其瀑涌湍漱勿食之?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笔钦f用不同的水
,沖泡茶葉的結(jié)果是不一樣的
,只有佳茗配美泉
,才能體現(xiàn)出茶的真味。
二
、現(xiàn)代茶人對泡茶用水的看法
認(rèn)為“清
、輕
、甘、冽
、活”五項指標(biāo)俱全的水
,才稱得上宜茶美水
。
其一,水質(zhì)要清
。水清則無雜
、無色
、透明
、無沉淀物
,最能顯出茶的本色
。
其二
,水體要輕
,北京玉泉山的玉泉水比重最輕,故被御封為“天下第一泉”?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F(xiàn)代科學(xué)也證明了這一理論是正確的
。水的比重越大
,說明溶解的礦物質(zhì)越多功能。有實驗結(jié)果表明
,當(dāng)水中的低價鐵超過0.1ppm時,茶湯發(fā)暗
,滋味變淡;鋁含量超過0.2ppm時
,茶湯便有明顯的苦澀味;鈣離子達(dá)到2ppm時
,茶湯帶澀,而達(dá)到4ppm時
,茶湯變苦;鉛離子達(dá)到1ppm時
,茶湯味澀而苦
,且有毒性,所以水以輕為美。
其三
,水味要甘?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胺菜桓剩軗p茶味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彼^水甘
,即一入口
,舌尖頃刻便會有甜滋滋的美妙感覺。咽下去后
,喉中也有甜爽的回味
,用這樣的水泡茶自然會增茶之美味
。
其四,水溫要冽
。冽即冷寒之意
,明代茶人認(rèn)為:“泉不難于清
,而難于寒”
,“冽則茶味獨(dú)全”
。因為寒冽之水多出于地層深處的泉脈之中
,所受污染少
,泡出的茶湯滋味純正
。
其五,水源要活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傲魉桓爆F(xiàn)代科學(xué)證明了在流動的活水中細(xì)菌不易繁殖
,同時活水有自然凈化作用
,在活水中氧氣和二氧化碳等氣體的含量較高
,泡出的茶湯特別鮮爽可口。
第四節(jié) 茶的品飲
一
、品飲要義
品茶
,是一門綜合藝術(shù)
。茶葉沒有絕對的好壞之分
,完全要看個人喜歡哪種口味而定。也就是說
,各種茶葉都有它的高級品和劣等貨。茶中有高級的烏龍茶
,也有劣等的烏龍茶;有上等的綠茶
,也有下等的綠茶
。所謂的好茶
、壞茶是就比較品質(zhì)的等級和主觀的喜惡來說。
目前的品茶用茶
,主要集中在兩類:一是烏龍茶中的高級茶及其名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