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自我
唯有打開所有的“口”
,才能夠接收到完整的信息,而人所體驗到的一切感受品鑒茶的意思是:人是不可能喝懂茶的
,但能夠跟著茶,把自己喝懂。以茶為鑒
,可以清身,正情,和氣,化欲,離妄,明心。以物為鑒,必先盡物之性
,方可不為物困,即所謂格物。有過執(zhí)著
,才能放下執(zhí)著。老子云:知不知,尚矣
,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通俗講就是:有過執(zhí)著
,才能放下執(zhí)著。于茶人而言
,品鑒,依舊是第一課。品鑒有三要:離相
,分品古人把天下萬物的秘密都藏在了字里
二十況水乳交融,則名“洽”
五品四鑒
,加一匯,共得二十一字:即所謂
,茶有二十一況,清豐透斂雅致潛盈安變攸活柔沉滑沁和勁濡空洽,兼具,則可名“活茶”。清而不豐則薄
,豐而不清則濁,透而不斂則艷,斂而不透則晦。雅而不致則突,致而不雅則俗
,潛而不盈則寡,盈而不潛則浮。安而不變則呆
,變而不安則魅,攸而不活則滯,活而不攸則肆。柔而不沉則蓬
,沉而不柔則利,滑而不沁則膩,沁而不滑則濘。和而不勁則疲,勁而不和則莽
,濡而不空則淤,空而不濡則虛。二十況水乳交融
,則名“洽”。故稱二十一況。不洽則散,雖有風(fēng)姿卓絕,艷色迷人,終究俗物,不能登大雅之堂。若二十一況皆明,則不再為茶所困
喝完普洱之后再回頭來喝綠茶,只讓很多人感覺綠茶淡而無味
拿起手中的杯
茶是一種可以到達人類內(nèi)心世界的飲品
。茶道是茶人升華心靈的必由之路。自古以來
,人類就以各種方式探究生命的終極價值和意義,產(chǎn)生了藝術(shù)、信仰、哲學(xué)等多種精神文明成果。茶道與此密切相關(guān)。它的獨特之處在于:一是通過品茶來實現(xiàn),“茶以載道”。茶道離不開茶的媒介作用;二是在美感和幸福中實現(xiàn)。茶道不是枯燥的苦行僧,而是輕松愉快的體驗。從古到今
,有多少人愛茶,從回甘體驗到品茶,再到生活體驗:從滋味到品味,到真味,他們都通過茶事活動追尋修身養(yǎng)性、陶冶情操、感悟真諦的心靈之路。茶道是藝術(shù)、實踐和禮儀的結(jié)合,也是一種寶貴的生活體驗。茶道體驗包括三個層次:滋味
滋味
,即習(xí)悟茶之美妙。當茶葉遇水變成茶湯時,人們通過味蕾所獲得的各種口感與味道,便是茶的滋味。滋味是茶的物質(zhì)屬性。茶的味道豐富多樣
,不失真實性,層次適當我國有各種茶。不同的產(chǎn)地
、不同的品種、不同的氣候條件、不同的加工工藝和工藝、不同的貯藏條件和不同的泡茶方法,都會使茶湯五顏六色、苦澀或甜、澀或鮮、滯或滑、鮮或澀、醇或滑。仔細味道茶的味道,感受每一次沖泡的變化。這是一種愉快的享受。品味
品味
,即升華品茗內(nèi)涵,是指人們在飲茶過程中所獲得的文化素養(yǎng)與生活品位的提升。品味是茶的人文屬性。品味有兩種含義:一是指品茶的行為。品茶
“九日山僧院,東籬菊也黃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chawenhua/532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