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rike id="6wee0"><menu id="6wee0"></menu></strike>
<samp id="6wee0"><pre id="6wee0"></pre></samp><fieldset id="6wee0"><wbr id="6wee0"></wbr></fieldset>
  • <ul id="6wee0"></ul>
    <strike id="6wee0"></strike>
  • 登錄
    首頁 >> 大道家園 >> 羲黃大學(xué) >> 學(xué)術(shù)之聲 >> 易學(xué)精研

    《河圖》《洛書》的具體內(nèi)容是什么?(下篇)

    大道家園 2023-04-21 12:04:11

    《河圖》《洛書》的具體內(nèi)容是什么?(下篇)

    根據(jù)對客觀材料的收集和整理

    ,我們可以得出結(jié)論
    。北宋之前雖有《河圖》《洛書》之名
    ,然而內(nèi)容確實(shí)與北宋之后是完全不同的。也就是說漢人所知的《河圖》與宋人所說的《河圖》是兩碼事
    ,至于宋人說《河圖》是《八卦》的起源
    ,《洛書》是《洪范·五行》的起源,這是毫無根據(jù)的托古作偽以自重
    ,但并不代表宋人的《河圖》《洛書》是沒有價(jià)值的

    我們需要批評的是偽造經(jīng)典,偽托圣人之名

    ,篡改歷史的行為
    ,糾正的是在這種行為之下傳于后世的錯誤知識,這是對中華文明傳統(tǒng)文化的正本清源
    ,但是不能否認(rèn)后人偽作的思想價(jià)值和學(xué)術(shù)貢獻(xiàn)
    。質(zhì)疑的精神和批評的態(tài)度,是“整理國故”必不可少的
    ,即不能不切實(shí)際的吹噓捧場
    ,又不能全然倒彩一竿子打死。這需要用辯證的眼光看待客觀的問題

    宋人偽造《河圖》《洛書》之象后

    ,偽托陳摶老人之名。經(jīng)過對資料的梳理
    ,在《宋史》之中只有陳摶“好易學(xué)”的記載
    ,并無著作傳世。早期的傳言說《龍圖》出自陳摶之手
    ,經(jīng)過考證此書原本也是偽作
    ,因《圖》為龍馬所負(fù)而出
    ,所以叫《龍圖》,這是后人編纂的另一則故事罷了

    《龍圖》具體內(nèi)容雖然已經(jīng)失傳

    ,但其序文仍存,其中所列的術(shù)數(shù)之用與今傳《河圖》《洛書》也是完全不同的
    。曰:《龍圖》之未合
    ,惟五十五之?dāng)?shù),上二十五天數(shù)也
    ,中貫三五九
    ,外包之十五,盡天三天五天九并十五之用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氯?cái)?shù)也
    ,亦分為五位
    ,皆明五之用也。十分而為六
    ,形坤之像焉
    ,六分而成四象,地六部配載上則一不用
    ,形二十四
    ;在下則六不用,亦形二十四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煲痪由蠟榈乐冢亓酉聻闅庵尽?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

    宋代末年的雷思齊在《易圖通變》中說:《龍圖》中共有二十余圖

    ,第一為“龍馬圖”,其余全是《易傳》天地五十有五之?dāng)?shù)雜以納甲
    ,貫穿易理而造出的
    。然而雷思齊的書中并沒有記載具體哪些圖像。元代的張理在《易象圖說》中記載起首的幾個
    ,并對每張圖做了解釋:

    圖(一)龍圖天地未合之?dāng)?shù)

    上位天數(shù)也

    ,天數(shù)中于五,分為五
    ,五五二十有五
    ,積一、三
    、五
    、七、九
    ,亦得二十五焉
    。五位縱橫見三,縱橫見五
    ,三位縱橫見九
    ,縱橫見十五?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叮垐D)序》言“中貫三
    、五、九
    ,外包之十五”者
    ,此也。

    下位地?cái)?shù)也

    ,地?cái)?shù)中于六
    ,亦分為五位,五六凡三十
    ,積二
    、四、六
    、八
    、十、亦得三十焉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叮垐D)序》言“十分而為六,形地之象”者
    ,此也

    筆者解讀:《傳》曰“天一、地二

    、天三
    、地四……。則:一
    、三
    、五、七
    、九為天數(shù)
    ,二、四
    、六
    、八
    、十為地?cái)?shù)。天數(shù)之中為“五”
    ,地?cái)?shù)之中為“六”
    。天數(shù)之合是二十五(1+3+5+7+9=25),地?cái)?shù)之合是三十(2+4+6+8+10=30)
    ,那么天地之?dāng)?shù)便是五十五了
    。(25+30=55)天地之?dāng)?shù)排列如上圖,上半是天數(shù)
    ,下半是地?cái)?shù)
    。【天數(shù)配地?cái)?shù)】

    圖(二)天地已合之位

    《易》鄭玄注曰:天地之?dāng)?shù)五十有五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煲簧诒保囟鹩谀?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天三生木于東
    ,地四生金于西,天五生土于中
    。陽無耦
    ,陰無配,為得相成

    地六成水于北與天一并

    ,天七成火于南與地二并,地八成木于東于天三并
    ,天九成金于西與地四并
    ,地十成土于中于天五并也。

    筆者解讀:圖一為天地之分在術(shù)數(shù)中的表象

    ,圖二為天地生五行之象
    。同樣分兩個部分,上半副圖說的是五行的“生”和位置
    ,象為:頭天
    、腳地、右三才
    、左四象
    、中五行。下半半副圖說的是五行的“成”和位
    。生
    、成位置是交換的,也就是說天一生水于北對應(yīng)地六成水于南
    ,地二生火于南對應(yīng)天七成火于北
    ,天三生木于東對應(yīng)地八成木于西……
    。一、二
    、三
    、四在天為象,六
    、七、八
    、九在地為形
    。天地相交,以成天地生成之?dāng)?shù)
    ,也就是第三幅圖
    。【天地之?dāng)?shù)配五行】

    圖(三)龍圖天地生成之?dāng)?shù)

    、六并于北
    ,二七并于南,三八并于東
    ,四九并于西
    ,五十居中而為天地運(yùn)行之樞紐。值得今人注意的是
    ,古人坐北面南
    ,以前為上,以后為下
    。也就是說古時(shí)候五方對五向是:上南下北左東右西邊
    。一、二
    、三
    、四為生數(shù),六
    、七
    、八、九為成數(shù)
    。天地生數(shù)配成數(shù)
    ,便是后世流傳的《河圖》之象。天地生成之?dāng)?shù)配《八卦》
    ,形成第四副圖
    。【天地生數(shù)配成數(shù)】

    圖(四)洛書天地交午之?dāng)?shù)

    一坎在東南

    ,二離在西北
    ,三震在西南
    ,四兌在東北,此為“四正”
    ,六乾在東
    ,七巽在北,八艮在西
    ,九坤在東
    ,此為“四緯”。這種方位排序不同于先天八卦和后天八卦的方位圖
    。沒有找到一樣的插圖
    ,上圖是按照今天洛書順序排的,與古圖順序不同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咎斓刂?dāng)?shù)配八卦】

    圖(五)洛書縱橫十五之象

    在古代還有個名字叫《太一巡行九宮次第圖》,這就是后世流傳的《洛書》之象

    ,九宮九數(shù)橫豎斜各自相加均為十五
    。結(jié)構(gòu)是:戴九履一、左三右七
    、四二為肩
    、八六為足、五守中央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咎斓刂?dāng)?shù)配九宮】

    以上所列的圖(三)、圖(五)在后世的流傳中

    ,被認(rèn)為是《河圖》《洛書》的內(nèi)容
    ,當(dāng)然這是后人的一廂情愿和理所當(dāng)然的說法。他們的說辭是沒有依據(jù)的
    ,在考證辨?zhèn)胃笆钦静蛔∧_的
    。兩漢時(shí)期,《河圖》讖緯之預(yù)言比較流行
    ,而《洛書》僅僅是一個名字而已
    。龍馬負(fù)河圖的故事,與神龜載洛書的故事也是在不同時(shí)期
    ,由不同的人編纂而成了
    。因?yàn)楣艜r(shí)候并沒有一個實(shí)物憑據(jù)來證明《河圖》《洛書》的具體內(nèi)容,故此后人在傳播中也各有各自的說法
    ,現(xiàn)在一般認(rèn)為有三種版本

    (一)北宋劉牧

    劉牧在《易數(shù)鉤隱圖》中以九數(shù)為河圖,十?dāng)?shù)圖為洛書。劉氏將五行生成說同九宮說加調(diào)和

    ,以說明河圖為八卦之源
    ,洛書是洪范五行之源。并南宋朱震《易卦圖說》同此說

    (二)南宋蔡元定

    蔡元定稱十?dāng)?shù)圖為河圖

    ,與劉牧相反,其與朱熹合著的《易學(xué)啟蒙》對此作了詳盡解釋
    。他們認(rèn)為孔夫子發(fā)明了河圖之?dāng)?shù)
    ,《易學(xué)啟蒙》是以天地之?dāng)?shù)、河洛之?dāng)?shù)推演五行
    、八卦
    ,認(rèn)為河圖與洛書具體與用、全與變的關(guān)系
    。朱熹對北宋的《河圖》《洛書》內(nèi)容以及流行是做了批評的。因?yàn)槊鞒?dú)尊理學(xué)
    ,朱熹定的《河圖》《洛書》成了權(quán)威定論
    ,后世流傳了朱熹的定本,卻諷刺的繼承了朱熹批評的源流之說

    (三)清萬年淳

    萬年淳《易拇》所定外方內(nèi)圓之河圖圖式

    ,外圓內(nèi)方洛書圖式。

    曰:“蓋河圖外方而內(nèi)圓

    ,一
    、三、七
    、九為一方
    ,其數(shù)二十也;二
    、四
    、六、八為一方
    ,其數(shù)亦二十也
    ;中十五,共五十五數(shù)
    ,中十點(diǎn)作十方圓布
    ,包五數(shù)在內(nèi),此外方內(nèi)圓
    ,而五數(shù)方布在中者
    。中一圈即太極圓形,外四圈分布四方,為方形
    ,十包五在內(nèi)
    ,仍在圓中藏方、方中藏圓
    、陰中有陽
    、陽中有陰之妙也。而十五居中
    ,即洛書縱橫皆十五之?dāng)?shù)
    ,是又河圖包裹洛書之象。河圖點(diǎn)皆平鋪
    ,無兩折
    ,洛書亦然。舊洛書二
    、 四
    、六、八皆兩折
    ,不知河洛本二四六八平
    。亦宜平鋪”。

    曰:“洛書外圓而內(nèi)方

    。圓者黑白共四十?dāng)?shù)
    ,圓布其外,一
    、三
    、七、九為一方
    。二
    、四、六
    、八為一方
    ,仍然河圖之體,比又圓中藏方
    ,洛書包裹河圖之象
    ,而中五又方中有藏圓之妙”。

    河圖洛書的關(guān)系是:“河圖已具洛書之體

    。洛書實(shí)有運(yùn)用河圖之妙”

    再補(bǔ)一條例證:

    歷史的輪次是有據(jù)可查的,《河圖》《洛書》之象出于“天地之?dāng)?shù)”

    ,我們看看歷來易學(xué)大師對這個概念的詮釋也能探出端倪來

    《易系辭傳》曰:“大衍之?dāng)?shù)五十,其用四十有九”。

    西漢學(xué)者京房說:“五十者

    ,謂十日
    、十二辰、二十八宿也
    ,合五十”

    東漢學(xué)者馬融說:“太極生兩儀兩儀生日月,日月生四時(shí)

    ,四時(shí)生五行
    ,五行生十二月,十二月生二十四氣
    ,合五十”

    東漢學(xué)者荀爽說:“卦各有六爻,六八四十八

    ,加乾坤二用爻
    ,合五十”。

    東漢學(xué)者鄭玄說:“天地之?dāng)?shù)五十有五

    ,以五行通氣
    ,凡五行減五,合五十”

    北宋學(xué)者邵雍說:“天數(shù)二十有五之倍數(shù)

    ,合五十”

    南宋學(xué)者朱熹說:“蓋以河圖中宮天五乘地十而得之”

    晚清學(xué)者杭辛齋說:“勾股自乘合大衍數(shù),既三三見九

    ,四四一十六
    ,五五二十五,巧合五十”

    民國學(xué)者金景芳說:“大衍之?dāng)?shù)五十”應(yīng)為“大衍之?dāng)?shù)五十有五”

    ,古書可能脫“有五”二字。

    歷史的發(fā)展是有輪次的

    ,一定是先有了《易經(jīng)》再有為其作《傳》
    ,而后有了對《傳》的注釋,在注釋中明確了天地之?dāng)?shù)
    、大衍之?dāng)?shù)的數(shù)理
    ,才能為之畫出象來。若《河圖》《洛書》果真是上古傳承下來的
    ,前輩易學(xué)大師絕不至于繞了幾百年的彎路
    ,到了宋代才認(rèn)識到天地之?dāng)?shù)。

    北宋之前的《河圖》《洛書》內(nèi)容是什么?

    古人對《河圖》《洛書》的質(zhì)疑和辨?zhèn)?/a>

    傳統(tǒng)文化中的《河圖》《洛書》究竟是怎么回事

    ?(一)

    傳統(tǒng)文化中的《河圖》《洛書》究竟是怎么回事

    ?(二)

    傳統(tǒng)文化中的《河圖》《洛書》究竟是怎么回事?(三)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ddjy_103/261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

    ,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shí)真實(shí)出處,未能及時(shí)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
    ,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
    ,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情況屬實(shí)
    ,我們會第一時(shí)間予以刪除,并同時(shí)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 權(quán)威解釋來了
    !" rel="prev"> 華為河圖到底是什么? 權(quán)威解釋來了

    相關(guān)文章
    易經(jīng)探源
    ,易經(jīng)為何叫周易?周文王是如何寫易經(jīng)的
    ?可以預(yù)測嗎
    易經(jīng)探源<div   id= ,易經(jīng)為何叫周易
    ?周文王是如何寫易經(jīng)的?可以預(yù)測嗎
    ?">
    《易經(jīng)》之妙十九:先天八卦與后天八卦
    ,奇門遁甲入門">
    簡述河圖洛書及易的淵源,從考古上能夠看到什么呢
    簡述河圖洛書及易的淵源
    ,從考古上能夠看到什么呢? 我國易學(xué)的歷史非常悠久
    ,見《帝王世系》中說:"庖(伏)犧氏作
    易學(xué)精研熱門文章 100+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