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18日 新華網(wǎng)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9-11/18/c_1125243658.htm; 理論網(wǎng) http://www.cntheory.com/zydx/2019-11/ccps191118H7OQ.html; 學習時報http://dzb.studytimes.cn/shtml/xxsb/20191118/43895.shtml; 中央黨校http://www.ccps.gov.cn/dxsy/201911/t20191118_136171.shtml)。 “以道為體、以術為用”的文化命題是中華智慧的核心內(nèi)容,遠至鬼谷子、韓非子、莊子、孫子等,近至當代各派文化學者,都在其學術論著、出版作品中有所提及。然而,即使在這樣的文化背景下,當前仍有某些所謂大師在不同的學術場合、網(wǎng)絡媒體作品中非要說“以道為體、以術為用”是他學道、悟道二三十年的“智慧結晶”。不來不想對此發(fā)表什么,但在其公眾號文章有許多對我們大道家園歪曲事實的攻擊。同時,也是為了天下其他學道人能夠更好更自由的運用這一學術觀念,如果古圣先賢的文化精髓被一個人操控豈不成了文化壟斷?借此機會我們通過查找文獻和使用網(wǎng)絡上各搜索引擎就這一內(nèi)容進行了綜合搜索,辨別研究之后,厘清思路,以正視聽。 ——上圖是一位學者關于《韓非的政治學說》筆記博客文章,發(fā)表時間為2004年,清晰的提到以“道”為體而以法、術、勢為用,當時互聯(lián)網(wǎng)在中國尚未普及,這個應該是比較早出現(xiàn)在網(wǎng)絡上的內(nèi)容。 ——這是《修養(yǎng)之最高境界》,出版時間亦相對較早,為2009年。 ——這是2010年出版的《<孝經(jīng)>研習報告》 ——這本是《明代心學的開篇者——陳獻章》 ——《易攬?zhí)煜隆罚?014年 ——在百度文庫輸入關鍵詞后,可看到含“以道為體” ——在360搜索引擎輸入“以道為體以術為用”搜索結果如上圖 ——如上圖所示 ——以上是《太易先生妙解<黃帝陰符經(jīng)>》網(wǎng)站文字版截圖。盡管大道家園于較早之前已經(jīng)提出“以道為體,以術為用”,但也從不把這一觀點據(jù)為己有,固步自封 黨中央在公開媒體中提出 “中華文化自古倡導以道為體、以術為用,一向不缺乏‘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的深沉情懷”,把“以道為體,以術為用”文化命題歸功于古圣先賢開創(chuàng)的中華文化,非常富有內(nèi)涵。我們廣大文化學者應當以黨的引領方向為中心,放開個人及門戶門派等狹隘之見,共同運用先哲智慧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ddjy_35/177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上一篇:
勞動是最尊貴的修行
下一篇:
生命學實修證驗系列之水云芝分享
在幾千年文化發(fā)展歷史上,圍繞“以道為體
——以上是古人關于“以道為體、以術為用”的學術觀點,接下來我們看現(xiàn)代學者學術文獻與出版作品的表述。
僅通過搜狗百科,我們又至少搜索到四本公開出版的圖書提及“以道為體,以術為用”,分別在其編輯推薦、內(nèi)容介紹中出現(xiàn),詳見截圖。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
首先
其次
再次
以開放的姿態(tài)進行文化學術交流才是學者應有的風度
綜上所述
最后,我們摘取黨媒刊登的《深刻理解知重負重的意蘊與內(nèi)涵》中涉及“以道為體,以術為用”整段內(nèi)容共同學習——知重負重,就要持恒追遠,不能只想著出奇而忘了守拙。謀事要實、創(chuàng)業(yè)要實、做人要實,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對黨員干部作風養(yǎng)成提出的重要遵循。其中折射出的精神品質(zhì)一直都為共產(chǎn)黨人所推崇
道學是天下人的道學,是利國利民和諧萬邦之學!作為道學文化傳承學者,不應把道學江湖化,成為一己之學。具備傳道授業(yè)解惑的師者風范,胸懷以道術兼濟天下的氣概,才是合格的學者、傳承者!
中華文化自古倡導以道為體、以術為用;修身養(yǎng)性歷來主張道德并進、知行合一。是以為記。 、以術為用——從《新華網(wǎng)》的論斷說起" onerror="nofind(this)" >
,祈福天下國泰民安" onerror="nofind(this)" >
,無疾而終" onerror="nofind(thi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