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s6iya"><pre id="s6iya"></pre></ul>
    • <kbd id="s6iya"><pre id="s6iya"></pre></kbd>
    • 登錄
      首頁 >> 大道家園 >> 傳統(tǒng)典籍 >> 道學(xué)八大支柱 >> 道學(xué)核心之性命道學(xué)

      道家性命論

      大道家園 2019-12-21 17:17:15

      道家性命論

      1

      、易有太極
      ,是生兩儀
      。太極者性也
      ,兩儀者命也,名雖有二
      ,實則性為之主
      ,流行于陰陽之間者也
      。然性本無跡
      ,而命微有跡
      ;性無生滅
      ,而命有生滅;性無始終
      ,而命有始終
      ;性無動靜,而命有動靜
      。未有命時而性之理長懸天壤
      ,既有命后而性之理已具人身。大哉性乎
      ,蔑以加矣
      !而要非命則性無由見,是性也命也,可合而不可分者也


      2
      、夫人自父母媾精之始,一點靈光藏于胞胎之內(nèi)
      ,先天元性化為離之陰汞
      ,先天元命化為坎之陽鉛,是謂元炁


      3
      、夫性為一身之主宰,命是一身之運用
      ,若不保精裕氣,徒事妙覺圓明
      ,則身命不存
      ,性將焉寄?若不滌慮尋真
      ,徒事燒丹采藥
      ,則心性未見,命亦空存
      。況天之生人也,必先有理而后有炁
      ,若無理
      ,不猶樹木之無根,其能向榮也哉
      ?而人之修道也
      ,必修命以至于了性,若無命
      ,不猶燈火之無油,其能輝煌也哉
      ?總之
      ,道原一致,功必兼修
      ,庶幾不墮于一邊而有 " 獨陽不長
      、孤陰不生 " 之誚也。

      4
      、性者何
      ?即太虛中虛無湛寂之妙,張子云 " 太和 "
      ,所謂道者是
      。其體則有仁義禮智之性,其用則有惻隱羞惡辭讓是非之情
      ;其存之于內(nèi)則為寂然不動之中
      ,其發(fā)之于外則為感而遂通之和
      ;無有偏倚
      ,無有乖戾,而所存所發(fā)俱見性量之宏
      ;微而德慧智術(shù)發(fā)謀出慮之初
      ,顯而視聽言動衣服飲食之末;其接人也則有親親仁民之度
      ,其處物也則有鳥獸草木咸若之懷?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傊疅o內(nèi)無外
      ,無動無靜。能知其性之真
      ,自無一時一物之有礙
      。蓋性中原包天地、亙古今
      、統(tǒng)人物而無有或外者,特為人私欲間之
      ,一身之內(nèi)且為胡越
      ,何況國家天下民物,焉有不隔絕者乎


      5
      、這個物事(指自性)
      ,無實亦無虛,無聲亦無臭
      ,靜而存之
      ,動而察之,隨事隨物而虛以待之
      ,順以應(yīng)之
      ,未事而不先
      ,已事而不后
      ,佛氏所謂過去心未來心現(xiàn)在心三心永滅
      ,人我相眾生相壽者相四相皆空,如此存其虛明廣大之體
      ,涵養(yǎng)深純
      ,于以措諸天下后世而胥宜矣!

      6
      、性無涯際,無可捉摸
      ,若要知性之真
      ,其靜也只是一個空洞無邊、惺惺不昧之象
      ,其動也即孟子所謂 " 今人乍見孺子將入于井皆有怵惕惻隱之心 " 是


      7、性是命之根
      ,命是性之蒂,無命則性無依
      ,無性則命無主
      ,二者是二而一也。

      8
      、性是先天元神
      ,命是先天元炁,其原皆出于天
      ,其實體備于己;可分為二者
      ,是為初學(xué)言其大概
      ,而要之,分之則二
      ,合之則一也

      1—8出自黃元吉真人《道門語要》)

      9、(論述丹道修煉中
      ,“命”的真正含義。廣義的“命”
      ,是指混元一氣
      、先天一氣
      ,其中蘊含自性在內(nèi), 究其極處
      ,二者是一非二
      。)
      夫此根本
      。原於混元一氣
      。天地未分。日月未光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煦缣珶o。無象無名
      。無聲無臭
      。天得之而為天。四時行寒暑
      。運日以之升。月以之恆
      。云霞雨露
      。風(fēng)雷電雹。皆一氣循環(huán)
      。晝夜無停
      。地得之而為地。山以之峙
      。水以之流。載岳不重
      。容海不洩
      。非斯一氣。孰主之乎
      。人得天地之氣以生
      。是以秉天之氣而為陽。秉地之氣而為陰
      。陽健陰順。二氣迭運
      。如環(huán)無端
      。儒謂天命之性。釋參本來面目
      。道究父母未生以前
      。皆指此氣。而理寓乎其中矣

      太上曰。象帝之先
      。又曰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從古佛仙圣賢
      。修身立命。修此而已
      。著經(jīng)垂世
      。明此而已
      。近世蒸民
      。不知反本。不務(wù)躬行
      。向外索取
      。讀盡圣經(jīng)?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湼F秘典。而於自已一點元陽真氣
      。任其汨沒
      。至死不明。良可深悼
      。吾今為汝時會眾等
      。顯示修真之要。務(wù)在明此先天一氣
      。是謂玄真之體。然斯一氣
      。又非兀坐枯守
      。可以明得
      。惟於行住坐臥
      。一言一動之時。細(xì)為體認(rèn)
      。一動也
      。來不見所從來。一靜也
      。止不見所從止
      。恍惚杳冥
      。莫可測其端倪
      。如此窮究根原。務(wù)宜明徹
      。則本來一點陽光
      。忽然發(fā)現(xiàn)
      。自能透底澄清
      。性天朗照。萬劫積習(xí)
      。一時冰釋
      。大劫洪災(zāi)。不能侵損
      。與天齊年。與圣為侶
      。出離輪迴
      。逍遙自在。蓋此氣也
      。無極而太極
      。生天生地。生人生物
      。在人一身
      。藏於黃庭之內(nèi)
      。通乎百脈之間
      。大之。則包羅宇宙
      。小之
      。則不異黍珠。然黍珠雖小
      。猷有形象。此氣之微。無形無緒
      。宇宙之寬
      。猶有究竟。此氣之大
      。彌綸罔間
      。微乎深哉
      。至矣盡矣
      。 (出自《參同妙經(jīng)》)

      10

      、天命謂之性
      。(《中庸》)


      11、炁者

      ,先天炁
      ,即腎中真陽之精也。人從此炁以得生
      ,亦修此炁而長生
      ,唯用修而得長其生
      ,故稱修命
      。(《伍柳仙宗》)


      12、神者

      ,元神
      ,即元性,為煉金丹之主人
      。修行人能以神馭炁
      ,及以神入炁穴,神炁不相隔礙
      ,則謂之內(nèi)神通。

      13

      、修長生之主是神
      。然神非得炁定基,而長凝神入于炁穴
      ,則神隨空亡
      ,而無所長住,而不能長生
      。必得真炁為不死,而后神隨之以不死。雙修之理
      ,少一不得
      。少神則炁無主宰不定,少炁則神墮頑空不靈

      14

      、真我者,是言己之本來面目
      ,即元神本性之別號也。


      15

      、何以謂之陰陽性命
      ?當(dāng)未有天地,未有人身之先
      ,總屬虛無
      。如《易》所謂無極而太極時也。無中恍憾
      ,若有一炁。是名道炁
      ,亦名先天炁
      。 此炁久靜而一
      ,漸動而分
      。陽而浮為天,比如人之有性也
      ;陰而沉為地
      ,比如人之有命也

      16

      、本性元神其名雖二,源流則一
      。佛謂之性
      ,仙謂之神。元精漏盡乃修命之別名
      ,即先天一炁是也

      17

      、故男女交媾之初
      ,男精女血
      ,混成一物,此即是人身之本也
      。嗣后而父精藏于腎
      ,母血藏于心,心腎脈連
      ,隨母呼吸,十月形全
      ,脫離母腹
      。斯時也,性渾于無識
      ,又以無極伏其神
      ,命資于有生
      ,復(fù)以太極育其氣
      。氣脈靜而內(nèi)蘊元神
      ,則曰真性;神思靜而中長元氣
      ,則曰真命


      18、命猶令也

      ,天以命而賜人以令也
      ;性即理也
      ,人以性而由天之理也

      19、夫神者

      ,有元神焉
      ,有欲神焉。元神者
      ,乃先天以來一點靈光也
      。欲神者,氣質(zhì)之性也
      。元神者
      ,先天之性也。形而后有氣質(zhì)之性
      ,善返之
      ,則天地之性存焉。


      20、蓋自太極既分

      ,稟得這一點靈光
      ,乃元性也。元性是何物為之
      ?亦氣凝而性靈耳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ddjy_63/53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
      ,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
      ,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
      ,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情況屬實
      ,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guān)文章
      道家元精
      、元氣、元神論
      道家元精
      、元氣
      、元神論 道家元精論 精為形之基,是人體生命的物質(zhì)基礎(chǔ)
      ,察受于先人而充喬十后天
      道家生死論
      道家生死論 1
      、  夫論人之生也
      ,先從虛無中一點元神而墮于胞胎之中,是謂神生炁
      ,炁生精
      ,于是十月懷胎,三年乳哺
      ,合五千四八之?dāng)?shù)
      道家性命雙修學(xué)術(shù)論著
      道家性命雙修學(xué)術(shù)論著 天元大丹匯纂諸家經(jīng)典
      ,節(jié)取至理名言
      、丹經(jīng)目錄 《太上道德經(jīng)》、《上天梯》
      、《黃石公素書》
      、《太清中黃經(jīng)》、《三一九宮法》
      簡析莊子的“彼此是非”論及生死觀
      簡析莊子的“彼此是非”論及生死觀 作者:黃忠晶 《莊子?齊物淪》(以下簡稱《齊物論》)中有“彼此是非”一節(jié):“物無非彼
      ,物無非是
      《性命圭旨·性命說》
      性命說 夫?qū)W之大
      ,莫大于性命
      。性命之說,不明于世之久矣
      。 何謂之性
      ?元始真如,一靈炯炯是也
      。 何謂之命
      ?先天至精,一炁氤氳是也
      。 然有性
      ,便有命;有命
      ,便有性
      。性命原不可分。但以其在天
      道家性命論
      道家性命論 1
      、易有太極,是生兩儀
      。太極者性也
      ,兩儀者命也,名雖有二
      ,實則性為之主